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3版)第3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的测交中,一对基因的杂种,总是与其隐性亲本(rr)
进行杂交,这种杂交方式也叫做回交(backcross)。 4-15
2、自交验证(selfed/selfing) 通过自交后代的类型和数目来推论亲本的情况。
基本方法:以F2分别自交产生F3,然后根据F3的表型类型及 比例,验证所设想的F2基因型,从而推知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 基因是否分离。
黄416粒=315粒 黄圆+101粒 黄皱
绿140粒=108粒 绿圆+32粒 绿皱 所以 从颜色上看 黄色:绿色=416:140=2.97:1=3:1 再考察种子的形状: 圆:423粒=315粒黄圆+108粒绿圆 皱:133粒=101粒黄皱+32绿皱 所以 圆形:皱形=423:133=3.18:1≈3:1
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当今的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 核心。谈家桢先生曾生动而形象地将遗传学比喻为一棵根深叶 茂的大树,孟德尔定律便是具有顽强生命的种子,由摩尔根等 人建立起来的细胞遗传学则是这棵巨树的主干。 本章的主要内容: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扩展。
要点:孟德尔遗传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基因在动物、 植物乃至人类的繁衍过程中的表现及其传递规律。

皱豌豆

圆豌豆(吸水性强)4-10
3.1.2 分离定律 ( principle of segregation)
Mendel’s First law The two members of a gene pair (alleles) segregate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in the formation of gametes; half the gametes carry one allele, and the other half carry the o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豌豆种子 两对性状 第一对 黄色和绿色 第二对 圆形和皱形
P 黄色圆形 ×
F1 F2
绿色皱形
黄色圆形 (说明黄、圆为显性)
总数
556粒
黄圆
315粒 (9/16)
黄皱
绿圆
绿皱
32粒 (1/16)
101粒 108粒 (3/16) (3/16)
子二代 黄圆 四种类型 绿皱 黄皱 绿圆
补充
遗传学的基本术语(重要的名词)
1、遗传性状(Hereditary traits) 一个个体从亲代传递到下一代的特性(孟德尔称为Characters) 2、基因(Gene): (Mendelian factor)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unit of heredity, which carries informati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In molecular terms, a gene is the entire DNA sequence necessary for the synthesis of a functional polypeptide or RNA molecular. In addition to coding regions most genes also contain noncoding intervening sequences (introns) and transcription- control regins.
在形成配子时一个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彼此分离,结果一半配子携 带一个等位基因,另一半配子携带另一个等位基因。 解释: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来自父本一条,母本一条,假设等位基因A, 等位基因a ↓ 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 (基因的分离是染色体分离的结果)
等位基因分离的验证
1、测交验证
测交(Test cross):是用来测验杂种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 法,用F1与隐性纯合类型杂交。 孟德尔测交试验的结果和他预期的完全相会,从而证实了F1 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证实了他的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上述结果显示出三个有规律的共同现象: (1)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 例如:圆形种子,黄色子叶、高茎等等,因而表现整齐一致。孟德尔将表 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F1自交,在子二代群体中,亲本的相对性状又分别表现出来 例如,F2既有圆形种子又有皱形种子,即显性性状和稳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 , 变得不一致了,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Character segregation) (3)在子二代的群体中,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和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数,常是 一定的分离比,而且都很接近3:1
亲组合
parental combination
重组合类型 recombination
分别和两个亲本中的一个亲本相同——亲组合类型 与亲本不同的新类型——重组合类型
而且这4种表现型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9:3:3:1
独立分离和自由组合
怎样解释9:3:3:1这个比例?孟德尔将这两对性状折开,分别只考察其 中的一对,在总共556粒种子中:
孟德尔的解释
对上述试验结果提出如下解释(这也是分离法则的要点)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控制的,相对性状是 由细胞中相对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控制性状的发育);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 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并且各自分配到 不同的配子中去。每一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配子 是纯粹的);
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的生 活力是一样的 (2)子一代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3)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到观察时为止是相等的
(4)显性是完全的。 分离法则的普遍意义
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的性状分离都按照分离法 则进行
3.2 自由组合定律
3.2.1 孟德尔的双因子杂交实验及其遗传分析
携带从一代到下一代信息的遗传的物质单位和功能单位。按分子术 语讲,一个基因是合成一条有功能的多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完整的DNA 序列。除了编码区外,大多数基因也包含非编码的间插序列和转录控制 区。
3、基因座(Locus,复Loci): The specific place on a chromosome where a gene is located; the position of a gene on a genetic map.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基因在遗传学图上的位置。 4、基因型(Genotype): 一个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包括一个个体的所有的基因。 5、表现型(Phenotype): 一个生物个体由基因型与环境相联系所产生的可观察到的特 性。包括一个个体各种基因所产生的产物,如蛋白质、酶等,以 及个体的各种特征表现,甚至它的行为等等。 由于环境和其他基因的影响,导致: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一些 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型,或具有相同表型的一些个体可能有 不同基因型。
(1)单因子杂交实验及其分析
用带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纯合
等位基因品系(true-breeding strains)进行杂交,这样的交配称为 单基因杂种杂交(monohybrid crosses),揭示了遗传的第一个规律 -分离规律(Law of segregation) 例种子形状 圆形 皱形 相对性状
P
RR × rr
分离比 3:1在第一代 ( First filial generation,
F1 )中看不出来,因为有显
隐关系,显性对隐性的掩盖 作用,在第二代才能看出。 注意:F1是由杂交得到的, 称 杂种一代 F2是自交得来的,
称 子二代
以上试验,在F1植株上所结的豆荚,每个豆荚可能结两类种子:圆形、 皱形,在一个豆荚中两种类型的种子都有时,圆形是多数,而皱形是少数。 正反交,也称互交(reciprocal cross) 即 圆(雌)×皱(雄)和 皱(雌)×圆(雄) 由于核基因的控制 正反交结果所得到的F1性状表现完全一致 注意:若为细胞质控制的性状,正反交结果是不一致的。
遗 传 学 (第3版)
第3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1 分离定律 2 自由组合定律 3 遗传学数据的χ2分析 4 人类性状的孟德尔遗传分析
5 基因的作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第3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1857—1864年 孟德尔的豌豆(Pisum sativum)杂交实验 在其论文发表35年之后,3位植物学家最终于1900年重新发 现孟德尔定律,这标志着遗传学现代纪元的开端。 孟德尔定律通常分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它是现代 遗传学的基础和经典遗传学的核心。
(3)杂种F1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各自独立,互不混合(融合), 彼此保持独立的状态,但对性状的发育却互有影响,从而表现为 显性和隐性(因子作用的显隐性)。
圆豌豆与皱豌豆的分子解释
1940年 提出基因决定酶的形成 1991年 英国一个遗传学家鉴出决定豌豆种子
圆形或皱形的基因(分子本质)
Dominant ↓ starch-branching enzyme 1 ↓ Amylose ----------------------------amylopectin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allele R
因则自由组合。所产生的4种基因型的配子(雌或雄)在数
量上是相等的,其比率势必为1:1:1:1。
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3.1 分离定律
3.1.1 孟德尔的单基因(因子)杂交实验及其遗传分析
豌豆:双子叶植物、闭花 授粉,因而每株豌豆子代性 状与亲代的遗传一致性极高, 将这种品系(strain)称为纯 种(true-breeding)或称真 实遗传。
七对相对性状—— 种皮的颜色 种子的形状 花的颜色 未成熟豆荚的颜色 成熟豆荚的形状 茎的高度 花的位置
可见,在分别只考察其中一对性状时,F2仍然各自呈3:1的分离,所以 这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各自按分离法则分离,相互之间不发生影响,两对 性状之间的组合完全自由。
以上结果说明:
(1)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在F1杂合子中(YyRr)
互不混淆,各自保持其独立性,这实质上是孟德尔的颗粒遗
传(particulate inheritance)理念的进一步体现。说明遗 传绝不是“融合式”的。遗传学的发展愈来愈显示遗传的颗 粒性理念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2)F1植株形成雌、雄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Y、y(或R、 r)的分离都是独立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不同对的基
6、等位基因(Alleles): 位于一个基因座上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的替换形式(alternative forms of a gene), 通过它们对表型的不同影响而加以区别。 或:在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座相同,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7、显性和隐性(Dominant and recessive) 孟德尔把相对性状中能在F1显现出来的叫显性,不表现出来的叫隐性。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具有掩盖作用,隐性基因在杂合体中不能表现 (Aa),只能在纯合状态时才能表现(aa),而显性基因在纯合和杂合状态 时都能表现其性状(AA或Aa)。 8、野生型与突变型(Wild type and mutant type) 野生型也叫正常型,是指生物体在自然界中出现最多的类型(基因型或表 现型),或某一生物用作标准实验种的基因型或表现型。 突变型是由野生型基因突变而来,即突变体,突变型基因用所说明的基因 名称的英文略字表示。例如果蝇的黄体突变型基因用Y(yellow)表示,而野 生型基因则用+表示,或用Y+表示。
将F2具显性性状的类别进行自交(RR 1/3 , 2Rr 2/3) 分别观察七个单位性状 结果F2自交群体中
{
2/3的个体所产生的后代显性:隐性=3:1 分离
1/3的个体所产生的后代保持稳定的显性性状
具有性状分离的和具稳定遗传个体的比例为2:1
豌豆F2显性性状个体自交所得F3的各种表现型数目
这一结果表明,具有显性性状的 F2群体中,有2/3左右的个体基因型为 杂合型,有1/3左右的个体基因型为纯合型。这样,就证实了孟德尔对 F2基 因型的设想,进而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