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上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2. 面积单位换算:将一个图形的面积从平方米换算到平方厘米,或将面积从平方厘米换算到平方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会进行面积单位换算。

2. 难点: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2. 讲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讲解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 面积单位换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解决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面积单位间进率和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运用面积单位间进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如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等。

2. 结合几何知识,让学生探讨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他们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理解。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教材基本信息教材名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2)掌握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3. 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2)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难点:计算进率时,要注意两个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教法1. 讲授法:讲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具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a.通过题目“小燕的房间正方形,长宽各是5米,算一算这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来呈现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25分钟)a.教师呈现带有图形的PPT,向学生讲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b.演示计算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帮助学生理解。

c.请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计算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3. 检查(10分钟)a.请一名学生将计算结果上黑板呈现,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b.请其他学生就答案是否正确进行点评。

4. 总结(10分钟)a.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及重要内容,并进行讨论。

b.请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并反思自己在学习本课过程中的不足。

六、教具材料1. PPT课件2. 教师演示用的物品:1平方米正方形画纸、2平方米、5平方米红布。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的计算动手练习;2. 在家中观察周围的一些房屋的面积,试着将面积转换为其他单位,如亩、公顷等;3. 在家中找出更多有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识,向同学介绍。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及活动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及活动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及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运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面积单位换算表格。

2. 实际问题情境素材。

3.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完成练习题。

3. 课堂讲解:讲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出示面积单位换算表格,让学生明确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例解析:出示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环节:观察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解答的准确性。

2. 小组讨论环节:评估学生在合作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课后作业,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 针对教学评估,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探索更多相关的知识。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寻找更多的实例,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解答。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思维逻辑和数学推理能力。

2. 教学内容知识点- 平方米(㎡)和平方厘米(cm²)之间的换算;- 平方米(㎡)和平方千米(km²)之间的换算;- 平方千米(km²)和公顷(ha)之间的换算。

技能要求- 能够正确运用换算关系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 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单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房间的面积、学校操场的面积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例如:公顷是由多少平方米组成的?步骤二:研究新知- 向学生介绍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示例的方式进行讲解。

- 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并要求学生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表示。

- 向学生介绍平方米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示例的方式进行讲解。

- 给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较大面积的场景,例如城市的面积,并要求学生用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表示。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 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单位间的转换,巩固所学内容。

-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某片土地有多少平方千米,如果以公顷为单位又有多少公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回答、书面练等形式进行评估,确保学生掌握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5. 参考资料- 幼儿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程》以上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个。

2、学生准备一张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模型若干个;尺子、铅笔等。

3、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出问题1、回忆。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教师板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质疑。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那么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3、学生猜测。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同学们看书本,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白色正方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可以用学具袋中1平方厘米的方块,或者尺子、铅笔等学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方法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方法②:用尺量正方形的边,边长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讲义)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讲义)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讲义)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够在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3.掌握使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求解的方法。

前置知识:1.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了解计算面积时,单位的表示方法。

3.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两张已经划分好的图形,问学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很快就可知大的面积为那个划分较多的图形。

然后,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单位之间的进率概念,即升级与降级。

二、讲解新课1. 面积单位的分类老师介绍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dm²)、平方厘米(cm²)等,并在黑板上画出各个单位的图形示意图,让学生明白不同面积单位的用途。

2. 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介绍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平方厘米与平方米为例说明,每升级一次进率为10000,而每降级一次进率为0.0001。

让学生明白同一数值,在不同单位下所表示的大小不同。

3. 转换单位教师介绍转换单位的方法,以平方厘米和平方米为例演示,让学生记住倍数关系,并提供练习。

三、教学实践1. 让学生在学生本上写出平方分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2. 给学生练习题,让其转换不同的面积单位,或在实际问题中使用面积单位进行求解。

四、总结在梳理完面积单位进率与转换方法后,教师经过总结,让学生反思这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五、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转换面积单位的练习题,或者在实际问题中使用面积单位求解。

六、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采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理解面积单位进率与转换方法,增强学生记忆和认知的强度。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题目,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提高面积单位进率与转换方法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面积单位进率与转换方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其应用。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1. 引入面积单位概念: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等;2. 解释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3. 使用实际例子说明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方法;4. 练题和活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在教室中展示不同面积单位的图示或实物,如一平方米的纸片、一平方厘米的方块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步骤二:解释面积单位转换关系通过讲解和示范,说明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例如:-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步骤三:计算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计算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例如,给出一个房间的面积是15平方米,让学生计算相应的平方厘米和平方千米的面积。

步骤四:练题和活动布置练题,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计算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参与度和练题的答案,评估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方法。

扩展内容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可以引导他们研究其他面积单位,并计算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参考资源- 数学教科书相关章节- 互动课件或教学工具以上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的内容和步骤。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或增加课堂活动。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案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案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单位转换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面积单位的定义
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 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然后引入面积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讲授新知:
(1)讲解面积单位:首先介绍常见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并解释其含义。

(2)讲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平方米为例,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进率。

3. 练习与实践:
(1)基本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2)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房间的面积、计算桌面的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包含面积单位换算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通过教授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不明确1.1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1.2 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不匹配1.3 缺乏具体的评估标准2. 教学方法不合理2.1 缺乏启示式教学方法2.2 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2.3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3. 学生理解难点3.1 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不深入3.2 面积单位的转换难点3.3 面积计算方法的选择难点4. 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巩固4.1 缺乏足够的练习题4.2 缺乏巩固知识的机会4.3 缺乏实际应用的练习5. 缺乏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5.1 面积与周长的联系5.2 面积与体积的联系5.3 面积与几何图形的联系总结:通过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确保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匹配,并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

其次,采用启示式教学方法,引入实际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此外,需要加强对面积概念的深入理解,匡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和面积计算方法的选择。

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巩固机会,加强实际应用的练习。

最后,将面积与其他知识点进行联系,如面积与周长、面积与体积、面积与几何图形等,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积概念。

通过对教学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能更好地教授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18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18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18篇〕篇1:《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实在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课教学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同时为学生准备了必须的操作工具,让学生带着问题,满疑心惑和好奇去探究。

学生刚学习完面积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

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其他的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也有的同学想出,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展面积计算。

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篇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实在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课教学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同时为学生准备了必须的操作工具,让学生带着问题,满疑心惑和好奇去探究。

学生刚学习完面积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

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其他的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也有的同学想出,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展面积计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基于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面积单位和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

在这一教学内容中,关键在于确保学生真切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何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直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某作和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产生。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光凭观察和猜测是无法得到统一某的,同时为学生准备了必要的某作工具,使他们能够怀着问题、充满好奇心去进行探索。

一旦学生刚学完面积的推导,很容易想到一种摆放的方法。

然而,这种方法相对繁琐。

通过学生的讨论,其他同学找到了更为便捷的方法——测量边长。

由于直尺的单位是厘米,所以通过测量边长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单位也是平方厘米。

还有一些同学提出了不进行实际某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

这些不同的思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得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2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反思范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知识,表面上看内容较简单,但真正掌握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某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再通过面积计算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单位的面积分别是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然后通过比较得到了这两个某都表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自然而然的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整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记住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基于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观念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的。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提前画好方格,结合数学课本封面的比例设计方格的大小,但是这样的学具一般是一个小组一个,很多孩子只是观看,没有实际的操作,而且这样的方法前期做出来用时较长。

也有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法来让学生发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但是这个方法让学没有真实的体会。

因此我们采用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编辑程序让学生选择方格动手去量一量,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动手,还能节约时间。

练习环节,在上课时一般采用一起做,让学生举手回答。

这样的反馈方式只能让老师看到部分同学的掌握情况,遮盖了大部分同学的实际掌握情况。

也有打印下来学习单,让每一位同学都做,但是展示的时候只能选择一部分或者个别的学生去展示,不能掌握班级整体的掌握情况。

因此,本节课采用了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做题后提交,老师在后台能及时的掌握每一道题的正确率,并且每一位学生的做题情况能用数据显示出来,并且节省了逐一批改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反馈的效率。

最后的小视频,用来拓展延伸面积单位的知识。

从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开始,到惠济区的占地面积,再到河南省,再到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扩大地域面积。

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四上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上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上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两种教法中都有先生的操作实际活动,两种操作实际活动在方式上很相似但却有实质的区别。

在教法一中,先生虽然被调动起来,不停地随着教员的指令入手操作。

可是,假设细心剖析,先生的行为实践上是对教员指令的主动回应,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停止这些操作活动。

这样做,看似让先生观察与探求,实质上依然停留在通知理想,验证结论的水平,先生的思想活动投入量清楚缺乏,少数先生只要行为的参与而缺少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

而教法二的设计更具探求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员先引导先生提出大胆猜想,然后启示先生:你能想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此时的先生处于一种积极探求的心思形状,当然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实际活动。

在整个实际活动中,目的是明白的,思想是发散的,操作是自在的,结论是待定的,先生能充沛宣布自己特性化的感受和见地,自始至终是积极自动的。

在此时期,先生不只取得了数学知识和技艺,而且在阅历探求知识的进程中学习了研讨效果的方法,学习了怎样与同伴协作交流,先生的探求、创新肉体的培育失掉了落实。

入手必需与动脑相结合。

假设先生的操作实际变成了复杂执行教员的指令,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模拟与复制,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成效将会大大降低。

操作实际,需求一种积极探求的心思形状,需求一定的思想空间和思想
坡度,需求深入的观察、想象、假定、推理、探求等高层次思想活动的参与,需求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从而成为具有鲜明特性特征的数学思想活动。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引言最近,我在教授面积单位的转换和比较的课程中,选择了一个名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主题。

这个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并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进率概念。

在本次教学反思中,我将回顾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目标在开始教学之前,我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1.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面积单位(例如平方米、平方千米、平方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 引导学生了解进率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资源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选择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包括: 1. 讲解与示范:我首先对不同面积单位进行了简要讲解,并示范了如何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2. 实例分析:我选择了一些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

这些实例包括房屋面积计算、土地面积比较等; 3. 讨论和小组合作:我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讨论和小组合作,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4. 使用课件和白板:我使用了课件和白板来展示相关图表和计算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改进建议:1. 学生对不同面积单位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开始学习本节课时,对不同面积单位的理解并不深入。

他们往往只知道平方米是常见的面积单位,并不了解其他单位的转换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上课之前设计了一个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基于测验结果进行讲解。

此外,我创建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面积单位的理解。

2. 学生对进率概念的理解困难进率是本节课的重点概念之一,但是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往往会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进率,我在讲解中使用了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例如使用进率计算一个房间相对于另一个房间的扩大或缩小比例。

《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面积》的教学反思《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面积》的教学反思1在教《面积》这一单元,我已知道学生容易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混了,容易把周长与面积混了,因此教时,我也没刻意回避,而是让学生弄清两者的异同点。

在练习时,学生还是把它们混了,但我已经反复分析了,考卷上还是有好几个同学出错,如600厘米=xx分米,好多学生写6,显然是看成面积单位,还有一题量一量下面图形的面积,还是有10几个同学求成周长。

课后,我让这几个做错的学生看错在哪,他们都清楚自己错在哪?学生已经“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为何还错呢?我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考卷上这两题好多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了,可他们做题时却发现不了自己错了,该怎么办呢?大家异口同声:要学会检验!有学生说碰到单位换算一定要看清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有学生说碰到求图形面积,一定再次检查到底我求的是周长还是面积。

学生的话语再次提醒了我:习惯成自然,学生已经习惯了这么长时间的长度单位和周长计算,意识决定行为,我们应该提醒孩子对于这种习惯成自然的事,要多留个心眼,学会检查。

从本次学生练习中发现,在练习讲评中,我们不应只是关注“是什么”与“为什么”,而应更多地关注“怎么办”。

《面积》的教学反思2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真的是难学的不得了吗?对于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来说真的是比登天都难。

线上学习这一单元时,每节课我都会以直播名校课堂教学视频的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20多分钟的视频课都至少在4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不好理解的,我都会一一讲解,练习题都会让孩子们先做再看视频讲解;每天下午都会通过直播作业讲评把每一道习题分析透、讲透,还通过连麦的方式找部分孩子讲解,感觉已经讲的够慢够细了。

复学后,我没有急着往后讲新课而是复习已学知识,结果发现复习《面积》这一单元时,孩子们好像没学过,他们把面积和周长完全搞混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人教版四上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两种教法中都有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两种操作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

在教法一中,学生虽然被调动起来,不停地随着教师的指令动手操作。

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教师指令的被动回应,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

这样做,看似让学生观察与探究,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告诉事实,验证结论的水平,学生的思维活动投入量明显不足,多数学生只有行为的参与而缺少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而教法二的设计更具探索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大胆猜想,然后启发学生: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此时的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自始至终是积极主动的。

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习了怎样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动手必须与动脑相结合。

如果学生的操作实践变成了简单执行教师的指令,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模仿与复制,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功效将会大大降低。

操作实践,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坡度,需要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加入,需要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从而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数学思维活动。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