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原料-章节测试习题(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从同一棵树上,早晨、中午、傍晚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的结果应该是()。
A. c>b>a
B. a>b>c
C. b>a>c
D. a>c>b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早晨摘取叶片a经过一晚上的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最多,光合作用的时间最短,积累的有机物最少,其重量最轻;傍晚摘取叶片c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时间最长,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其重量最重。
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等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所以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结果应该是c>b>a。
2.【答题】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A. 叶片全变蓝
B. 遮光的一半变蓝
C. 曝光的一半变蓝
D. 叶片都是白色
【答案】C
【分析】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的理解,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
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消耗掉。
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故选C。
3.【答题】深秋季节,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树叶()。
A. 先变黄
B. 稍晚变黄
C. 同时变黄
D. 不变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答】到了秋天,光照不足,叶绿素在逐渐被分解使叶片变黄。
路灯旁的树叶利用灯光的光能合成少量叶绿素。
4.【答题】中山市坦洲镇的番石榴,神湾镇的菠萝,三角镇的香蕉都享有盛誉,这些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A. 呼吸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吸收作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这些果实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为人和其他动物细胞内没有
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因此各种动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而这些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绿色植物。
5.【答题】通过叶片放出二氧化碳来检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必要的实验条件是()。
A. 要在黑暗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
B. 把植物淹没在水中
C. 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
D. 将植物先暗处理2小时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使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光下检测呼吸作用,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是,在光下,光合作用较强,呼吸作用产生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就被光合作用当做原料消耗掉了,因而释放到大气的二氧化碳很少。
要想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就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因此应该在黑暗的条件下,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效果会明显一些。
故通过叶片放出二氧化碳来检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必要的实验条件是要在黑暗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
故选A。
6.【答题】光合作用产生的大分子物质遇到碘液会变成()。
A. 红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紫色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光合作用需要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
因此,天竺葵的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故选B。
7.【答题】生物生活所需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
A. 其他动物
B. 真菌
C. 植物
D. 以上三项都不是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解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可见C符合题意。
8.【答题】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
其原因主要是破坏了树皮中的()。
A. 导管
B. 筛管
C. 髓
D. 形成层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
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它可以从上往下把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植物的根部。
当不法分子盗剥杜仲树皮,伤到了树木韧皮部内的筛管,树木顶端的有机物不能往下运输,从而致使树木死亡。
9.【答题】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量保持相对稳定是()。
A. 光合作用的结果
B. 呼吸作用的结果
C. 大气中氧含量多的结果
D. 氧大量消耗的结果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
10.【答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B. 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C. 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D. 转运和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第一步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D正确。
11.【答题】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产物。
【解答】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所以在实验中常用碘液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
12.【答题】“绿叶在光下刺造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昼夜,目的是()。
A. 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 转移淀粉到其他部位
C. 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
D. 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解答】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
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13.【答题】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 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C. 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D. 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解答】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一直,且适合实验条件,故B正确;C、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产生淀粉,加入碘液后,将不变蓝,故C错误;D、本实验中,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14.【答题】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 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
C. 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D. 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解答】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叶片内的淀粉等有机物,正确;B、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正确;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正确;D、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而不是变蓝色,不正确。
故选:D。
15.【题文】图甲中字母分别代表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小莹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
(1)小莹探究的是图甲中[__]活动,实验变量是______。
(2)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______运走耗尽。
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__]活动。
(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__]。
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
(4)用______染色后,不遮光部分变成______色。
(5)小莹想提高她家种植的番茄产量。
请你依据本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措施:______。
【答案】(1).A;(2).光(3).淀粉;(4).C(5).b(6).碘液;(7).蓝(8).延长光照时间等
【分析】(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因而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
(2)图乙是小莹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甲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步骤,因此小莹探究的是图甲中A活动,实验变量是光。
(2)实验前先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C呼吸作用活动,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3)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b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
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用碘液染色后,比较叶片,没有遮盖的叶片遇碘变蓝,遮盖的叶片遇碘不变蓝,说明遮盖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
小莹想提高她家番茄产量的具体措施:增加光照等。
16.【答题】银边天竺葵叶片中央为绿色,边缘为白色。
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选取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最后用碘液对叶片进行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液处理后,叶片甲、乙两部分都呈现______色,丙部分呈现______色。
(2)实验中,乙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这两处对照说明了
______是绿色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实验中,甲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这两处对照说明了光合作用在______中进行。
(4)光合作用除了产生实验中可检测到的有机物之外,还对维持生物圈中______(只填文字)平衡起重要作用。
【答案】棕蓝光光叶绿体叶绿体碳氧
【分析】探究实验主要目的是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淀粉是否存在。
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不含有叶绿体,本题设置了两个对照实验:甲叶片的白边部分和丙绿色部分,乙叶片的遮光部分和丙未遮光部分,变量分别是:叶绿体和光。
【解答】(1)碘液处理后,甲处不变蓝色,因为甲是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乙处不变蓝,由于遮光不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因此叶片甲、乙两部分都呈现棕色,丙部分呈现蓝色,而叶片丙处部分见光,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2)乙叶片的遮光部分和丙未遮光部分对照,乙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故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叶片的丙部分变成了蓝色,乙丙对比说明光是绿色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此,实验中,乙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这两处对照说明了光是绿色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实验中,甲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叶绿体,甲处(银边)不含叶绿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说明了光合作用必须在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17.【题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形成______,变量是______。
③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取下叶片,去掉黑纸片,把叶片放在盛有_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④滴加碘液,发现见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产生的有机物是______。
【答案】(1).②对照(2).光(3).③酒精;(4).④淀粉
【分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答】(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
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
(3)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2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由图1可知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由此可以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或有机物)。
18.【题文】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2)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为了将叶片内的______耗尽。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答案】(1).③→④→⑤→①→②(2).淀粉(3).对照实验(4).光
【分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答】(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③暗处理→④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⑤酒精脱色→①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②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即
③→[④]→⑤→[①]→②;(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3)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
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9.【题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形成______,变量是______。
③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取下叶片,去掉黑纸片,把叶片放在盛有_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答案】(1).②对照(2).光(3).③酒精
【分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解答】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
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
③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2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