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作者:程爱华
一、生平与潜意识
不幸的家庭创伤性情感体验。
张爱玲1 9 2 1年9月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封建旧式家庭。
这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
她祖父是满清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其家庭有过前朝的繁华。
到了张爱玲父辈时,家庭走着下坡路,家庭仰赖先人的余荫过日子。
父亲是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母亲是时代新女性,可想二人如何能组建一个幸福家庭?张爱玲2岁时,母亲独自去海外而丢下了她。
幼年时,父母离异,父亲养姨太太,给她娶后母,这给张爱玲造成严重的心灵创伤。
她不堪忍受痛苦,梦魇式的恐怖让她选择了出逃,投奔母亲,而她与母亲又有隔阂……痛苦、孤独、怨恨、寂寞感都被压入她的潜意识中。
创伤性童年体验,为张爱玲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由“春日迟迟”的慵懒惬意,到“沉下去,沉下去”的感伤,再到梦魇式的恐怖,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心理感受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她对旧式家庭生活方式的完整体验。
相比而言,张爱玲对父亲也许有一种爱恨.情结,对母亲感到的是一种生疏,她也多次流露出对母亲的怀疑和不信任。
潜意识折射在小说中,表现出对女主人公多般带有斥责,特别是其中的母亲。
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喜结良缘,而两人的感情并不如人意。
胡兰成表面上是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1〕,实际上他玩世不恭,乱搞男女关系,见异恩迁,是一个“浪子”式人物。
这给张爱玲带来的创伤,都被压入潜意识中。
我们从她的《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形象身上便可以找到胡兰成的影子。
张爱玲在1946年与胡兰成分手,1956年赴美国,结识了美国作家赖雅,再婚。
然而,赖雅对张爱玲似乎不十分热心,而且在感情上、经济上还依赖于她。
此时,又一种孤寂感再次靠近了她。
1 9 9 5年张爱玲在洛杉矶悄然与世长辞。
张爱玲早期创作多在上海完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是沦陷区。
而沦陷区容不得国家、民族、革命意识的表达,这些内容恰好是张爱玲不懂得表达也不愿表达的。
试想,作为一个没落贵族的千金小姐,她还会对民国后的哪种政治力量感兴趣呢?她懂得表达的是永久的人性、日常生活,这恰恰又是环境允许表达的。
在这个低压的时代,沮丧、无助是时代的特征,却不允许人们反抗和发泄,人们就需要精神上的抚慰来缓解重压,在幻想和麻醉中忘却痛苦。
此时,张爱玲不问政治,其小说创作又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浅者读其浅,深者读其深。
正是在这个时期,张爱玲小说有了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的机会。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各种主义、学说蜂拥而至,为张爱玲建立个人“视界”提供了重要条件。
张爱玲的独特性,不但源于她特异的秉性和气质,源于她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对传统文学独特的爱好,还源于她对西方文化的取舍、借鉴。
张爱玲非常喜欢《金瓶梅》、《醒世姻缘》、《红楼梦》等描写男女婚姻、爱情的世情或言情小说。
正因如此,在她的《传奇》中,婚姻恋爱几乎构成所有小说的故事情节。
她的小说,离不开婚.姻问题,她认为人在恋爱时比在战争或革命时是“更素朴,也更放恣的”,是“一辈子也写不完的”〔2〕张爱玲接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是间接的,她在文章中提到毛姆、赫胥黎、威尔斯、奥尼
尔等小说家、剧作家。
这些作家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普遍感到一战后西方深刻的精神危机,普遍存在的迷惘、幻灭感,强调人的非理性的一面。
张爱玲和他们有类似之处。
张爱玲在描写世俗人生、日常生活时,进一步走进人的内心世界。
它不是表面的“世俗化”,而是基于人生经历形成悲剧意识。
它不是明朗的牧歌,没有浪漫的情调,没有痴痴的情怀,惟有冷静的现实,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世俗人生。
张爱玲以情欲、非理性来解释悲剧,解释人性,对人的“靠不住”深致感慨,将悲剧根植于人生。
张爱玲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弗洛伊德学说,但我们从她早期小说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受到过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
张爱玲作品中或多或少呈现出精神分析色调,尤其体现在早期的小说创作中,其主要又体现在潜意识方面。
张爱玲创作思想在早期小说中具体表现为:对人的潜意识、变态心理、“本我”与“力比多”、恋父情结和白日梦等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深入挖掘,使潜隐在社会现实背后的实质性的东西得以浮出水面。
二、潜意识的分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潜意识学说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部分。
潜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它毫无理性。
潜意识理论展现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弓I导人们去注意、探究人的深层的心灵奥秘,揭示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探究潜意识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张爱玲十分重视潜意识在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作用,她也善于从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来折射出人物的潜意识中的心理一一性心理。
她在《沉香屑第一炉香》、《封锁》、《倾城之恋》等等作品中,对人物的潜在性心理进行了很好的展示。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男主人公佟振保,表面上是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事业有成,又侍奉父母,关爱兄弟,热心对待朋友,完全是一个好人形象。
然而,他那“好人”面具下隐藏的强烈的情欲,有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愈烧愈烈。
在巴黎,有了和一个妓女一起的“3O分钟的最可耻的经验”后,他的欲望进二步增强。
面对“玫瑰”,他强压心中的欲火,虽然得了个柳下惠的好名声,但是多年来他心中一直在懊悔。
当他遇到了热情、奔放、性感的王娇蕊时,他的情欲猛涨。
他对她似乎是“一见钟情”。
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在洗发,把右手从头发里抽出来,待要与客人握手,看看手上有肥皂,不便伸过来,单只笑着点个头,把手指在浴衣上揩了一揩。
溅了点皂沫子到振保手背上,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一张小嘴轻轻吸着似的。
”依据日常生活可知,肥皂沫溅到手上而后慢慢干去,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这很正常。
然而,振保觉得像是小嘴在轻轻吸着,当然他想的应该是王娇蕊的小嘴在轻轻吸着了。
可见,他的潜意识中的心理是什么,他心中那团在得了柳下惠好名声之后而强压的欲火即将再度燃烧,正要喷发。
渐渐的,他喜欢的是“热的”,“放浪一点的”,“娶不得的”女人。
他潜意识中的性心理可以从他们简单隐晦的而又高雅的调情之词中体现出来。
王娇蕊说“我的心是一所公寓房子”,振保顺势而攻,“可是我住不惯公寓房子,我要单栋的。
”“看你有本事拆了重盖!”“你要的房子造好了”……
简单的几句以房子的空与租来进行调情的话语,使振保复杂的心态和潜意识中的心理跃然纸上,也使王娇蕊对振保的情隋意流露出来,将他们潜伏在心灵深处的情欲刻画得淋漓尽致。
几经挑逗,几番挣扎,振保终于揭下了“好人”的面具。
他又何曾做得了自己的主人!面对王娇蕊的诱惑,他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折磨,终于在为自己寻找种种说服理由之后坠入了肉欲的深渊。
也许有人会说振保与王娇蕊有真正的爱情,这里不便多言,还是从《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来看。
小说前半部分似乎写了一些缠绵悱恻的“爱情”,然而“爱情”纵然产生了,最终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一层飘渺的面纱经不起现实命,运的撕扯。
这似乎也说明了: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只有欲望冲动的性爱而已。
振保与娇蕊正热火朝天时,“许多唧唧喳喳的肉的喜悦突然静了下来,只剩下一片苍凉的安宁,几乎没有感情的一种满足”。
他们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有肉的欲望和性的渴望。
振保家里有圣洁的妻子,外面有火辣辣的情人,正所谓“家里的红旗不倒,外面的彩旗飘飘”,他还定期去嫖娼,“每三个礼拜一次”。
他既要热烈、奔放、性感的红玫瑰,又要圣洁、清纯、贤惠的白玫瑰,这展示了性爱中人性深层的冲突。
张爱玲正是如此对人性进行深入挖掘,看到了性的迷乱,看到了人被潜藏在人性深处的一双无形的手操纵着。
《红玫瑰与白玫瑰》开头直接道出了作者对“性爱”的理解:“也许每个男子全都有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
潜意识中的性心理在《倾城之恋》中也有很好的展现。
《倾城之恋》,看这篇名,会让人觉得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浪漫美丽的爱情故事,其实不然。
一城的毁灭,成全了_场费尽心机的交易。
男挑女逗,权衡利弊,欲擒故纵是白流苏与范柳原“恋爱”的全部内容。
他们没有真正的进行恋爱,只是凭一时的欲望而靠近对方。
试看,范柳原第一次吻了白流苏之后,然而“他们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为在想象中发生无数次了”。
似乎一切都在意念中完成,初次吻了一吻,还都认为不是第一次。
这表现了潜隐在人物意识深处的本能欲望。
还有,范柳原的一席话语及自流苏的反应,也传达出了二人无真正的爱情,只有现实的交易,欲望的满足。
范柳原曾在电话中对白流苏说什么“我不至那么糊涂……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自流苏是“啪”的一声挂下电话,“脸气得通红”“一身的汗,痒痒的,颈上与脊背上连头发梢也刺恼得难受”,但是“手心却是冰凉的”。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显示出性爱动机的神秘性与非理性。
范白二人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各有所图,当出现了“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她的嘴”时,而在“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到身上来”。
凉的是什么?是两个人的理智;烫的是情欲,是灼人的欲望与本能冲动。
范白二人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有现实的交易,欲望的满足。
她找上他,是为了以自己的资本来保持“淑女”身份,得以物质生活的依靠;他是一个“浪子”式人物,既要萨黑妮公主的那样的刺激与性感,又要白流苏这个典雅、含蓄且“中国味十足”的女人,来换换口味,调剂一下空虚的心灵。
这给我们展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性本能冲动和性心理的复杂性。
张爱玲就能这样,从人物外在言行来挖掘人物内心灵魂深处的东西,对世俗人生进行透视。
三、变态心理的剖析
变态心理属于潜意识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欲望长期受到压抑,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宣泄时,便会形成心理障碍以致性变态。
张爱玲似乎有意或无意的在作品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展现和运用。
在张爱玲笔下,最典型的人物要算曹七巧了。
《金锁记》中,性变态是曹七巧最深层心理,属于潜意识部分。
由于长期情欲受到压抑而得不到宣泄,导致了她的性变态。
殷实的姜家用金钱为残废的儿子买来一个侍奉终身的丫头、“妻子”,贫寒的开小麻油店的小户人家与侯门大户的畸形婚姻形成了。
畸形的婚姻为七巧
在姜家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这个位置给了她觊觎黄金的机会,却剥夺了她满足正常情欲的可能。
黄金欲膨胀得越大,情爱欲望就压抑得越厉害。
情欲被压抑得越厉害,它便会通过反常的方式表现出来。
七巧就是因为情欲被压抑得太厉害了,才产生了对儿子的乱伦之念,对女儿的嫉恨之情。
七巧正青春年少,作为一个正常的妙龄女子,对爱情婚姻充满希望。
然而,她嫁了个残废的丈夫,成天挨的是“软的、重的、麻的”一团肉,“一堆腻滞的死去的肉体”,心中正常的情欲受到无情的打击。
七巧虽然嫁了个残废的丈夫,可是青春年少的她对情欲的渴望没有因此而残废反而愈演愈烈,一触即发。
小叔子姜季泽是个“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望下坠一点,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结实的小伙子”。
这样一个健壮的男人,正是七巧情感所要宣泄的对象。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通过写七巧与季泽的初次相逢,将七巧内心欲火焚烧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平中见奇,常中见险,平淡的描述透露强烈的内心搏斗。
七巧“颤声说话”,“脸庞的下半部分抖得像嘴里含着滚烫的蜡油,用尖细的声音逼出话来”。
她不敢明目张胆地去追这个健康的男人,而是“试着在季泽身边坐下……将手贴在他腿上”,她几乎主动出击,好象要把自己奉献上,等待他的占有。
她有如一块久旱而干裂的土地希望得到甘泉的滋润一样,对小叔子健康结实的有着生命力的身躯充满了渴望。
季泽的“不通人情”和“不一味胡来”,使七巧只能将情欲愈压愈深,转而用黄金之梦来抵御情欲之火。
被情欲和金钱压抑变了形的曹七巧,产生了心理的变态。
情欲被压抑的结果,使七巧对“性”产生变态的敏感,无论何事她总往“性”方面联想,话题总往“性”方面引,无忌讳的满口“村话”。
性变态也使七巧产生了疯狂的报复欲,疯狂的报复欲使她成为“食人者”。
虎毒不食子,曹七巧却将报复施于亲生子女,不择对象地用亲生子女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自己的不幸。
性变态是曹七巧的最深层心理,属于潜意识部分。
曹七巧在婚姻中从未有过合理的性的满足,她对残废的丈夫有着本能的厌恶。
为了金钱,她必须压抑自己的情欲。
姜季泽的挑逗使她的情欲更为嚣张,在金钱与情欲冲突中,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压抑住情欲的冲动。
结果呢?她产生了性变态,而且用更为变态的方式来宣泄情感。
她嘲笑儿媳:“你别瞧咱们新少奶奶老实呀,一见了白哥儿(姜长白),她就得马上去上马桶!真的!”她还在深夜扣住儿子进行盘问,问儿媳好不好,好在什么对方,不好又在哪儿。
问的和说的又是什么呢? “老妈子”听了咯咯笑,年轻的丫头不禁掩口而出。
可见问的都是儿子儿媳的隐私问题,这不是一个正常母亲的正常作为。
问问倒还没什么,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七巧将儿子儿媳的隐私公布于众,还有声有色,添油加醋,大加渲染,这又是何等的变态行径!她采取反常方式来打击儿媳,她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儿子招供的她儿媳的秘密宣布出来,略加渲染,有声有色,众人竭力打岔,然而说不上几句闲话……又回到儿媳妇身上来了”。
她无忌讳的满口“村话”,把儿媳的私生活公布于众,当笑话讲,对儿媳进行如此残酷的折磨,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儿媳被折磨得不像人样了,在这么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婆婆不象婆婆,丈夫不象个丈夫,不是她疯了,就是他们疯了……”的确,怎能不叫人疯呢? “窗外还是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明明是月光皎洁如水,在这里却使人望而生畏,触目伤怀。
不是因为别的,只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曹七巧把儿子媳的隐私当作笑话讲,四处宣传,还说什么“白哥给我多烧了两口烟,害的少奶奶一宿没睡觉,半夜三更点着灯笼等他回来——少不了他吗?”“少
奶奶就把眼睛哭得桃儿似的。
”七巧采取如此卑劣的手段,把儿媳渲染成一个赤裸裸的性的妖精,百般凌辱。
为的是破坏儿子儿媳正常的夫妻生活,从而来抚平自己心中的因早年从未有过真正满意的夫妻生活而带来的创伤。
如此的性变态,导致七巧还对儿子产生乱伦的意念,表现出疯狂的肉欲的爱。
她想方设法折磨死儿子前后两任妻子,目的只是想占有儿子。
七巧是“眯缝着眼”望着儿子,还说“我打你这不孝的奴才!支使你,是抬举你!”儿子是她这些年来生命中惟一的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终究还是他的。
然而在七巧看来,儿子这一个还“抵不了半个”,因为他是她的儿子,现在,连半个也抵不上了,因为“他娶了亲”。
曹七巧一生戴着精神的枷锁,从未有过情欲的满足,甚至从未有过像个人样的男人,她始终在向往着情欲的满足。
她把目标最终放在自己儿子身上,这样,乱伦的意念,在现实的束缚下,必然酿成传奇性的悲剧。
七巧的变态心理,在另_方面表现为嫉妒一一羡慕的恶性发展。
嫉妒导致了她对子女的恨,尤其表现在对待女儿姜长安的态度、行为方面。
女儿的婚事加剧了她的嫉妒。
七巧的聪明、不贤惠和不谙世故是出了名的,长安的婚事“毕竟受了点影响”,来做媒的本来就不多,而今“绝迹了”,这样一晃,长安将近三十岁了。
好不容易有人上门来,七巧却对女婿说三道四,说什么“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可不能断送了她的终身”。
这表面上是在关心女儿,实际上在七巧的潜意识中是嫉妒。
当女儿好容易有了出嫁的希望时,她又对女婿挑三拣四,还造谣欺骗女婿。
为了占有女儿来保持自己的“幸福”,她不择手段,向女婿散布谣言说女儿是个断不了瘾的烟鬼,“戒戒抽抽,这也快十年了”。
一下子解决问题了,她把女婿吓跑了,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亲手毁了自己女儿一生的幸福。
“性变态——隐形的杀手。
”〔3〕七巧的性变态,使她成为一个“食人者”,使她断送了自己子女一生的幸福。
长白不敢再娶媳妇,只在妓院里走走,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当七巧还是少女时,没有美好幸福的婚姻,情欲长期被压抑导致了她的性变态;当七巧的儿女都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时,她出于性变态和“护犊心理”而竭力破坏子女的婚事和幸福。
正是有了曹七巧的性变态的行径,才有了《金琐记》悲剧的必然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险恶的环境刺激了七巧人性中占有欲的膨胀。
性变态心理和寡居者的护犊心理及嫉妒心理是潜意识深层的阴暗心理,当它进入意识领域,必然引起反常的行为。
不公平的命运,促使七巧报复欲的嚣张。
我们在厌恶七巧的变态行径的同时,不免也对其产生或多或少的怜悯之情。
《金锁记》也正是以弗洛伊德思想作为人物心理演绎的内在动力,情节如链,环环相扣,而吸引着广大读者,使人爱不释手。
张爱玲以女性的视角来看社会人生,关注女性命运,很少涉及男性。
在《茉莉香片》中,张爱玲除了对聂传庆深表同情外,对他的变态.心理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刻画和指责。
聂传庆面对父母、同学、朋友和社会中的一切人都感到自卑和渺小。
他自怨自艾,沉默寡言,懒惰萎靡,孤独、懦弱而又敏感,这是病态人格、病态心理。
病态心理导致了他的心理变态。
聂传庆因自身的病态、自卑而产生了对别人健康的嫉恨心理。
他不爱看女孩子,尤其是健全美丽的女孩子,因为他想“她们对于自己分外感到不满”。
他对真心关心自己的言丹珠同学,充满怀疑和嫉妒,好像是“寒天里,人冻得木木的倒也罢了,一点点的微温,便使他觉得冷的彻骨酸心”。
他嫉妒言丹珠的健康,嫉妒她开朗、活泼、充满生命力和朋友多……别人的关爱,他不但不领情,反而加以怀恨,这完全是一种变态。
嫉妒的进一步发展,便形成了恨。
他恨言丹珠,要是
“她若爱他”,那么不是相爱,而是他可以支配她,对她施行“种种绝密的精神的虐待”,便成了他惟一的“报复的希望”。
他把爱情当作报复的途径,在爱的过程中打击别人,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他还对她言行相欺,“告诉你,我要你死!有了你就没有我,有了我就没有你!”不知是哪里来的深仇大恨?何处来的不共戴天之仇?他似一座要喷发的火山。
火山爆发了,他对她进行了一顿毒打,这也使他的变态心理得以充分而彻底的展现。
聂传庆的变态心理,还表现在对父亲和后母深表憎恶的同时,把言子夜作为畸形倾慕的对象,在他的身上寻找父亲的形象。
聂传庆与父亲间有着很大的距离、隔膜和冲突。
他恨父亲,但是他无法选择父母,也无法选择自己的诞生。
可能,他的生命不是爱情的结晶,而是偶尔一次的寻欢作乐,或是一次荒唐,或者是一次男女的“例行公事”。
也正是这样,他产生了对言子夜教授的畸形倾慕,在言子夜身上寻找父亲形象。
言子夜的家庭成了他理想的园地,他以变态思想对自己进行重塑:如果他是碧落(母亲)与言子夜的孩子,他,可能是一个健康发展、积极进取、勇敢而有胆识的人,幸福的人,快乐的人。
自古“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而聂传庆竟是如此的心理变态。
变态心理,正是他潜意识中对幸福的向往和对别人的羡慕的反映。
当然,我们在对他的变态心理进行指责的同时,也会对其表示深深的同情。
四、“本我”和“力比多”的透视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按“陕乐原则”活动。
然而“本我是一个可怜的不安的社会存在,它受到外部世界的打击,受到超我无情谴责的折磨,受到本能冲动贪得无厌要求的困扰。
”〔4〕本我深藏于潜意识中。
与本能相联系的心理能量叫做“力比多”,它是用来满足机体性的需要。
张爱玲能够透视社会人生,看到一般现实背后的潜意识之中的性的欲望和本能冲动在支配着人们。
《沉香屑.第一炉香》有着浓郁的性本能和“力比多”活动的气息。
“本我”要求以快乐为本,主要是性快乐,“力比多”激励机体去获取性的满足。
在该小说中,以快乐原则尤其是性快乐原则来生活的,最典型的人物是葛薇龙的姑妈梁太太。
梁太太在嫁给年迈的富翁后,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青春的快乐。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择手段来笼络各种年龄的男性。
她玩过的男人不计其数,最典型的人物是蔷薇龙的姑妈梁太太。
梁太太在嫁给年迈的富翁后,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青春的快乐。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择手段的笼络各种年龄的男性。
她玩过的男人不计其数,正如她自己所说的:“老娘眼里瞧过的人就多了,人人眼里有了我就不能有第二个人。
”她情欲高涨,贪得无厌,而又专横跋扈。
“本我”要求性快乐,“力比多”支配着她,于是,她不择男人的年龄,正所谓“老少皆宜”。
她交际甚广,情人众多,我们可以看到“梁太太瞟了一瞟她迎面坐着的那个干瘦小老头,那是她金盛时代无数的情人中硕果仅存的一个……”她真不愧为一朵“交际花”,然而,其交际手腕有点让人不可理喻。
为了自己情欲的满足,她竟与丫鬟争宠。
正如丫头睇睇所言“乔家一门子老的小的,你,都一手包办了,他家七少奶奶新添的小少爷。
只怕你早已下定了,连汽车司机都不放过”。
丫头一语道破天机,她正是受着本能欲望的差遣,网络各种身份、各种年龄的男人,连汽车司机都不放过,情欲未免也太强盛了。
“力比多”在她体内似乎也太多了。
为了满足自己性的欲望,她利用丫头和侄姝笼络各种年龄的男人,且不择手段’不惜牺牲自己亲生侄女一生的幸福。
她利用侄女青春美少女的物欲和虚荣心,给侄女以实惠,进而把侄女也培养成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