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 优质课评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4.3.2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阳江市实验学校 郑益好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和差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和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
3.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符号语言,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和符号语言.
4.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2.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难点:
1.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2.角的平分线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及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整体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将图中扇子张开的角度按从大到小排列吗?
问题2: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较大?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用观察法很容易解决问题1,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教师顺势引出本课课题,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本课知识的必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揭题,板书课题)
(二)给出目标,自主学习
1.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① ②
③ ④
D
E F A B C 给出目标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 总结反思 情意发展 布置作业
(2)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并能结合图形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角的平分线.
(4)通过探究,能熟练运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5)进一步体会类比的思想.
2.展示本课的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138-140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解答下列问题:
(1)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有哪些?
(2)联想线段和差的表述方法,角的和差如何表述?
(3)联想线段中点的定义,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并会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三等分线呢?(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明确目标后,在自学指导的提示下,通过自学或小组交流能较好解决的问题,应放手让学生尝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教师适时的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既便于了解学情,解决学生疑问,又拉近了师生关系,便于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探索新知1:角的比较方法
问题1: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度量法和叠合法.
问题2: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度量法和叠合法.
问题3:如图(1),如何用度量法比较∠1和∠2的大小?
教师用量角器演示度量角的过程,然后展示符号语言:
∵∠1=50° , ∠2=35°
∴∠1>∠2
教师归纳:
方法一:度量法
(1)对“中”——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
(2)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
(3)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度数.
问题4:如下图,如何用叠合法比较∠ABC和∠DEF的大小?
D
A
1 2
①
F
C
E
②
A A
D
D
E
E
B
B
C C F
F
③
分三种情况:①∵AB 在∠DEF 的内部,∴∠ABC< ∠DEF
②∵AB 在∠DEF 的外部,∴∠ABC> ∠DEF
③∵AB 与EF 重合,∴∠ABC= ∠DEF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对照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指出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可让学生初步感受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动态演示与课件动态演示相结合,加深直观感知,增进学生对两种方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5:用叠合法比较三角板上30°和45°这两个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归纳:
方法二:叠合法
(1)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
(2)两个角的另一边落在重合一边的同侧.
(3)由两个角的另一边的位置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反思,联系教学实物演示配合,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问题6:观察与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有关吗?
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开口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角的概念的理解,深化对角的大小比较的认识,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巩固练习:
1.选一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的边越长,则角越大
B.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C.角的大小与顶点的位置有关
D.角的大小决定于始边旋转的方向
2.放大镜下看到的角与原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学习效果,加深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的认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热情)
2.探索新知2:角的和差
问题1: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下面图形线段的和差?
课件展示:AB =AC + CB ,
AC =AB -CB ,
CB =AB -
AC .
A C B
问题2:你能否模仿线段的和差符号语言写出角的和差符号语言?(让一学生上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线段的和差的符号语言,写出角的和差的符号语言,既降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便于学生直观感知,训练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几何语言表达能力,又可让学生再次感受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巩固练习:
1.根据图形 (1)填空:∠ABD =∠CBD + ,∠CBD = ─ .
2.如图(2),若∠AOC = 32°,∠BOC = 43°,则∠AOB = ;
若已知∠AOB = 68°,∠BOC = 40°,∠AOC = .
(设计意图:第1题让学生通过试题解答,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并能够熟练进行角的和差运算.在第2题中,将有关度数的和差运算问题融合在角的和差运算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角的和差的度数等于它们的度数的和差”的道理.)
3.探索新知3:角的平分线
问题1:什么叫做线段的中点?
展示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将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如果AB=BC ,那么点B 就是AC 的中点
问题2:什么叫做角的平分线?
如果∠AOB=∠BOC,那么OB 是∠AOC 的平分线 OB 、OD 是∠AOC 的三等分线
展示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像OB 这样,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类比中感受新知,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定义的理解.)
问题3: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请在老师课前发的三角形中画出∠AOB 的平分线,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 E C D A
C C O B A ((1)
A B (2) A
B C B O A C
α α B
O A C D
B O α α α
教师归纳:方法1:度量法;方法2:折纸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画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概念的理解.)
问题4: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线段的中点?
课件展示:∵B 是线段AC 的中点
∴AB = BC = ─AC ∴AC = 2AB = 2BC
问题5:你能否模仿线段的中点的符号语言写出角的平分线的符号语言?(让一学生上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线段的中点的符号语言,写出角的平分线的符号语言,学生再一次感受到
类比思想的重要性.通过强化角的平分线的符号语言,让学生进一步熟识角的平分
线的符号语言,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巩固练习:
1.看谁做得快又准
(1)如上图,若OB 是∠AOC 的平分线,那么∠AOB =∠ ;
∠AOC =2∠AOB =2∠ ;∠AOB = ∠ =2
1∠ . (2)如上图,若OB 是∠AOC 的平分线,OC 是∠BOD 的平分线,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相等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解答,巩固学生对角的平分线的符号语言的认识.)
2.考考你 如图, ∠AOC= 40 °,OB 平分∠AOC ,求∠AOB 的度数?
(让一名同学上黑板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解答,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做到解题有理有据,养成良好的 解题习惯.)
4.探究活动
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呢?(0°~180°)
教师归纳: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 即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15°的整数倍的角.
(设计意图:除了让学生复习巩固角的和差的概念,也可以使他们对这些角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A B 1 2
C B O A C
α α O A B C D O A C B
(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反思、体会课堂中所学内容并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升华.
1.角的比较方法(叠合法、度量法);
2.角的和差;
3.角的平分线;
4.类比思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使知识形成体系,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五)布置作业
按提示分三部分写一篇总结:
一、知识点
二、典型题
三、疑难点
(设计意图:此作业也是分层作业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通过课后及时的反思,对本课进行全方位的总结.这种形式不但便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为学生今后复习,把本课知识纳入到体系,提供了很好的一手资料.)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角的比较方法三、角的平分线练习
二、角的和差
附:教案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和思考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采取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在自学指导的提示下,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交流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并使学生能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己思考,通过对照线段的比较、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的意义,学习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以及角的平分线等知识,让学生从中体会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类比思想,并通过一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图形→文字→符号”的转化过程的教学,为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以及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使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主动获取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