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参数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雷器参数定义
1、标称电压Un:被保护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符,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此参数表明了应该选用的
保护器的类型,它标出交流或直流电压的有效值。
2、额定电压Uc:能长久施加在保护器的指定端,而不引起保护器特性变化和激活保护元
件的最大电压有效值。
3、额定放电电流Isn: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0次时,保护器所
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4、最大放电电流Imax: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
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5、电压保护级别Up:保护器在下列测试中的最大值:1KV/μs斜率的跳火电压;额定放
电电流的残压。
6、响应时间tA:主要反应在保护器里的特殊保护元件的动作灵敏度、击穿时间,在一定
时间内变化取决于du/dt或di/dt的斜率。
7、数据传输速率Vs:表示在一秒内传输多少比特值,单位:bps;是数据传输系统中正
确选用防雷器的参考值,防雷保护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系统的传输方式。
8、插入损耗Ae:在给定频率下保护器插入前和插入后的电压比率。
9、回波损耗Ar:表示前沿波在保护设备(反射点)被反射的比例,是直接衡量保护设备
同系统阻抗是否兼容的参数。
10、最大纵向放电电流:指每线对地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
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11、最大横向放电电流:指线与线之间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
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12、在线阻抗:指在标称电压Un下流经保护器的回路阻抗和感抗的和。
通常称为“系统
阻抗”。
13、峰值放电电流:分两种:额定放电电流Isn和最大放电电流Imax。
14、漏电流:指在75或80标称电压Un下流经保护器的直流电流。
避雷器分类/避雷器价格/避雷器分类
避雷器有高压和低压避雷器之分,本节介绍的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避雷器(电涌保护器SPD)
1. 电涌保护器器的种类名目繁多的避雷器在我国的市场上已经超过了上百种,如何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避雷器进行分类也许就摆在我们面前。
从组合结构分;现在市场上的避雷器有几下几种:
1)间隙类————开放式间隙、密闭式间隙
2)放电管类———开放式放电管密封式放电管
3)压敏电阻类——单片、多片
4)抑制二极管类
5)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组合类----简单组合、复杂组合
6)碳化硅类
按照其保护性质有可以分为:开路式避雷器、短路式避雷器或开关型、限压型;
按照工作状态(安装形式)又可分为:并联避雷器和串联式避雷器。
2避雷器的结构及特性
2.1.1开放式间隙避雷器
间隙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弧放电技术,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击穿空气电弧在电极上进行爬电。
优点:放电能力强,通流量大(可以达到100KA)漏电流小
热稳定性好
缺点:残压高,反映时间慢,存在续流
工艺特点:由于金属电极在放电时承受较大电流,所以容易造成金属的升华,使放电腔内形成金属镀膜影响避雷器的启动和正常使用。
放电电极的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一些避雷器生产企业,,电极的主要成分是钨金属的合金。
工程应用:该种结构的避雷器主要应用在电源系统做B级避雷器使用。
但由于避雷器自身的原因容易引起火灾,避雷器动作后(飞出)脱离配电盘等事故。
根据型号的不同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
工程安装时一定要考虑安装距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
2.1.2 密闭式间隙避雷器
现在国内市场有一种多层石墨间隙避雷器,这种避雷器主要利用的是多层间隙连续放电,每层放电间隙相互绝缘,这种叠层技术不仅解决了续流问题而且是逐层放电,无形中增大了产品自身的通流能力。
优点:放电电流大测试最大50KA(实际测量值)漏电流小
无续流无电弧外泻热稳定性好
缺点:残压高,反映时间慢
工艺特点:石墨为主要材料,产品内采用全铜包被解决了避雷器在放电时的散热问题,不存在后续电流问题,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电弧的产生,且残压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比较要低很多。
工程应用:该种避雷器应用在各种B、C类场合,与开放式间隙比较不用考虑电弧问题。
根据型号的不同该种产品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
2.2放电管类避雷器
2.2.1开放式放电管避雷器
开放式放电管避雷器,实质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是一样的产品,都属于空气放电器。
但是与间隙放电器比较它的通流能力就降了一个等级。
优点:体积小通流能力强(10-15KA)漏电流小无电弧喷泻
缺点:残压较高有续流产品一致性差(启动电压、残压)反映时间慢
2.2.2密闭式气体放电管
密闭式气体放电管也叫惰性气体放电管,主要是内部充盈了惰性气体,放电方式是气体放电,靠击穿气体来起到一次性泻放电流的目的。
一般有2极和3极两种结构。
外型与上图相似。
优点:体积小(气体管可以很小)通流量大无电弧
缺点:产品一致性差(启动电压、残压)有续流残压较高
工艺特点:空气放电管还是属于开放式产品,在工作时不保证绝对没有点火花从排压孔喷出,气体放电管是密封结构,一般有2极和3极良种结构形式,一般3极有热保护装置(短路装置),在放电管工作时温度超过了一定范围,短路装置启动使放电管整体导通。
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放电管内气压生高器件爆裂。
工程应用:一般空气放电管现在很少应用,而气体放电管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信号防雷器上。
型号的不同也有在电源避雷器上使用。
2.3氧化锌电阻类避雷器
2.3.1单片压敏电阻避雷器
单片压敏电阻避雷器是80年代有日本最先发明使用。
直到现在,单片敏电阻的使用率也是避雷器中最高的。
压敏电阻避雷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点。
当电压没有波动时氧化锌呈高阻态,当电压出现波动达到压敏电阻的启动电压时压敏电阻迅速呈现低阻态,将电压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3.2多片压敏电阻避雷器
由于单片压敏电阻的通流量一直不够理想(一般单片压敏电阻最大放电电流在
20KA\8/20uS),在这种前提下多片组合压敏电阻避雷器产生,多片压敏电阻组合避雷器主要
是解决了单片压敏电阻的通流量较小,不能满足B级场合的使用。
多片压敏电阻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压敏电阻通流量的问题。
优点:通流容量大,残压较低,反应时间较快(≤25ns),
无跟随电流(续流)
缺点:漏电流较大,老化速度快。
热稳定一般
工艺特点:多数采用积木结构。
工程应用:根据结构不同,压敏电阻避雷器广泛的应用在B、C、D级以及信号避雷器。
但是应解决的问题是工程中有个别产品存在燃烧现象,所以在产品选型时应注意厂家使用的外壳材料。
2.4 抑制二极管类防雷器
抑制二极管类防雷产品主要是网络等信号避雷产品中大量的应用,主要采用的器件有
P*KE(雪崩管)等系列等产品。
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反向击穿保护。
优点:残压低动作精度高反应时间快无续流体积小
缺点:通流量小
2. 5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组合类
2.5.1简单组合避雷器
组合式避雷器典型结构是N-PE结构形式,这种避雷器与单一结构的避雷器相比,综合了两种不同产品的优点,而减少了单一器件的缺点。
优点:通流量大反应时间快
缺点:残压相对较高
工程应用:仅在N-PE制式使用的避雷器,适合电压波动率较大地区使用。
2.5.2复杂型组合式避雷器
这种避雷器充分发挥各种元器件的优点,再结构上一般使用数量较多的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
这种结构的避雷器一般具有较高的通流能力,且残压较低。
行业内也称这种结构的避雷器为一体化避雷器。
优点:通流量大反映时间快残压低无续流热稳定性好
缺点:无声音报警无计数器
工艺特点:一体化避雷器的电路结构紧凑,充分发挥了氧化锌电阻反映时间快的特点,有结合了气体放电管具有较高通流能力的优点。
在电路上避雷器使用了较多的氧化锌电阻来提高整体避雷器的通流能力,用气体放电管作为备用放电通道。
基于这种完善的电路结构使避雷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工程应用:
一体化避雷器根据型号的不同广泛应用与B、C、D各种安装环境。
由于是一体化设计,所以更适合在不具备安装距离的场合使用。
(IEC规定B、C、D模块化避雷器三级间的最短距离在10M以上)
3. 6碳化硅避雷器(阀式避雷器)
碳化硅避雷器主要应用于高压电力防雷,目前仍是电力系统使用率较高的电力防雷产品。
[1
雷电的产生:地面湿气受热上升,或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在运动时使电荷发生分离,当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就在带有不同电荷的云间,或由于静电感应而产生不同电荷的云地间发生放电现象。
雷电流流过地表的被击物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伏,电流达几十万安。
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炸毁或燃烧,线路停电及电气设备损坏等严重事故。
由雷云直接对设备放电或对设备附近物体放电而产生对电气绝缘有危险的电位升高,称为外部过电压或称大气过电压。
当送电线路受到雷击时,在送电线路上产生的冲击波向导线两侧流动和传播。
进行波在传导过程中受电晕及其它损耗的影响而畸变,当它到达了变电所或其他结点时,还产生折射和反射等现象。
用快速电子示波器测得的雷电流波形用数学式表达为:i=I/2(1—cosωt)
雷电流由零增长至最大幅值的第一部分称为波头,通常只有1~4μs的时间,电流值下降的部分称为波尾,长达数十微妙。
输电线可以看作是由许多LC元件组成的,可以用分布参数回路来表示。
如果从输电线一侧加冲击波电压,则第一个电容将立即充电但是第二个电容以及后边的电容,受到各个电感的影响,电压并不能立即升高,而是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延后,电容距离起始点越远,冲击波到达的时间越晚,这样,冲击波就在线路上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开来,从而形成进行波。
由于电压冲击波对电容依次充电后再放电,可以得出,伴随电压冲击波也必然有电流冲击波,电流波是和电压波同时,同速度,同方向的在送电线路上传播。
当冲击波沿无损线传播时,沿导线单位长空间中储存的磁能,恰好等于单位长空间储存的电能。
也就是说,冲击波沿导线传播,当无损失时,其能量中的一半用来建立电场,而另外的一半则用来建立磁场。
当冲击波传播到结点时,由于不同,波阻抗改变,则在保持建立电场和磁场耗用能量相等的规律下,进入结点另一侧的电压幅值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
线路终端串有电感L是变电所装有限流/电抗器的实际情况。
其等值集中参数电路基本方程:
2uq=iz(Z1+Z)+Ldiz/dt
di/[iz-2uq/(Z+Z1)]=-dt/τL
式中τL=L/(Z+Z1)为时间常数
多数大型设备不是感性便是容性,当负载波阻抗Z很大时,要降低最大陡度,若增大串联感抗L值,是很不经济合理的,并联电容则较为合理,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电缆对地电容较大的特点,在给工厂变电所或大型电器设备送电时,可串接一段100-200m的进户电缆,达到降低行波陡度的效果。
根据运行经验,按规程规定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对直击雷进行防护,是非常可靠的。
但是由于线路落雷次数多,所以,沿线路侵入雷电所造成的雷害事故相对比较频繁,这一方面主要依靠设置避雷器防范。
避雷针和避雷线是防直击雷的有效措施。
具有将雷电引向自身并安全导入地中,从而保护了附近的建筑和设备免受雷击。
当云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达到25—30KV/CM时,就会有云到地开始了先导放电。
当这一先导放电发展到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避雷针才可以影响先导的发展方向,这一高度成为定向高度H,此时,最大电场强度方向将出现在从先导通道到避雷针的连线上,使先导沿着强度较大的方向击向避雷针。
根据运行经验,按规程规定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对直击雷进行防护,是非常可靠的。
但是由于线路落雷次数多,所以,沿线路侵入雷电所造成的雷害事故相对比较频繁,这一方面主要依靠设置避雷器防范。
避雷针和避雷线是防直击雷的有效措施。
具有将雷电引向自身并安全导入地中,从而保护了附近的建筑和设备免受雷击。
当云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达到25—30KV/CM时,就会有云到地开始了先导放电。
当这一先导放电发展到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避雷针才可以影响先导的发展方向,这一高度成为定向高度H,此时,最大电场强度方向将出现在从先导通道到避雷针的连线上,使先导沿着强度较大的方向击向避雷针。
根据运行经验,按规程规定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对直击雷进行防护,是非常可靠的。
但是由于线路落雷次数多,所以,沿线路侵入雷电所造成的雷害事故相对比较频繁,这一方面主要依靠设置避雷器防范。
避雷针和避雷线是防直击雷的有效措施。
具有将雷电引向自身并安全导入地中,
从而保护了附近的建筑和设备免受雷击。
当云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达到25—30KV/CM时,就会有云到地开始了先导放电。
当这一先导放电发展到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避雷针才可以影响先导的发展方向,这一高度成为定向高度H,此时,最大电场强度方向将出现在从先导
通道到避雷针的连线上,使先导沿着强度较大的方向击向避雷针。
独立避雷针受到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产生很高的电位,如果避雷针与附近设施的距离不够,它们之间便会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情况称之为“反击”。
“反击”可能引起电器设备的绝缘被破坏,金属管道被烧穿,对某些建筑物,甚至会造成爆炸,火灾和人身伤亡。
为了避免“反击”,务须使避雷针和附近金属等导体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绝缘介质闪络电压大于“反击”电压。
不产生“反击”现象的安全空气距离为:
sK≥0.3RCH+0.1h
(RCH)避雷针的接地电阻D
(h)避雷针所保护的物体的高度
sK一般不小于5m
同时,雷击避雷针还会产生感应过电压。
当雷电流击中避雷针时,在避雷针周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所有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此电动势可能使导体间隙产生火花放电。
即使导体回路未形成间隙,但如接触不良,也会产生局部发热。
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是比较危险的。
消除这一现象的方法,是将互相靠近的金属物体很好地连接起来。
避雷针(线)的接地装置与其他接地体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在土壤中,向被保护物接地体闪络放电。
根据实际经验,接地体之间的距离sD≥0.3RCH,并且规定,一般不小于3m。
有时,由于布置上的困难,无法保证sD的大小,此时,可将避雷针接地装置,在地下与邻近的接地网相连。
但为了避免雷击避雷针时,主接地网电位升高造成反击危险,应保证相连接点到其他设备接地点距离大于15m。
建筑物低压进线对雷击感应过电压的防护:
一般将进户处绝缘子的金属部分接地,该处的放电电压约为40KV,在要求严格时,可装低压型避雷器或2~3mm的放电间隙,使放电电压低到4KV。
这样,当感应过电压沿线路侵入时,绝缘子表面发生闪络(避雷器或间隙被击穿),从而使过电压入地,降低了电线上的高电位。
根据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当雷击电压出现时,接地处的电位是:
uD=RCH×2/Z×UG
Z:行波电阻
UG:感应电压
由上式可以看出:降低接地电阻RCH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RCH降至5Ω,UD可以限制在原冲击波电压的5%以下。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某些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只在进线处经间隙接地是不够的。
须在线路进线上经多处间隙接地,以限制高电位引入的数值。
大量统计和实践证明,雷电最容易击中建筑物的边缘及凸出部分,所以,在建筑物边缘及凸出部分加装避雷带,是一种有效而省钱的防雷
方法.避雷带,应具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它可以与建筑物的钢筋连接。
对重要建筑,除这种办法外,还应在屋面上,铺设6×6M的壁雷网。
以防止雷击及降低屋内过电压。
雷电击中送电线路后,行波沿导线前进,若无适当保护措施,必然进入变电所或相关线路连接的用电设备,造成电感类电器或大型电机绝缘的损坏,避雷器就是防止雷击行波侵入而设置的。
为了防止雷击时,高电位引入建筑物,低压线路可采用电缆线引入。
当难于全线采用电缆时,可以从架空线上转换一段有金属外皮的电缆埋地敷设引入。
即:在电缆首端设置避雷器,与电缆金属外皮及绝缘子铁脚共同接地。
此法可以防止高电位引入
的理由解释如下:
高电位到达电缆首端,避雷器间隙被击穿,由于集肤效应,电流被“排
挤”到电缆外皮上去。
芯线在互感作用下,产生反电势。
进一步限制了感应电流的通过。
如果电缆长度达到50m以上,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绝大部分电流经电缆首端泻入地,残余电流经电缆末端入地。
最后侵入建筑物的电位可降低到原值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