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期中考试试题(201411)
一、选择题
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
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2.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日12时B.7日12时
C.6日24时D.5日12时
答案 1.D 2.B
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
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日昼长为11时48分,接近12小时,因此节气接近春、秋分日。

第二天昼长为11时50分,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故最接近春分日。

第4题,由上题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故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答案 3.C 4.A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5~6题。

5.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A.1∶30 000 B.1∶2 000 C.1∶40 000 D.1∶20 000
6.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要增大()。

A.1倍B.2倍C.3倍D.4倍
解析第5题,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为1米,实地距离为30 千米,则应选用的比例尺约为1∶30 000。

第6题,比例尺扩大1倍即为原来的2倍,则在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图幅面积要变为原来的4倍,即比原来增大3倍。

答案 5.A 6.C
图中弧ACE为昏线,C为中点,弧AB与弧DE相等,A点纬度
为70°N,C点以东为东半球,此日处于冬半年。

据此完成6~7题。

6.此时,北京时间为()。

A.3:20 B.9:20
C.15:20 D.21:20
7.D点位于E点()。

A.正北B.正西
C.东北D.西北
解析第6题,由题干信息:弧ACE为昏线,C为中点,可判断出C点位于赤道上,其地方时为18时;由题干信息C点以东为东半球,可判断出C点的经度为20°W,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3:20。

第7题,在昏线ACE上,E点的纬度最靠南,因而D点位于E点的北侧;此日处于冬半年,说明北极附近存在极夜现象,南极附近存在极昼现象,由此可确定过E点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所以E点位于D点的东侧,因而可判断出D 点位于E点的西北。

答案 6.A7.D
下图为福建省某地区2012年1月份部分时段天气实况资料,回答5~6题。

折线表示日最高温、日均温、日最低温,柱高表示降水量
5.据图分析,15日至17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C.台风D.反气旋
6.影响20日至21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白昼长短B.正午太阳高度
C.地面状况D.天气状况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16日该地气温日较差极小,为阴天,显然不会受反气旋影响;
福建1月份也不会受暖锋和台风的影响。

第6题,图中显示,21日该地形成了降水,说明21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故气温日较差比20日小。

答案 5.B 6.D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纬线从106.5°至107°的地形剖面的是()。

12.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

A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 .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解析 第1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出30°纬线和106.5°经线的交点的海拔 低于500米,可排除B 、D 两项;在30°纬线上从106.5°至107°经线的距离⎝⎛⎭⎫12×111×cos 30°约为50千米,因而C 正确。

第12题,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 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 况越明显。

答案 11.C 12.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3~15题。

13.ab 段河流流向是
( )。

A .由东向西
B .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D.由南向北
14.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15.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第13题,依据图中等高线值可判定河流ab段应是由b流向a,再根据指向标确定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第14题,①处位于河谷,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第15题,山区修建公路应与等高线走向一致,甲公路坡度较小,工程量较小,比较合理。

答案13.B14.D15.A
右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45°N纬线
圈的交点,OE⊥MN并交于P点,据此完成10~12题。

10.此时北京时间为()。

A.1时B.2时
C.13时D.14时
11.当OP最长时,该日是()。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
12.当OP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在北京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
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
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5°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正午12时的经线为105°E,所以北京时间为13 时。

第11题,OP最长表示北半球白昼最长,6月22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第12题,OP最短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由此可得答案。

答案10.C11.B12.A
下图是2010年第11号台风“凡亚比”的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9~11题。

9.中央气象台9月17日6时发布台风橙色预警,预计9月20日“凡亚比”将影响福建沿海地区。

某乡政府接到预警后做了以下工作,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动员地势低洼地区的居民撤离
B.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准备
C.通知沿海船舶立即到避风场所避风
D.迅速修建蓄洪水库
10.以台风的行进路径为界,顺着台风行进方向,台风可分为左半圆和右半圆。

航海者认为右半圆比左半圆危险性更大,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右半圆与大陆的距离较近,风险大
B.右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
C.左半圆纬度偏低,地转偏向力较小,风速较低
D.左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
11.当台风中心位于甲地时,漳浦的风向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解析第9题,蓄洪水库不可能在短期内修建好。

第10题,右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左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相反,风速减弱。

第11 题,当台风中心位于甲地时,漳浦位于其西侧,过漳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9.D10.B11.D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5~7题。

5.)。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
6.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7.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解析第5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是温带季风气候,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兴安岭的西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的东南部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是它位于南半球,不符合表中①位于北半球这一条件。

130°W与54°17′N的交会点位于北美大陆西海岸。

第6题,台风主要活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中纬度地区不可能台风活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气温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而不是使降水量增加。

暖流温度高,蒸发强,能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加,而降水的条件除了水汽多以外,还需要上升冷却的条件。

第7题,③地常年盛行西风,风向不会随季节而变换。

季风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更容易发生旱灾。

③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热量和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和成熟,但是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答案 5.D 6.A7.B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造成严重海洋污染,有关专家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读墨西哥海域示意图,回答7~8题。

7.可能使浮油“侵入”大西洋,漂向欧洲沿海的洋流是()。

①墨西哥湾暖流②阿拉斯加暖流③加利福尼亚寒流④北大西洋暖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①引发赤潮②旅游业遭受打击③降水增多④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第7题,浮油会被墨西哥湾暖流带到大西洋,然后又被北大西洋暖流带至欧洲沿
海地区。

第8题,石油污染会使墨西哥湾生态系统恶化,进而影响到墨西哥湾沿岸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7.B8.D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四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①—②—③—④—①B.③—⑤—①—④—③
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⑤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①有层理,为沉积岩;②为侵入岩;③为岩浆;④为变质岩;
⑤为喷出岩。

第10题,地壳的物质循环为由岩浆到岩浆岩,再到沉积岩、变质岩,最后
再生成新的岩浆的过程。

答案9.A10.B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11-12题。

11.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12.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②处以上流经山区,河床是“V”型。

②处可能形成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较大的聚落。

答案11.D 12.B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④D.③和④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在一定高度上递增,然后会随水汽减少而递减,A项错误;山地气温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然B项错误;分析图可以看出降水量垂直变化最大的为③,D项错误。

第2题,分析图可知,①山麓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说明该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景观为温带荒漠;②山麓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为我国的半湿润区,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③山麓的降水量可知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山麓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山麓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为我国南方的山脉,热带、亚热带都有可能,因此只有①和③组合正确。

答案1.C 2.B
3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沙尘暴的“阳伞效应”会导致气候变冷,A项错误;华北不是草场主要分布区,B项错误;沙尘暴会引起水体碱性物质增加,C项错误;沙尘暴会带来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D项正确。

答案 D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12~13题。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13.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同
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
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影响
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解析第12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

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山上积雪多而雪线较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则山上积雪少而分布在较高海拔上。

第13题,30°S~40°S的海平面处的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西侧形成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不可能与喜马拉雅山自然带谱一致;
暖湿气流一侧由于降水多而冰川海拔较低(雪线低);30°S~40°S附近主要受强大的西风漂流影响。

答案12.C13.C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5~6题。

5.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解析第5题,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0,为负增长;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因此B项正确。

第6题,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乙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应为发展中国家;丙地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趋缓。

答案 5.B 6.B
14.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
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

()。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解析图示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广东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北京的少儿抚养比小于广东和江苏。

答案 A
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

据图完成14~15题。

14.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A.移民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D.政府或管理职业
15.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解析第14题,从图中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

第15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

答案14.D15.D
17.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南或北)坡,D表示________(南或北)坡。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海拔的变化,高大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使自然带分布也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

而这种自然带在某一海拔高度上的分布范围也会由于阳坡和阴坡的热量、水分状况不同而不同。

答案(共10分)
(1)北南(各一分)
(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森林植被生长需要较好的
水分条件
16.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10分)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

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1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人口性别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性别比例趋向平衡。

性别构成问题是城市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 因此其社会意义突出。

从图2中直接分析不同城市地区外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变化特点。

意义分析方面,主要从围绕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向郊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分流人口、交 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 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 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 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 北郊区。

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 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一点即可)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比较表。

材料二
(1)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水资源开发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

(2)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水平的差异。

(3)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举措,其中的“南”指 ________流域,“北”指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5)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之一,读下图,简述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流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侧重对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运用知识和描述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

由材料一表中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南北美洲水资源利用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由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长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多,北方地区普遍少,这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举措。

答案(1)少高
(2)南美洲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水资源年开采量小,且主要用于农业用水;北美洲经济发达,水资源开采量大,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大。

(3)南多北少;黄淮海流域缺水严重
(4)长江西北华北
(5)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使南水北调工程量加大,黄河以南段需动力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