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护理指导:急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浅谈急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急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急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邵微贺尹天帅李晓萌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8期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急性病患者的心理对病情的治疗影响是很大的,但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有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病患者家属心理护理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家庭成员要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环境。

2 患者心理需要的主要表现2.1躯体的需要躯体需要主要指患者的生理需要,如对空气、休息、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2 感情及精神的需要患者感情及精神的需要主要指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

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的病情及预后等。

3 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3.1 焦虑和紧张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还有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

3.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悲观,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属更是如此,他们避免谈及生死问题;由于心疼病人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常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有躲开的行为。

3.3 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甚至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往往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干预护理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干预护理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干预护理【摘要】在医疗过程中,护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急危重病人的护理,正成为一个不断研究的课题,作为护士,我们应该具有系统的护理理论和娴熟的护理实践,以此来实现自身职业的价值。

【关键词】急危重病人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护理是一个仔细的工作,护士要由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正常的开展工作。

而病人本身就是一个异于常人的群体,也许在生病的过程当中,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要求护士要时刻注意病人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急危重病人,更要从各方面仔细周到的护理。

1 急危重病人的特殊性所谓的“急危重病人”通常是指人所患的疾病为某种紧急、濒危的病症。

它往往把人推向生命的风口浪尖,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这就区别于一般的普通病人。

急危重病人应当尽早进行医学上的处理,否则可能对患者身体产生重度伤害,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一般的医院都会为这一类患者设有专门的急救室或重症观察治疗室,在医学上也俗称“特护室”,配备较好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对急危重患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和治疗。

而从事这种特殊护理的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架起病人、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之间的桥梁,准确把握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症结,正确而又不失度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干预护理。

2 加强对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急危重病人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再加上病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因而会产生消极情绪,影响自己的心理,并且有可能使自己的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因此,如果对急危重病人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的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作为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这是一个一直为人们所研究的话题。

医务工作者在无数次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出来一些经验,而这些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

(1)在前边我们曾提到,急危重病人由于病情的原因,情绪可能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的语言安慰总是显得那么的苍白,很难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它不仅是一种躯体应激,可引起机体循环系统、 免疫系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生 理功能改变;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应激,可造成心 理上的创伤,并由此引起一系列心理行为改变, 这些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及其家 属的身心健康,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 康复及其生存质量。
3.解除患者孤独失助心理 从患者入院起我们应积极止血,输液、伤肢固定等,从这些争分夺
秒、有序救治环节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的态 度,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将工作做细做好。创伤患者由于受到剧 烈的伤害刺激带来不可抗拒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护士应主动与患者 沟通,不时解答患者的心理问题,安慰、鼓励伤者,帮助患者应对处理 各种心理问题,争取患者家属及单位的支持、理解和帮助,解除患者的 失助感,促进伤肢早日康复。 作为医护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 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身修养和心 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根据急诊创伤危、急、快的特点, 结合病人各种心 理状态, 积极灵活地应对, 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护理, 使病 人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 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 护理质量,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 陌生感 许多患者及家属初次来到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对周围嘈
杂声、仪器信号灯闪烁和报警声的不适应,对抢救危重患者 紧张气氛的恐惧,以及与不熟悉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等, 都会加重其陌生感,如未能及时消除,则将产生紧张心理, 加重病情。 4 无助感 创伤患者多数面临着生命的威胁,遭受伤残的躯体使患者 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由于病情复杂多变,反复会诊,多 次检查或急症手 术,会使患者产生焦与无助感。
由于患者伤情和心理素质不同, 来院后出现不

护理技巧中的急性病患者护理

护理技巧中的急性病患者护理

03
急性病患者的特殊护理技巧
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心脏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心电监测、氧气供应和心理护理。
详细描述
心脏病患者应密切监测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 化,同时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以减轻心脏负担。心理护理 也非常重要,应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
糖尿病患者护理
总结词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对病房、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的手 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采取必要 的隔离措施,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心理护理与沟通
提供心理支持
解释病情与治疗方案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需 求,给予安慰和鼓励。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 护理措施,消除他们的疑虑和焦虑。
VS
详细描述
急性病患者常常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因此 疼痛管理是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护士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评估疼痛程 度,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 护士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体温监测
总结词
体温监测是急性病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创伤患者应首先进行伤情评估,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和部位。对于出血患者,应采取压迫、止血带等措施止血, 对于骨折患者,应进行固定以减少移动。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稳定,避免颠簸和振动。同时,应预防感染 、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04
急性病患者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建 议
预防感染的措施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减少病菌滋生。
急性病患者护理

医学资料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医学资料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 (2)治疗及环境因素
• 药物影响脑功能 • 治疗时创伤、气管插管、使用呼吸器、鼻 饲管等以及固定体位,持续静脉注射等都 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诱发病人不良心理反 应 • 监护病房的环境对患者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 (3)人际关系
• 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监护病房气氛严肃、医护者本身的淡漠
返回
(1)焦虑期:为初期心理反应,发生在入病房 后1-2d。是一种合理的心理反应,是原始 心理防御机制的反应。 (2)否认期:约有半数以上病人产生心理否认 反应。多数病人在入室后第2天开始出现, 第3或4天达高峰。患者常声称自己无病或 不严重,不需要住监护病房。这仅仅是一 种保护性心理防御机制,可以避免过度焦 虑。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案例
• 呼吸功能衰竭时,病人常需做气管切开、 通气装置的安放,使病人精神紧张,不安, 感到喉头阻塞,胸部重压,,“气”不够 用;同时病人言语表达困难,变动体位不 易。 • 这种病人我们护士应怎样去护理?
• 影响因素 • 心理反应过程 • 心理护理
返回
• (1)疾病因素
• • • • • • *躯体:脑供血不足、缺氧---谵妄 中毒----神经症症状 *精神:过度担忧---心理负担
(3)忧郁期:一般入室后第5天发生,约占病人的 33%。病人可出现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自我评 奖过低,消极意念。 (4)依赖期:有些病人经精心治疗与护理,病情明 显好转、允许其离开监护病房时他们却应熟悉并 习惯、认同监护病房的环境对其生命安全有较大 保障,而产生心理依赖,不愿离开监护病房
返回
• 针对负性情绪 1、热情接待、沉着冷静进行抢救和护理工作、 以恰当言行稳定病人情绪 2、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 3、告诉家属在病人面前保持镇定的必要性, 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4、鼓励病人合理发泄,向护士或亲友倾诉烦 恼,以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

急性病期病人护理措施

急性病期病人护理措施

急性病期病⼈的护理措施:
(1)⼼理护理:
护⼠应对病⼈认真负责,以诚相待,护理技术操作要准确熟练,以使病⼈消除疑虑,有安全感,提⾼配合诊疗和护理的积极性。

(2)加强病情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压是⼈体的⽣命体征,是体现⼈体基本情况的可靠指标。

急性病期的病情变化较快,必须加强观察,认真测量和记录。

(3)疾病护理:
根据病⼈存在的护理⽅⾯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针对炎症、⾼热、⾷欲减退等问题,可以给予抗感染治疗、降温护理、⼝腔护理、补充液体、改善膳⾷、⿎励进餐,以保证营养、增强抗病能⼒。

(4)健康教育:
选择适当的时间,根据病⼈的具体情况,对病⼈进⾏康复和保健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引言在医疗过程中,除了对疾病的治疗,病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护理是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的关键措施。

这篇文档将介绍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心理护理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和不适,还伴随着情绪的波动和心理负担。

病人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绝望、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影响疗效和康复过程。

因此,心理护理成为了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心理护理措施1. 沟通和倾听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倾听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倾听病人的问题、疑虑和抱怨,并积极回应。

通过沟通,病人可以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减轻负面情绪。

2. 提供信息和教育病人通常会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过程充满疑惑和不确定感。

医护人员应该向病人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

通过提供信息和教育,病人可以增加对治疗的信心,减轻焦虑和恐惧。

3. 创造舒适的环境病人在医院的环境通常是陌生而紧张的。

医院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来减轻病人的压力和不适。

例如,提供良好的照明、舒适的床铺和音乐等,可以帮助病人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健康。

4. 情绪支持病人往往需要情绪上的支持。

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关怀、慰问和鼓励来支持病人,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重视。

对于情绪较为低落的病人,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5. 参与决策病人参与决策是心理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应该尊重病人的意愿,和他们充分沟通,让他们参与到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的制定中来。

这样可以增强病人的主动性和掌控感,减少焦虑和恐惧。

6. 家属的支持病人的家属可以发挥重要的心理护理作用。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与家属沟通和合作,让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关怀。

家属的陪伴和支持可以给病人带来安全感和信心,有助于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01
治疗因素
由于诊断及抢救的需要,病人短时间接受许 多不熟悉的医疗护理操作及特殊检查,如动 静脉插管、B超检查、X线检查、放置胃管 及尿管、血气分析等,给病人带来诸多不适 与痛苦;此外,停止呼吸机,因身上的插管 多产生的被束缚感等因素,均可使其感到紧 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
03
02
环境因素
病人进入急诊室或重症监护室,会 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监护室与外 界隔离,病人面对的是天花板、监 护仪、除颤器、输液装置和吸氧用 具等;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紧张而严 肃的表情;听到的是单调的仪器工 作声、仪器报警的异样声音,医护 人员严肃的谈话声以及其他病人的 痛苦呻吟声。持续24h的治疗、监 护及照明,频繁干扰病人的睡眠, 使病人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调查 发现,50%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关 心的不是病人本身,而是他们身旁 的监护仪器数据的变化情况,使病 人备受冷落,特别是全喉切除及气 管切开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因 不能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孤独感尤为严重。
5依赖
病人在重症监护室里,一切活动均 由医护人员辅助,独立性下降。有 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转 危为安,病情稳定,被允许离开重 症监护室时,却因担心疾病再次复 发而不能得到及时救护,病人对已 经熟悉的监护病室的环境及医护人 员产生依赖,不愿意撤离。
二 危急重症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
1 疾病因素
2 环境因素
PART 02
危急重症病人的 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床观察表明,不同病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具有以下规律:
1恐惧和焦虑
2否认
3孤独和抑郁
4愤怒
5依赖
一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2否认
病人进入监护室后第2天即可出现 否认心理,第3~4天达到高峰。病 人否认自己有病,或承认患病的事 实,但否认入住监护室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约50%的急危重症病人 出现否认心理。短期的否认可以缓 解病人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对病 人具有保护作用,若长期存在否认 心理则不利于其适应疾病过程和康 复,不利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慢性患者不同情况下的心理护理

急慢性患者不同情况下的心理护理

急慢性患者不同情况下的心理护理(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作者:程惠清贾桂兰程润清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近十年来, 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不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为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这些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1.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急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光 疗 前 的 护 理 : 儿 接 受 光 疗 之 前 应 患
先 向其 家属讲解 新生儿黄疸发生 的原因 , 光疗 的作 用 , 良反应 , 不 注意 事项 。光疗 前 给新 生儿 洗 温 水 澡 1次 , 更换 清 洁尿 布, 洗澡后 不 扑 粉 , 以兔 影 响光 疗 效 果。 并包裹 手足 , 包裹 不宜 太紧 , 以免影 响末 梢循环 , 勤 剪 指 甲 防止 光 疗 时 抓 伤皮 并 肤 。患儿进 箱前 蓝光灯 先行 预 热待 温度 上 升到 3 % ( 产儿 及极低 体重儿 3 0 早 2~ 3% ) , 6 时 将患儿 放于 蓝光箱 内开始 计照 射 时 间 , 保 持 湿 度 在 5 % ~6 % 之 并 5 5 间 J检查灯管 与小儿 的距 离 , 以软棉 , 并 布覆盖 、 固定于箱 内准备放 置新生儿头部 的一侧 , 防止 新 生 儿 活动 后 撞 伤 前 囟及 耳 、 部 。严 密 观 察 患 儿 精 神 状 态 , 肤 面 皮 弹性 , 及时补 充水 分尤 其是 患儿 哭 闹、 出 汗较多时易导致脱水 。 蓝 光治疗时护 理 : 卧位 : ① 患儿 裸体
[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 ,9 7 2 7— 人 19 :4
2 . 51
放 于床 中央 , 以获 得最 佳照光 位 置 , 长时 间单一 卧位 对肢体皮肤 的压迫 , 可能增加
新 生儿 的不 适 , 至 造 成 头 颅 畸 形 。光 疗 甚 时护士加强 巡 回, 协助新 生儿左右侧卧位
急 危 重 患 者 的 心 理 护 理
果, 因此对 急危 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尤 其
李 淑 丽
重要 。 心 理 特 点 分 析
460 7 0 5河南商丘市第 四人民医院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因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樣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性病人面临生命的威胁,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高度紧张时,再加上抢救时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

多种多样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长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死或神志不清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度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还有些慢性疾病,突然病情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危急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心理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住进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及时迎接病人,了解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护理工作,把病人当做亲人一样对待,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急性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冷漠、脾气怪异,护士应与其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心,对病人的愿望应予高度重视,并设法满足。

由于受疾病折磨,对某些病人的鲁莽行为要宽容,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使病人处于良好周围环境和亲人般的温暖之中。

总之,急性病人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加倍的热情和耐心。

与其家属配合,积极稳妥地安排,协调好病人的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祥和的医疗环境,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干预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干预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干预急危重病人是指那些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抢救和高度关注的患者。

这类患者常常处于生死关头,身体的状况不仅需要医疗人员的亲切照顾和治疗,更需要心理护理的干预和关注。

在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除了做好治疗之外,更需要医护人员关心与关注。

只有通过心理护理,才能让这些患者更积极地面对病情,更好地完成治疗,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心理护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沟通支持患者在病情凶险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害怕等强烈情绪。

而一些普通的言语,比如:“别害怕,我们一起面对”等,可以让患者在这些强烈的情绪中得到一些宽慰,并从而减轻一些痛苦。

沟通不仅可以让患者感到安慰,还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二、情感理解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地聆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

由于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无法自我控制情绪,有时需要依赖医护人员的安慰以减轻情绪压力。

患者需要得到情感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三、精神疏导医护人员在进行精神疏导时,应将患者视为家人,以患者的感受为重。

在关心和宽慰患者的同时,也需要准确地、理性地、合适地引导患者,帮助患者真正了解自己,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治疗过程。

四、家庭支持急危重病的患者往往需要家庭的鼓励和支持。

家庭成员可以经常拜访患者,这样可以让患者感到被关心和关注。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关怀和陪伴,让患者感受到外界的温暖,从而增强患者的意志力和治愈的信心。

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一、尊重患者的权利患者是独立、自主的人,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遵循患者的意愿和感受。

在进行干预时,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给予患者充分的自主权。

二、细心体贴在给患者做心理护理时,需要注意细致的关怀和体贴。

医护人员在关心患者的同时,也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不把患者当做对象,要将他们当做人看待,并给予充分的关爱。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爱与关怀,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决心。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干预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干预

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干预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护理干预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问题。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理解病人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心理问题,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与策略进行干预,以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和恢复精神状态。

接下来将从心理护理与护理干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心理护理1.建立亲密关系急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需要建立亲密关系。

我们需要与病人建立互信、互动、互敬的关系,不仅要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状态和生活需求。

尤其在病人心境低落时,护士对其的关注和关怀,能够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增强与治疗的信心。

2.给予情感支持急危重病人的心理创伤巨大,难以承受和自我调节,需要得到情感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关注病人的情感变化来获取情感需求,并给予必要的安慰、支持和鼓励。

还可以帮助病人找到心理压力的发泄方式,缓解病人焦虑。

3.提供安慰和支持急危重病人常常感到孤单、无助、无望,需要得到关注和心理安慰。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丰富的护理技能,采取正确的语言和行为方式,给予病人实质性的支持和安慰。

例如,告诉病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治疗等等。

4.鼓励交流与沟通急危重病人的情绪变化很大,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与病人建立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上的需求。

在交流和沟通中,护士还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爱心和关怀,让病人感到支持和安慰。

护理干预1.视觉和听觉感官输入的控制急危重病人在医院中的环境与日常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这会让病人产生一种压抑感。

护理人员可以在病人周围创造温馨、惬意的环境,例如提供恰当的音乐、静态、照片等,来帮助病人恢复内心的平衡状态。

并且我们还可以调整病人的运动休息和床位位置,为他们提供舒适的体验。

2.对病情的解释和告知当病人遭遇急重病时,他们往往对病情和治疗的细节知之甚少,这会使其产生极大的恐惧和焦虑。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地向病人介绍病情与治疗进程等相关信息,缓解病人的焦虑和不安。

临床常见急危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床常见急危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床常见急危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其康复的方法。

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其心理压力,尤其是处于危急状态的病人的心理反应十分复杂。

这就要求急诊科的护士,应首先去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急诊、临床护理病人的效果,提高抢救质量。

1 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这类病人住院后往往出现恐惧、焦虑心理,有些病人会觉得病情很严重,随时可能死亡。

因此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精神极度紧张,惧怕死亡,容易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臟负荷加重,使病情加重,影响治疗和愈后,这时护士的心理品德、修养与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

首先要态度和蔼,服务周到,体贴,同情病人。

在诊疗操作期间反应灵敏,忙而不乱。

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责任心,增加巡视病房次数和时间,与病人做以深层次的交谈,向病人讲明精神紧张的不利因素,并告之心肌梗死并不是不治之症,讲清楚现代医学的发展,在心电监护下我们一定会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最好的药物诊治。

使病人心理产生信赖感,稳定情绪,减少精神压力,配合治疗,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有个别病人对心肌梗死病认识不足,产生无所谓的心理,不配合治疗,由于不习惯床上解大小便,下床活动,很固执结果加重心脏负担,梗死面积扩大,并发心衰,发生意外。

所以一定要讲明在早期病人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及下床活动的危险性,一定要配合治疗,防止意外发生。

2 服毒病人的心理护理服毒病人多因婚恋、家庭、升学、就业、舆论、习俗等,服毒患者无论何种原因自杀都有他的难言之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意志不坚强,思想简单狭隘、感情脆弱、人际关系及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等心理特征,青年人多为恋爱、婚姻不幸、家庭不和、高考落选,中年人多为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病痛折磨及事业上的坎坷,老年人多为遭子女虐待,久病无人照顾及家庭关系难以处理,儿童多为误服。

服毒病人的心理状态一般有3种心理状态,坚决要死、犹豫不决、要求救命。

急性病病人心理护理要点

急性病病人心理护理要点

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
急性病病人心理护理要点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
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急性病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急性病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急性病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需实施心理护理。

近几年,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意识到对急性病人也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或面临生命威胁,或遭受躯体伤残,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良好的心理护理,会缓和其应激反应,有助于转危为安,反之则加重病情。

对急性病人造成威胁的应激原是瞬间的天灾、人祸或其它恶性事件,这一强烈的应激原作用于人,会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各种应激反应,有重度焦虑、恐惧、紧张不安,也会产生绝望、悲哀等情绪。

急性病人最主要的应激反应是恐惧,护理人员应根据急性病人的心理特点,结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病情等具体情况,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将急性病人的强烈应激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对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需强调几点: 1.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急性病人或家属大多求医心切,却措手不及,一旦进入医院,觉得有了救星,此时护理人员如态度不好会加重病人的应激反应。

所以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亲切、耐心地安慰病人及家属,使其处于极度应激状态的心理平静下来,以便较好地配合抢救。

2.加强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慰工作,同时又要快速而又有条不紊地做好抢救工作。

以娴熟的技术和严谨的作风争取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这对病人和家属是一无形的心理支持,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良好的技术和态度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另外对急性病人,不管预后如何,都要给予肯定性的鼓励,避免来自医务人员或家属的消极暗示,使病人精神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
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