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干地支介绍

天干地支

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

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

干支纪元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

纪年、纪时等。而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

干支组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天干数十个地支数十二个属性中国古典哲学应

用领域历法、医学、占卜、天文、地理

干支涵义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

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

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世本》曰:\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期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出现了甲乙丙

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

于纪年、月、日、时。天干地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

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

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

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燕子),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象法

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

支的原始用意。由于天干地支的意义均来自于树木,所以他们的原始字义也被人们赋予

了生动的说法。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妊也,

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未:�t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就也,万物成熟。戌:

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甲骨文分析

从干支的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十二地支字形源于十天干衍生。癸孕甲,称子己孕庚,称丑乙孕丁,称寅乙孕丙,称卯己孕辛,称辰丁孕己,称巳丁孕戊,称午戊孕庚,

称未辛孕癸,称申辛孕壬,称酉戊孕辛,称戌癸孕乙,称亥

组合序列

规律为――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渊源发展

来源浅考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

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

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

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

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

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

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

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

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桡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隋朝《五行大义》同意干支是大挠创制这一观点。

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近百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

于殷后,商也称殷)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在甲骨文中出现最

频繁的字也是干支。

从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甲骨卜辞”,但是卜辞并不是甲骨文内容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不多但内容也

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种类的与占卜无关的刻辞。比如其中的“干支表”刻辞。“干支表”刻辞,是甲骨文中的一种特殊刻辞,属于表谱刻辞的一种。这种刻辞刻写的是以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学者们也称之为甲子表。这种

甲子表罗列刻写六十干支的“干支表”就是当时的人们用来检核和推算干支纪日的谱表,

干支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干支与星象

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干支的来历,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导。《易学原

理与大六壬应用》一书解释如下: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我们知道周天二十八星宿是由恒

星组成的,天文学上恒星十分稳定,相对位置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保持不变,对

地的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地球及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不断的围绕太阳公转,而整个

太阳系则是相对于北极星(即紫微星)位置不变的在银河系中做螺旋运转,这就形成了因

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天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进而改变了特定星宿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