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免疫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免疫研究
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组
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
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g,igm,iga,ige和igd。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防御中起一定的作用。
对它的研究既有助于人们对高等动物ig的个体发生及系统发育的理解;又在鱼类免疫和鱼
病防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鱼类对抗原刺激可以产生免疫应答,形成抗体。
对各种鱼类的研
究表明,鱼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19s型,相当于人的igm,是系统发育中最原始的免疫球
蛋白。
近年来,发现鱼的免疫球蛋白有同种异型,存在有igd,并有膜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
[1]现就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鱼类血清ig
在真骨鱼类血清中,目前多数人指出只存有1种ig,类似哺乳动物的igm,它由2条轻
链(l链)和2条重链(h链)所共同组成的单体通过相连接链“j”将4个单体连接成一个四
聚体[2]。
在沟鲇、小鲮鲆、鲤和羊头鲷血清中皆辨认出血清ig就是四聚体,分子量
700~800kd(1=1000dalton),h链的分子量约为70kd[3-5],也存有78kd(小鲮鲆)和
45kd(羊头鲷)2种异型;l链的分子量约为19kd,但也存有25kd(鲤)、27kd(小鲮鲆)和
22kd、24kd、26kd5种异型(羊头鲷)[6]。
但也有人指出真骨鱼类血清中存有着2种以上的ig,trump等人[7]辨认出鲫血清中存有着抗原性和电泳图谱各不相同的2种ig。
软骨鱼类血清中ig软骨鱼类的血清中目前发现有2种ig,大的ig分子与人的igm相似(分子量为900kd,19s);小的ig分子与人igg类似(分子量为150kd,7s);clem等[8]
发现鲨鱼、角鲨和沙洲鲨血清ig具有19s的五聚体和7s的单聚体2种形式。
这2种ig
皆由同一类l链和h链组成。
从斑鳐的血清中也分离出2种ig;高分子量免疫球蛋白(hwmig)和低分子量免疫球蛋白(lwmig)。
hwmig为五聚体,分子量为840kd,沉降系数为
18s;被认为是斑鳐的igm,其h链分子量为70kd。
lmwig分子量为320kd,沉降系数是
8.9s。
它是由2个分子量为150kd的单体通过非共价键聚合而成,它的h链分子量为45~50kd,比hmwig的h链的小,并且hmw和lmwig的h链皆有自己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说
明斑鳐的血清中hmwig和lmwig不是同一种物质[9]。
3鱼类粘液性ig
鱼类的皮肤表面和消化道表面有一层丰富的粘液层水中的病原菌和碎屑接触到这层粘
液时,就被粘连在一起阻止病原体的移动[10],粘液中还含有丰富的溶菌和杀菌物质,如
溶菌酶、水解酶等,它的屏障作用极为有效。
重要的是这类粘液性物质中还含有特异性ig,因其分布在器官表面直接与外界接触,因此对鱼类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粘液性ig的研究中,皮肤粘液的ig就是研究最少的。
fletcher等[11]通过口服和口服途径免疫系统鲽鱼后,在皮肤粘液内辨认出存有ig存有,其含量多寡因免疫系统途
径相同而异。
lobb等[12]从羊头鲷的皮肤粘液中拆分提纯出来了2种类型的ig:一种就
是四聚体,分子量为700kd,由2条h链和2条l链共同组成。
h链分子量为70kd,l链为
25kd;另一种就是二聚体,分子量为95kd。
h链和l链的分子量分别就是70kd和25kd。
二聚体存有2种生成形式,一种通过共价键相连,另一种通过非共价键相连。
口服疫苗可使肠粘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比血清中增加多倍,肠粘液经sephadexg-200层
析后,可呈现典型的ig吸收峰[11,13]。
lobb等[5]发现羊头鲷胆汁中含有ig,抗原性同
其血清中的四聚体高分子ig相同,为二聚体结构,分子量320kd。
在磷酸缓冲液中经sds
处理,成为分子量为160kd的单体,每条单体由h链和l链组成,h链的分子量为55kd介
于血清ig的h链(70kd)和l链(25kd)之间,表明胆汁中的ig与血清ig不完全相同。
4鱼类粘液ig与血清ig的关系
lobb等[12]将放射性标记的ig口服进羊头鲷血液中后,并未在粘液中找出标记物产物,因而指出皮肤粘液ig、胆汁ig与血清ig之间在新陈代谢上没联系。
口服及煮沸途径免疫系统鱼类后,在皮肤粘液及胆汁中辨认出存有特异性抗体存有,而在血清中却很少或检测
没这种抗体。
rombout等[4]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鲤鱼皮肤粘液和血清ig的研究说明,
皮肤粘液ig与血清ig在抗原性上不完全相同。
说明粘液ig和血清ig之间存有着差异。
但也存有资料说明:粘液性ig和血清ig在许多方面就是相同的。
lobb等[14]将沟鲇煮沸在所含dnp化后的马血清蛋白溶液中,提振沟鲇产生特异性抗炎白蛋白-dnp的抗体,结果辨认出从皮肤粘液中提纯的抗白蛋白-dnp抗体和血清中的ig不论在半体(hl)的共价融合
方式还是在h链或l链等方面都没显著的区别。
5鱼类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
硬骨鱼类种系(germline)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是以“易位子”(translocon)的方式排
列[15],即多个可变区基因片段(variablesegment,v)、多样性基因片段(diversitysegment,d)、连接区基因片段(joiningsegment,j)和3’末端编码恒定区的基
因片段(constantsegment,c)依次排列连接。
而其轻链基因中只有可变区基因片段(v)、连
接区基因片段(j)和恒定区基因片段(c)相互连接。
软骨鱼类中板鳃亚纲的免疫球蛋白基因
是“聚簇”结构(multicluster)[16],其可变区基因(v)、多样性基因(d)、连接区基因(j)和恒定区基因(c)的片段聚合排列成簇,作为一个整体在基因组中多次复制,在种系中,大
约半数的聚簇表现出重链的vh-d-jh连接,并且具有功能。
但是不同鱼类免疫球蛋白基因
结构上的差别不是绝对的,硬骨鱼类的轻链也具有“聚簇”结构,形成vl-jl-cl聚簇[17],不完全相同的是硬骨鱼类轻链vl片段的转录方向和jl、cl片段相反。
而软骨硬鳞
类的西伯利亚鲟鱼(acipenserbaeri),其轻链基因座具有“易位子”结构,在其轻链的c
基因片段上游有多个v基因片段和至少7个j基因片段[18]。
种系鱼类免疫球蛋白基因的
结构是鱼类免疫球蛋白多样性产生的基础[19]。
6鱼类产生ig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
鱼类和哺乳动物一样,抗原最初入侵机体后发生一潜伏期,这时血清中ig很少或没。
抗原步入后通过巨噬细胞的毁灭或胞饮作用,送来至肾和脾稀释、累积。
信息传达给淋巴
细胞后,并使淋巴细胞细胞分裂,从而构成抗体分解成细胞。
提振后大约2~3月,被免疫
系统了的鳟鱼血清中,已经开始发生特异性ig。
ig产生细胞在这期间充分发挥其产生特
异性ig的功能。
随后血清中ig量维持一平衡时期,而后逐渐弱化,直到提振源再次入侵,就可以再已经开始产生特异性ig。
相同免疫原相同的入侵途径,可能将对鱼类产生相同免疫系统效应,例如口服疫苗可使肠粘液中ig含量比血清中ig含量高于4倍;口服疫苗可
以并使血清中ig的含量比肠粘液中高128倍,煮沸途径可以并使皮肤粘液中的ig量明显
提高。
与哺乳动物较之,鱼类的免疫系统接收者通常较缓慢,ig的产生受到温度影响很大。
在拉沙泰格赖厄县温度,注射抗原7~10d后,ig产生细胞才发生,7~14d后血清中才发
生ig。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低温能够制止或减缓鱼类免疫系统接收者的产生,各种鱼类都存有相同的免疫系统临界温度。
一般来说温水性鱼类的高,冷水性鱼类的高。
在高于临界温度时鱼类的免疫系统接收者机制可能将失去[20];其次,低温可以管制浆细
胞释放出来抗体,鱼类的免疫系统记忆比哺乳动物强,并且同样受温度影响[21]。
综上所述,人们已初步介绍部分鱼类ig的结构、化学特性。
但无论是从鱼类免疫系统还是鱼病
防治方面来看,对鱼类ig的
了解,特别是对粘液性ig的一些理化特性、免疫特性、及和血清ig之间的关系等方
面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