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科举与桂林传统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科举与桂林传统文化研究
章太长
(广西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广西防城港
538000)科举考试肇始于隋,发展于唐,成型于宋,大盛于明清,历时近1300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举考试兼有教育与选士功能,开创了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先河,确保了社会人才流动的相对公平。

如从其社会来源看,科举考试不分门第,从名公钜卿之裔到贩夫走卒之子,均需科考以求得功名,获得为官的资格。

除了社会公平性,科考辐射的地域范围亦极广阔,就连偏远的广西也笼罩着浓厚的科考氛围,如桂林不仅是地理上的广西重镇,还是广西的科考中心,在科举考试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下辖临桂甚至有“状元之乡”的美誉。

而桂林的科举之风盛行,俨然影响桂林的文化价值取向,并使科举成为桂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哺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桂林人。

一、桂林科举概述(一)辉煌的科考成绩科考是隋唐以来,中国士子为官的主要路径。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乡试、会试、殿试三个正式等级,当然,在乡试之前尚有府试,童生只有过了府试,具备了生员(也就是秀才)的资格,才能参与乡试,而一旦顺利通过乡试,就获得了举人的资格。

举人是为官的最低门槛,可到吏部铨叙为官。

当然,通常情况下举人会进京赶考,先会试,后殿试,通过殿试后才能获得进士的头衔,因此,在讨论一个地区科考成绩时,通常以进士及其最为耀眼的三鼎甲作为代表。

相比于苏州等地,桂林的科举成绩并不显眼,但在广西乃至岭南,桂林的科考成绩则非常耀眼,仅广州可堪比拟。

自隋唐至清末,广西共有状元
10人,除去五代十国区域性政权南汉的状元,计有
9人,其中桂林独占7人,除
王世则为永福人外,具为临桂人,此外桂林临桂还出了2位榜眼,桂林全州则出了1位
探花。

除了三鼎甲中的突出表现以外,明清两代,桂林进士数量长期占广西一省的1/2左右,据郭培贵统计,明代桂林考中进士整100人,占广西全省的49.75%。

而在清代中晚期
,桂林进士占广西进士比重仍在不断提升,鼎盛时将近70%,可见桂林在广西文教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期广西有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桂林以一
府之地取得了逾半省的科考成绩。

(二)繁盛的科考家族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层组织形态,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群体,是先秦时期宗法制度在帝制时代的遗留,在当今中国依然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岭南地
区至今仍有不少宗族、家族聚居地,五代同堂、四代同堂者屡见不鲜。

科考家族指在科举考试中有着突出表现的家族,通常连续数代都有人考中举人、进士,乃至问鼎三家。

科考家族在江浙尤其是苏南浙北尤多,如海宁陈氏等。

科考家族的多与寡与地区文教之风有着很大的联系,桂林作为岭南文教重地,在科举考试中有着非常不俗的成就,并产生了以陈宏谋陈家为代表的科考旺族。

陈宏谋雍正元年进士,官至正一品的东阁大学士,其子陈鸣坷为举人,官至江西督粮道,孙陈兰森进士及第,官至刑部郎中,重孙陈元森考中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曾孙陈继昌,状元及第,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连中三元的人。

终清一

要:
科举作为我国古代用人取士的核心渠道,从隋唐到明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漫长的科考历程
中,桂林作为岭南文教重地,产生了不少状元和大量的进士,在岭南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独领风骚。

同时,桂林科举也深刻地参与到桂林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塑造中,成为桂林传统文化中不容小觑的元素。

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桂林辉煌的科考成绩以及繁盛的科考家族,并分析了桂林科举考试成绩显著的原因,最后介绍了桂林科举对桂林传统文化的渗透及其体现。

关键词:桂林;科举;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70(2018)01-0018-03
收稿日期:2017-10-15作者简介:
章太长(1978—
),男,安徽庐江人,广西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广西乡土历史与文化。

2018
年1月Jan.2018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第32卷第1期(总第117期
)Vol.32No.1(Sum.No.117)
18
代,临桂陈家共考取进士、举人功名者30余人,与海宁陈氏这种东南望族当然难以抗衡,但在岭南则是首屈一指的士族门第,也是桂林科考旺盛繁荣的典型代表。

当然,除了临桂陈氏以外,全州的蒋氏、赵氏、唐氏同样是科考望族,就以蒋氏为例,康雍乾三代,蒋氏均有考中举人进士者,而灵川周氏在清代则有28人参加会试,考中进士者6人,周培正等人更有“一门五代知县”的雅称。

二、桂林科举成绩显著的原因分析(一)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
众所周知,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当然,这是近代以来的产物,辛亥革命后南宁首度成为省会,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定为南宁并延续至今。

事实上,自广西建省以来,乃至广西建省之前,桂林都是广西的政治中心。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描述桂林为“府奠五岭之表,联两越之交,屏蔽荆衡,镇慑交海,枕山带江,控制数千里,诚西南之会府,用兵遣将之枢机也”,可见其位置重要。

宋代广西为广南西路,治桂州(桂林古称),元代广西隶湖广行省,元末,广西行省从湖广行省中析出,此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太祖朱元璋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广西下辖11府和3直隶州,明清两代尽管在省界与府界上多有变动,桂林府一直是广西的政治中心。

也正是其中心地位所在,省一级书院秀峰书院才会在桂林,而秀峰书院正是科考渊薮。

桂林除了政治军事地位重要以外,同时也是岭南的经济中心所在,这从其人口数量便可以清楚地看出。

据胡友平《清代前中期广西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在清代初年,桂林府的人口占到广西全省的1/4左右,清代中后期,随着广东移民大量移居桂东南,桂林人口第一的位置发生改变,但仍然是仅次于思恩府的第二大人口中心,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造就了桂林在科举中的不凡成就。

(二)广西贡院的深刻影响
贡院是生员考试的场所,所谓贡字即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意思。

贡院最早出现于唐代,初具规模于宋代,真正作为会试的固定场所,并以制度的形式确认下来则在明代。

明代洪武后期,朱元璋下令各省修建贡院作为会试考试的场所,明清两代,除特殊省份,如安徽与江苏共用江南贡院外,大部分省份都有自己的贡院,作为举人的选拔场所。

广西贡院就设在桂林。

贡院的出现和科考规模的扩大有着很大的关联,宋太宗扩大取士规模,地方考试的人才选择数量也不断增加,南宋年间,为了满足考子的考试需求,广西经略四处筹款,终于乾道六年修建成广西贡院。

此后,广西贡院的地址虽然屡有变迁,却始终未出桂林,成为桂林文教昌盛的象征。

贡院设在桂林,使得广西全省饱学之士都需要到桂林来参加科考,这对于地方求学风气的兴盛无疑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明清两代,广西贡院至少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扩张,一次为明代嘉靖年间广西巡抚扩建贡院,一次则为清代中期的扩建,最终使得贡院的号舍(考试间)从1600余间扩充到5000余间,乡试之盛可以想见。

贡院与科举之间的关系,又如水与鱼之间的关系,天下科举之盛莫若江南,而贡院也以江南贡院为首,广西贡院的繁荣自然会作用于桂林的科举。

(三)世家大族的带动影响
在我国科考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科考望族多出现在科考繁盛之地,即考中举人、进士数量较多的地区,比如苏州、宁波、福州、绍兴、常州等。

此种现象的出现很好解释,因为科考望族与科考重地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是科考望族的出现,使得地方有了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而此种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又会进一步带动地方文化教育的兴盛,产生更多的科考望族。

桂林之所以能够在从唐到清的科考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和历朝历代的世家大族的影响有着深刻的关联。

如最有盛誉的莫过于中国最后一个连中三元的陈继昌,陈继昌从父亲到高祖均有功名,高祖更是清代能臣干吏,陈继昌在家庭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熏陶下,自有天资聪颖,在各次考试中均有着不俗的表现,其高中三元后,两广总督阮元在广西贡院端礼门上亲建“三元及第”的牌坊,用以表彰陈继昌的不俗成就。

此牌坊不仅仅是对陈继昌个人的表彰,同时也是引导桂林向学风气,提升桂林文教氛围的重要标志。

宋真宗有云“书中自由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陈继昌及其家族在科举考试中的突出成就及获得的显赫荣誉也会对桂林科举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清代中晚期桂林中进士人数就是例证。

三、桂林科举对桂林传统文化的渗透(一)重学兴教的教育文化
自科举诞生之初,便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随着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固化与稳定,科举与教育更是成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整体。

至明清时期,教育甚至有沦为科举附庸之虞。

桂林科举的兴盛自然会在桂林地区产生重学兴教的教育文化,最为典型的则是学校的创办,位于独秀峰南面附属于“宣尼庙”(即孔庙)的“东西庠”是桂林最早由官府创办的学校,两宋以后,随着官学体系的日益健全,桂林内部形成了府学、州学、县学三级官学体制。

除了官学以
章太长桂林科举与桂林传统文化研究2018年1月
19
外,书院同样是桂林的文教昌盛的体现,著名的书院有宣城书院、桂山书院、秀峰书院等,为桂林科举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桂林知识分子重视教育,也是科举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如吕璜离职还乡后在多处书院任教。

(二)崇尚功名的科举文化
科举制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中古时期以家族取士的弊病,使得大量的寒门子弟得以借助科举制度晋升官场,成为士大夫阶层。

同时,科举制度的赓续与发展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科举文化,科举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士大夫文化乃至民间文化中都有着大量体现。

桂林作为状元城,科举文化更为兴盛。

特别是赵观文、王世则等作为桂林科举考试的代表人物,更是成为一代代桂林人用以自勉的榜样,曾任桂林知府的范成大,在淳熙元年九月乡试后,即席作劝驾诗,以赵观文、王世则考中状元的故事勉励试子。

时至今日,科举文化仍在桂林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乡间残存的进士、翰林、状元等牌坊,是桂林科举兴盛的代表,而在文艺作品的创作中,科举同样是重要的主题,如桂林市桂剧团精心打造的精品节目《大儒还乡》。

(三)追求顶峰的状元文化
科举考试进士录取率极低,因此有跃龙门的称谓。

三鼎甲,尤其是状元,作为历届科考中最优秀者,更是凤毛麟角,在上千年的科举历程中,状元总数不过600余人,而桂林就独得其七,从广西第一位状元赵观文到中国最后一位连中三元者陈继昌,岭南无愧状元宝地。

正是状元催生了岭南传统文化中追求顶峰的状元文化。

宋代王正功在为桂林考生进京赶考时赋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如今此句已被作为形容桂林山水天下秀丽的经典名句,殊不知此句中正暗含着甲天下的山水要出甲天下的人才的思想。

时至今日,状元文化仍然在桂林文化中有着很多遗迹,比如桂林广西贡院端礼门上的连中三元匾额,又如桂林伏波山的还珠洞中有一块“试剑石”,当地人称石柱可伸可缩,当其下与地连时,便是桂林出状元之际。

(四)以文传家的家族文化
家族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细胞,尽管在今天,不少地区仍然有家族存在,但其作为组织单位的意义与作用已经大为下降,家庭成为现代社会的细胞。

中国古代社会本质上是家国同构型社会,国家的价值观念与家族的价值观念高度吻合,家族在子弟的家庭教育中以国家的价值追求为内容,其中科举是最为重要的追求,而读书则是经科考以获得功名的必然之路,所以古语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桂林以科考而著称的世家为数不少,从赫赫有名的陈家,到唐氏家族、赵氏家族、黄氏家族等在科举中均有不俗的表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和各家族对子弟教育的高度重视紧密相关。

而这也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四、结语
总而言之,桂林科举是岭南科举中一颗显眼的明珠,在全国科举史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特别是临桂地区,更是产生了不少的状元,使桂林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城,桂林科举更是与桂林文化紧密地融合到了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桂林人。

参考文献:
[1]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二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9:398-401.
[2]滕兰花.清代广西进士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J].广西民族研究,2007(2):170.
[3]胡友平.清代前中期广西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J].凯里学院学报,2012,30(2):65-68.
[4]蒋莉辉,吕立忠.清代广西全州龙水蒋氏书香世族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2012(6):55-62.
[5]蓝武.宋代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述论[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4):54-57.
[6]漆招进.科举与桂林传统文化[J].桂林文化,2007(3):65-
72.
2018年1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2卷第1期(总第117期)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Guilin
Zhang Taichang
(Fangchengang Experimental Senior Middle School,the City of Fangchenggang,Guangxi538000,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elect talented individuals in ancient China,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from Sui Dynasty to Qing Dynasty.Over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the number of candidates from Guilin who had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palace examinations and were conferred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posts ranked the first in southern China.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wa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Guilin culture,constitut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Guilin.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Guilin,the paper conducts an analysis into the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s achiev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giv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Guilin’s imperial examinations’impact on Guilin culture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
Keywords:Guilin;the imperial examination;traditional culture(责任编辑:韦国友)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