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
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隋唐时
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
B.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
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2.下表为1958~1963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变化表明当时
A.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的卓有成效
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已基本完成
C.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得以贯彻
D.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停滞
3.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
由此可知,明初
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
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
4.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
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
据此可知,通过这一“分”“合”,西周
A.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B.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
C.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D.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
5.古代雅典政治的一个特点是“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
下列雅典的机构中,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民众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
6.据载,从6月14日,英法军进行了7天的炮火准备,第一天英军伤亡近6万入,7月中下旬,英法联军再度发起进攻,但未能突破德军的防线,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7.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
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
这反映出当时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B.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
8.如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毛纺织厂创建时的资本来源状况(单位:万两)。
据此可知
A.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被政府实际控制
C.资金不足是民族工业最大困境
D.政府为实现自救积极创办近代工业
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些“城市国家”是指
A.城邦B.租界C.势力范围D.使馆区
10.如表可以用来说明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 8% 13% 10%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农奴制存在阻碍俄国经济发展
C.英国丧失了贸易上优势地位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
11.二战结束后,毛泽东提出了“两个阵营”“一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苏之间或早或迟会达成某种妥协,但“中间地带”国家并不需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斗争而随之实行妥协。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正确估计了敌我斗争形势B.已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C.认识到第三世界的重要性D.与苏联结盟出于迫不得已
12.1969年冬,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主动提出“新东方政策”,主要包括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这反映出
A.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B.德国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
C.冷战在欧洲开始走向缓和D.东西欧间的矛盾得到化解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变革的时代
材料一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材料二夫儒者以六艺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问题
(1)材料一中“天下”指的是什么时代?
(2)“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这个时代历史现象的一种总结,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3)材料二是司马迁对儒家、法家的评价,对材料二的观点做一总结。
14.(20分)材料 1932年2月,筹备七年之久的世界裁军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与会各国在裁军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谈判陷入停滞。
6月22日,美国总统胡佛提出了“胡佛计划”,内容包括:各国陆军人数裁减三分之一;完全废除专门的进攻武器坦克、重炮、轰炸机以及一切化学武器;战斗舰的总吨位和数目各削减三分之一,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削减四分之一等。
美国以战争债务相威胁,表示不愿意考虑对协约国内部战债的任何减少或延期,其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防止欧洲各国把大量金钱用于增加军备。
德国表示支持“胡佛计划”,认为这将有助于解决德国的“法律平等”问题,甚至还希望大会达成的裁军限度比“胡佛计划”走得更远些。
英国对此计划反应冷淡,法国则表
示反对“胡佛计划”。
7月22日,裁军大会通过决议,在法国坚持下,只是笼统地说“会议一致决定要达成实质的军备裁减,主要目标应是裁减进攻性武器,大炮和坦克超过某种限制要加以禁止”。
但是这些限制的程度一直没有公布。
7月23日,会议宣布暂时休会
——摘编自鲁静《美国与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胡佛计划”美、英、法、德各国的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进行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C
【解析】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是一个由贵族政治向成熟官僚政治制度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结构缓慢变化的过程,材料反映了隋唐时期对门阀势力的打击,但从“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可知这一变化过程是十分缓慢的,故答案选择C项。
魏晋南北朝时宗法制与门阀制度相联系,隋唐时期兴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沉重打击了门阀制度,故A 项不正确;科举制的实施打击了士族势力,故B项不正确;隋唐时期实施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故D项不正确。
2、A
【解析】
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表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这是由于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解决“大跃进”以来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A项正确,C项错误;60年代中国工业化转型并没有完成,B项错误;60年代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工业发展并非停滞,D项错误。
3、A
【解析】
明太祖对数千名地方官员进行考核、擢升、黜降等做法,体现了明朝初年国家重视对地方的掌控,A项正确;明太祖并未扩充地方官僚队伍,没有使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B项错误;“监察制度”成熟和官员腐败情况严重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
4、D
西周依据宗法制实行分封,一定程度上拓展国家疆域和巩固了统治,故选D项;宗法血缘关系在西周前就得到了重视,排除A项;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专制主义体制,排除B项;分封制下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排除C项。
故选D。
5、A
【解析】
试题分析: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鼎盛。
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事件;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和检察机关;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帅军队,还参与政治,十将军由民主选举产生。
因此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国家大事,不能反映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特点。
故A正确。
【详解】
6、C
【解析】
根据材料“第一天英军伤亡近6万……未能突破德军的防线,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以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故C项正确,B项排除;马恩河战役中法国军队领导的联盟军队反击,制服了德军,而德军遭受严重的伤亡,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日德兰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7、D
【解析】
根据材料“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说明当时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故D正确;材料反映手工浇铸机的发明和影响,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手工浇铸机不属于科学,排除B;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C。
8、D
【解析】
材料反映政府不同程度参与近代企业的创建,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清王朝的经济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到的四大毛纺织厂并非以官府资本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最大困境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解析】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在开辟通商口岸城市内划定一块区域作为“租界”,禁止中国人入内,成为城市中“国中之国”,B正确;A是古代希腊国家形态;C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形态;D是《辛丑条约》之后在北京
10、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1870年英国世界贸易占比最高,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中心地位,而1912年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比大体均衡,体现了多中心的发展趋势,D项正确;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俄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排除B项;1912年英国世界贸易占比均高于其他国家,说明其贸易优势尚存,排除C项。
故选D。
11、B
【解析】
毛泽东主张“中间地带”国家不需要放弃自己的斗争而跟随美苏实行妥协。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故B正确;材料和敌我斗争形势无关,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第三世界的重要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与苏联结盟的信息,故D错误。
12、A
【解析】
根据材料“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可知,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并且希望与它改善关系,谋求统一,这是建立在联邦德国经济实力壮大的基础上,在政治上提出统一要求,表明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A项正确;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可知,德国的分裂早于材料,B项错误;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之间的冷战形势并没有真正缓和,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谋求提高国际地位的表现,东西欧的矛盾化解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春秋战国
(2)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发生急剧的变革。
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他们对变革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思考治理社会、安定人心的内容提出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3)儒家:重视“仁”“礼”,经典为《六艺》,但是流派众多,很难全
法家:强调法治,君主集权。
但是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
【解析】
(1)时代:材料“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因此材料中的“天下”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2)含义可从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含义进行分析即可,如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发生急剧的变革。
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他们对变革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思考治理社会、
安定人心的内容提出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3)儒:根据材料“夫儒者以六艺为法”、“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进行归纳即可;法:根据材料“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进行归纳即可。
14、(1)美国:以战争债务为武器,通过裁军加强对欧洲各国的控制。
英国:反对海军限制,维护海上霸权。
法国:保持对德国的军事优势,维护法国国家安全。
德国:通过裁军缩小与英法的军备差距,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2)评价:各国都企图通过裁军削弱对方实力,并非真正维护世界和平;未能遏制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为二战后建立有序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借鉴。
【解析】
(1)美国:依据材料“美国以战争债务相威胁……为了防止欧洲各国把大量金钱用于增加军备”来看,以战争债务为武器,通过裁军加强对欧洲各国的控制。
英国:依据材料“对此计划反应冷淡”并结合所学可知,反对海军限制,企图维护海上霸权。
法国:依据材料“反对‘胡佛计划’”来看,法国是为了保持对德国的军事优势,维护法国国家安全。
德国:依据德国支持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企图通过裁军缩小与英法的军备差距,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2)依据各国对裁军的态度和目的来看,各国都企图通过裁军削弱对方实力,并非真正维护世界和平,因此未能遏制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为二战后建立有序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