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麦苗发黄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麦苗发黄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小麦死苗黄苗现象时有发生,经过我们长期的田间调查,对其原因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整地质量差引起的麦苗发黄。
抢墒播种,整地粗糙,土垡较大,易造成麦苗悬根,水分养分相对缺乏引起麦苗黄小瘦弱。
对这类麦田应先压后划锄。
二、密度过大引起的麦苗发黄。
麦苗过于稠密,麦苗之间发生争肥、争光、争水等现象,这类黄弱苗,可镇压伤大蘖,促使大蘖长的粗壮;另外,要深耕断根,促进分蘖的增加。
三、播种过深引起的麦苗发黄。
由于播种过深,造成麦苗根系发育不良,麦苗瘦弱,可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千克。
已经浇水的麦田,可用1%的尿素液喷施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四、施肥不当引起的麦苗发黄。
底肥没有充分腐熟,种肥使用过多,幼苗、种子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
对这类黄弱苗,可用浇水法冲淡,每天浇一次,连浇3~4天。
五、土壤干旱引起的麦苗发黄。
主要发生于抢墒播种,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还没有浇水的麦田。
表现麦苗基部叶片发黄,逐渐干枯,心叶迟迟不长,次生根少,分蘖困难。
对此情况应及时浇水,促进麦苗及时生长。
六、秸秆还田缺氮引起的麦苗发黄。
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地块没有增施氮肥,易出现秸秆与麦苗争氮现象,表现为小麦矮小细弱,叶片失绿,窄小直立,叶尖枯萎,下部老叶发黄。
可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5~10千克。
同时用1%的尿素液喷施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七、地下害虫危害引起的麦苗发黄。
可选用辛硫磷、乐死本等农药灌根。
每667平方米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400~500毫升,对水500千克,顺垄灌根,能有效防治金针虫、蛴螬。
八、根腐病、纹枯病、土传花叶病等病害引起的麦苗发黄。
1. 根腐病:主要发生在湿度大的麦田,根腐病最好拌种预防。
小麦苗期发病,防治时可选用70%甲基托普津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0%的粉锈宁乳油70毫升、或20.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70克。
2. 纹枯病: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引起叶片变黄。
防治方法: ①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拌种。
②翌年春季在小麦拔节期,每 667平方米用5%井冈霉素水剂7.5克对水100千克或15%三唑醇粉剂8克,对水60千克喷雾防治。
3. 土传花叶病:主要为害冬小麦,多发生在生长前期。
该病属于病毒病以预防为主。
九、药害引起的麦苗发黄。
1. 拌种时药量过大,造成叶片黄死。
2. 除草剂危害:喷施除草剂不当或前茬使用除草剂如“莠去津”成分的除草剂,使用量过大或间隔期短也会造成下茬麦苗发黄。
十、缺素症引起的麦苗发黄。
1. 缺磷:表现为根系发育差,苗小叶黄,叶尖发紫,生长缓慢。
应结合中耕,开沟施氮、磷混合肥,并在追肥后浇水补墒。
2. 缺氮:表现为麦苗均匀地褪绿变黄,叶尖干枯,下部老叶发黄并枯死,植株矮小叶片弱,分蘖少。
多出现在土壤贫瘠、底肥不足或追肥不及时的地块。
对因缺氮引起的黄苗,要及时追施碳铵、尿素、人粪尿等速效氮肥,补氮促长。
3. 缺锰:新叶叶脉间呈条状褪绿,变黄绿色到黄色。
有时叶片呈浅绿色,黄色条纹扩大成为褐色斑点,叶尖焦枯。
应及时喷施0.1%~0.3%的硫酸锰溶液2~3次。
苗木网站
4. 缺钾:小麦缺钾,首先从老叶叶尖开始发黄,然后沿叶脉伸展,变黄部分与健部界线分明,呈镶嵌形,叶片黄化发软,后期常贴于地面。
这类黄苗多发生在沙质地, 一般表现为畦边重于畦中。
对缺钾黄苗,每667平方米可用草木灰100千克撒施于叶面,或追化学钾肥10千克。
也可叶面喷施1%氯化钾溶液,或2%~3 %的硝酸钾溶液,或5%的草木灰浸出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一般连喷2~3次。
十一、土壤脊薄引起的麦苗发黄。
土壤脊薄,播种时底肥不足,麦苗因长期缺肥而变黄。
对这类黄弱苗,要及早追肥,667平方米施氮肥25~30千克,磷肥15~20千克。
十二、土壤板结引起的麦苗发黄。
土壤板结,造成通气性不良,使麦苗根系吸收能力减弱。
表现为麦叶黄而小,分蘖不能按时出现。
对这类黄弱苗,应及时深中耕,疏土透气,并追施适量氮肥。
还有冻害、涝害、污染等因素也可以导致麦苗发黄甚至死亡。
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