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乳母诗序(节选)
(清)郑燮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①之伺婢也。
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
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间有鱼飧②瓜果,必先食(sì)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
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
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莱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
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
【注释】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
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育于费氏________
②间有鱼飧瓜果________
③其夫谋去 ________
④竟亦不能食矣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4)“我”痛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①若屈伸呼吸________ ②舍然大喜________
③兴叹不已________ ④归忧益重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至杨文广被田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5.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①。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
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
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仓皇:惊慌。
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及其家穿井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是: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
D.(甲)文“顾野有麦场”和(乙)文“跑号如前状”分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乙)文大狼身上体现出伟大的母爱,牧竖杀狼的行为是出于无聊的残忍,表现的是人性中的恶的一面。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迷惑屠户;(乙)文中开篇写牧竖“谋分捉之”,下文写狼的行动,从正面体现牧竖的聪明机智。
D.(甲)文结尾部分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顷刻两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
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许几何哉?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与之作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之情以及侥幸心理。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意暇甚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________
④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
②《<论语>十二章》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③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④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③熟:仔细。
④诟:责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侄罔然而止/俄而雪骤
B.丞相自若也/未若柳絮因风起
C.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下车引之
D.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尊/君在不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3)这则故事中该受到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10.文言文阅读
任末①年十四时,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⑥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东汉蜀郡人。
②芨(jí):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⑤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⑥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若不学未若柳絮因风起
B.负笈从师必有我师焉
C.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可以为师矣
D.不惧险阻尊君在不
(2)请你用“/” 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3)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感受,写出你对任末的评价。
1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组词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人迹罕至
B.太丘舍去舍己为人
C.下车引之穿针引线
D.入门不顾奋不顾身
(2)依据全文,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走了。
B.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C.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自己离开。
D.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③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2)把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公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
D.作者在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闲来之笔,可有可无。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
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时:时间
B.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C.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
D.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2)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两千多年来,孔子闪烁着哲理光彩的语录,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请从文中选择一则,谈谈你的感悟。
14.课外阅读
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②,旋觉轻安③。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
”道人得诗径去⑥。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⑦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
(注释)
①朱文公:朱熹,宋代哲学家、教育家。
谥“文”,世称朱文公。
②熨:中医外治法之一,用药热敷。
③旋:一会儿。
④筇:一种竹子,可用来做手杖。
⑤勃窣:跛行,一瘸一拐地走。
⑥径:就,即。
⑦亟:急忙,赶紧。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厚谢之之________
②但欲追索其诗但________
(2)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文。
(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3)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变化,从他想要追回诗作的做法来看,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昆仑之丘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①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洲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②,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节选自《山海经•大荒西经》)【注释】①有:词缀,无实际意义。
②胜: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流沙之滨 ________ ②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________
③投物辄然 ________ ④此山万物尽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3)《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被认为是神话人物“王母娘娘”的源头,但与后世文章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请据选文概括其形象。
16.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则是无信(________)
③及事讫(________)
④先期一日(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B.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
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文段理解。
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17.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
(2)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方法引诱敌人。
B.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方法引诱敌人。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用盖子引诱敌人。
D.前面的狼悟出假装睡觉,是为了迷惑敌人。
(3)如果用“屠户遇狼、屠户御狼”概括故事情节,那么另两个情节分别该怎样概括? (4)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一下屠户的人物形象。
(5)写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②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能服于人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1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
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③。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
【注】①蚤:通“早”。
②恸(tòng):极度的哀伤。
③不迁怒:不转移愤怒。
迁,转移。
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贰,重复。
过,错误。
④亡:通“无”,没有。
(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发尽白________
(2)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甲文相关内容,你觉得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③尊君在不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过程客观的写出来,并没有加上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体现了《世说新语》一书简练、含蓄的特点。
B.《咏雪》文末补充交代了无奕女的身份,其实是与文章标题无关的,这只是该文体的一种特殊写法。
C.虽然两文都写到了无奕女和元方的聪明才智,但《咏雪》重在称道精彩的言辞,《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重在宣扬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