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万顷的颤动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1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万顷的颤动读后感
篇一:地址文化--经典材料读后感
经典材料读后感
不知不觉,在重庆生活了快4年了,对重庆的山、重庆的水也渐渐的了解一些。
嘉陵江,源起陕西凤县,至重庆长江,郑谷的《嘉陵》以乐景舒哀情,反衬出
诗人浓浓的离愁。“细雨湿萋萋,人稀江日西。春愁肠以断,不在子规啼。”
绵绵细雨润春草,映衬着嘉陵江流域山清水秀的风景,本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作者却以雾霭中半明半暗沉沉西下的江边落日勾勒出细雨凄迷芳草萋行
人稀少落日西的景象。在身处乱世、羁旅异乡而前途未卜的作者眼中,自然风
光只是徒增心中的忧愁而已。绵绵细雨打湿无边春草的凄迷境界,喻示了作者
愁怀的浩渺无垠。第三句作者自然率真的抒发自己的离愁,杜鹃凄厉的鸣叫声
仿佛也在牵引着作者的愁怀。整首诗沉郁凄婉,令人读之低徊欲绝。无独有偶,李商隐的《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也借嘉陵江的秀丽景色来抒发自己怀才不
遇的凄苦之情。“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亿阆州。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
应更有高楼。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今朝相送东流去,由自驱车
更向南。”这首诗的背景为作者离开京城长安,到四川梓州去上任,途径望喜
驿时登楼所见所想。登楼望嘉陵江水向东南流去,想到它会流向阆州,所以第
一首诗会说“亿阆州”。他又想起阆州应该有另一个高楼,倘若能登上阆州的
高楼,必会望嘉陵江水东南流入长江,再流到海里去。“还赴海”既“朝宗于海”百川归海的意思,作者在此处比作从地方回到京城长
安。他虽然到梓州去做节度书记,但心中还是想回朝做官,想望到嘉陵江水
“朝宗于海”,自己不能入朝为官的感慨。第二首诗则赞美嘉陵江的江水极为
清澈,而“含烟带月”写出在夜里望嘉陵江水,在烟雾弥漫、月光照耀下还是
看到江水碧于蓝,景色更美。次联描绘了今朝送嘉陵江水东去归海,而自己却
赶着车子再向南走,南去离朝廷越来越远了。(参考资料:
而温庭筠的《利州南渡》则以写景为主。“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
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是所作。诗人
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
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
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颔联
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
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
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
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群鸥
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万顷江田”与“一鹭”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也衬托的白鹭的形象更为鲜明。
以鸥鹭忘机寄托诗
人澹泊恬退的心境和对自由的向往。而尾联是说,当今世上谁能够像范蠡那样
泛舟于五湖烟水之上,忘却一切俗尘杂念呢?这两句是对历史上这位功成身退
的高人隐士的追怀和赞美,也是对时下那些蝇营狗苟的名利之徒的不满和讽刺,更是借以表白自己尽去心机、绝弃俗念的心志。此诗以写景为主,并于景中见意,含而不漏,耐人寻味。(参考资料:《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钱载的《牛头山》则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的山水景图。“牛头山
见北村低,隐隐炊烟叫午鸡。安石榴花红玛瑙,嘉陵江水碧玻璃。”中午时分,诗人登上牛头山,向北俯视,低低的村落隐隐升起缕缕炊烟;鸡鸣数声,则听
的十分分明。“叫午鸡”,以鸡鸣反衬山的幽寂空静。杜甫《上牛头寺》还曾
写道:“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在这般优雅的牛头山上,远处偶尔传来
数声鸡鸣,更能显其幽静。“安石榴花红玛瑙,嘉陵江水碧玻璃。”上句写山花,下句写江水。一近观,一远眺;一红,一碧。山上的石榴花比红玛瑙还要红,山外的嘉陵江水比碧玻璃还要碧。喻体意象鲜明,色调鲜丽,两相映照,
山水美景历历在目。这首诗写的自然轻巧,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
的山水景图,其中村落、炊烟、午鸡数笔,则给人特别亲切的感觉。
诗圣杜甫眼中的嘉陵江却又是另一番景色。《阆水歌》“嘉陵江色何所似,石
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街
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首联从问句起头,表现诗人
初见阆水时的惊喜心情。
嘉陵江水太美了,我用什么来形容他呢?石黛即古代妇女常用来画眉的石墨,
呈青黑色;碧玉为青绿色,二者一浓一淡,皆为美石。嘉陵江中流水深处为墨
绿色,两滩水浅处为碧青色,二色相依,波光互映,显得格外抚媚可爱。最可
爱的还是在日出时“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此联为咏叹嘉陵江
的绝唱。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
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作者对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在刚表达了对
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
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来赞美嘉陵江。一个“归”字把久寒后诗人盼
见春色的急切、欣喜之情和盘托出。在作者只旁边,此时,正有另一只渔船由
当地的巴人小孩子划着浆从侧面经过;所产生的浪花,就是引起杜甫所见“日破”的原因。嘉陵江面上,可见野水禽衔着捕捉的鱼儿飞来飞去。呈现一派宁静、和平的情景。这幅春景图中充满了浓厚的人间情味,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
活的向往。第四联是全诗的总结。用断肠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