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热泵开题报告_secret

合集下载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技术经济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技术经济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技术经济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建筑节能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空调系统作为建筑中最大能耗的设备之一,节能现已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基于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的空调系统,将热泵技术与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相结合,通过循环系统将建筑内外热量交换,实现空调效果。

由于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节能、环保、可靠等特点,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推动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推广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2.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评价,包括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等方面的分析。

4.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应性研究。

5. 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未来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和用户需求。

3. 经济评价法: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和投资回收期等经济评价方法,评估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实际性。

四、研究意义本次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切实地推动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建筑节能与环保方面的应用,提高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水源热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源热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源热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环保和节能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和热点,水源热泵技术和应用也因为其能够节能和环保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节能供暖、制冷空调系统,具有能耗低、环保、安全等优势。

水源热泵系统是以水体或地下水为换热介质,利用热泵技术将水体或地下水的低品质热量提高,达到供热或制冷的目的。

水源热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是水源热泵技术研究的关键点之一。

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可以对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提高水源热泵系统的效率和运行安全。

因此,对水源热泵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源热泵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系统的开发。

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水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的传热、传质、动力学等方面;2. 针对不同的水源热泵系统,建立相应的仿真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计算机等部分,实现对热泵系统的动态仿真;3. 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对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效率、动态响应、运行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4. 根据仿真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建议,实现对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调试。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模型建立、系统调试和结果分析等。

使用MATLAB、Modelica等软件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系统的开发,同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优化和验证。

三、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能够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模型,开发相应的仿真系统,实现对水源热泵系统的动态仿真和分析。

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完备的水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实现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仿真和性能分析;2. 对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效率、动态响应和运行稳定度等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3. 针对现有的水源热泵系统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促进水源热泵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中民酒店水源热泵系统考察报告

中民酒店水源热泵系统考察报告

中民酒店水源热泵系统考察报告一、引言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或湖泊水等水源进行热能交换的热泵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本文将对中民酒店的水源热泵系统进行考察,并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

二、系统概述中民酒店的水源热泵系统主要由水源热泵机组、水源井、水泵和换热器等组成。

水源热泵机组通过水源井中提取地下水进行热能交换,将低温的水源热能提升后供应给酒店的暖通空调系统。

该系统具有独立的水回路和制冷回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向酒店提供冷热能。

三、系统性能分析1.效能评价通过对系统运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水源热泵系统在热能效能方面表现出色。

系统的供热效能指标COP为4.2,即单位电能消耗能够产生4.2倍的热能输出。

这表明系统具有很高的能源利用率,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酒店的能耗。

2.环保评价与传统的燃气锅炉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系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没有污染和影响。

同时,水源热泵系统还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下水和湖泊水,进一步减少环境负荷。

3.经济评价虽然水源热泵系统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但基于当前能源价格和运行效益的分析,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通过与其他供热系统的对比分析,可以预计系统的投资成本能在3年内回收。

此外,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进一步提升了其经济效益。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1.系统运行稳定性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系统在高温酷暑天气下,部分时段会出现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空调供冷效果不佳。

这一问题可能源于系统的制冷机组运行时的负荷能力限制,建议在日常运行中加强对系统负载的监测和调整,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系统降噪问题由于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需要通过水泵进行水循环,部分时段可能会产生噪音,给周围环境和住客带来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采取隔音措施,如加装隔音罩和使用降噪设备,以削减噪音的扩散。

3.系统设计改进在现有系统设计中,由于井水含有一定的杂质和泥沙,容易造成系统的管道阻塞和设备损坏。

中高温水源热泵新工质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高温水源热泵新工质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高温水源热泵新工质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与传统燃气锅炉、空调等热力设备相比,水源热泵具有能耗低、环保、安全等优点,因此在建筑节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热泵技术的发展和改进,新工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热泵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课题将以中高温水源热泵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新工质取代现有的工质,以期提高热泵的性能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同时还可以探索新工质在热泵领域的应用与潜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高温水源热泵的新工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中高温水源热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2、新工质的理论研究和选用
3、新工质对热泵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4、新工质的实验研究和验证
5、新工质应用于中高温水源热泵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分析主要依据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基础理论分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影响热泵性能的因素;实验研究方面主要采用水源热泵模拟实验和实际案例调研等方法,获取新工质的性能数据和运行参数,并与现有工质进行对比和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
1、新工质与现有工质的性能对比和分析结果
2、新工质对中高温水源热泵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结果
3、中高温水源热泵新工质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中高温水源热泵的节能减排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热泵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同时也会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水源热泵考察报告

水源热泵考察报告

酒店水源热泵考察内容及现场分析报告参观项目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迎宾馆,其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以河水为热源水,常年深度为6至8米。

其水源热泵机组分二期建设安装,其中一期于2004年安装5台河水源热泵(3台LSBLGR(I)-1100M 机组和2台LSBLGRH(I)-1700M机组),二期于2012年安装3台河水源热泵(2台LSBLGR-1190M机组和1台LSBLGRG-300M机组)。

该项目水源热泵虽同时具备制冷及制热功能,但在运行水源热泵同时,其还安装有锅炉系统用以制备热水。

经过现场考察并与该项目水源热泵使用人员沟通,同时从网络渠道了解相关信息,现将所了解情况汇总如下:1、所谓水源热泵,其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与一般带压缩机的制冷、热设备相同,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热能的载体,通过压缩机内冷/热媒的蒸发与凝结实现热能的传递,将水源的冷/热能传递到系统水(自来水、空调循环水)内以制备冷/热水。

2、水源热泵机房内主要设备有水源热泵机组、分/集水器和循环泵等,机房内设备安装简洁,设备运行安静稳定,设备房占用面积较大。

设备维修率较低,花溪迎宾馆一期机组运行10年总共进行过2次大修,设备故障主要都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

整体系统的维修问题主要在于管道阀门的维护,设备本身的故障较少。

3、由于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用户及国家能源政策、燃料价格的影响,水源的基本条件的不同;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会随着用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因水源热泵设备的采购成本高于锅炉,且其附属构筑物及管道较多,水源热泵系统的一次性建造成本必然高于冷水机加锅炉系统。

水源热泵因不使用燃料、运行效率较高,其运行费用必然低于水冷机组加锅炉系统。

但与传统的空调制冷取暖方式相比,在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条件下,水源热泵的投资经济性会有所不同。

4、水源热泵机组自身有多档负荷工况可自行切换,其满负荷工况为最优工况,其负荷降低则能耗效率会有所衰减。

5、贵阳地区冬季热源水温度有限,水源热泵制备热水效率较低,花溪迎宾馆项目另设锅炉机组进行热水制备,水源热泵仅起维持空调及生活热水温度作用。

海水源热泵系统中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研发的开题报告

海水源热泵系统中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研发的开题报告

海水源热泵系统中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研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水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的空气调节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市政等领域。

其中,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是海水源热泵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主要用于海水和工质(乙二醇)之间的换热传递。

因此,研发一种高效、稳定、寿命长的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对于提高海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研究内容:1. 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2. 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及设计;3. 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换热传热计算及流体力学分析;4. 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制造和试验验证。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等方法,对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确定最优结构和性能指标。

2. 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制造样机,开展实验研究,验证理论分析结果,评估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路线:1. 确定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工作条件和性能指标。

2. 设计并优化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结构,选定材料,确定制造工艺。

3. 进行流体力学模拟和传热计算,评估换热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按设计要求制造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并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

四、预期成果1. 研制一种高效、稳定、寿命长的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满足海水源热泵系统的需求;2. 发表1-2篇高水平论文,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展示研究成果;3. 掌握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为海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做出贡献。

五、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法1. 海水—乙二醇溶液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难度较大,需要仔细考虑材料的选用、工艺的优化等问题。

解决方法:建立完善的设计和制造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清华同方水-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手册_secret

清华同方水-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手册_secret
1.2.4 地源热泵+风盘系统+热水箱应用于夏热冬暖地区以外的任何有条件的场合时具有经 济优势,应用于夏热冬暖地区时有无经济优势需要就个案具体分析。
1.2.5 地源热泵+工艺用水用于任何有条件的场合时有无经济优势需要就个案具体分析。
第三节 主机的几种规格
同方水-水地源热泵主机的规格如表 1-2 所示,模块式机组目前正在研发中,预计 07 年上市。
引用标准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gbt16803199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50155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地源热泵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200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家用中央空调设计安装规程db31t322200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制冷设备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6684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第一章水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组成及方式第一节系统组成水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由地热能交换系统主机系统末端设备辅助设备系统以及水循环系统组成见图11
第二节 几种常用系统模式 1.2.1 地源热泵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有如下几种常见的使用模式(见表 1-1)。
表 1-1 几种常见的地源热泵系统模式
序号
系统模式
使用功能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及经济性评价的开题报告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及经济性评价的开题报告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及经济性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凸显,节能减排和环保成为全球性话题。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由于其节能、环保、稳定等特点,在目前的建筑节能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下水源进行换热的一种新型的空调方式,它是一种高效、环保、节能、舒适的建筑空调方式。

相对于其他传统的空调方式,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水平。

但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计参数的选择、水源井的选址和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经济性评价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旨在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包括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优点等方面的内容。

2、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给水温度、回水温度、循环水流量等参数的选择。

3、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水源井选址和设计进行研究,包括水源井深度和井数等方面的问题。

4、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能效比、供暖和制冷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5、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等方面的分析。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论文、专著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深入学习和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原理。

2、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对比,从实践中得到帮助,了解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问题。

3、数学统计方法:对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进行评价和分析,需要进行一定的数学统计处理,如能效比、供暖效果等的计算和统计。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旨在为该系统的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具体意义有:1、促进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开发和普及,推动建筑节能及环境保护。

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800KW水源热泵机组设计
课题来源
自选
课题类型
AX
指导教师
吴学红
学生姓名
连旺
学号
541002020224
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开题报告内容:(调研资料的准备,设计的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完成设计(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等。)
一、调研资料的准备
为了本课题的研究,我进行了市场的调研和资料的准备。市场方面,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进行,小锅炉加热应逐渐被取缔,新型的节能型热泵热水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应用场合越来越广,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增大。资料的准备,在调研资料中列出。
第10~13周:设计图样及绘图第14~15周:撰写说明书
第16周:答辩
七、调研资料
[1]吴业正,厉彦忠主编.制冷与低温装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祉祐主编.制冷原理与设备[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3]张早校,冯霄,郁永章主编.制冷与热泵[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4]陈汝东主编.制冷技术与应用[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冷凝器热负荷计算、水源热泵机组能效比计算、耗电量计算、系统管路设计计算、冷凝器蒸发器设计计算、扬程设计计算、辅助设备设计计算。
2.零部件选择:压缩机型号选择、节流装置设计选型、热水循环泵等辅助设备选型
四、设计思路
1.利用准备的调研资料理解水源热泵机组的基本原理及设计,对课题提出设计方案。
2.对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制冷剂、热力膨胀阀等部件进行选择。
二、设计目的
1.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吸收环境空气中的热量来加热热水,高效节能、无污染,比锅炉和电加热器节能环保,适应国家号召。

水源热泵情况汇报

水源热泵情况汇报

水源热泵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对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系统概况。

水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水体中的热能进行空调供暖和热水供应的系统。

它通过水源换热器从水体中吸收热能,再通过热泵循环系统将热能转移到建筑内部,实现供暖和热水供应。

我单位的水源热泵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具有较高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二、运行情况。

经过检查,水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行良好,能效稳定。

系统在供暖和热水供应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和热水流量,满足了建筑内部的舒适需求。

同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噪音较小,对周围环境没有明显的影响。

三、维护情况。

为了确保水源热泵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我单位对系统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清洗水源换热器、检查热泵循环系统、调试控制系统等工作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健全的维护记录和档案,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四、节能效果。

水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供暖方式,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实际运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水源热泵系统相比传统供暖方式,能够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为建筑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五、存在问题。

尽管水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行良好,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

例如,部分管道存在漏水现象,部分设备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系统的控制策略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将在后续工作中逐步实施。

六、改进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我们制定了改进计划。

包括加强设备维护、优化控制策略、完善系统监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运行。

七、结语。

水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供暖方式,对于建筑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我单位将继续致力于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改进,确保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节能效果,为建筑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水源热泵开题报告

水源热泵开题报告

水源热泵开题报告水源热泵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水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或湖泊、河流等水源进行热能交换的热泵系统。

它通过水源热交换器将水源中的热能转移到室内或室外的热泵循环系统中,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相比传统的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在能效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节能环保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水源热泵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其在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方面的应用潜力。

通过对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热交换器设计、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水源热泵的能效和稳定性,并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 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水源热泵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热泵循环系统、水源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热能转移的过程和原理。

2. 水源热泵系统的热交换器设计分析水源热泵系统中热交换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水源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以及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和压降等性能指标的优化。

3. 水源热泵系统的系统控制探讨水源热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方法,包括循环泵的控制、阀门的控制和温度传感器的布置等方面。

同时,研究如何通过智能控制算法优化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

4. 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评估对水源热泵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通过实验和模拟仿真等方法,验证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表现,并对其应用潜力进行评估。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实验和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搭建水源热泵系统的实验平台,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优化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热交换器设计原则;2. 水源热泵系统的系统控制策略和方法;3. 水源热泵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评估结果;4. 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

热泵开题报告

热泵开题报告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寻找合适的可再生清洁的低位冷热源是暖通空调的战略性任务。太阳能供热及热泵系统、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等都是目前暖通空调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可再生性清洁能源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应用都存在自己的局限性:
1.太阳能缺点是分散性,间断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造成利用太阳能供热时需要辅助热源或蓄能系统,另外,收集太阳能的效率低成本高,目前建筑物暖通空调还很难承受,而仅限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
4.城市污水水量巨大且水量相对稳定。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通常稳定,而占主要的生活污水却有变化,其规律性是由人的生活习性决定的。主干渠变化较小,小干渠变化较大。
5.热能的贮存量较高。据东京都下水道局测算,在有可能利用的城市热能中,城市污水热量约占总体的39%。按目前排入东京市区10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5×106m3/d进行计算,年平均含热能3.8×104kJ,可供40万户家庭
2.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因土壤换热效率低,埋管数量与占地空间很大,在城市人口密集区、繁华的建筑群区域内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另外,系统初期投资高,运行产生故障不易检修,土壤干燥导热能力显著下降等问题,目前处在小规模应用;
3.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发展受到限制,因为我国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作为可再生性冷热源受到水资源保护限制,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井水回灌
论文作者通过参与青岛麦岛小区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北京清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发现要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经济有效地运用于污水源热泵系统有几方面问题是十分值得注意的。所以,本论文以青岛麦岛方案为案例,就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值得注意的地方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思路与可行性方案,以便今后实际工程的借鉴与参考。其主要内容为:
1.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运用于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前期水资源评估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水资源评估数据、测量方法,并通过案例工程阐述了具体评估过程;

利用水源热泵的低温地热水供暖节能及舒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利用水源热泵的低温地热水供暖节能及舒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利用水源热泵的低温地热水供暖节能及舒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地热能资源具有稳定、可再生、污染排放少的环境友好型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供暖领域。

然而,传统的地热能利用存在能量损失较大、降温过快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源热泵技术在供暖领域的应用,通过利用低温地热水,实现供暖的节能和舒适性提升。

二、研究内容1. 研究水源热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了解其在供暖领域的应用优势及不足之处。

2. 分析低温地热水供暖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实现低温地热水的高效利用。

3. 研究水源热泵与传统供暖方式的能效对比,评估应用水源热泵技术在供暖领域的节能效果。

4. 通过实验室仿真和实际案例调研,探索水源热泵技术在供暖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效果。

5. 分析客户需求和市场现状,综合考虑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和环保因素,提出水源热泵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推广策略和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水源热泵和地热能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理论分析法:通过理论分析水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过程等,研究其在供暖领域的应用方式。

3. 实验室仿真法: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水源热泵技术在供暖领域的仿真计算,得到数值解析。

4. 实际案例调研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源热泵应用案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研究水源热泵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和问题。

四、研究意义1. 有利于推进低温地热水和水源热泵技术在供暖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2. 可为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3. 可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舒适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对水源热泵技术在供暖领域的应用进行全方位分析和研究,预计取得以下成果:1. 对水源热泵技术在低温地热水供暖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进行探索和总结。

2. 完成水源热泵技术在供暖领域的仿真计算和实验室测试,得到数据支持。

3. 掌握客户需求和市场现状,提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推广策略和发展建议。

水源热泵演示实验报告

水源热泵演示实验报告

水源热泵演示实验报告水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水体可以稳定供应的热能源来进行空调和供暖的系统。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效果,我们进行了实验演示。

实验设备包括水源热泵主机、水源热泵循环水泵、水循环装置、加热器、风扇和温度传感器等。

实验过程主要分为加热工况和制冷工况两部分。

首先,我们进行了加热工况实验。

将水源热泵主机和水循环装置连通,在水循环装置中加入水,并通过水源热泵循环水泵进行循环。

打开加热器和风扇,加热水温逐渐升高。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记录下主机的耗电量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入口水温、出口水温和环境温度。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水源热泵在加热工况下能够有效地提供热能。

随着水温的升高,主机的耗电量逐渐增加,但是在供暖过程中,主机的耗电量仍然较低。

同时,出口水温也能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从而达到了供暖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制冷工况实验。

将水源热泵主机和水循环装置连通,在水循环装置中加入水,并通过水源热泵循环水泵进行循环。

打开风扇和温度控制器,调节温度控制器的设定温度为较低的数值。

在制冷过程中,我们记录下主机的耗电量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入口水温、出口水温和环境温度。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水源热泵在制冷工况下也能够较好地供应冷能。

随着设定温度的下降,主机的耗电量逐渐增加,但是在制冷过程中,主机的耗电量仍然相对较低。

同时,出口水温也能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实现了制冷的效果。

综上所述,水源热泵作为一种利用水体稳定供应的热能源进行空调和供暖的系统,在实验中展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它能够在加热工况和制冷工况下提供稳定的热能和冷能,具有较低的能耗。

水源热泵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热泵开题报告

热泵开题报告

热泵开题报告热泵开题报告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技术,近年来在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热泵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热泵的原理热泵是一种能够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的设备,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制冷循环。

通过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和冷凝器等组件,热泵能够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热量,并将其释放到高温环境中。

这种能量转换过程实现了热能的高效利用,使得热泵成为一种环保、节能的热能转换技术。

二、热泵的应用领域1. 家庭供暖热泵在家庭供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低温环境中的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热泵可以为家庭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相比传统的锅炉供暖系统,热泵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低的运行成本。

2. 工业制冷热泵在工业制冷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许多工业过程需要低温环境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而热泵可以提供稳定的低温制冷效果。

与传统的制冷设备相比,热泵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3. 温室农业热泵在温室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利用热泵的供暖和制冷功能,可以为温室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更加友好。

三、热泵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热泵有望在以下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和应用:1. 新型工质的研发目前常用的热泵工质主要是氟利昂等化学物质,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风险。

因此,研发环保、高效的新型工质是热泵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 多能源联合利用热泵与其他能源利用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将热泵与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可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智能化控制系统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热泵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可以进一步提高热泵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
的节能环保设备,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
利用地下水库存储的热能,通过热泵技术把水的温度提高或降低,实现
供暖、制冷和热水等多种用途。

相比传统的供暖系统,地表水源热泵系
统具有高效、低耗、环保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应用技术等方
面的知识,分析其在供暖、制冷和热水等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相
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为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概述
介绍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与传统供暖系统的比较,
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2.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技术
介绍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技术和方法,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
况和效果,探究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3.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化建议
针对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解决
方案,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多个方面探讨其推广和应用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解决方案。

五、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揭示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解决方案,为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为推进我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低温海水工况下海水源热泵空调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低温海水工况下海水源热泵空调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低温海水工况下海水源热泵空调的特性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和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推行,海水源热泵空调逐渐成为了绿色低碳的选择。

海水源热泵空调是通过将海水作为冷热源,利用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制冷或制热的一种空调方式。

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都采用常温海水作为冷热源,而对于低温海水工况下的热泵空调特性研究较少。

此外,由于海水的含盐量较高,会对海水源热泵设备产生不良影响,这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低温海水工况下海水源热泵空调的特性,探究其性能及运行稳定性,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海水源热泵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热力学模型建立;2. 针对低温海水工况下的环境特征,分析海水源热泵空调的特性;3. 探究低温海水工况下海水源热泵空调的运行稳定性及出水温度变化情况;4. 对比分析不同型号的海水源热泵空调的性能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

(二)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根据概念和原理,分析海水源热泵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热力学模型;2. 数值仿真:利用热泵仿真软件,对不同条件下的海水源热泵空调进行数值仿真,获得其性能指标及出水温度变化情况;3. 实验研究:采用实验室测试设备,对比分析不同型号海水源热泵空调的性能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一)预期研究结果1. 建立适应于低温海水工况下海水源热泵空调的热力学模型;2. 探究低温海水工况下海水源热泵空调的运行特性及出水温度变化情况;3. 对比分析不同型号的海水源热泵空调的性能指标,评估其适用性。

(二)预期研究结果的意义1. 探究适应于低温海水工况的海水源热泵空调的工作特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2. 提高海水源热泵空调的能效性,并纵深推向应用;3. 推广海水资源的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基于相变蓄热和水源热泵的日光温室补热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相变蓄热和水源热泵的日光温室补热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相变蓄热和水源热泵的日光温室补热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对农产品品质的不断追求,日光温室项目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大多数地区的日光温室在冬季遇到了供热的困难,需要引入外部能源来满足生产需要。

传统的供热方式存在着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环境恶劣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研究一种环保、高效、节能的补热方式。

相变蓄热技术是一种成熟的节能技术,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空调等系统中。

因此,本文基于相变蓄热技术和水源热泵技术,研究其在日光温室补热领域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基于相变蓄热和水源热泵的日光温室补热系统,通过实验和模拟,探究该系统的运行特性、能耗和经济性等方面,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 相变蓄热技术原理及基本特性。

2. 水源热泵原理及应用情况。

3. 日光温室补热系统设计和操作参数确定。

4. 补热系统的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

研究方法:1. 实验室获得实验数据,计算能量效率等参数。

2.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系统运行,并进行参数分析。

3. 进行经济性评价,计算相关成本和收益。

四、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预期成果:1. 确定基于相变蓄热和水源热泵的日光温室补热系统设计和操作参数。

2. 实验和仿真模拟结果分析,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3. 进行经济性评价,评估该补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效益。

进度安排:第1-4周:文献阅读和理论研究第5-8周:系统设计和操作参数确定第9-12周:补热系统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第13-16周:数据分析和成果总结五、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法研究难点:1. 相变蓄热和水源热泵两种技术的融合。

2. 如何选取合适的相变材料,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3. 系统的经济性评价,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解决方法:1. 通过文献和实验等方式深入探究两种技术的融合,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系统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转变,即从木柴转向煤炭由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继而又从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持久能源系统! 据资料,目前全世界已经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石化燃料资源的总量,大约只够人类使用100年。

目前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煤占70%以上,石油及天然气占25%,但能源利用率仅在30%以下。

针对我国的能源紧缺、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建设部于1996年下发《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明确今后我国建筑节能的任务是在保证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环境符合小康目标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降低新建房屋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同时对既有的建筑物进行有计划的节能改造,达到提高居住热舒适性、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环境保护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资料估计全世界每年燃烧后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20万t,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达1.55ppm.资料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长一倍就会使低层大气层年平均温度升1.5-3C。

在我国,每年仅建筑用能采暖燃煤就要排放二氧化碳达1.9t,排放二氧化硫达300t,排放烟尘300t左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供热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由于旧的供热体制受计划经济的约束,在国家能源政策、管理体制、收费体制、供热质量、物业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弊端,不适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节能、环境保护的需要及供热空调逐步走向市场化#商业化"供热空调方式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诸如油炉采暖、燃气采暖、电采暖及水源热泵技术的开发研制、应用这一百花齐放的局面。

水源热泵机组以水为载体,冬季采集来自湖水、河水、地下水及地热尾水,甚至工业废水、污水的低品位热能,借助热泵系统,通过消耗部分电能,将所取得的能量供给室内取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释放到水中,以达到夏季空调的目的。

该机组具有设计标准、选择优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但是,由于水源热泵机组是近些年不断应用于工程的供热、供冷方式.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2 水源热泵技术的特点热力学第二定律,把高品位能量作为低品位能量使用是不等位的交换,要浪费一次能源。

热泵是利用那些因温度太低而不可能被别的设备加以利用的热量的唯一系统,可用无价值的环境大气及土壤中的太阳潜能、工业废热等替代商品能源,是一种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使其在较高温度下,作为可以利用的有用能源的装置热泵技术。

正是开发和强化高质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是我们获取可再生能源"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广义的热泵技术包括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地源热泵,及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是以室外空气作为热源的热泵,现已成为市场上的主导产品"但这种热泵的应用有其局限性,我国北方寒地区的冬季,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其制热功能也随之降低,有时不得不靠电加热来解决,其功效比下降,且要消耗一定的电能来解决蒸发器的除霜问题,从经济上分析不合适。

土壤源热泵即地源热泵"是将换热盘管深埋于地下土壤中"以吸收土壤中的低温热量再经过转换而进行供热的! 与空气源泵相比"地源热泵由于土壤温度波动小"冬暖夏凉"其季节性能系数较为恒定!当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它不需采用辅助电加热,也不需因除霜而耗电! 但地源热泵因深埋于地下的换热管技术较为复杂,"且投资较太,"故目前广泛推广应用尚有困难! 水源热泵是将蕴藏于江、河、湖泊、深井水、地表水中的大量不可直接利用的低品位热能提出,变成可直接利用的高品位热能的装置。

水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室内的水制冷制热系统和室外的冷热源换热系统!室外的冷热源换热系统可根据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室外条件来选择室外地表水#深井水或河流、湖泊及工业余热废热等方式1 环保效益显著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表水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供热时省去了燃煤、燃气、然油等锅炉房系统,没有燃烧过程,避免了排烟污染;供冷时省去了冷却水塔,避免了冷却塔的噪音及霉菌污染.不产生任何废渣、废水、废气和烟尘,2 环境更优美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C,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

而夏季水体为18-35C,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沮度低,使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提高。

据美国环保署EPA估计,设计安装良好的水源热泵,平均来说可以节约用户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

3 运行稳定可靠水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变动.是很好的热系热源和空调冷源,水体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

不存在空气源热泵的冬季除霜等难点间题.4 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护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

5 自动运行水源热泵机组由子工况稳定,所以可以设计简单的系统,部件较少,机组运行简单可靠,维护费用低。

自动控制程度高,使用寿命长可达到15年以上。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关于热泵的研究分属于两种热泵系统: 一种为地源热泵,一种为海水热泵。

其中地源热泵真正意义的商业应用也只有近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相当迅速。

如美国,截止1985年全国共有14000台地源热泵,而1997年就安装了45000台,到目前为止已安装了40000台,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1998年美国商19%,其中新建筑中占30%。

美国自2001年起每年安装40万台地源热泵,其中,水源热泵占15%,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00万t,相当于减少50万辆汽车的污染物排放或种植树404686公顷,年节约能源费用达4.2亿美元。

与美国的地源热泵发展有所不同,中、北欧如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主要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地下土壤埋盘管(埋深<4oom深)的地源热泵,用于室内地板辐射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

据199年的统计,在家用的供热装置中,地源热泵所占比例,瑞士为96%,奥地利为38%,丹麦为27%。

同时,中、北欧海水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也比较多。

中国最早在50年代,就曾在上海、天津等地尝试夏取冬灌的方式抽取地下水制冷。

目前,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商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对水源热泵进行研究。

中国的水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在热泵机组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世界特别看好中国的市场。

美国能源部和科技部已签署了中美能源效率及可再生能源合议定书,其中主要内容之一是“地源热泵”,该项目中国的北京、杭州和广州3个城市各建一座采用源热泵供暖空调的商业建筑,以推广运用这种“绿技术”,缓解中国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程度,从而达到能源资源多元化的目的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要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以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各种节能设备和技术的推广。

在中国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耗能的比例相当高。

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和参加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加快中国水源热泵的产业化研究开发。

4 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4.1课题任务本次设计工程安装于重庆富侨酒店,属于高级建筑。

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11634.7平方米,其中地下:86458.0平方米,地下25176.7平方米。

地下1~2层为车库及设备房,25178平方米,酒店会所1~5层,31116.0平方米,独立商业占了6994.0平方米;7~14层为商务豪华间客房,12784.0平方米,15~30层为商务标准间客房,2397.0平方米,31~36层为商务套间客房,8408.0平方米,37~38层为办公室,3136.0平方米,39层办公室1296.0平方米.此次设计采用地表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水源地表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对地表水的利用仅限于热量的提取和转换,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限制对地表水进行任何的化学处理,有限的处理也仅限于对其进行过滤、沉淀以及加热冷却等物理处理,地表水的成分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在严格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也不会带来所在区域地表水污染的问题。

在系统设计和施工合理,且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2重点研究内容本设计将从水源热泵的原理、机组的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作一些研究,以促进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

水源热泵系统所涉及的专业较多,如化工、暖通空调、地质等,有些问题需不同专业相互配合来解决。

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应用于空调中的水源热泵系统,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水源热泵系统实际应用的理解。

本课题主要任务(1) 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对水源热泵从原理到机组再到系统的应用进行总的概述,使机组和系统的设计人员以及用户对水源热泵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2)分析建筑特点和地域性对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的影响。

分析各种气象条件下水源热泵系统的供热季节供冷季节及系统总的性能系数,以确定水源热泵系统较为适宜的使用地区。

(3) 结合重庆富侨酒店项目地表水源热泵工程实际设计,掌握暖通设计及冷热源设计。

(4) 通过与传统区域供暖和冷冻站供冷方案的对比,分别计算两种方案的工程造价、年运行费用、年维护费用。

采用建立费用年值计算模型和追加回收期的计算,对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

(5) 研究在进行地表水源热泵系统时所需掌握的现场资料和获得的途径,及系统应用和注意事项。

4.3实现途径: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由末端(室内空气处理末端等)系统,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又称为水源热泵)系统和水源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为用户供热时,水源中央空调系统从水源中提取低品位热能,通过电能驱动的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热泵)“泵”送到高温热源,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

为用户供冷时,水源中央空调将用户室内的余热通过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制冷)转移到水源中,以满足用户制冷需求(1)系统原理图(2)用户(室内末端等)系统由用户侧水管系统,循环水泵,水过滤器,静电水处理仪,各种末端空气处理设备,膨胀定压设备及相关阀门配件组成。

(3)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系统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各种制冷管道配件和电器控制系统等组成。

(4)水源水系统由水源取水装置,取水泵,水处理设备,输水管网和阀门配件等组成。

(5)制冷工况可通过阀门切换来实现,即使水源水进冷凝器,蒸发器的冷冻循环水接用户系统(反之则为供热工况)另外,在设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时主要参考以下规范及标准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20055.《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6.《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01附:进度计划1 调研实习、完成译文、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2 负荷计算;3 初选设备、确定方案;5计;6 自动控制及全年运行设计;学生签名:2008.年4月9 日4、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2.1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工作原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由末端(室内空气处理末端等)系统,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又称为水源热泵)系统和水源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