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比本领》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比本领》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比本领》教学反思4篇
二年级上册《比本领》教学反思篇1
《比本领》是一篇童话故事。
主要讲述了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比赛摘果子,它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以谜语导入再配以简笔画揭题,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接着看课题提问题,读文多形式识字,然后逐段学文,总结拓展,进行快乐积累。
力求达到实效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这节课上下来,我总感觉意犹未尽,相信同学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了。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课题时设计的谜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间接的向学生介绍了有关金丝猴、梅花鹿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我认为学生一开始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了。
接下来看课题提问题便完成的非常顺利,学生问题抓的很准,可以说一步到位,让我感到平时的努力没白费。
在学习课文时,我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主线,抓每一段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如第一段训练读——有信心的读。
第二段读演结合,重点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
结尾重点抓课文的理解、想像、拓展延伸,并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渗透德育教育。
这样循序渐进使课堂更加有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朗读热情特别高,真是其乐融融。
本课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是板书设计比较新颖,简笔画为主,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比较生动。
在学习第二段时,看陈硕、方朝阳一喜一悲的反差表演,那么逼真,那么生动,对于词的透彻理解让我激动不已。
再者,课终联系实际谈合作,并开展合作摘苹果认生字活动,既巩固了生字又激发了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学生兴致极高。
在整体学习课文时,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几句关于合作内容的俗语以贺卡的形式展现,既积累了词语又为下一篇课文《贺年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有人称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应起到向导的作用,积极营造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本堂课的教学使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在教学中,放手放的还不够,小组合作摘苹果的参与面不够广。
今后还得注意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灵活驾驭课堂教学。
二年级上册《比本领》教学反思篇2
《比本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北师大版)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合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本课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写金丝猴与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树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别人合作。
一、学习生字词
1.第一课时主要用来学习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认识,因此我采用多种方法分批独立识字。
2.“象、垂、丧”练习查难检字笔画索引。
“猴、俩、伯、棵、急、摘、呀”让学生合作练习分析字形。
阅读理解时继续学习“考、垂、丧、急”。
3.写字有三个难点:一是“象”的`笔画笔顺;而是“考”字容易错误多加一个横,下面写作“与”;三是“都、考”不易写好看。
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这几个难点。
4.学生已经学会部首查字法,因此生字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查字典组词,课堂上让学生画出重点词语积累。
二、学习课文
语文课标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
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抓每一段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如
第一自然段通过找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来引导学生读句子,从而体会梅花鹿和金丝猴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二段重点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急得团团转”等词语,朗读时要从语气中表现出梅花鹿由喜到忧的心情的变化以及金丝猴着急的心情。
结尾重点抓课文的理解、想像。
这样循序渐进使课堂有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朗读热情比较高,学习氛围也比较好。
第三、四自然段通过让学生合作互读,找出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么摘到果子的,体会它们的心
情读课文,也引出“合作”。
上这节课,我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活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分开读、分角色朗读来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朗读能力。
根据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二年级上册《比本领》教学反思篇3
本课意在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尊重学生,最大限度体现以学生为本
首先、尊重学生的发言权。
我很期待学生在课堂中插话,其实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有序插话,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说明他们在思考,至少说明他们跟上了教师的思路,所以应该给与鼓励。
例如,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听清楚字音,目的是扫清文字障碍,同时引导学生随文识字,一位学生站起来评价道:“我觉得他们没有读好这个地方‘梅花鹿飞快地向前跑去’,‘飞快’一词
说明了它的速度特别的快。
”听到这里我十分高兴,虽然学生没有按照我的要求从字音上去评价学生,但是这个学生读懂了这个句子,理解了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并有见地地给其他同学提了出来。
为了进一步落实朗读,我让这个学生自己来读读这个句子,结果令人欣喜,
孩子读得非常到位。
其次、给与学生正确的评价。
我十分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我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转变了传统的观念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切实以“人性化”为原则,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例如: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
能看到你高举的小手我特别高兴。
你的朗读让我听到了你的自信……
二、力图实现创新的教学运作
素养是一种充满灵动性的内在品质,他不可能在刻板的、僵硬的规则中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来滋养和培育。
因此,我们必须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在整堂课中,我积极努力地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把自己当成童话里的角色去体验,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去感悟语言背后隐藏的内涵和真理。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里强调的语文学习习惯,不只是读书,写字的习惯,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主动识字成为习惯,让读书看报成为习惯,让倾听成为习惯,让细心观察成为习惯,让创新与实践成为习惯,让勾画批注成为一种习惯……在课堂中,我努力地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善于勾画批注,积极做笔记,善于提问等习惯,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注重积累,强调内化。
语文素养的形成其实是积累的过程。
没有足够的积累就无法形成素养。
因此本节课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有效的积累在于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之上。
因此为了让学生将本课的重点词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不仅积累了而且还能够运用。
为此我认真分析了本课词语的特点,“得意洋洋和垂头丧气”是本课词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突然想到了语文是从生命开始的,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因此,我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演一演,通过观察发现来总结这两个词的意思。
同时,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联系生活来理解什么“得意洋洋和垂头丧气”。
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孩子质疑。
“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新理念》中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快乐地追求特立独行。
因而我在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例如,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分析课题,利用阅读期待来审视课题,想想自己能针对课题提出哪些问题。
还有在文章的重点处引导学生思考等等。
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而不是用我们眼中的世界去强行代替孩子眼中的世界。
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创新意识培养比因循守旧更为重要,课堂上问题意识的培养比
解决问题的思想更重要。
本课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1、本节课其实有多应试教育的因素在里面,如何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活而不死?
首先是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其实都是显而易见,也是学生容易发现和解决的,在这里老师只是教给学生如何在文中去勾画,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便于孩子今后考试做阅读题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
既然孩子都知道都能一看就懂的问题,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问,进一步去分析吗?有探究的意识,但是没有探究教学的有效设计。
2、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颇或者理解不到位的时候,我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
面对这种情况采用什么样的有效手段?
3、从孩子的发言当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语言表达不是特别流畅,孩子的积累仍然没有跟上,孩子的思维总是打不开,
我同样缺乏有效的指导。
用什么样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比本领》教学反思篇4
在学习《比本领》这一课时,在初读了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你们现在有什麽问题想提出来,可以和老师说一说。
我们试着来解决一下。
”话音刚落,就有好几个学生举起了小手,我心理暗自高兴,“不错吗,我班学生能在初读课文后就能提出问题,看来预习到位。
”于是我就叫起来一个。
他说:“老师,梅花鹿为什么跑得快,而猴子跑得慢呢?”这个问题一说出来,我很吃惊,学生怎么会提出这样的
问题,难道这样的话还叫问题,给人的感觉是在和人较劲。
但转念又一想,不能打消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于是我说:“这是和它的生理有关,是天生的。
”这样这个问题就算是这样应付过去了。
下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认为对于学生的提问,作为教师的我应该有效的指导,这样才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指导学生会提问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社会、伦理、道德等,可以说无所不容。
语文虽然有丰富的人文内含,但语文有语文的特点,语文课不能上成思想教育课或自然科学课。
所以,教师渗透学生提问的方法和着眼点很重要。
一般是是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来提问,问题是为理解课文而服务的,不能架空课文浮想联翩的乱问。
提问的方法有很多,如分析课题提问、抓住主要字句提问、体会人物的角色特点提问等。
要鼓励学生提问,要让学生处理好问题与语文知识的联系,问题与生活的联系,问题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二、指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先让学生认真读书,在读不懂的时候再问,这就避免了问题的盲目性。
而且有问题了先在小组内讨论,这样浅显的问题在小组内就解决了,减少了无用的消耗,同时优化了问题,使问题更有价值。
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出,鼓励不同的见解。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要有方式方法,让学
生紧扣所学课文提出相应的问题,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