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0《虚词“其”用法例解》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虚词“其”用法例解》
某某省黄冈中学语文教研组
虚词的用法以及意义,是高考语文的考察X围之一。

而虚词“其”就是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之一。

在古代汉语中,“其”可以有四种用法:代词、副词、连词、助词。

现笔者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其”的用法及意义
一、作代词
“其”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表示领属关系,大多用在名词的前面。

在句子中可以翻译为“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例如: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译文:工匠要把他的事情做好,必须先准备好他的工具。

句中的两个“其”,都可以翻译为“他的”,表领属关系。

②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文选·对楚王问》)
译文:由此看来,他的曲调唱得愈高,他的随唱者就愈少。

句中的“其”依然表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

第二种情况:表领属关系。

当它被用在数词前时,表“其中之……”;用在表顺序的词前时,表顺序;用在方位词前时,表方位。

此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翻译。

例如:
③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

”(《东田文集·某某狼传》)
译文:狼说:“老人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句中的两个都位于数词前,表“其中之……”。

④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有道德上的建树,其次是有功绩上的建树,再其次是有学说上的建树,即使时间久了也不磨灭,这就叫做不朽。

句中的“其”用在表顺序的词前,表顺序。

第三种情况:用作兼语。

它既作前面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同时又作后面动词的主语。

可译为“他(它)”等或直接翻译出其所指代的对象。

例如:
⑤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译文:他们人多势强,我们人少势弱,趁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河,请出兵攻击他们。

本句中,“其”既做介词“及”的宾语,又做它后面的动词“济”的主语,故而可以判定它作为兼语。

⑥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望梅止渴也。

(《梦溪笔谈·讥谑》)
译文:吴地的人多称梅子为曹公(即曹操),因为曹操曾让他的士兵们望梅而止渴也。

本句中的“其”与上例中的“其”用法一致。

第四种情况:用作动词的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有时也用作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

可以译为“他”“它”等。

例如:
⑦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译文:恐怕力量不能与他抗衡,可以引军避开他,留给他一座空城。

在句中,“其”作动词“与”的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应是“空城”。

⑧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史记·管晏列传》)
译文:他治理国家,善于因祸致福,转败为胜。

从译文可以看出,“其”在作为造句成分“其为政”这一主谓结构式的短语中作主语。

第五种情况: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起指示作用,表X围。

例如:
⑨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四书集注·中庸注》)
译文:就用那个人的办法,回过头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句中的“其”用在名词“人”前,其特指作用,限定了“人”的X围。

其实这样的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同样适用。

如:
A.人很聪明。

B.其人很聪明。

A句中的“人”是指整个人类,而B句中的“其”在句中表特指,限定了人的X围,仅指“那个人”。

二、作副词
当“其”作副词的时候,一般置于句首或谓语之前。

此时其具体的用法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表估计、推测等。

可译为“大概”、“可能”、“或许”等。

例如:
⑩城上有乌,齐师其遁。

(《左传·襄公十八年》)
译文:城墙上有乌鸦停留,齐军大概已经逃走了。

11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致也。

(《X禹锡集·鉴药》)

译文:你的病,可能是起居违背了节气,衣食的一起失调引致的。

上面两例中的“其”都表揣测、估计的作用。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较为普遍。

第二种情况:表示动作发生在将来。

可译为“将”。

例如:
12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在本句中,“其”即表示动作或者事件发生在将来。

故而可以翻译为:
如果托你的福,可以返回晋国,(以后)一旦晋楚两国在中原交战,我将使我的军队为你退避九十里。

第三种情况: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比如:
13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译文:国家没有君主,难道还能长久吗?
句中的“其”翻译为“难道”,表反问。

再如:
14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本句中的“其”依然表示反问,其加强语气的作用。

第四种情况:表劝告或命令等。

可译为“就”、“要”、“一定”等,或者不必翻译。

例如:15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集·求贤令》)

从语境来判断,句中的“其”可以翻译为“一定”,否则不足以体现曹操求贤若渴的愿望。

译文:你们一定要帮助我发现并推举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干的人就推举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三、作连词
“其”作连词时,其用法和意义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等。

例如:
○16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天空迅速布满了乌云,下起了充分的大雨,禾苗便挺拔地生长起来了。

如果像这样的情况,又有谁能阻挡得住呢?
第二种情况:用在并列的问句中表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例如: ○
17子以秦为将救赵乎,其不乎? 译文:你认秦国是将会援救赵国呢,还是不会去援救?
第三种情况:上文设想一种情况,下文推断结果,“其”表承接,有复指、承接上文,启续下文的作用,可译为“就”、“那么”等。

例如:
○18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

(《韩非子·说林》)
译文:全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知道,我也就危险了。

从译文中不难看出,例○16表假设关系,可以以为“如果”;例○
17则表选择关系,可以为“是……还是……”;例○18中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四、作助词
“其”除了作代词、副词和连词外,还可以作助词。

当“其”用在句中的时候,这时的“其”是由代词演变而来的,仍有指示的意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是用在形容词后边或前边,有复指加深性状程度的作用,可以译为“这样”、“那样”等,“其×”或“×其”在句中可以作谓语、状语或者定语成分。

“其×”作谓语:
19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静女》)

译文:文静的女子那样地漂亮,约我到城边僻静地方来。

“×其”作状语:
20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诗经·氓》)

译文:兄弟不知道内情,还哈哈地发笑。

“×其”作定语:
2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夭》)

译文:嫩妖妖的桃树枝,红灼灼的花。

如果“其”用在状语和动词性、形容词性中心语之间,表示其偏正关系。

作状语的常是副词或词组,可译为“地”、“那样”、“这样”,也可不译。

例如:
2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注:前一个“其”)

译文:已经出来了,就有人责怪那要求出来的人。

如果“其”用在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常是名词,“其”有复指其定语,表示其偏正关系的作用,可译为“的”、“这样”,也可以不译。

例如:
23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诗经·鱼丽》)

译文:物资的多啊,味道实在是可嘉啊!
如果“其”用在代词的后面,则一般其凑足音节,复指那代词的作用。

例如:
24夫其口众而我寡。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他们人多口众,我只有一X嘴。

当“其”用在句末的时候,表疑问语气,就读jī音,与“居”相通,常用在“何”、“如何”等疑问词后边,多见于《诗经》。

例如:
25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诗经·园有桃》)

译文:那个人这样傲慢,你说是不是啊?
以上便是虚词“其”在文言文中的四大类用法。

要彻底地掌握每一个用法,单凭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实际的文言阅读过程中举一反三,才能灵活熟练地掌握之。

【实战演练】
下面一段话用了12个“其”字,试翻译并分析“其”字的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

”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

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参考答案:
①副词,表推测揣测,“大概”
②连词,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用在名词前,表“其中之……”
④代词,代“自己”
⑤副词,表动作发生在将来,可翻译为“将”
⑥第三人称代词,“它们的”
⑦⑧,连词,两个并用,表选择,“是……还是”
⑨代词中的兼词,“它们”
⑩指示代词,“这个”
⑪副词,表期望、要求,“可要”
⑫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