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1-01-11T11:32:18.5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陆用杰[导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岩土工程建设项目呈逐渐增长趋势,在收获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环境破坏等方面,从而就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岩土工程建设项目呈逐渐增长趋势,在收获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环境破坏等方面,从而就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降低或规避地质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岩土工程是我国重要工程项目之一,在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的过程中,需强化对施工区域地质的勘察、分析力度,在基于满足工程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设计出合理的防治方案,并加大对工程的审核力度,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从而促进岩土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我国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自然生态环境就呈现出了多变性特点,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给人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有相关报道指出,山体泥石流、崩塌、滑坡、塌陷等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尤其是前三者,占比最大,主要发生在西南、西北地区。
其中,针对地震灾害而言,又被称之为地动,主要是受地壳剧烈运动的影响,从而释放出的震波能量,发生后地表局部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对于崩塌,主要是岩土体受力而被直立裂缝分割,受根部空虚的影响,当因折断压碎,抑或是局部滑动时而出现失衡现象后,就会促使突然性脱离母体向下翻滚等现象的出现[1]。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型灾害人为是关键因素,大多都是因开采矿产资源、蓄水、开挖边坡等造成的;滑坡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受河流不断冲刷,抑或是地下水活动、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对岩体或土体造成损伤后而引发的灾害,主要发生在地震带、江、湖等岸坡地带。
有研究报道在指出,在人工修建的道路两边,抑或是低须差异较为明显的峡谷地区滑坡发生较为频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常情况下,泥石流的主要发生位置在丘陵及山区,往往是因为暴雨和暴雪的冲刷而导致的,会携带大量的碎石及泥沙,进而就会造成特殊洪流的出现;水土流失往往是因为风力、水力而导致的,泥沙和沙土混合,之后受雨水冲刷后,最终导致地表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2]。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1)滑坡防治技术通常情况下,引发滑坡的因素较多,故岩土工程在防治滑坡灾害的过程中,加强对地理位置的详细分析就极为关键,这也是明确滑坡因素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最大化控制潜在风险。
现阶段,我国在防治滑坡方面,主要是以增强地质结构力学强度、防治地下水侵蚀山坡等为主,前者的防治可通过在坡上种植绿色植被方法技术,以对土壤的附着力进行加固,在治理滑坡中此方法效果明显。
有相关报道指出,在治疗滑坡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采用的降低斜坡载重,抑或是增强该区附近地质力学强度的方法进行,这两种方案均能发挥明显的治理效果;后者类型的防治过程中,主要是进一步对该区域的地下水、周围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之后在基于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构建排水设施,利用垂直控排水等来达到将山体中的水引至安全区域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地表水回流到滑坡区域的预防。
(2)崩塌防治技术相较于滑坡防治技术,崩塌防治就相对简单一些,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些陡峭的边坡出现崩塌的原因大多都是裂缝和岩土层结合,与地质的活跃程度有一定关系,属于人为无法掌控的因素,故在防治崩塌的过程中,需将重点放置在裂缝分布区域,明确土地的危险性,之后在通过对挂网、锚杆喷护固定的方式来实现土地的加固,是效果明显的防治措施。
(3)泥石流防治技术针对泥石流防治而言,岩土工程防治中可构建排泄设施,利用排泄通道实现对泥石流的运输,以尽可能的减轻对环境的破裂;构建阻挡泥沙的大坝,在基于泥石流下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坝建设,之后充分发挥碰撞抵挡作用,减少泥石流的动能,从而就可降低因大型石块对环境、房屋设施等的破坏度。
同时,在大坝的建设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建设材料,需确保其能够充分满足大坝结构强度,确保所有材料却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另外,将风险从源头上开始控制,这也是治理泥石流最为常见、且有效的手段,需根据泥石流源头物质差异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定期对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因素进行分析、清理,以尽可能的避免泥石流的发生[5]。
(4)地脉变形防治在地质灾害中,地脉变形属于危害程度较大的一种类型,当此类型灾害发生后,不仅会对岩土工程的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且还极有可能出现项目被迫停止情况,严重威胁着周围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阶段,在岩土工程中对于此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含两种,即针对已产生地脉变形的区域,可使用填埋的方法予以处理,之后再实施夯实,但填埋物质大多采用的是石块、一定比例的粘土,该方式不需投入较高的成本;使用强大的机械力来恢复分裂地方的地质结构,之后再实施人工回填处理,促使其恢复到原本水平面高度。
(5)增强投入力度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需不断提高人员的重视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大对问题的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投入力度的增强,来缓解资源不充足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强投入力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较为广泛的内容,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等,其中加大资金投入,能够更好的满足各项工作的资金需求,解决一些限制问题,有利于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4]。
同时,针对地震灾害而言,其具有不可控的特点,想要实现预防,就需加强预测,提高预测数据的精确性,掌握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实际分布情况,之后再整理该地区的资料,进而就可建立与实际相符的图标图像,将其与GIS数据相结合,就可达到动态监控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目的。
3、结语综上,岩土工程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就需重视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的分析,合理的应用防治技术,并严格落实好防治措施,以最大化的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修志超.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8(02):67-68.
[2]韩广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 2017(12):150-151.
[3]刘金星,许勇.对地质灾害存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01):150-151.
[4]兰景岩.岩土工程地灾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河南科技,2018(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