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类交情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各类交情典故
关于各类交情典故
1.穷交
穷交,意思是患难之交;指贫贱之交。
出自《汉书·游侠传序》。
典例:《汉书·游侠传序》:“ 赵相虞卿弃国损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
”《和刘贡甫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宋·苏轼)之二:“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将之京师杂别》(清·黄景仁)诗:“穷交数子共酸辛,脉脉临歧语未申。
”《题郭频伽手写为寒琼作》(近代·陈去病)诗:“振古奇才郭十三,穷交端不负江庵。
”
2.贫贱之交
(1)贫贱之交,人们常常用它来形容那种相结以义,可以托生死、救急难、共患难的朋友交情。
故事中的平原君、虞卿便是这方面的典范。
贫贱之交,由平原君说的“贵而为交者,为贱也;富而为交者,为贫也…”演变而来,见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范睢原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一位门客,跟随须贾出使齐国时,齐裹王听说范睢有辩才,便派人送给范睢黄金10斤及牛、酒。
须贾以为范睢得此厚馈,可能将魏国的机密出卖给了齐国,于是勃然大怒。
回国后又将此事报告了相国魏齐。
魏齐一听大怒,便命人笞击范睢,并用席子卷起来放在厕所里让醉鬼们便溺。
后来,范睢得以逃脱,更名张禄来到秦国,当上了秦国宰相,封为应候。
范睢为了报受魏齐屈辱之仇,凭着秦国的强大实力要求魏王交来魏齐的人头。
这样,魏齐便弃了相印,逃至赵都邯郸,躲藏在平原君府中。
秦昭王听说魏齐躲在平原君住所,为替自己的相国范睢报仇,便假装与平原君交朋友,修书让平原君来咸阳饮宴。
平原君以为秦昭王好意,便欣然入秦与昭王会见。
平原君与秦昭王喝了几天酒之后,秦昭王说话了:“从前,周文王得昌尚,尊为太公;齐桓公得管仲以为仲父;今天寡人得了范睢,范睢便是寡人的叔父了。
这样,范睢的仇人便是寡人的仇人。
为此,寡人请您派人速速将魏齐的人头给我送来!不然,我不让你走出咸阳。
”平原君赵胜说:“贵而为交者,为贱也;富而为交者,为贫也。
魏齐是我的朋友,我不能出卖
朋友,别说魏齐不在我的住所,即使在,我也不能交出来。
”秦昭王又送信给赵孝成王:“你的弟弟在秦国,范睢的仇人在平原君家,大王赶快派人将魏齐的头送来。
不然,我举兵伐赵,还不放你的弟弟回国。
”无奈之中,赵孝成王发兵包围了平原君的家。
闻讯后,魏齐连夜逃出,去见赵相虞卿,虞卿料想赵王不可能被劝说退兵,便解下相印,与魏齐一起逃至魏国。
魏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怒而自杀。
赵王得讯后,马上取魏齐的头送给秦国,秦昭王才让平原君回归赵国。
(2)在贫困艰难中结交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多是在贫苦时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人。
作为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宋弘,他非常廉洁自爱,一无所有。
光武帝刘秀非常赏识他,封他为宣平侯。
一次,光武帝刘秀召见他,闲聊时刘秀不时地回头看屏风,原来那屏风上面画着许多千娇百媚的美女。
宋弘就严肃地对他说:“我还没有见过你喜欢崇高的德行像喜欢女色的样子。
”刘秀马上叫人拿走屏风笑着说:“我听到正确的意见就能马上改正,可以吗?”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她丈夫死后,刘秀很想让她在朝官中物色个人再嫁,就与她一起谈论谁合适。
湖阳公主说:“宋弘这个人很好,我看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过了几天,刘秀把宋弘找来,试探地问:“谚语说,地位高了就会朋友多,金钱多了就会对妻子喜新厌旧,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回答说:“我听说贫困时所交的朋友不应该忘记,共同患难的妻子不可以抛弃(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走了以后,刘秀对湖阳公主说:“宋弘太爱他自己的妻子了,你还是重新再找个人吧。
” 典例:《薛大夫山亭宴序》(唐·陈子昂):“夫贫贱之交不可忘。
珠玉满堂而不足贵。
”
《山居四要》(元·汪汝懋):“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欲成家,置两犁。
欲破家,置两妻。
起家之子,惜粪如惜金。
败家之子,弃金如弃粪。
” 《渔樵闲话》(明·无名氏)二折:“古人云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似这等畜类这行止,着小老婆尽
都丢了也。
”《红楼梦》(清·曹雪芹)第四回:“因赏他坐了说话,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门子才斜签着坐下。
”
3.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意思是指结拜为异姓兄弟姐妹关系。
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八拜之交”具体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出自《闻见前录》(宋·邵伯温):“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
’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
宋代邵伯温记述了这段故事。
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
”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
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
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
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4.知音之交
知音之交,知音也谓知己,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
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
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5.布衣之交
布衣之交,原意是指显贵的人和平民交往;后来也用来指贫贱百姓或平民之间的交往,也比喻患难知己的朋友。
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汉·刘向):“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
战国时期,齐国公子孟尝君的一个门客爱上了孟尝君的一个宠妾。
虽然这事没留下什么真凭实据,但是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
有人对孟尝君说:“这个人的人品实在是太差了,他做你的门客却对你的姬妾心怀不轨,这样的人太不讲道义,根本就不能留他在世上。
”可是孟尝君却说:“看见漂亮的女人心生爱慕之情是人之常情,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可原谅的,这事就这样吧,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这些话后来传到了那位门客的耳朵里,他十分惭愧,同时对孟尝君的宽容心怀感激。
过了一年多,孟尝君找来那个门客,对他说:“您到我这里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您的才华我是知道的,但是我这里没有合适您的官职,让您做个小官又委屈了您。
卫国国君跟我是布衣之交,在他还没有显贵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已经很好了。
所以您可以带上一些车马礼物,我向卫君推荐您,您今后去投奔卫君吧,他会很好地对待您的,兴许在他那里您会有更大的发展!”那个门客到了卫国,因为是孟尝君推荐来的,所以很受卫君的器重,在卫国做了大官。
后来,齐、卫两国关系恶化,卫君想趁机联合其他几国进攻齐国。
这个人知道后,就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是一个无德无才的人,把我推荐给国君您。
如今国君这样器重于我,有几句话我却不能不说。
齐、卫两国的先君,曾经杀牛宰羊,盟誓说:‘齐卫两国后世永远不互相攻伐,如果互相攻伐,那么他的下场就是这样。
’现在国君却要联络各路诸侯去攻打齐国,您这样做是有违先君盟约的,而且也对不起曾经帮助过您的孟尝君。
希望您能放弃攻打齐国的想法,这样对齐、卫两国和
国君您都有好处。
今天如果国君能接受我的意见那最好不过;如果不能,我就只好以死相谏,流尽我的热血,血染国君的衣襟,以报孟尝君对我的知遇之恩!”说完,就拔出宝剑准备自刎。
卫君听完慌忙拦住他说:“先生千万不可如此!您这样珍惜故交,我怎么能不顾朋友之谊呢?我答应您就是了。
”于是,卫君下令撤军,齐、卫两国又重新和好。
后来齐国人知道这件事情,都说如果不是当初孟尝君对那个门客宽宏大量,就不会有齐国今天的转危为安!看来对人宽容一些是没有坏处的。
典例:《东周列国志·第九八回》(明·冯梦龙):“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交。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西汉·司马迁):“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西晋·陈寿):“且布衣之交,犹有务信誓而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胆,徇声名而立节义者。
” 《隋唐演义·第八二回》(明末清初·褚人获):“臣有一布衣之交,西蜀人士,姓李名白,博学多才。
”
6.车笠之交(强调友情没有改变或减少)
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比喻友谊深厚,不因彼此贫富贵贱而有所改变。
出自《太平御览》,晋代周处《风土记》载“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日:‘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言交不以贵贱而渝也。
”
乘车戴笠:比喻友谊深厚,不因彼此贫富贵贱而有所改变。
乘车:比喻富贵。
戴笠:比喻贫贱。
笠:一种用竹子、苇子等编成的帽子,也叫斗笠。
7.杵臼之交(强调不同身份和情况的人成为朋友)
杵臼之交,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
出自《后汉书·吴祐传》(南朝·宋·范晔):“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
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杵:舂(chong)米的木棒;臼:石臼。
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祐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为好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
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
8.患难之交
患难之交,意思指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出自《醉醒石》(明·东鲁古狂生)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
典例:郭沫若《南京印象》十六:然而正感谢有这一些的打,你把铁打成了钢,把泛泛的朋友都打成了患难之交了。
9.平昔之交
平昔之交,指平时、往日结交的朋友。
唐代杜荀鹤《访蔡融因题》:“每见苦心修好事,未尝开口怨平交。
”
10.竹马之交
竹马之交,意思是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出自《长干行》(唐·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典例:《世说新语·方正》:“帝曰:‘聊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11.肺腑之交肺腑之交,指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寄韵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这句诗意思是:各个内脏之间都没有屏障,身体灵魂都不受拘束。
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时,这两句是写对元稹(字微之)的思念,以至心神不安,不饮酒似醉,纵加餐依然饥饿。
比喻奇特,运笔巧妙,足见友情之深刻,想念之殷切。
引申出来的词语肺腑之言的意思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肺腑:泛指人体的内脏。
比喻极亲近的人。
12.胶漆之交
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
出自《鲠直张千替杀妻》(元·无名氏)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
舍己为人的君子。
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
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
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
故把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为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
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
比喻亲密友好。
同辈的人。
13.莫逆之交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的朋友,形容情投意合、毫无猜忌的知心朋友。
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大宗师》(战国·庄周)的寓言故事:“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莫逆:一致,彼此心意相通,没有抵触。
交:交情,友谊,这里指朋友。
14.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或友谊。
刎颈:用刀割脖子。
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西汉·司马迁):“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词源是《东周列国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
也作“刎颈至交”。
15.君子之交(淡水之交)君子之交,指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友情像水一样清澈。
也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也作“君子之交淡如水”。
16.缟纻之交缟纻之交,指交情笃深。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先秦·左丘明):“(吴之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
晋朝杜预(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注:“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
缟纻:缟带和纻衣。
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
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
以这两件东西的紧密联系形容或代指人的关系。
17.点头之交
点头之交,意思是谓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出自《上海的早晨》(周而复)第一部:“少说也有百儿八十,点头之交,那就数不清了”。
与一面之交(又作一面之雅)、半面之交(半面之识)、泛泛之交意思相近。
18.鸡黍之交鸡黍之交,形容守信之交。
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
范式(字巨卿)和张劭(字元伯)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
”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
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鸡黍并酒”等待范式。
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
”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
”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19.管鲍之交管鲍之交,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后来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
(管:管仲。
鲍:鲍叔牙。
交:交情)
典故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齐国人(今安徽阜阳颍上人),两人少年时就是好朋友。
鲍叔牙很赏识管仲的才学,也很了解他的所作所为。
两人曾经一同做买卖,他们在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得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从来不因他多得了钱而说他贪心。
管仲曾替鲍叔牙办过几件事,可是事情没办好,反而弄得更糟糕,鲍叔牙也并不认为管仲无能,因为他知道事情总有不顺利的时候。
管仲曾三次当官,三次都被罢了官,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没有才干,因为鲍叔牙知道他是没遇到赏识他的人,没有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管仲曾经三次参加作战,每次都逃跑了,鲍叔牙也不认为他胆小怕死,因为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人要奉养。
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如此深透,所以管仲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后来分开了,
管仲做了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荒淫无道,把自己的兄弟都赶到了国外。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后,都急忙往国内赶,想抢先得到君位。
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拦截公子小白。
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公子小白的车队,管仲劝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退回去,他俩不肯,管仲就取出箭向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向后倒去。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返回去,护送着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
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正巧射中了他的衣带钩,他怕再挨一箭,急中生智,假装被射中倒下。
看见管仲走了,他才命令抄小路加速前进,公子小白最终抢先赶回国都,当上了国君,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派兵讨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捉住。
齐桓公恨管仲差点儿杀了自己,要把管仲处以极刑。
而鲍叔牙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他说如果能重用管仲,就能使国家强盛。
齐桓公终于被说服,不仅没杀管仲,还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
鲍叔牙则心甘情愿地当管仲的助手。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鲍之交”一时传为佳话。
20.金石之交
金石之交,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指友情深厚如金石般坚固的朋友。
出自《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21.金兰之交(金玉之交)
金兰之交,比喻朋友间的同心合意(情意相投)、生死与共。
后来指结拜兄弟。
金,比喻其坚;兰,比喻其香(圣洁)。
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
22.舍命之交(羊左之交)
舍命之交,指的是羊角哀、左伯桃的交情。
最早出自西汉《烈士传》(也称《列士传》)羊左的典故,详细记载于《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汉
代分封的诸侯国),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
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23.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同的人结交而成的朋友。
最早出自于《文士传》(南朝·宋·张骘):“祢衡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也。
”
祢衡,东汉时人,思维敏捷,口才出众,但为人刚强任性,喜欢嘲弄权贵名流,因此一直不得志。
曹操当权时,祢衡来到许昌谋求发展,但拒绝去拜会当时几个有声望的名士,扬言许昌城里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的都是徒有虚名。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当时官高禄厚,极有才名。
他听了祢衡的话以后,很想见见这个狂傲的年轻人,便特地换了便服屈尊去拜访他。
两个人一见面就感觉意气相投,推心置腹,毫无顾忌,完全忘记了年龄的隔阂。
当时孔融已年届四十,祢衡还不到二十岁。
之后,孔融经常把祢衡请去家里喝酒。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孔融对祢衡的才学有了了解,就多次在丞相曹操面前推荐他,希望曹操能够对他加以重用。
曹操约祢衡来见面,但祢衡一向鄙薄曹操的为人,托病不往,还经常在别人面前奚落曹操。
曹操被触怒,将他送到荆州刘表那里,不久刘表也不能忍受他的傲慢,将他转荐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
黄祖喜怒无常,一次被祢衡顶撞后当场将他斩首。
孔融非常悲痛,认为是曹操间接害死了自己的朋友,之后对曹操更为不敬,最终被曹操以放荡狂言等罪名杀害。
典例:《梁书·卷三四·张缅传》(唐·初姚察、姚思廉):“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
”
《南史·何逊传》(唐·李大师、李延寿):“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第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
”
24.忘形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