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下语文1-4单元课内阅读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1-4单元课内阅读分析含答案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春风拂面,一路欢笑。
句中“踏”和“撒”两个动词,精妙地写出了“我们”当时喜悦的心情。
3、这句话中“染”字写活了满山的翠色。
4、当读到“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话时,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安石那反复推敲得来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二)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zhuó zhú)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fǔwǔ)着河畔(bàn pàn)
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
拥抱。
1、用“/”画去加点字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不再”一词让我们看到河水从浑浊咆哮到碧波荡漾的变化。
3、你觉得文中的“轻抚”一词用得好不好?写出你的想法。
我觉得觉得文中的“轻抚”一词用得好。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碧波拍
打岸边的动作写得轻柔、形象。
4、细读片段,你能从中看出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吗?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庄稼丰收。
(三)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向荒山野岭进军,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锨镐叮叮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走到哪里,
哪里便披上绿袍,
千年裸露的山岩,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1)“进军”一词的本义是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在文中的意思是少
先队员走向荒山野岭去植树,这样写体现出了少先队员决心要把山岭改造好的决心。
(2)下面对“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B)
A.春风吹绿了大地,
使万物复苏,呈现一
片生机,我们的双脚
也不例外,染上了生
机勃勃的绿色。
B.我们走到哪里,就
把绿色带到哪里,大
地一片生机,将我们
的双脚染绿。
C.我们踏在绿草上,
鞋子被草汁染绿。
(3)用一两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我们愉
快地劳动着,用双手
给荒山野岭带来了生
机。
(4)诗歌的第一小节与最后一小节形式相似,并达到了
首尾呼应的效
果,还使诗歌在结构
上更加紧密。
但
是二者在内容上却又
不同,这又达到了对
比鲜明,中心突出的
效果。
2、《暖流》
(一)
接着,江主席又背起苏
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他忽然停了下来,
让王辉接着背。
王辉大声背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旁边一位同学接下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王辉又接着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许多同学都跟着一起背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到了最后,江主席
也很有
兴致地参加了进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背完了,江主席高兴地说:“不错,不错。
”
江主席走到阅览室的尽头,又转过身来笑着问王辉:“你知道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吗?”王辉作了详细的回答,江主席听了频频点头。
他再一次向大家鼓掌致意,然后满意地离开了阅览室。
这时,同学们仍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之中。
王辉激
动地说:“江主席是学工程的,没想到他对古典文学如此熟悉,我真打心眼里佩服他!”
(1)选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江主席与学生们一起背诵古诗词的情景,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江主席对青年学生的关怀,让学生们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并沉浸在激动和喜悦中。
此情此景也揭示了课题“暖流”的含义。
(2)江主席对这次“考试”满意吗?请用
“”将相关语句画出来。
(二)
江主席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你在看什么书呀?”王辉说:“《中国古代文学史》。
”江主席拍着王辉的肩让他坐下……
从上面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江主席是一个平
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但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对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来的。
(三)
江主席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你在看什么书呀?”王辉说:“《中国古代文学史》。
”江主席拍着王辉的肩让他坐下,对他说,中国有许多
优秀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都非常好。
江主席问王辉:“《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都读过吗?”王辉说:“这是我们必读的书。
”江主席又问:“能背诵一些吗?”王辉没敢肯定地回答。
(虽然)不少名篇名段他能背诵,(但)又怕江主席当面指定内容让他背,就告诉江主席:“我都熟读了。
”江主席强调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熟
读,重要的地方还应该背下来。
”说着,便兴致勃勃地背起了王勃的《滕王阁序》。
他背得抑扬顿挫,当背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1、在片段括号里填上合
适的关联词语。
2、在片段的横线上填上
合适的四字词语。
3、片段主要通过神态和
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从片段中文名可以
发现,熟读和背诵学习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
4、王辉的一句“我都熟读了”是对江主席“能背诵一些吗”的回答。
表面上看似乎答非所问,实际上双方心知肚明。
王辉这样说,是想到:“虽然不少名篇名段自己能背诵,但又怕江主席当面指定内容让自己背。
”
3、《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
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
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
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
一群的小天使。
1.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
喻句,并说说把颐和园
比作魔术匣子;把
孩子比作小天使。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更生动形象地写出颐和园
游人多、热闹有趣,孩子们很多很可爱。
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成千盈百盈的意思是:满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人头攒动、人流如潮
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
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儿童是种子,在雨水的滋
润下会轻松愉悦地生长出茁壮嫩绿的新芽。
儿童是树苗,在时间的催
促下会坚持不懈地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
(二)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
这几扇大红门,
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
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唧唧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
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1)“成千盈百”的意思是形容很多,成千上百,这个词反映出了来春游的孩子人数之多,除此之外,选文中还有“挤了出来”“飞涌出”“一群接一群”“座无隙地”等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2)“这情景实在有趣”中的“这情景”指什
么?请用“”画出来。
为了体现这个有趣的情景,作者把颐和园比作魔术匣子;孩子比作小天使,体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3)对“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这句话,明明和壮壮有着不同的理解,你更倾向于谁的看法?写一写你的想法。
明明:孩子们因为欢快的活动而散发着如春日般的气息。
壮壮;孩子们是充满希望的太阳,这里更体现了冰心奶奶对孩子们的无比喜爱。
我更倾向于壮壮的看法,因为如果不是对孩子们的无比喜爱,冰心奶奶不会把孩子身上焕发出的活力当成太阳的香气息。
(三)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
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
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
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
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
看着也快乐。
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
从哪儿看出开得旺?
2、答:指海棠花开得旺。
从“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看出。
我能用成语生机盎然、生机勃勃来形容。
3、“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自己”指谁?“别人”指谁?
自己指的是盛开的花
儿和生命力旺盛的儿童们。
别人指的是养花的人和观花的人们。
4、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
欢畅活泼,朝气蓬勃,充满生机
4、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出她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4、《早》
(一)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
了病,躺在床上。
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
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
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1)文中画“”段落的上一自然段写的是蜡梅花开,下一自然段写的是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所以这一自然段在选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2)鲁迅迟到的原因是
忙于照顾生病的父亲和操持家务而耽搁了,然而当寿镜吾先生严厉批评他时,鲁迅“没有说什么”。
鲁迅不解释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私塾讲究尊师
重道,学生不能与老师争辩。
B、鲁迅是个严于律己的人,他觉得解释不如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3)有人说通过读这篇文章,让他找到了鲁迅成功
的秘诀-----在桌子上刻
一个“早”字。
对于这样
的观点你赞同吗?说说你
的观点。
不赞同。
鲁迅刻“早”字
是为了提醒了,他的成功
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坚
持不懈和终生奋斗。
(二)
迈进后园,(蜡腊)梅
开得正盛(shèng ché
ng),几(jī jǐ)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和“”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因为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写梅花是以花喻人,用蜡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德就像梅花一样。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早字的来历:鲁迅的父亲生病了,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上书塾。
有一次,鲁
迅迟到了,在寿镜吾老先生的教导下,他回到书桌旁,在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我明白的道理是:我们也要像鲁迅一样时时早,事事早,珍惜春天与清晨,做“东风第一枝”。
(三)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从“几乎满树都是花”可以看出“蜡梅开得正盛”。
2、用“”画出描写蜡梅富有韵致的句子。
3、“梅飘香而送暖”,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梅花开了,说明春天就不远了。
4、课文题目为“早”,可作者为什么要写梅?
因为梅花开得最早,而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写
梅花是以花喻人,用蜡梅
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
喻鲁迅一生的品德就像梅
花一样。
(四)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
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qì xì)”。
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
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当年
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méng mēng)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
打“√”
2、读片段,理顺序。
()学生的书桌分别在先生座位的四面。
()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
()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描绣像。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
5、《古诗两首》
1、《游园不值》这首诗描写的春天(季节),从诗中的春色满园、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诗中描写
的景物有苍苔、柴扉、春色、红杏等。
2、《宿新市徐公店》中“花落”和“未成阴”两个词语点名了此时是
暮春时节。
诗句描写人物活动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童扑蝶飞的画卷。
5、《梦圆飞天》
(一)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
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
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鹅毛大雪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嘹亮的《歌唱祖国》
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省
略乐曲的内容)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
段的内容。
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
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
(二)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
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
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
出征,请指示!
这是航天员杨利伟临行
前的一段话,反映出他出
征前坚定的意志和必
胜的信心,朗读这句话时
应该读得庄重自信。
(三)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
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
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
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拖)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
2、“神舟”5号反射前,人们的心情是紧张的,从片段中“一秒一秒地逼近”“绷得紧紧的”“急促的呼吸声”等可以感受到;
“神舟”5号发射成功后,人们对心情是喜悦和自豪的。
3、“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火箭升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四)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
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神州5号发射场面十分壮观。
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
排山倒海、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神
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十分紧张、激动、期盼;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激动兴奋高兴。
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自豪。
(四)
①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例)。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刻,载(zài zǎi)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li áo liào)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
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