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单次静脉注射对患者痛阈、自主呼吸及意识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佐辛单次静脉注射对患者痛阈、自主呼吸及意识的影响
作者:郝丹丹穆峰王保国王双燕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第0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地佐辛单次静脉注射对患者痛阈、自主呼吸及意识的影响。

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7年4~11月择期手术患者80例,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BMI)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健康状况分级Ⅰ~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n = 2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注地佐辛5 mg(D1组)、地佐辛10 mg
(D2组)、芬太尼0.1 mg(F组)或等量生理盐水(NS组)。

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0 min(T2)、给药后15 min(T3)的每分钟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进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测定患者对2 Hz/100 Hz电刺激的痛阈和耐痛阈,并观察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T0时比较,四组T1~T3时痛阈、耐痛阈均明显升高(P < 0.05);与NS组比较,D1组T2~T3时痛阈,D2组T1~T3时痛阈、T2~T3时耐痛阈,F组T1~T3时痛阈、耐痛阈均明显上升(P < 0.05)。

与T0时比较,D2组及F组T1~T3时RR、SpO2明显下降,T1~T2时D2组及T1~T3时F组的PETCO2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NS组比较,F组T1~T3时RR、SpO2明显下降,PETCO2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F组比较,D1组T1~T3时RR、SpO2明显上升,PETCO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F组T1~T2时OAA/S评分下降例数、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及D2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S组(P < 0.05)。

结论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与芬太尼0.1 mg的镇痛效果相当,地佐辛5 mg的镇痛效果稍弱于芬太尼0.1 mg。

小剂量静注地佐辛5 mg是安全有效的,当剂量达到10 mg时,对自主呼吸有轻度抑制,其持续时间较短(≤10 min),所以在临床使用中,仍需注意短时间内患者的呼吸变化,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地佐辛;芬太尼;痛阈;自主呼吸;意识
[中图分类号] R614;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1(a)-0114-05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麻醉及疼痛管理中常用的镇痛药物,但呼吸抑制、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和成瘾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1-2]。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在临床麻醉、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5]。

临床常用剂量地佐辛静注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如何,以及是否具有呼吸抑制及镇静作用值得研究。

本研究拟探讨临床常用剂量地佐辛静脉注射对患者痛阈、自主呼吸及意识的影响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过三博脑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我院2017年4~11月择期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NS组(生理盐水)、D1组(地佐辛5 mg)、D2组(地佐辛10 mg)、F组(芬太尼0.1 mg)。

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健康状况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BMI):18~25 kg/m2。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疾病史、吸毒史、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史及麻醉药物成瘾史。

四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术前1 d访视患者,详细介绍韩氏电刺激仪(北京华卫有限公司,LH2002H型)的测试方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行常规无创血压(NI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并采用鼻导管采样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每分钟呼吸频率(RR)。

患者安静休息10 min后进行警觉与镇静(OAA/S)评分和痛阈、耐痛阈测定:将电刺激仪的皮肤自粘电极固定在患者静脉留置针对侧前臂的合谷及外关穴,2 Hz/100 Hz疏密波,每3秒交替1次,电流强度从0开始,每次递增1 mA,逐渐调大输出电流强度并询问和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患者开始有轻微刺痛感觉的电流强度和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时的电流强度,即为痛阈和耐痛阈,测定完成后30 s内匀速静推药物:D1组地佐辛5 mg,D2组地佐辛10 mg,F组芬太尼0.1 mg,NS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给药后5、10、15 min的OAA/S评分和痛阈、耐痛阈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各时点的痛阈、耐痛阈、RR、PETCO2、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OAA/S评分及给药后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OAA/S评分标准:5分指对正常声音呼名反应迅速;4分指对正常声音呼名反应迟钝;3分指仅在大声反复呼喊后睁眼;2分指对轻度的推摇肩膀或头部有反应;1分指仅对挤压三角肌有反应;0分指对挤压三角肌无反应。

呼吸抑制判定标准为自主呼吸室内空气时SpO2≤92%或R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痛阈、耐痛阈变化比较
与T0时比较,T1~T3时四组痛阈、耐痛阈明显上升(P < 0.05);与NS组比较,D1组
T2~T3时痛阈,D2组T1~T3时痛阈、T2~T3时耐痛阈,F组T1~T3时痛阈、耐痛阈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1组T3时痛阈明显低于F组(P < 0.05)。

见表2。

2.2 四组患者自主呼吸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与T0时比较,T1~T3时D2组及F组的RR、SpO2明显下降,T1~T2时D2组及T1~T3时F组的PETCO2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NS组比较,D2组T1~T3时SpO2明显下降,F组T1~T3时RR、SpO2明显下降,PETCO2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F组比较,D1组T1~T3时RR、SpO2明显上升,PETCO2明显下降,D2组T3时PETCO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四组患者各时点MAP、HR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2.3 四组患者OAA/S评分变化比较
F组T1~T2时OAA/S评分下降例数明显高于NS组(P < 0.05)。

见表4。

2.4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四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D1、D2、F组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NS组,D2、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及F组嗜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5。

3 讨论
经典阿片类药物有μ(μ1、μ2)受体、κ(κ1、κ2)受体、δ和孤啡肽受体(nociceptin receptor,NOR),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

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以往认为地佐辛主要激动κ受体[6-7],然而最新研究证实地佐辛是一个部分μ受体激动剂、κ受体拮抗剂,同时也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8-10]。

这些发现揭示地佐辛具有潜在的重要临床价值。

电刺激是疼痛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11],比冷热刺激和针刺激更灵敏、更准确,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测定。

Hsu等[12]和Edwards等[13]的研究表明,实验性疼痛敏感度指标(痛阈和耐痛阈)与临床疼痛存在着显著相关性,痛阈、耐痛阈的提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药物的镇痛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NS组在T1~T3时痛阈、耐痛阈较T0时明显升高,考虑与本研究采用的疼痛刺激方法有关,国外研究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脑啡肽等,以上阿片肽类物质可进一步激活阿片受体,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加强镇痛效应[14]。

而D1组T2~T3时痛阈,D2组T1~T3时痛阈、T2~T3时耐痛阈,F组T1~T3时痛阈、耐痛阈较同时点NS组均明显上升(P < 0.05);D1组T3时痛阈明显低于F组(P < 0.05),提示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和芬太尼0.1 mg产生的镇痛效果
相当,而地佐辛5 mg产生的镇痛效果稍弱于芬太尼0.1 mg,这与Vera等[15]研究报道的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的镇痛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相符。

地佐辛在呼吸抑制方面的剂量“封顶效应”使得其在临床应用安全性方面优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

Gal等[7]将地佐辛用于健康人,观察通气功能,结果显示地佐辛与吗啡一样可产生呼吸抑制,但其导致的呼吸抑制有最大效应,只有地佐辛达到30 mg/70 kg才出现,且能被纳洛酮完全逆转。

本研究结果显示,给药后D2组及F组的RR、SpO2明显下降,PETCO2明显上升(P < 0.05)。

但四组均未发现呼吸暂停者,无一例患者需要辅助通气,提示地佐辛10 mg和芬太尼0.1 mg静注都有轻微的呼吸抑制作用,提示临床用药在静脉注射药物后短期内(≤10 min)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

OAA/S评分是临床镇静评分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主观评价方法,它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声音指令和触觉干扰指令来判断患者的镇静深度。

Galloway等[16]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过度镇静是地佐辛较常见的不良反应,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及5 mg用于术后镇痛时,过度镇静的发生率分别为7%和3%。

本研究结果显示,芬太尼0.1 mg组T1~T2时OAA/S评分下降例数较NS组明显增多(P < 0.05),而地佐辛10 mg组给药后OAA/S评分变化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亦呈现下降趋势,提示地佐辛5 mg的安全性高于芬太尼0.1 mg及地佐辛10 mg,过度镇静会引起呼吸抑制,应引起临床注意。

地佐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药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恶心、呕吐等[17]。

也有报道出现头晕、厌食、定向障碍、幻觉、出汗、心动过速及注射部位皮肤反应[18-19]。

本研究结果显示,四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D1、D2、F组的头晕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S组,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给药速度有关。

D2组和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NS组(P < 0.05),这与本研究中D2和F组RR、SpO2明显下降、PETCO2明显上升的结果相符;而F组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NS组(P < 0.05),本研究中F组T1~T2时OAA/S评分下降例数明显增多亦与之相符。

在D1组有1例患者出现定向障碍,在D2、F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出汗,以上情况仅是轻度的,无需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和芬太尼0.1 mg的镇痛效果相当,地佐辛5 mg的镇痛效果稍弱于芬太尼0.1 mg。

小剂量静注地佐辛5 mg是安全有效的,当剂量达到10 mg 时,对自主呼吸有轻度抑制,其持续时间较短(≤10 min),所以在临床使用中,仍需注意短时间内患者的呼吸变化,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Imam MZ,Kuo A,Ghassabian S,et al.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mechanisms of opioid-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effects an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J]. Neuropharmacology,2018,131(12):238-255.
[2]; 刘教,刘真,赵晶.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37(3):422-466.
[3]; Zhou X,Zhang C,Wang M,et al. Dezocine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Pai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PLoS One,2015,10(8):1-15.
[4]; Yao ZY,Jia Z,Xie YH,et al. Analgesic effect of dezocine in different doses o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oper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its influence on stress response to postoperative tracheal extubation [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7,21(22):5223-5229.
[5]; Soleimani A,Kiabi FH,Habibi MR,et al. Intravenous dezocine for suppressin entanyl-induced cough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A potentially effective and clinically feasible method [J]. J Anaesthesiol Clin Pharmacol,2017,33(4):556-557.
[6]; 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6(4):255.
[7]; Gal TJ,DiFazio CA. Ventil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dezocine in humans [J]. Anethesiology,1984,61(6):716-722.
[8]; Liu R,Huang X,Yeliseev A,et al. Novel molecular targets of dezocine and their clinical [J]. Anesthesiology,2014, 120(3):714-723.
[9]; Wu FX,Babazada H,Gao H,et al. Dezocine Alleviates Morphine-Induced Dependence in Rats [J]. Anesth Analg,2018. doi:10.1213/ANE.000000000 0003365.
[10]; Cieslinska A,Sienkiewicz-SzlaPka E,Kostyra E,et al. Mu-opioid receptor gene (OPRM)polymorphism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J]. Tumour Biol,2015,36(6):4655-4660.
[11]; 毕海金,吴国程,陈红云,等.人体痛阈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60-63.
[12]; Hsu YW,Somma J,Hung YC,et al.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pain by preoperative pressure pain assessment [J]. Anesthesiology,2005,103(3):613-618.
[13]; Edwards RR,Haythornthwaite JA,Tella P,et al. Basal heat painthresholds predict opioid analgesia in patients with postherapetic neuralgia [J]. Anesthesiology,2006, 104(6):1243-1248.
[14]; Chen CC,Johnson MI.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hypoalgesic effects of high-and low- frequency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on experimentally-induced blunt pressure pain in healthy human participants [J]. J Pain,2010,11(1):53-61.
[15]; Vera SS,George H,Benjamin R. Comparison of intravenous doses of dezocine,butorphanol,and placebo for relief of postoperative pain [J]. Clin J Pain,1987,2(4):239-244.
[16]; Galloway FM,Varma S.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intravenous doses of dezocine,butorphanol,and placebo for relief of postoperative pain [J]. Anesth Analg,1986,65(3):283-287.
[17]; Wang L,Liu X,Wang J,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dezocine injection and morphine injection forper-sistence of pain in Chinese cancer patients:a meta-analysis [J]. Biosci Rep,2017,37(3):BSR20170243.
[18]; 严定强,朱怀军,彭婕,等.地佐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素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5,23(2):191-193.
[19]; 张蕾,袁红宇,周林福.地佐辛注射液不良反应16例[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0):2069-2070.
(收稿日期:2018-03-13; 本文编辑:罗乔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