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赠别二首》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赠别》翻译
杜牧《赠别二首》翻译
杜牧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称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杜牧《赠别二首》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别二首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⑴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⑵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⑶“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⑷“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⑸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鉴赏
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
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
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
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
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
“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
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
“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
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
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
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
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
有众星拱月的效果。
《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
”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
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
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
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
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第二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
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
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
“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
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
“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
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
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
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
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
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
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
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
“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
“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
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杜牧赠别二首阅读
1.本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 ,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2.请说明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使用的妙处。
(6 分)
答案:
1.答案: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
诗人实际表达的是因爱的太深,无论怎样,都难以表现内心的.多情,是为情深。
相关诗句“唯觉樽前笑不成”。
诗人想在对情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
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
(答出理解,给三分;结合诗句分析,给两分。
)
2.答案:最后两句把蜡烛拟人化,妙处一:是将蜡烛的“烛芯”巧妙说成“蜡烛有心”;妙处二,是进一步把“蜡烛有心”解读成替人“惜别”之心;妙处三,是把蜡烛彻夜流淌的烛泪,说成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长夜的忧伤惜别也彻夜伤心落泪,妙处四,是借此巧妙而动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长夜不寐洒泪伤别。
(答拟人一分,解读四分,4点说出3点就可得满分。
)
古代诗人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
与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生平
杜牧,字牧之。
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
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古代诗人杜牧名句
1、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5、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其一》
6、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9、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杜牧《金谷园》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1、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
12、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鹭鸶》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1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15、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杜牧
1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17、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杜牧《南陵道中》
18、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2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1、"折戳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2、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
——杜牧
23、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24、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点滴侵寒梦,萧骚着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杜牧《夜雨》
25、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26、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2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
28、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杜牧
2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0、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杜牧
31、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杜牧《汴河阳冻》
32、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杜牧《润州》
33、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34、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杜牧《紫薇花》
35、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杜牧《别鹤》
36、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37、凡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杜牧
38、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清华宫》
39、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杜牧
40、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杜牧《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