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典型题含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反应Ⅰ:CaSO 4(s)+4CO(g)CaS(s)+4CO 2(g) ΔH 1=-175.6 kJ·mol -1反应
Ⅱ:CaSO 4(s)+CO(g)
CaO(s)+SO 2(g)+CO 2(g) ΔH 2=+218.4 kJ·mol -1假设某温度下,反
应Ⅰ的速率(v 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 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详解】
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因为B 、C 两图中反应Ⅰ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而反应Ⅱ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则B 、C 错误。

由题意知:反应Ⅰ的速率(v 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 2),则反应Ⅰ的活化能较大,则A 错误、D 正确,故选D 。

2.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22NO g O g 2NO g −−→+←−−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之比等于2: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A 正确;
B .NO 为无色,NO 2为红棕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 2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B 错误;
C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的压强不断变化,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C 错误;
D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D 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
m
n
气体总质量
(气体总物质的量)。

3.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
A.Ba(OH)2与 NH4Cl 固体混合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
【答案】D
【分析】
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详解】
ΔH小于零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A.Ba(OH)2•8H2O晶体和NH4Cl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
B.氯化铵受热分解得氨气和氯化氢,属于吸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
C.碳酸钙高温受热分解得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不符合;
D.实验室制备氢气是利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 符合;
答案选D。

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其原因是
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答案】B
【分析】
【详解】
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答案选B。

5.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
【答案】B
【详解】
A.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没有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所以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C正确;
D.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准确理解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是同一反应,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是相同的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min时,某物质的浓度为
1mol/L
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答案】B
【详解】
A.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体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1min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
1mol/L,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物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某实验兴趣小组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研究原电池,并对实验进行了拓展,以下实验记录错误的是
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B.电子在溶液中从Cu电极流向Zn电极C.把铜片换成石墨,实验现象相同D.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依然偏转
【答案】B
【分析】
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

【详解】
A. 铜片正极上会析出氢气即有气泡产生,负极锌片逐渐溶解,故A不选;
B. 电子不能经过电解质,而是沿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故B选;
C. 把铜片换成石墨,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产生电流,锌做负极,石墨做正极,电极上生成氢气,故C不选;
D. 以Zn和Cu为电极,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SO4=Cu+ZnSO4,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以形成原电池,会产生电流,故D不选;
故选:B。

8.在2L密闭容器中,把2 mol X和2 mol Y混合,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P(g)+2Q(g) ,当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测得P的浓度为0.8mol/L,Q的浓度为
0.4mol/L,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n=4 B.X的转化率为60%
C.X的平衡浓度为0.4mol/L D.2 min内Y的平均速率为0.4molL-1min-1【答案】D
【分析】
据题意,可列出三段式:
3X(g)+Y(g)nP(g)+2Q(g)
(mol/L)1100
(mol/L)0.60.20.80.4
(mol/L)0.40.80.80.4
起始浓度
转化浓度
平衡浓度
,据此回答;
【详解】
A.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转化量之比,则n=4,A正确;
B. 据分析,
(X)
(X)100%
(X)
c
c
α∆
=⨯=60%,B正确;
C. 据分析,X的平衡浓度为0.4mol/L,C正确;
D. 2 min内Y的平均速率为
-1
-11
(Y)0.2mol L
(Y)0.1mol L min
2min
c
v
t
-
∆⋅
===⋅⋅

,D不正
确。

答案选D。

9.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B
【详解】
A.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正确;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吸热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10.氯化钾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显著的原因是()
A.溶解过程中只发生了水合作用
B.溶解过程中只发生了扩散作用
C.溶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热效应
D.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接近
【答案】D
【详解】
A.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故A错误;
B.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故B错误;
C.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扩散过程吸收能量、水合过程释放能量,故C错误;
D.氯化钾固体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接近,所以溶液温度变化不显著,故D正确;
选D。

11.一定条件下,物质的量均为 0.3mol 的 X(g)与Y(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ΔH=-a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向平衡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正反应速率不发生变化
B.反应一段时间后,X 与Y 的物质的量之比仍为 1:1
C.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 0.1akJ 的热量
D.X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A
【详解】
A.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充入稀有气体,X、Y、Z的浓度均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不变,故A正确;
B.反应起始时X与Y的物质的量相等,但X与Y按物质的量1:3进行反应,则反应一段时间后,X 与Y 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大于 1:1,故B错误;
C.由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知,X是过量的,又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若0.3molY全部参与反应,反应放出 0.1akJ 的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0.1akJ,故C错误;
D.设任意时刻,X的转化量为x mol,可列出三段式:
()()()
0.30.30
x3x2x
0.3-
X g+
x0.
3Y g2Z g
3-3x 2x
,则X的
体积分数为
0.3-x
0.3-x
100%=100%=50%
0.3-x+0.3-3x+2x0.6-2x
⨯⨯,则X的体积分数为一定值,始终保持不变,则X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选A。

12.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性碳棒)持续通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体积V 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H-由A端移向B端
B.0<V≤22.4 L时,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 +KOH=KHCO3 +2H2O C.22.4 L<V≤44.8 L时,负极电极反应为:CH4 +9CO32-+3H2O-8e-=10HCO3-
D.V=33.6 L时,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O32-)>c(HCO3-)>c(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
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

【详解】
A、燃料电池中,通入CH4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H-由B端移向A端,故A错误;
B、当0<V≤22.4L时,0<n(CH4)≤1mol,则0<n(CO2)≤1mol,只发生反应①②,且KOH过量,则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故B错误;
C、当22.4 L<V≤44.8L,1mol<n(CH4)≤2mol,则1mol<n(CO2)≤2mol,发生反应
①②③,得到K2CO3和KHCO3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CH4-8e-+9CO32-+3H2O=10HCO3-,故C 正确;
D、当V=33.6L时,n(CH4)=1.5mol,n(CO2)=1.5mol,则电池总反应式为
3CH4+6O2+4KOH=K2CO3+2KHCO3+7H2O,则得到0.5molK2CO3和1molKHCO3的溶液,则c (HCO3-)>c(CO32-)>c(OH-),故D错误;
故选C。

【点晴】
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重要考点,计算要求的综合性较强,本题难度较大。

解答本题,要理清思路: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n(KOH)=2mol/L×1L=2mol,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
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根据甲烷的量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结合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产物及发生的反应。

13.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

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 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 流向电极a
B.电极b 是正极,O2-由电极 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 4 mol
【答案】C
【详解】
A、电子不能在电池内电路流动,只能在外电路中流动,故A错误;
B、电极b氧气得电子,生成O2-,而电极a需要O2-作为反应物,故O2-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极(电极a),故B错误;
C、甲烷所在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4+4O2--8e-=CO2+2H2O,故C正确;
D、1mol O2得4mol电子生成2molO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
2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晴】
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的原电池原理应用。

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电子在外电路转移,通甲烷气体的为负极,通空气一端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
CH4+2O2=CO2+H2O,正极反应为:O2+4e-=2O2-,负极反应为:CH4+4O2--8e-=CO2+2H2O。

主要理解电池电解质不是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是固体,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是本题的关键。

14.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 m(NO)•c 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
①2NO+H2═N2+H2O2(慢)
②H2O2+H2═2H2O(快)
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
B.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
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v=5000c2(NO)•c(H2)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决定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故A正确;
B.反应①难以进行,说明反应的活化能高,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故B错误;
C.比较图表Ⅰ、Ⅱ数据可知NO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一倍,Ⅲ、Ⅳ数据分析,H2浓度不变,NO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到4倍,据此得到速率方程,v=Kc2(NO)•c(H2),依据Ⅰ中数据计算K=5000,则速率方程v=5000c2(NO)•c(H2),故C正确;
D.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生成28gN2放热664KJ,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故D正确;故选B。

15.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2HI(g)H2(g)+I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3)c(HI)= c(I2)
(4)反应速率υ(H2)=υ(I2)=0.5υ(HI)
(5)c(H2)∶c(I2)∶c(HI)=2∶1∶1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A.(1)(2)(5)(9)(10)B.(2)(6)(9)C.(6)(7)(10)
D.全部
【答案】B
【详解】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反应达不到平衡状态,故(1)错误;
(2)反应过程中有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2)正确;
(3)c(HI)= c(I2) 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3)错误;
(4)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反应速率始终满足υ(H2)=υ(I2)=0.5υ(HI)中,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4)错误;
(5)c(H2)∶c(I2)∶c(HI)=2∶1∶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5)错误;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量不变,说明是平衡状态,故正确;(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7)错误;
(8)混合气体的质量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始终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8)错误;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不变,是平衡状态,故(9)正确;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合气体的质量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始终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10)错误;
故答案为B。

16.根据反应KMnO4+FeSO4+H2SO4→MnSO4+Fe2(SO4)3+K2SO4+H2O(未配平)设计如下原
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 -1,溶液的体积均为200 mL ,盐桥中装有饱和K 2SO 4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墨b 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Fe 2(SO 4)3浓度变为1.5 mol/L ,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1 mol
C .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MnO 4-+5e -+8H +=Mn 2++4H 2O
D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 +向甲烧杯中移动 【答案】B 【详解】
A. 在乙池中,Fe 2+-e -=Fe 3+,则石墨b 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 正确;
B. Fe 2(SO 4)3浓度变为1.5 mol/L ,则反应生成的Fe 2(SO 4)3为0.5 mol/L ×0.2L=0.1mol ,由Fe 2+生成的Fe 3+为0.2mol ,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2mol ,B 错误;
C. 甲烧杯中,MnO 4-得电子转化为Mn 2+,电极反应式为MnO 4-+5e -+8H +=Mn 2++4H 2O ,C 正确;
D. 电池工作时,甲烧杯中阳离子减少,所以盐桥中的K +向甲烧杯中移动,D 正确。

故选B 。

17.425℃时,在两个1L 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t 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B .图①中0t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图②中的可逆反应为2HI(g)H 2(g)+I 2(g)
D .图①②中,当c(HI)=3.16mol/L 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分析】
图①中0t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此时还未达到平衡;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222HI g H g I g +,当浓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
A .图①中0t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体系恒容,所以三者的物质的量也相等,故A 项正确;
B .图①中0t 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0t 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发生改变,即0t 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 项错误;
C .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
()()222HI g H g I g +,故C 项正确;
D .图①、②中,当()HI 3.16mol /L c =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故D 项正确; 故答案选:B 。

18.某温度下,浓度均为11mol L -⋅的两种气体2X 和2Y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

反应2min 后,测得参加反应的2X 的浓度为10.6mol L -⋅,用2Y 表示的反应速率
()112Y 0.1mol L min v --=⋅⋅,生成的()Z c 为10.4mol L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222X 2Y 2XY +=
B .22222X 2Y 2X Y +=
C .2233X 2Y 2X Y +=
D .223X 3Y 2XY += 【答案】C 【分析】
先分别计算出()1
1
2X 0.3mol L min v --=⋅⋅和()1
1
Z 0.2mol L min v --=⋅⋅,根据反应速率之
比即为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得()()()22X :Y :Z 3:1:2v v v =,根据原子守恒确定Z 的分子式,最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出来了。

【详解】
用2X 表示的反应速率()1
1120.6mol L X 0.3mol L min 2min v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
()1
110.4mol L Z 0.2mol L min 2min
v ---⋅==⋅⋅.2X 、2Y 和Z 的反应速率之比即为化学方程
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11111122X :Y :Z 0.3mol L min :0.1mol L min :0.2mol L min 3:1:2v v v ------=⋅⋅⋅⋅⋅⋅=,
根据原子守恒,可确定Z 的化学式为3X Y ,故可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3X Y 2X Y +=。

故选C 。

【点睛】
同一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时,数值是可能不相同的,这些不同数值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19.在一定温度时,将1 mol A 和2 mol B 放入容积为5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 s 2B g C g 2D g ++,经5min 后,测得容器内B 的浓度减少了
10.2mol L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5 min 内,该反应用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10.02mol L min --⋅⋅
B .在5 min 时,容器内D 的浓度为10.2mol L -⋅
C .该可逆反应未达限度前,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
D .5 min 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 mol 【答案】D 【详解】
A. -1
-1-1(B)0.2mol L (B)0.04mol L min 5min
c v t ∆⋅===⋅⋅∆,则在5 min 内,该反应用C 的浓
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1-1-1-111
(C)(B)0.04mol L min 0.02mol L min 22
v v ==⨯⋅⋅=⋅⋅,A 正确;
B. 由化学方程式知,相同时间内B 的浓度减少值等于D 的浓度增加值,则在5 min 时,容器内D 的浓度为10.2mol L -⋅,B 正确;
C. ()()
()()A s 2B g C g 2D g ++正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加的反应,则该可逆反应未
达限度前,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逐步增加,则压强逐渐增大,C 正确;
D. A(s)+2B(g)=C(g)+2D(g)
1200221-x 2-22x x x x x x x
起始(mol)转化(mol)5分时(mol)5min 后,测得容器内B 的浓度减少了10.2mol L -⋅,则-1
(B)(B)0.2mol L 5L 1mol n c V ∆=∆⨯=⋅⨯=,2x =1mol ,x =0.5mol ,则
5 min 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2-2x +x +2x =2.5 mol ,D 错误; 答案选D 。

20.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g )+3H 2(g )
Δ
催化剂
2NH 3(g ),在10s 内N 2的浓度由5 mol/L 降至4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NH 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 ) B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增加H 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 .反应足够长时间,N 2浓度降为零 【答案】B 【详解】
A .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3:2,设容器的体积为VL ,2 N 的浓度由5mol/L 降至4mol/L ,变
化了1V mol ,所以3NH 变化了2
V
mol ,V (3NH )=2
V 10V
(mol/L.s)=0.2mol/(L·
s),选项A 错误;
B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选项B 正确;
C .该反应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降低温度虽然平衡可以向右移动,但会降低反应速率,选项C 错误;
D .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N 2浓度不可能降为零,选项D 错误; 答案选B 。

二、实验题
2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纯固体物质X 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发生化学反应),立即塞紧带U 形管的塞子,发现U 形管内红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①若如图1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X 是________(填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②若如图2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以下选项中与其能量变化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CO 还原CuO 的反应
B 3CaCO 的分解反应
C Al 和23Fe O 的反应 (2)如图3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几小块铝片,再滴入5mL 稀NaOH 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______。

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放热 Na 、2Na O 或CaO (填两种即可) 吸热 B 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 铝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2H ,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Ca(OH)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降低 【分析】
图1、2通过U 形管内红墨水变化,判断体系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对大小,进而判断反应的热效应;题(2)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铝片,再滴入5mL 稀NaOH 溶液,铝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①若如图1所示,体系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体系内气体膨胀,反应放热,故物质X 可以是Na 、2Na O 、CaO 等;
②若如图2所示,体系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体系内气体体积缩小,反应吸热,
CO 还原CuO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3CaCO 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Al 和23Fe O 的反应为
放热反应。

答案选B 。

(2)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铝片,再滴入
5mL 稀NaOH 溶液,铝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2H 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Ca(OH)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烧杯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会出现白色浑浊。

2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 实验Ⅰ:将Fe 3+转化为Fe 2+
(1)Fe 3+与Cu 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4mL______mol/L CuSO 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CuSO 4与KSCN 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
ⅰ.SCN -的化学性质与I -相似 ⅱ.2Cu 2+ + 4 I -=" 2CuI↓+" I 2,Cu 2+与SCN -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___。

实验Ⅱ: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现象
向3mL 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 8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 + NO 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 产生的原因________。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与HNO3
反应;反应Ⅱ:Fe2+与NO反应
① 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_________(填“快”或“慢”)。

② 乙认为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

③ 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_________。

(5)丙认为若生成的NO与Fe2+不接触,溶液就不会出现棕色,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实现Fe2+Fe3+的转化,同时避免出现此异常现象。

【答案】2Fe3++Cu═2Fe 2++Cu2+ 0.1 取4mL 0.1mol/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
0.1mol/L KSCN
溶液 Cu2++3SCN-=CuSCN↓+(SCN)2 3Fe2++4H++NO3-═3Fe3++NO↑+2H2O 慢
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③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 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解析】
试题分析:(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2Fe2++Cu2+,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
(2)由反应2Fe3++Cu═2Fe2++Cu2+,可知图1中得到溶液中Fe2+为0.2mol/L,Cu2+为
0.1mol/L,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进行对照实验,故实验方案为:
步骤1:取4mL 0.1mol/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
步骤2:取4mL 0.1mol/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
由题目信息ii可知,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同时生成(SCN)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2++3SCN-=CuSCN↓+(SCN)2,
故答案为0.1;取4mL 0.1mol/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
Cu2++3SCN-=CuSCN↓+(SCN)2;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与水,反应离子方程为:3Fe2++4H++NO3-═3Fe3++NO↑+2H2O,故答案为3Fe2++4H++NO3-
═3Fe3++NO↑+2H2O;
(4)①溶液先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反应速率快的反应现象最先表现,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的慢,故答案为慢;
②反应中硝酸过量,若存在平衡,溶液中含有Fe2+,否则没有Fe2+,具体的实验方案是: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故答案为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
③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 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故答案为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 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5)利用原电池原理,使NO与Fe2+在不同的电极区域生成,实验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

考点:考查了反应原理的探究实验、实验方案设计等相关知识。

23.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
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
KMnO4溶液
3 mol/L
稀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