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色素瘤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

合集下载

brafv600e基因突变位点

brafv600e基因突变位点

BRAFV600E基因突变位点一、BRAF基因的作用BRAF基因是编码BRAF蛋白的基因,它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

BRAF蛋白是一种激酶,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

BRAF基因突变可以引起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二、BRAFV600E突变位点BRAFV600E突变是BRAF基因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它主要发生在BRAF基因中的第600位点,即谷氨酸(E)被缬氨酸(V)所替代。

这种突变会导致BRAF蛋白的激酶活性持续增强,使其不受内在的调控而持续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引发细胞的异常增殖。

三、BRAFV600E突变与肿瘤的关系1. 乳腺癌BRAFV600E突变在乳腺癌中并不常见,但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与一些乳腺癌的发生和预后相关。

部分研究发现,BRAFV600E突变与乳腺癌中的浸润性乳腺癌和高级别浸润性乳腺癌相关。

一些临床试验还表明,针对BRAFV600E突变的靶向治疗可能对一些乳腺癌患者有效。

2. 甲状腺癌BRAFV600E突变在甲状腺癌中非常常见,约占甲状腺癌患者的40至50。

该突变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预后不良等紧密相关。

BRAFV600E突变已经成为甲状腺癌的一个重要的分子诊断标志物。

3. 黑色素瘤BRAFV600E突变在黑色素瘤中是最常见的BRAF突变类型,约占患者的50。

该突变不仅与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已成为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的重要标志。

4. 大肠癌在大肠癌中,BRAFV600E突变约占患者的10。

该突变通常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后及预后不良相关。

四、BRAFV600E突变的检测针对BRAFV600E突变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基因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其中,PCR和基因测序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常用于组织或血液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直观地显示BRAFV600E突变在肿瘤组织中的存在,对辅助诊断有很大帮助。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BRAF基因突变分析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BRAF基因突变分析

·586·喧废星生瘤堂苤查至Q塑生2旦筮!垒鲞筮Z翅gbi望!堕£!丛型Q旦竺赶:』坠!:至Q塑::!垒:№:Z研究只包含了极少的亚洲人数据,但仍提示我们亚洲黑色素瘤从基因水平方面就与欧美白种人有很大的区别。

而关于中国人黑色素瘤BRAF基因突变情况目前尚无相关的报道。

因而,我们收集了我院90例黑色素瘤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了中国人黑色素瘤BRAF基因突变情况的研究,以期发现其与西方白种人所存在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2006~2008年住院和门诊患者的病灶组织蜡块90例,均经HE染色和病理诊断证实。

90例患者分别为黏膜、肢端和非肢端皮肤黑色素瘤各30例。

1.2肿瘤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目的基因参照文献”1手动分离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基因组DNA提取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QIAampDNAFFPETissueKit)。

采用巢式PCR扩增BRAF基冈外显子11和15。

引物序列如下:外显子11:外侧上游引物,5’一CACGTAACCAT‘rTA”一TGTTCTCT-3’,外倾0下游弓l物,5’一TGGAACAAAA—CAAAGGAAGC一3’;内侧上游引物,5’一AACCATTT—ATTTGTTCTCTCTCCA-3’,内倾4下游弓I物,5’一GAA—CAAAACAAAGGAAGCCACT-3’。

外显子15:外侧上游引物与内侧上游引物相同,5’一TTATTGACTCT—AAGAGGAAAGATGAAG一3’,外侧下游引物,5’一T—GATTTTTGTGAATAcTGGGAAC一3’,内倾0下游引物,5’一GGCCAAAAATTTAATCAGTGGA-3’。

由于黑色素的存在会抑制DNA的扩增,故依据文献”1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小牛血清蛋白(BSA)减少这种抑制效应,BSA的加入量为15斗g/25Ixk。

PBS代替模板为阴性对照。

反应条件为:初始变性950C5min;95℃60s,570C1min,720C1min,32个循环;720C延伸10min。

最新在黑色素瘤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在黑色素瘤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a useful surrogate for genotyping in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Histopathology. 2013 63(2): 187-93. 10. Tan Y H, Liu Y, Eu K W, et al. Detection of BRAF V600E mutation by pyrosequencing. Pathology, 2008, 40(3): 295-298. 11. Capper D, Preusser M, Habel A, et al. Assessment of BRAF V600E mutation statu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a mutation-specific
2. Sosman JA, Kim KB, Schucher L, et al. Survival in BRAF V600-mutant advanced melanoma treated with vemurafenib. N Engl J Med. 2012; 366(8): 707-714.
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a mutation-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allele-specific PCR. Human pathology, 2013, 44(3): 329-335. 9. Adackapara CA, Sholl LM, Barletta JA, et al. Immunohistochemistry using the BRAF V600E mutation-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VE1 is not
adenocarcinoma Caucasian patients. Annals of oncology, 2013, 24(3): 742-748. 8. Bösmüller H, Fischer A, Pham DL, et al. Detection of the< i> BRAF</i> V600E mutation in serous ovarian tumo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af 病理诊断分类

braf 病理诊断分类

braf 病理诊断分类BRAF基因突变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病理诊断分类,特别是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中。

本文将从BRAF基因的功能、突变类型以及相关肿瘤的病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BRAF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酪氨酸激酶。

BRAF蛋白激活了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下游分子,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生物学过程。

然而,BRAF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其蛋白质的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

BRAF基因突变主要分为V600E型和非V600E型两大类。

其中,V600E型突变最为常见,占据了大部分的BRAF突变情况。

这种突变导致BRAF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第600位的氨基酸从原来的谷氨酸(Valine,V)突变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E),从而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而非V600E型突变则包括其他位置的突变,如K601E、G469A等。

根据研究,BRAF基因突变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特征。

以黑色素瘤为例,研究表明,约50%的黑色素瘤患者存在BRAF基因的突变。

而且,携带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具有一些特殊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如早发性、多发性、青年发病、颜面部病变、弥漫性浸润生长等。

此外,BRAF突变还与黑色素瘤的预后相关,携带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除了黑色素瘤,乳腺癌中也存在BRAF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BRAF 突变在乳腺癌中的发生率约为3%-5%。

而且,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携带BRAF突变的乳腺癌在病理特征上也有所不同。

BRAF 突变的乳腺癌通常表现为较小的肿瘤大小、低级别的肿瘤分级、低分子亚型以及较好的预后等。

BRAF突变还与其他一些肿瘤类型的发生相关,如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

在结直肠癌中,BRAF突变通常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相关。

而在甲状腺癌中,BRAF突变则与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BRAF基因突变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病理诊断分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黑色素瘤组织和血液中的BRAF V600E基因检测

黑色素瘤组织和血液中的BRAF V600E基因检测

鉴别诊 断 : 以不 明原 因发 热并 淋 巴结 肿 大为 首发 症状 时, 易误诊为结核 、 结 节病或 恶性肿瘤 等 。国外 报道 _ 8 淋 巴 结细针穿刺 细胞学 可提供一 种快 速准确 的诊断方 法 。隐球 菌H E染色淡染 , 当菌体少 或经 验不 足时易 漏诊 , 结 合特 殊
t i s d i a g n o s e d b y i f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c y t o l o g y:a r e v i e w o f 1 5 c a —
s e s [ J ] .A c t a C y t o l , 2 0 1 0, 5 4 ( 1 ) : 1— 4 . [ 9] 朱 伦 ,何 燕, 余 波, 等.肠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2例临 床病 理观察 [ J ] .诊 断病理学杂 志, 2 0 1 3, 2 0 ( 9 ): 5 4 9— 5 5 2 . [ 1 0 ]周颖杰 , 李 光辉 , P e r f e c t J R,等.隐球菌病处 理临床实践 指 南: 2 0 1 0年美 国感染病学会更新 [ J ] .中国感染 与化疗 杂志 ,
成 横隔分裂为两部分。( 2 ) 组织胞 质菌病 : 患者 常有北 美地 区旅居史 , 其生长方式 为芽孢 繁殖 , P A S染 色示菌 体为 单个
和超微结构观察 [ J ] .中华病理学杂志 , 2 0 0 4, 3 3 ( 5 ) : 4 2 4— 8 . [ 8 ] S r i n i v a s a n R, G u p t a N,S h i f a R, e t a 1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l y mp h a d e n i ・
性 。胞壁外 围有 3— 5 m厚 的荚膜 。组 织经福 尔马林 固定

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

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

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如下角度展开:在肿瘤研究领域中,基因突变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记物,它们能够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预后情况及治疗反应等关键信息。

其中,Braf基因突变在许多癌症类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甲状腺癌、黑色素瘤等。

Braf 基因突变通常导致其编码的蛋白激酶的过度激活,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此情况为患者提供了特定的靶向治疗选择。

然而,单纯检测Braf基因是否突变并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由于Braf基因突变存在多个突变位点以及突变的丰度差异,临床医生需要准确的突变丰度参考值来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突变丰度参考值是指在一定样本中Braf基因突变所占比例的参考标准,它可用于判断突变的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的重要性以及确定方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将介绍Braf基因突变的意义,包括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接着,我们将探讨目前常用的Braf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最后,我们将重点关注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的重要性,并介绍不同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对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个文档的组织框架,它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脉络和逻辑顺序。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的相关内容: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Braf基因突变的意义2.2 Braf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3. 结论3.1 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的重要性3.2 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的确定方法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Braf基因突变丰度参考值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不同来源黑色素瘤BRAF V600E基因突变分析

不同来源黑色素瘤BRAF V600E基因突变分析

74中国美容医学2018年1月第27卷第1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Jan. 2018.Vol.27.No.1•基础研究• •论 著•不同来源黑色素瘤BRAF V600E基因突变分析高正君1,谢沛霖1,司小强1,杨国虎1,薛晓东1,徐靖宏2(1.甘肃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 甘肃 兰州 730000;2.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科 浙江 杭州 310003)[摘要]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黑色素瘤源于非色素痣或色素痣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PCR和DNA测序法对62例非色素痣来源和22例色素痣来源的黑色素瘤标本中BRAF V600E位点是否突变进行检测。

结果:非色素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45.2%;先天性小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11.1%;后天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1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 <0.05)。

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不同性别及发病部位(肢端、非肢端、黏膜)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黑色素瘤来源于非色素痣或先天痣或后天痣关系密切,而与性别、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黑色素瘤;BRAF V600E基因;痣;色素[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1-0074-03Analysis of BRAF Gene Mutation of Melanoma Deriv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GAO Zheng-jun 1,XIE Pei-lin 1,SI Xiao-qiang 1,YANG Guo-hu 1,XUE Xiao-dong 1,XU Jing-hong 2(1.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Lanzhou 730000,Gansu, China;2.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th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3,Zhejia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F V600E gene mutation and melanoma derived from non pigmented nevus or pigmented nevus. Methods The melanoma tissue specimens in 62 Patients from non pigmented nevus and 22 patients from melanocytic nevus were collected ,PCR and DNA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utation of V600E locus in BRAF gene. Results The BRAF gene mutation rates respectively was 45.2% in the melanoma derived from non pigmented nevus ,11.1% in the melanoma derived from congenital small nevi and 15.4% in the melanoma derived from acquired melanocytic nevu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χ2=6.972,P <0.0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e mutation rate of the different sex and locations (acromelic, non acromegaly, mucous membrane) in melanoma deriv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P >0.05). Conclusion BRAF V600E gene mutation appear to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origins of melanoma derived from non pigmented nevus or congenital nevus or acquired nevus, but uncorrelated with gender and lesion sites.Key words: melanoma; BRAF V600E gene; nevus; pigment基金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项目(GSWSKY2017-54)第一作者:高正君,甘肃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体表肿瘤,创面愈合,瘢痕形成;E-mail:yg-777@黑色素瘤(Melanoma,M)是起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恶性肿瘤,恶性度极高。

人结直肠癌BRAF基因V600E突变的检测方法

人结直肠癌BRAF基因V600E突变的检测方法

人结直肠癌BRAF基因V600E突变的检测方法作者:徐显暑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第24期摘要:为了探讨人结直肠癌BRAF基因V600E突变的检测方法,文章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检测80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的BRAFV600E突变性,且与Sanger测序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通过等位基因PCR技术检测人结直肠癌BRAF基因V600E突变,与测序法对比灵敏度、简便性、快速性更高,对人肿瘤BRAFV600E突变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关键词:人结直肠癌;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BRAF基因;V600E突变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73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4-007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4.036目前,临床中有超过30种BRAF突变类型,大约90%突变处在第15外显子,而V600E 突变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突变。

本文将人BRAF基因V600E突变位点作为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经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检测且与金标准Sanger测序法,分析其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的人大肠癌SW480、HT29细胞均通过测序显示为BRAF野生型、携带BRAFV600E 杂合突变。

80例结直肠癌标本均由医院病理科提供。

其DNA肿瘤组织切片通过镜检显示肿瘤细胞水平超过90%。

1.2 方法提取DNA,并將模板DNA放置到-20℃环境内保存。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将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HT29与80例肿瘤标本予以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PCR体系总体积是20μL ,含有Mg2+buffer2μL,dNTPmixture1.5μL,上、下游引物各有0.5μL(10μmol),模板DNA30ng,置入灭菌去离子水达到20μL。

通过95℃预变性30s;95℃变性10s;67℃退火20s;72℃延伸30s,总45个循环进行反应。

将肿瘤标本取出1μL进行第一次扩增,并将其产物用作二次扩增物,采用同样扩增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 V 600 E 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  V 600 E 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中国癌症杂志》2017年第27卷第4期CHINA ONCOLOGY 2017 Vol.27 No.4251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的表达董丽儒1,杨 虎2,李 双1,宋旭东1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武警总医院病理科,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摘要] 背景与目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检测患者BRAF基因状态对于能否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突变蛋白V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DNA测序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腺瘤和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BRAF基因突变及其相关蛋白VE1的表达。

结果: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率为67.6%,VE1表达率为64.8%,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病理参数间无相关性。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 基因突变率和BRAF V600E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以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蛋白的表达与其基因突变的一致性高,可间接有效地反映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状态。

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突变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无关。

[关键词] BRAF V600E基因;VE1;甲状腺乳头状癌 DOI: 10.19401/ki.1007-3639.2017.04.002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7)04-0251-05BRAF V600E mutation and expression of its protein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DONG Liru1, YANG Hu2, LI Shuang1, SONG Xudong1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2.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Hebei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of CAPF, Shijiazhuang 050081, Hebei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ence to: SONG Xudong E-mail: songxd2002@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purpose: The BRAF V600E mutation is a highly attractive drug target. Therefore, determining the BRAF gene mutation status of patients is essential in order to assess patients’ eligibility for targeted BRAF gene inhibitor therap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validate the utility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rapidly obtain the BRAF gene mutation status.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BRAF V600E gene mutation and VE1 protein ex-pression with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Methods: The mutation status of BRAF V600E was detected by DNA sequenc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RAF V600E protein in 108 cases of PTC, 54 cases of thyroid adenoma and 54 cases of normal thyroid tissue. Results: The gene mutation rate of BRAF V600E is 67.6%, and VE1 protein expression rate is 64.8% in 108 cases of PTC.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yroid adenoma and goiter (P<0.05), but have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 BRAF V600E gene mutation and VE1 protein expression are useful biomarkers for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PTC. High consistency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and the DNA sequencing results of BRAF V600E gene mutations.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detecting the BRAF V600E protein expression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indirectly BRAF V600E gene mutation status in PTC. BRAF V600E gene mutation has no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Key words] BRAF V600E gene; VE1;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20170928)。

2009年ata指南中对braf_基因检测的建议_范文模板及概述

2009年ata指南中对braf_基因检测的建议_范文模板及概述

2009年ata指南中对braf 基因检测的建议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肿瘤研究和治疗中,基因检测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中,BRAF基因检测在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个性化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指南对BRAF基因检测进行了详细的建议和准则。

本文将对这些建议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并讨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情况。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概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各个部分的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了ATA指南以及BRAF 基因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BRAF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ATA 2009年指南中针对BRAF基因检测所给出的具体建议和准则。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讨论当前BRAF基因检测在肿瘤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第五部分的结论中,我们将总结上述内容,并展望BRAF基因检测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影响因素。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梳理和总结2009年ATA指南中对BRAF基因检测的建议和准则。

通过这篇长文,读者能够了解到有关BRAF基因检测背景和重要性,深入了解ATA指南中对BRAF基因检测方法学、结果解读、评估以及其在治疗决策方面的建议。

此外,本文还会对当前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讨论,并探讨存在问题与挑战,并作出一些预测性分析,展望未来BRAF基因检测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将有助于推动BRAF基因检测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促进个体化肿瘤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ATA指南中对BRAF基因检测的背景和重要性:2.1 简介ATA指南:自2009年起,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这些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并规范化处理方法,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结直肠癌BRAF V600E突变的理想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结直肠癌BRAF V600E突变的理想方法

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2:08网络出版地址:https://Uns.end/ne/Uems/demid34.1073.R.20201229.1057.010.html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结直肠癌BRAF V640E突变的理想方法王丛阳,郭文文,王家俊,熊林,金宁,王焱摘要: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ol-Pmc iuoresce/ce quantitative PCR,qRT-T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中BRAF V600E突变,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总结113例结直肠癌标本BRAF V650E免疫组化和qRT-PCR 的结果,以测序为金标准,评价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BRAF V65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1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免疫组化检测阳性19例,阴性89例,不确定诊断2例。

其中2例阳性标本经测序确认BRAF V600E突变6例,未突变2例;2例不确定诊断病例经测序确认)例突变,n例未突变。

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为2.81%,阴性检出率为77.57%,不确定诊断例数占检测例数的10.69%。

12例结直肠癌标本同时行qRT-TCR检测,结果突变7例,未突变106例,阳性检出率为6.2%,阴性检出率为93.8%,无不确定诊断,与测序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

以测序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检测BRAF V600E中的应用价值,免疫组化和qRT-PCR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准确率分别为100%、86.32%、31.58%、100%、0、2.68%、87.2%和100%、100%、100%、100%、0、0、100%。

经配对X 检验这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000))o结论在结直肠癌BRAF V650E检测中,qRT-PCR较免疫组化有更高的准确性。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BRAF V650E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399(2020)2-231-05dol:10.13315//end/ejeep.2020.19.010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有2%发生BRAF基因突变,而BRAF基因突变约99%为BRAF V640E突变。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 BRAF基因突变分析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 BRAF基因突变分析

手动分离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肿瘤细
胞, 基因组 D N A提取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Q I A a m pD N AF F P ET i s s u eK i t ) 。采用巢式 P C R扩 增B R A F基因外显子 1 1和 1 5 。引物序列如下: 外 显子 1 1 : 外侧上游引物, 5 ’ C A G G T A A C C A T T T A T T ’ , 外侧下游引物, 5 ’ T G G A A C A A A A T G T T C T C T 3 C A A A G G A A G C 3 ’ ; 内侧上游引物, 5 ’ A A C C A T T T ’ , 内侧下游引物, 5 ’ G A A A T T T G T T C T C T C T C C A 3 C A A A A C A A A G G A A G C C A C T 3 ’ 。外显子 1 5 : 外侧 上游引物与内侧上游引物相同, 5 ’ T T A T T G A C T C T A A G A G G A A A G A T G A A G 3 ’ , 外侧下游引物, 5 ’ T G A T T T T T G T G A A T A C T G G G A A C 3 ’ , 内侧下游引 物, 5 ’ G G C C A A A A A T T T A A T C A G T G G A 3 ’ 。由 于 黑色素的存在会抑制 D N A的扩增, 故依据文献
【 关键词】 B R A F ; 基因突变; 黑色素瘤
中图分类号: R 7 3 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0 4 6 0 ( 2 0 0 9 ) 0 7- 0 5 8 5- 0 4

braf突变最佳治疗方案

braf突变最佳治疗方案

B-RAF 突变最佳治疗方案引言B-RAF(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 kinase)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蛋白,在细胞增殖和存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B-RAF基因突变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黑色素瘤中突变频率最高。

研究表明,针对B-RAF突变所设计的特定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本文将讨论B-RAF突变最佳治疗方案,包括靶向治疗和联合治疗等手段,以期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B-RAF突变与肿瘤B-RAF基因突变概述B-RAF基因突变是指B-RAF基因中的特定序列发生了改变,导致B-RAF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

B-RAF突变在多种肿瘤中都有发现,其中最常见的是BRAFV600E突变。

该突变在黑色素瘤中尤为常见,约占50%的病例。

B-RAF突变与肿瘤的关系B-RAF突变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生存,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BRAF V600E突变导致B-RAF蛋白的活性增强,进一步激活线粒体MAPK信号通路,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

B-RAF突变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由于BRAF V600E突变在黑色素瘤中高度表达,针对该突变设计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

当前,已经有多种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药物被开发出来,包括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

•BRAF抑制剂:Vemurafenib和Dabrafenib是两种常见的BRAF抑制剂。

这些药物作用于突变的BRAF蛋白,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存活。

临床试验表明,BRAF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率。

•MEK抑制剂:Trametinib和Cobimetinib是两种常用的MEK抑制剂。

这些药物作用于BRAF突变细胞中的MEK蛋白,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存活。

与BRAF抑制剂相比,MEK抑制剂具有更低的副作用。

联合治疗尽管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在单药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单药治疗后易出现耐药或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黑色素瘤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RAF V600E突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刘卉
2014年3月26日
Homog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ity and heterogeneity
Detection comparison
Three technical problems
参考文献
1. Chapman PB, Hauschild A, Robert C, et al. Improved survival with vemurafenib in melanoma with BRAF V600E mutation. N Engl J Med. 2011; 364(26):2507-2516. 2. Sosman JA, Kim KB, Schucher L, et al. Survival in BRAF V600-mutant advanced melanoma treated with vemurafenib. N Engl J Med. 2012; 366(8): 707-714. 3. Davies H, Bignell GR, Cox C, et al. Mutations of the BRAF gene in human cancer. Nature. 2002;417:949 –954 4. Capper D, Berghoff AS, Magerle M,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ing of BRAF V600E status in 1,120 tumor tissue samples of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Acta Neuropathol. 2012; 123(2): 223-233. 5. Koperek O, Kornauth C, Capper D,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the BRAF V600E-mutated protein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m J Surg Pathol. 2012; 36(6):844-850. 6. Long GV, Wilmott JS, Capper D, et al.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the detection of V600E BRAF mutation in melanoma. Am J Surg Pathol. 2013; 37(1): 61-65. 7. Ilie M, Long E, Hofman V,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BRAFV600E mutation in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 Caucasian patients. Annals of oncology, 2013, 24(3): 742-748. 8. Bösmüller H, Fischer A, Pham DL, et al. Detection of the< i> BRAF</i> V600E mutation in serous ovarian tumo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a mutation-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allele-specific PCR. Human pathology, 2013, 44(3): 329-335. 9. Adackapara CA, Sholl LM, Barletta JA, et al. Immunohistochemistry using the BRAF V600E mutation-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VE1 is not a useful surrogate for genotyping in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Histopathology. 2013 63(2): 187-93. 10. Tan Y H, Liu Y, Eu K W, et al. Detection of BRAF V600E mutation by pyrosequencing. Pathology, 2008, 40(3): 295-298. 11. Capper D, Preusser M, Habel A, et al. Assessment of BRAF V600E mutation statu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a mutation-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Acta neuropathologica, 2011, 122(1): 11-19. 12. Boursault L, Haddad V, Vergier B, et al. Tumor homogeneity between primary and metastatic sites for BRAF status in metastatic melanoma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esting. PloS one, 2013, 8(8): e70826. 13. Routhier CA, Mochel MC, Lynch K, et al. Comparison of 2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i> BRAF</i> V600E mutation in malignant melanoma, pulmonary carcinoma,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ma, thyroid carcinoma, and gliomas. Human pathology, 2013, 44(11): 2563-2570. 14. Busam K J, Hedvat C, Pulitzer M,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BRAFV600E expression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melanoma and comparison with mutation status and melan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of metastatic lesions. Test Site, 2013, 37(3): 413-420.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