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特殊法测密度(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3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特殊法测密度
一、实验题
1.丹丹同学在学校的花坛里捡到了一块小石块,刚刚复习了“密度的测量专题”的她想用所学知识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如图所示是丹丹和同学们利用一最大测量值为200g的托盘天平和一个质量为20g的烧杯来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装置(假设石块吸水前后体积不变,ρ水=1g/cm3。


(1)她把托盘天平放在____ __桌面上,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则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 _(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
(2)托盘天
平调平后,丹
丹开始实验: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90g,如图甲所示;
②将石块轻轻地放入烧杯的水中,待液面最终静止后,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处作标记a,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40.5g(细线体积忽略不计),如图乙所示;
③从烧杯的水中取出石块后,轻轻擦干石块表面的水后,测出此时石块的质量为55.3g;
④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83.2g,如图丙所示。

⑤再向烧杯加水,直到水面到达所作标记。

处为止,如图丁所示。

并用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此时砝码和游码如图戊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 _g;
(3)根据实验数据,用所学公式计算出石块的质量为____ _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 _g/cm3;(4)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时,同小组成员提议使用丙和丁两幅图中的数据也能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你认为这样测得的石块体积值____ 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聪明的丹丹发现还可以用天平、烧杯和标记a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思考片刻后,她将图丁中烧杯中的水倒掉后擦干,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a处,然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利用该装置和标记a 可测出液体密度的最大值为____ __g/cm3(保留一位小数);理论上,用此天平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___ ___g/cm3的液体(结果精确到0.001)。

2.小美在洗水果时发现李子会沉在水底,而橙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们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测量了两种水果的密度。

(1)测量李子的密度: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 _,如图甲所示,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向_______ 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天平横梁平衡;
②在用量筒测李子的体积时发现李子无法放入量筒,她想到:若李子在盐水中悬浮,测出盐水的密度即为李子的密度,于是她接着配制了浓度合适的盐水并测量该盐水的密度,测量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配置好的盐水,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步骤二:把小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如图丙所示;
步骤三:测出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39.8g;则李子的密度ρ李子=___________kg/m3。

(2)测量橙子的密度:
步骤一:如图丁﹣1所示,用台秤测量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1;
步骤二:如图丁﹣2所示,橙子漂浮在水面上,台秤的示数为m2;
步骤三:如图丁﹣3所示,按压橙子使其刚好___________在水中,台秤的示数为m3;
则橙子的密度ρ橙子=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3.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杠杆等器材测量长方体实心金属块的密度。

(1)挂金属块前,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 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调平后,在A点用轻绳悬挂金属块。

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

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

金属块质量为_____ _kg;(g取10N/kg)
(3)已知金属块底面积为30cm2,高度如图乙所示。

金属块高度为______cm,金属块密度为______kg/m3;
(4)改变金属块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 __;(5)在某次测量过程中、不慎沿斜下方拉弹簧测力计,由此次数据得出的金属块密度值比实际密度______。

4.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______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 _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g,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称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g,接着,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3
g/cm;
(3)本次实验测得食用油的密度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主要原因是__ ____;(4)小华查阅资料和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测量液体密度更精确简便的方法,操作如下:
①如图甲、乙所示,把适量待测液体和水分别倒入两容器中并置于两电子秤上,再将两电子秤示数清零(按电子秤的清零键后,示数显示为零);
②将系好细线的小物块(不吸收液体)缓慢浸没到待测液体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液体未溢出,如图丙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1m;
③将小物块取出,擦干后再缓慢浸没到水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水未溢出,如图丁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2m;
④则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 _。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小明想测量果冻的密度。

(1)小明正确使用天平测量果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果冻质量为___________g;
(2)正确测量出果冻的体积为28mL;
g/cm;
(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果冻的密度为___________3
(4)以上方案在测量时包含了包装部分,为了测量纯果冻的密度,小华利用电子秤,烧杯(装有适量的水)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将电子秤置于水平桌面,打开开关,示数为零,再将果冻(含包装)放在秤盘上,读出此时电子秤示数,记为1m;
m;
②打开包装,取出果冻,将空包装放在秤盘上,读出此时电子秤示数,记为
2
m;
③________ ___,读出电子秤示数,记为
3
④果冻的密度ρ'=___________。

(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
6.花花淘到一小块“陨石”,但它的真实性和陨石的种类难以确认。

恰逢学校物理实验课要求测量物质的密度,花花就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如图),想要通过密度来鉴别其真伪。

(1)她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
衡螺母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记下陨石的质量为m1,将“陨石”放入盛有4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该“陨石”密度ρ=___________kg/m3。

她完成实验后发现“陨石”有吸水性,请你帮他判断此测量值与陨石真实密度值相比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3)若在实验过程中,花花不小心将量筒打碎,经过思考,她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陨石的体积(如图丁):先将吸足水的“陨石”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接着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最后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则“陨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用m1、m2、m3、ρ水表示)。

7.近期,我国发现2.5亿年前化石宝库(图甲为其中的一部分),其展现了史上最大生物大灭绝后的新世界。

小榜和小高同学对此感到自豪,并对化石的密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网购了一块小化石,并从实验室借来一些仪器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小榜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把游码拨至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 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将化石放在左盘,向右盘中添加砝码。

当他将最小砝码放入右盘中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右侧,取出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左侧,则此时应______(选填字母符号);
A.调节平衡螺母的位置B.调节游码的位置
(3)当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右盘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化石的质量m0为_____ _g;
(4)因为化石体积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小榜往一质量为40g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将化石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如图丙所示:然后测得装有化石、水的烧杯总质量为162.6g,则烧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 __cm3;
(5)接着将化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丁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12g,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化石的密度为_____ _g/cm3;
(6)小高思考后发现化石会吸水(体积不变),导致密度测量误差较大,于是擦干化石表面的水,接着马上利用弹簧测力计再次对化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a.用细线将化石系好,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如图戊a所示,记录弹簧测力计稳定后的示数为F1;
b.在小桶里倒入适量的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如图戊b所示,记录弹簧测力计稳定后的示数为F2;c.再用手提着细线的一端,将化石缓慢地浸没在水中(化石不接触小桶的底部和侧壁),如图戊c所示,记录弹簧测力计稳定后的示数为F3;
①考虑到将化石从烧杯中取出时已经吸水,上述a、b、c步骤所测得的石块密度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小高再次陷入了沉思……;
②请你综合小榜和小高两种方案中的实验数据,写出化石密度最准确的表达式ρ石=_____ _(用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8.某同学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测量物质的密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土豆的密度。

具体过程如下: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土豆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土豆的质量是__________g。

②他用一个大烧杯自制溢水杯,将土豆缓慢浸没在大烧杯中,同时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将小桶收集的水倒入量筒后如图乙所示,则土豆的密度为__________3
kg/m,测出的土豆密度值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结果保留2位小数)
(2)他想知道胡麻油的密度,于是找来了透明容器、普通玻璃杯A、适量的水、一瓶胡麻油、刻度尺、滴管、记号笔和一个面积为S粗细均匀的玻璃杯B。

测量过程如下:
①在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将A杯放入透明容器中如图甲所示。

h,并标记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②在B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柱的高度
③将B杯中适量的水倒入A杯中,用记号笔标记出A杯与水面相交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并用刻度尺量出B 杯中剩余水柱的高度1h;
④接下来他的操作是:_________ _
则胡麻油的密度表达式是:ρ=________。

(用测量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推导过程是:________ _。

9.小侨在江边捡到一块石头(不吸水),回到实验室开始测量石头密度。

(ρ水=1g/cm3)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把石头放在天平______盘,往另外一个托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所用砝码个数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头质量为______ _g;
(2)小侨在实验室中未找到量筒,但是发现了烧杯和测质量更为方便的电子秤,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空烧杯质量;
②用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细绳吊着石块浸没水中(石块未接触烧杯),测出此时质量;
③剪断细绳,测出杯、水、石头的总质量(水未溅出);
由图可知,乙图中空烧杯对电子秤的压力为_____ __N,丙图中细绳拉力为___ ___N,石头密度为_____ __ g/cm3,丁图中,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为______ _N;
(3)小侨想到老师讲过的标记法,想尝试换一种方法测量石头密度,如图。

步骤如下:①他在丁图的水面处做了个标记,再把石头从水中取出,直接测出石头质量m1;②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2;③把水加到标记处,测出此时杯和水的总质量m3;则石头的密度_______(用m1、m2、m3和ρ水表示);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石头密度______ 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0.小荣同学利用电子秤来测量矿石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图:
(1)①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电子秤示数___________;
②然后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所示;
③把被测矿石用细线栓好、缓慢放入装水的烧杯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矿石的的质量m石=__________g。

④用手提起细线,让被测矿石离开烧杯底部,继续浸没在水中,电子秤示数如图丙;
⑤取出被测矿石,将表面的水擦干,放在电子秤上示数如图丁。

(2)图丙中细线的拉力为T=___________N;若容器的底面积S为100cm2,取出石块,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___________Pa(不计石块沾水)。

(3)被测矿石的的密度ρ石=___________kg/m3。

(4)若将实验顺序变为乙丙甲(不考虑吸水),则所测矿石的密度将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同组的小香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装置来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其中轻质杠杆OAB支点为O,OA∶OB=N,他做了如下操作:
步骤一:用细绳将金属块悬挂于A点,使杠杆OAB在水平位置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为F;
步骤二:然后向容器中加水,_______ ____。

步骤三:使杠杆OAB在水平位置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一相比变化了ΔF;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根据小霞记录,写出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金属=___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表示)。

11.酒精消毒液已成为居家必备用品。

小强利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测量某酒精消毒液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
__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测量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消毒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消毒液的总质量为78g;
②将烧杯中部分消毒液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内消毒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消毒液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_g;
④消毒液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3)小强测量一个木块(ρ木<ρ水)的密度,由于木块体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利用电子秤、一根细钢针、烧杯和水设计如下实验,测出了木块的密度;
①如图A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②如图B所示将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③_________ __,电子秤的示数为m3;
④木块密度ρ木=___________(用m1、m2、m3和ρ水表示)。

(4)测完密度后,小强发现由于电子秤没调零,每次测量结果都偏大2g,则测得的木块密度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小明想测量某石块的密度,但手边没有天平和量筒,只有杠杆和刻度尺,经过仔细钻研,他利用浮力知识并借助水、烧杯、细线和一个重物,测出了该石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①为了方便测量力臂,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_位置平衡;
②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上重物和石块,调节他们的位置至A、B,使杠杆再次平衡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悬点B到支点的距离为l1;
③保持石块的悬点位置A不变,将石块___________,调整重物的悬点位置至C点,使杠杆又一次平衡,则C点应该在B点的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用刻度尺测量OC的长度l2;
(2)测得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用字母 水,l1、l2表示);
(3)保持A点的位置一定,对于重物的重力大小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
13.小明在河边检到一块小石头,在实验室测其密度时发现天平砝码找不到了,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水的密度为ρ水=1.0g/cm3)
(1)在量筒中盛足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
(2)先调节天平平衡,再将两个相同的烧杯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将小石头轻轻放入左盘烧杯中,将甲中量
筒内的水缓慢向右盘烧杯中倒入直至天平平衡,_____ _;(3)将小石头放入丙中量筒内,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3,如图丁所示;
g/cm。

(4)小石头的密度ρ=______3
14.如图甲所示是小吴同学家里的一个精美小摆件,在学习完密度知识之后,他想通过测量小摆件的密度,从而确定摆件的材质。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
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摆件的质量为_______g;
(3)他先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却发现摆件无法放入量筒中,于是小吴调整思路,利用天平和烧杯重新设计了实验,如图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质量为m1=106g;
B.将摆件浸没入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取出摆件;
D.往烧杯中加水至_______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114g;
(4)小吴计算出摆件的体积为_______cm3。

将测得的密度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小摆件可能是
_______制成的,测量过程中取出摆件时会带出少量水,则摆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材质翡翠和田玉玻璃有机玻璃
密度/g·cm-3约3.3~3.36 约2.95~3.17 2.5 1.18
(5)小吴同学还想到了用U形玻璃管来测家里花生油的密度:
①如右图所示,先将U形管开口竖直向上放置,在U形管中注入适量的水。

随后从右侧
管中缓慢注入适当的花生油,当管内液体保持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h1和h2,如图丁所
示,则花生油密度的表达式为__ _____(用字母h1、h2和ρ水表示);
②为了让测算结果更准确,可以通过______
(填写具体的实验操作),获取多组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答 案
1. 水平 左 110.2 50.5 2.02 偏大 2.0 0.002 2. 水平桌面 右 81.4 1.04×103 浸没 21
31
m m m m ρ--水
3. 右 0.75 2.50 1×104 测量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偏大
4. 左 左 33.2 0.83 偏大 烧杯中有残留的食用油,体积偏小 12
m m ρ水
5. 34 1.2 将烧杯内的水倒入果冻的包装盒内,使其装满,把装满水的包装盒及盒盖放在秤盘上
()1232
--m m m m ρ水
6. 左 3.1×103 偏大 1
32
m
m m ρ-水
7. 水平 左 B 72.6 50 3.3 偏大 2
03g
F m F ρ-⨯水
8. 127 31.1110⨯ 偏大 将B 中水倒出,将胡麻油装入杯中,直至标记处,将A 中的水倒出,从B 杯中往A 杯倒入胡麻油,直至标记2,测出此时B 杯中剩余胡麻油的高度为h 3
()
0103
h h h h ρ--水
9. 中央刻度线处 左 32.8 0.228 0.168 2.05 0.732 132
m m m ρ-水


10. 调零 368 2.18 150 2.45×103 偏小 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ΔF
F ρ水
11. 水平台面 左 40 44 0.85 用细钢针将木块压入水中,使其浸没 21
31m m m m ρρ-=
-水
不变
12. 水平 缓慢浸没在水中,水不溢出且石块不碰烧杯底
部 左 1
12l l l ρ-水()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l F l =,
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故重物的重力应大于石块的重力大小
13. 1.5 14. 右 24 标记处 8 和田玉 不变 1
2h h ρ水 往右侧管中适当加几次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