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大单元教学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并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逆向设计是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起点,教学评估和教学活动都围绕目标展开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

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探索大单元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基于逆向设计的理念,制订单元预期目标、单元评估证据和单元学习计划,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这样设计并教学,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逆向设计;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34-0082-03
逆向设计是一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念,是美国教育评估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设计方法。

该方法强调“以终为始”,即从学习结果出发,逆向思考。

同时,它将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超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其“直接目标指向于学习经验的结构化,终极目标是素养的形成,内容是知识内在整合和知识与经验的整合,学习方式是综合性学习,基本样式是多课时一体化设计并实施”。

大单元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为单位,将单元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大任务下,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能构建教学的整体意识,促进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提升教学效益、落实课程目标的同时,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然而,目前的大单元教学,一些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思考“自己要做什么?”“使用哪些方法?”“要求学生做些什么?”,却没有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什么。

逆向设计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单元教学提供
了方向和思路。

结合逆向学习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点来看,基于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

针对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特殊编排体系,笔者基于班级的学情和学生的特点,根据逆向设计的理念,整合单元内部各板块内容,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主题活动,加强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下面,笔者就以这一单元为例,谈一谈基于逆向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一、文本解读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语文教材在每个年级下册都编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旨在强调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突显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综合性学习单元时,秉持开放多元的原则,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收获新知、掌握技能。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了我国诗人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和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以单元整组的形式呈现。

同时,教材将学
基于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江苏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214002)李娜
阅读·案例剖析
习活动嵌入课文中,并贯穿整个单元:活动任务在单元导语页呈现;两个“活动提示”穿插在《短诗三首》和《白桦》的课后练习中,对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单元末尾“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展示。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笔者根据逆向设计要求,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制订本单元教学的预期目标(见表1)。

表1单元教学预期目标阶段一
单元教学预期目标
1.初步了解现代诗想象丰富、情感饱满、语言表达别具一格
等特点
2.了解朗诵现代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朗诵更好地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3.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收集喜欢的诗歌,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4.试着创作小诗,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获得上表所列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哪些表现能证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上述的预期目标呢?教师又通过什么标准评判学生是否达成目标呢?笔者以创建“石榴诗社”为总任务情境,将单元内的识字与写字、课文朗读和背诵、词句段运用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有机整合,设计了三个大任务(见表2),下设七个有层次的活动,即逆向设计模板中的评估证据来落实本单元预期目标。

表2单元评估证据阶段二
单元评估证据
任务一:“诗海拾贝”
1.“揭秘现代诗”
2.“愿君多采撷”
3.“我是小编辑”任务二:“诗心萌动”1.“最强大脑”2.“我当小诗人”
任务三:“为你读诗”1.“朗诵培训班”2.“最美朗读者”
通过这三个任务来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改变了以往单篇课文逐一教学的方式。

单元教学目标不再是分散在每篇课文里实现的,而是通过一个个任务和活动逐一完成。

这样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探究学习,产生大单元学习的意识,最终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何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并获得预期效果?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哪些学习支架?这都需要教师提前思考并设计。

根据阶段二的单元评估证据,笔者
设计了相应的学习计划(见表3)。

表3单元学习计划阶段三
单元学习计划
任务
任务一:“诗海拾贝”1.“揭秘现代诗”2.“愿君多采撷”3.“我是小编辑”任务二:“诗心萌动”1.“最强大脑”2.“我当小诗人”任务三:“为你读诗”
1.“朗诵培训班”
2.“最美朗读者”
具体方案
1.“揭秘现代诗”:精读《短诗三首》
《绿》,学习《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初步掌握现代诗的基本特点2.“愿君多采撷”:学习搜集资料,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纸和上网搜
索等方式,自主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3.“我是小编辑”:教师指导编写诗集的基本知识;学生自由组成若干
学习小组,按一定的类别(作者、主题、内容等)归纳、整理组内成员收集的诗歌,编成诗集,附上目录,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展示小组合编诗集,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封面奖”“最美诗歌集”“最佳创意奖”等1.“最强大脑”:略读《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举办“最强大脑”诗歌背诵活动,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并
评选出班级“最强大脑”十名2.“我当小诗人”:学习《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片段和《语文园
地》“词句段运用”,仿写小诗;在仿写的基础上,独立创作小诗;教师指导修改,班级展示,学生投票评选出“十佳诗人”1.“朗诵培训班”:教师指导朗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学生初步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如注意标点、重音和停顿、感情充沛、节奏鲜明等;组内朗诵,成员互评2.“最美朗读者”:学习《语文园地》
“识字加油站”,了解这些文人的生
平及代表诗作;学生自由选择课内
(包括“识字加油站”中的古代文人的诗作)、课外或者自己原创的诗歌进行朗诵,教师给予过程性指导,如朗诵时加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制作演示文稿并配上音乐等;班级评选出“十佳朗读者”
从单篇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因此,笔者选取了《繁星》《绿》这两篇课文,带领学生精读。

通过精读,学生初步掌握了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为学生开展后续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支撑。

同时,笔者在各个活动环节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并随机渗透相关的知识,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我是小编辑”活动,相机教授编写诗集的相关知识;“朗诵培训班”活动,相机教授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在学生需要“扶一扶”的时
阅读·案例剖析
候,适时给予帮助,为学生始终保持活动热情提供的动力源泉。

这样教学,不仅避免了单篇教学所带来的知识碎片化、知识系统性、整体性欠缺等问题,而且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进而自觉地转变学习观念。

三、教学思考
设计完成后,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的学习状态和收获的学习成果令人欣喜、引人深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真实发生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展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当教师向学生展示单元预期目标后,任务驱动式的设计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师公布活动任务后,学生对“我是小编辑”“我当小诗人”“最美朗读者”等活动都充满了期待。

易进先生说:“某一项学习任务所包含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应当在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境中进行。

”以往的单篇教学,教师每课时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且这些目标不会在课前展示给学生,导致学生对自己会学到什么并不十分清楚。

这次大单元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前就明确告知学生此次“学习之旅”的“目的地”在哪里,同时明确了学习内容的先后次序。

这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活动,他们将收获哪些知识和技能,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中碎片化的知识通过整合,组成了各项活动的要素,转化为注入学生学习活动的“源头活水”,在学生的活动中泛起阵阵“涟漪”。

这样,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建构,真正实现了学习的真实发生。

(二)组成了学习共同体
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分组,这自然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尊重差异、相互倾听、彼此欣赏。

如在“我是小编辑”活动中,学生自由组成若干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特长领取任务,如擅长绘画的学生
负责插画、擅长书法的学生负责书写等。

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抛开了以往在课堂上的种种顾虑,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协作,学习氛围十分和谐,真正实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真正实现了知识迁移
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各项任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如“我是小编辑”活动,有的小组选择手工制作诗集,有的小组选择用电脑排版,他们都不约而同制订了“让诗集更美观”的目标。

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打破学科壁垒,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美术、劳技等学科知识,实现了知识的跨学科迁移运用。

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了知识,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总之,基于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将目标前置,以明确的预期目标为起点,通过单元内容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持续参与活动的热情,促使学生学习经验的结构化。

这样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改变了课堂生态,真正实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
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7.
[2]崔允漷.新课程呼唤什么样的“新”教学[J].教育家,2023(2):6-8.
[3]陆志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J].语文建设,2019(11):4-7.
[4]刘晶.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解读[J].语文建设,2020(24):4-9.
[5]王爱华.大单元教学:语文素养发展的佳境:以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语文建
设,2019(8):18-21.
[6]易进.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及教学体现[J].小学语文,2022(12):4-9.
(责编韦雄)
阅读·案例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