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危急值报告登记执行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危急值报告登记执行率的现状
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的;回顾性调查护理人员危急值报告登记执行率,为危急值报告
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回顾性信息系统调查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危急值报告登记情况,对存在问题通过绘制鱼骨图根据二八原
则分析得知:“医技科室人员告知不及时”、“护士风险意识淡薄”、“监管不
到位”、“信息系统无汇总数据”这四个因素占报告记录执行率低原因的80%,
列为优先改善问题。
通过完善危急值上报制度和流程、教育护士增强风险意识、
信息平台多种提醒方式、实行多部门沟通协作模式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有效提高危
急值报告登记执行率。
结果;危急值总数共755例,其中报告登记不及时45例,护理处理记录不到位35例。
结论;信息平台多种提醒方式对提高危急值及时报
告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行多部门沟通协作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危急值报告登
记执行率,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危急值报告;患者安全;管理
危急值又称紧急值、警告值,当医技科室报告出现危急值时,表示患者正处
于生命危险状态[1]。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2007 年由中国医院协会提出,要求检验
等人员迅速对危急值做出准确识别,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从而在急、危重患者
的抢救、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为了解护理人员在危急值报告登
记环节的执行情况,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护理部对2019年
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危急值项目的报告登记数据进行分析汇总,通过信
息平台多种方式提醒、多部门协作联合监管模式等进行危急值报告管理,取得了
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院共21个护理单元,核定床位500张;其中护理人员308人,平均每月
收治患者约1800例,其中危急值报告平均每月120余例。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信息系统调查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医技科室登记
的危急值患者数据,与各科室危急值登记本记录做比对。
2 结果
结果显示,危急值总数共755例,其中报告登记不及时45例,护理处理记
录不到位35例;从人员、环节、信息、管理四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如下。
2.1 人员:①医技科室人员告知不及时、漏报告;②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漏登记、错登记、登记时笔误、登记不规范;工作忙,中夜班时段单人值班未接
到电话,实习生接听电话未报告;护理记录不及时或处理后无专科护理记录③医
生因手术、临时外出等原因不在病房,护士未能通知到医生,签名不及时。
2.2 环节:①标本采集不规范;②漏签发;③早签发④转科病人交接不到位。
2.3 信息:①提示方式警示性低;②提示方式单一;③无回顾功能;④信息
系统数据采集功能中无危急值汇总信息。
2.4 管理:①危急值缺乏专科性;②培训不到位;③监管不到位④奖惩机制
执行不到位。
以上原因分析说明存在危急值信息登记不及时、不完整以及不规范等问题,
为临床医生诊疗和护理带来安全隐患。
通过绘制鱼骨图根据二八原则分析得知:
其中“医技科室人员告知不及时” 、“护士风险意识淡薄”、“监管不到位”、“信息系统无汇总数据”这四个因素占报告记录执行率低原因的80%,故因列为
优先改善问题。
为保障医疗安全,及时解决上述隐患,2017年4月采取干预措施
如下:
3 对策
3.1 完善危急值上报制度和流程
护理部和医务科等组织修订完善危急值登记报告制度和上报流程,根据各专科特定制定具有专科特点的危急值,明确上报和处置时限;组织全院护士培训、考核,提高知晓率。
建立检查监督机制,护理部每季度对照标准进行现场督查,增加护士长夜查房督查,护士长利用晨会和晨晚间交接班每周对护士危急值知晓和报告登记工作进行监管,必要时与考核挂钩;改变督查方式,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人员通过LIS 系统采集医技部门危急值信息,并与各科室危急值登记本进行核对,追踪问题并及时整改。
3.2 教育护士增强风险意识
提高上报意识,通过开展典型案例分享,收集因危急值处理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教育护士正确认识危急值及时汇报的重要性,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护理部每年组织二次安全培训。
开展护士自查。
护士接到报告登记后复述一遍,与上报科室进行再次确认,处置后在护理记录单上及时记录。
规范采血流程,抽取血标本后及时签发,避免因采血环节不到位造成的标本重新采集、危急值上报不及时以及无危急值报告时间现象。
3.3 信息平台多种方式提醒
护理部与信息科沟通,针对信息系统中危急值点击后无痕迹,不利于实时督查的不足,信息科完善危急值上报功能,增加手机短信息提醒功能,将危急值通过短信息及时发送到开具医嘱的专科医生,以便医生在第一时间知晓和处理;同时在电脑弹出对话框的基础上添加了语音提醒功能、信息回看功能,以避免护士因工作忙碌信息提取不及时等现象。
同时信息科增加数据采集功能,及时汇总出各科危急值情况,方便科室每日、每月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整改。
3.4 多部门协作联合监管
护理部与医务科、医技科室、临床科室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危急
值管理中的问题;明确医技人员、医生、护士在危急值管理中的职责,规定上报
时限和处置时限;重视医技、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提高上报率;护理部、医
务科等每季度开展联合督查,共同发现并解决因医生护士共同登记存在的问题。
4 结论
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短信息、电脑屏幕自动弹出对话框、语音提醒功能和信息
可回看功能等多种提醒方式对提高危急值及时报告有着积极的意义,便于临床医
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存在的危急值进行及时正确处置。
多部门协作联合监管
是近年我院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工作模式。
危急值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接听、记录,涉及各级护士、医生、医技科室人员。
护士接听后需通知医生签字确认并
根据病情及时处理,医生接听后需通知护士及时记录和处理。
因此危急值管理工
作需要多部门一体化协作,齐抓共管。
危急值管理工作必须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要长期监控,持续改进。
多部门协作联合督查为危急值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评
价依据,保障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
为保证患者临床检验信息及时、准确,保证危重、危急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
治疗,强化危急值管理制度,减少漏登、漏记、及时处理十分必要[3];而实行多
部门沟通协作模式是规范危急值登记、处理、记录,以保障患者安全的一种切实
有效的方法,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危急值报告登记执行率,从而减少或杜绝医患
纠纷,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浩, 付靖瑜, 汪宏良. JCI 标准下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实践与应用.检验
医学与临床, 2016, 16(13): 2400-2401.
[2]刘月皎, 魏源华. 危急值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
28(3): 277-279.
[3]谢娜, 彭晔, 韩轶超.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诊断和.治疗
中的应用体会.华西医学, 2016, 31(4): 765-767.
作者简介:徐金玉(1979.11),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干事;
通讯作者简介:王玉华(1973.9),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