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鸟的天堂(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硕大的榕树,纷飞的众鸟,迷人的风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师生交流:
1.看图交流: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当许许多多白鹭、灰鹭、画眉在这片榕树林上空欢腾时,他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

再后来,当年这个年轻作家巴金最终成了举国闻名的文学大师,他的这篇散文也被选进了小学课本,一代又一代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了这篇课文。

从此,也永远在记忆里保存了这片神奇的绿洲,还有那数不清楚的小鸟。

(板书课题:23.鸟的天堂)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设计理念: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鸟的天堂,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而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简介作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
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

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

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船桨树桩应接不暇
(重点指导生字“桨、桩”是后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划(huàhuá)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huá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如划水、划船、划艇;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如划算;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如划一道口子。

huà 分开,如划界、划分、划时代意义。

设计,如计划、筹划、策划、出谋(15)
(16)(17)
划策。

②练读一读。

我和爸爸计划(huà)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湖里划(huá)船。

(3)学习多音字:数(shù shǔshuò)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shù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几,几个,如数人、数日;技艺,学术,如“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命运,天命,如天数、气数。

shǔ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数九;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 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②练读一读。

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经数(shuò)见不鲜了。

(5)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陆续不忍舍弃或离开。

展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不禁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指我国的南部。

只用在书面语言中。

应接不暇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灿烂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茂盛光彩鲜明耀眼。

缝隙(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颤动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逼近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天堂靠近、接近的意思。

不可计数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18-30)
(31)
(32-3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鸟的天堂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形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

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4)试着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3.谈话过渡: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鸟的天堂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

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

【设计理念:从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为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小组交流,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1—4自然段。

(1)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①“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3)
(4)(5)
(6)(7)
(8)
(9)(10)
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板书:鸟)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作者是怎样把鸟多的特点表现出来的?(“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
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从两个“到处”感受这儿的鸟特别的多。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从大小、颜色和姿态上感受这儿的鸟多。


(3)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①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②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③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设计理念: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4)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

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

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

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板书:多)
(5)“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板书:快乐)
(6)第一次去鸟的天堂,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24)(25)
(26)(27)(29)(30)
榕树的位置等方面对榕树进行了静态描写。

在这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动态景象的?
首先,介绍了早晨鸟儿刚刚开始活动的情景: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
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接着,用排比句介绍了鸟儿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然后,用拟人的手法对一只画眉鸟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4.教师小结:这一部分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方法指导:点面结合
(1)概念: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2)方法:①首先要从整体上描写事物的状况。

②然后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物进行细致描写。

(3)运用:本文第十三自然段就运用的是点面结合的方法,这段话先从整体的“面”上写群鸟欢腾的热闹场面,再从具体的“点”上描写一只画眉鸟的动作和叫声。

这样点面结合的方法,将鸟儿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

把众鸟活动的自由欢乐热闹的场面描写的惟妙惟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群鸟盘旋飞舞,婉转啼鸣,欢快自由的场景,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4自然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大榕树和那些鸟儿的意思,因为这里的榕树之大、鸟儿之多是作者第一次见到的;榕树之富有生机和鸟儿之活泼是作者十(31)(32)(33)(34)(35-39)
(3)注意了课文的前后照应: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由于是在黄昏的时候,鸟儿都躲进了茂密的树叶中栖息,所以没能看到一只鸟,心里感到很失望。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由于是在早晨,是鸟儿活动的时间,所以看到了群鸟欢腾的情景,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前后照应,作者发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感叹。

(3)练一练:你最喜欢家乡的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特点进行描写。

五、学习写作方法
1.点面结合进行描写:本课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群鸟飞鸣的景象。

文中既有“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整体上“面”的描写。

又有“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局部“点”的描写,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将鸟儿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举例:我们来到了鸽子楼。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鸽子,大的,小的,黑的,白的,花的,到处都是鸽子翻飞的身影,到处都是鸽子咕咕叫的声音。

我买了一包鸽食捧在手心,它们都争先恐后聚拢来,有的飞到我的肩膀上,有的飞到我的胳膊上,抢着吃鸽食。

有一只鸽子直接落到了我的手上,仔细瞧它,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一对红色的小爪子,一张尖尖的嘴巴啄来啄去,是那么活泼机灵。

(这段文字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了鸽子自由自在活动场景来描写,点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3.练一练:你一定参加过运动会?认真想想后写一写,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

范例: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只听“砰”的一声,运动员们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跑去。

这时,跑道两边的同学围起一堵厚厚的人墙,大家不断地高喊:“加油!加油!”,在一片片“加油”声中,运动员们争先恐后,你追卧赶,不一会儿功夫,场上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只见我们班的叶登峰像猛虎下山一样把其他运动员甩了半圈,不知是不是吸取了上次“龟兔赛跑”的教训,这次他再也没有松懈自己,双手使劲地摆动着,撒开两腿,奋力向终点跑去。

我们也热情高涨地为他助阵呐喊:“加油!加油!后边的人快追上你了,你一定要保持第一啊!”生怕他像上次一样掉以轻心。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叶登峰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四百米地冠军。

我们欢呼起来,四百米再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告一段落。

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
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刻画了大榕树的美丽。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

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七、主题延伸
1.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①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3.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呢?
【设计理念:在阅读理解,感悟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后再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转化训练,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阅读链接: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

我爱着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选自巴金的《筑渝道上》 5.推荐阅读:
灰椋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

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

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思考:
1.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作者笔下的动态美。

神奇的鸟岛
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

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

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

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

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

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鹜,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哪!
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出来的幼雏。

两只放哨的大雁
成功之处:
课外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

阅读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使学生了解到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朗读体会,去交流领悟。

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揣摩,去感悟交流。

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

不足之处:
课堂上没能充分利用好电教手段。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