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随堂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随堂笔记
第一单元。

- 字词理解。

- “迟日”:春日。

- “泥融”:泥土变得湿润。

-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 诗句赏析。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这两句描绘出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吹拂,送来花草的芳香。

诗人从视觉(江山丽)和嗅觉(花草香)两个角度描写春天的美景。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前半句写燕子衔泥筑巢,燕子的活动是动态描写,显示出春日的生机勃勃;后半句写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觉,是静态描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 字词理解。

-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 “芦芽”:芦苇的幼芽。

-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 诗句赏析。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诗人用拟人手法,“鸭先知”写出了鸭子的敏锐感知,也侧面烘托出春天的到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满地生长着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河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两句诗虚实结合,蒌蒿、芦芽是眼前实景,河豚欲上是诗人根据画面的联想。

- 字词理解。

-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

-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 诗句赏析。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梅子黄时”点明时间,“日日晴”写出天气的特殊,为下文的出游做铺垫。

-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上绿树成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不减”和“添得”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游兴未减。

- 字词学习。

- 多音字:“圈”,juàn(羊圈)、quān(圆圈);“散”,sàn(散步)、s ǎn(闲散)。

- 近义词:俊俏 - 俏丽、轻快 - 轻盈、活泼 - 活跃。

- 反义词:轻快 - 沉重、活泼 - 呆板。

-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从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描写,表现出燕子的活泼可爱。

- 第二部分(2 - 4):写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其中,第2自然段写燕子飞行的姿态,“斜飞”“横掠”等词语
写出了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第3自然段写燕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飞行,“小圆晕”的描写很细致;第4自然段把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比作音符,写出了燕子的静态美。

- 第三部分:写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 写作手法。

-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活动,表达了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例如,“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用比喻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尾巴的形状。

- 字词学习。

- 多音字:“挨”,āi(挨挨挤挤)、ái(挨打)。

- 近义词:姿势 - 姿态、仿佛 - 好像、清香 - 芳香。

- 反义词:展开 - 合拢、破裂 - 完整。

-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 - 3):看荷花。

第1自然段写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原因;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的各种姿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典型的排比句,写出了荷花不同的生长状态;第3自然段写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 第二部分(4 - 5):想荷花。

写作者从观赏荷花的想象中回到现实,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 写作手法。

-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把荷叶比作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一个“冒”字,把荷花当作人来写,写出了荷花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单元。

- 字词理解。

- “株”:树桩。

- “走”:跑。

- “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

- 故事寓意。

-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放下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结果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着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 文言文学习方法。

- 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例如,先看“宋人有耕者”,根据注释知道“宋”是宋国,“耕者”是种田的人,整句就是“宋国有个种田的人”。

- 多读多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节奏。

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停顿和韵律。

- 字词学习。

- 近义词:骄傲 - 傲慢、奚落 - 数落、谦虚 - 谦逊。

- 反义词:骄傲 - 谦虚、懦弱 - 勇敢、荒凉 - 繁华。

-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 - 9):写铁罐常常奚落陶罐。

铁罐自恃坚硬,看不起陶罐,从多个方面对陶罐进行奚落,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等话语,表现出铁罐的傲慢无礼。

- 第二部分(10 - 17):写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陶罐被人们发现时依然完好无损,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 人物形象分析。

- 铁罐:傲慢、自大、蛮横无理。

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而且对陶罐进行无端的奚落。

- 陶罐:谦虚、友善、宽容。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没有与它争吵,而是温和地回应,体现了它的良好品质。

- 写作手法。

- 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铁罐和陶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以及最后的不同结局,鲜明地表现出两者不同的性格特点。

- 字词学习。

- 多音字:“称”,chèn(匀称)、chēng(称呼)。

- 近义词:匀称 - 均匀、抱怨 - 埋怨、精美 - 精致。

- 反义词:精美 - 粗糙、抱怨 - 感激、机灵 - 迟钝。

-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 - 4):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难看的腿。

鹿看到自己的角像珊瑚一样美丽,而腿却很细,觉得很不美观。

- 第二部分(5 - 6):写鹿遇到了狮子,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命,而难看的腿却帮助它逃脱了危险。

- 第三部分(7):写鹿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了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 道理启示。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外表不漂亮的东西有时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能只看重事物的外表,更要注重其内在的品质和价值。

第三单元。

- 字词理解。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屠苏”:一种酒名。

古代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都要喝屠苏酒。

-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 诗句赏析。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人们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爆竹声”写出春节的热闹氛围,“一岁除”点明旧年已去新年到来。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两句描绘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景象,“新桃换旧符”也象征着除旧布新。

- 字词理解。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4日或5日。

-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 诗句赏析。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雨纷纷”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欲断魂”写出了行人的愁苦情绪。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这两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将行人的愁苦与牧童的悠然形成对比,使画面感更强。

- 字词理解。

-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 诗句赏析。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独”“异”两个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倍思亲”写出了在佳节来临之际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诗人通过想象兄弟登高插茱萸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

- 字词学习。

- 多音字:“累”,lěi(积累)、lèi(劳累)、léi(果实累累)。

- 近义词:发明 - 创造、改进 - 改良、轻便 - 轻巧。

- 反义词:伟大 - 渺小、轻便 - 沉重、粗糙 - 光滑。

-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总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 第二部分(2 - 3):写古代人们记录信息的方式及其不便之处。

如在没有纸之前,人们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等记录信息,这些材料有的很重,有的不易保存等。

- 第三部分:写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 第四部分:写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原料造纸,这种纸轻便、便宜、容易书写,而且便于保存。

- 第五部分(6):写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

造纸术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国家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 说明方法。

-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例如,在介绍古代人们记录信息的方式时,列举了龟甲、兽骨、青铜器等多种材料,具体地说明了古代记录信息方式的多样性和不便之处。

- 字词学习。

- 多音字:“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 近义词:雄伟 - 宏伟、坚固 - 牢固、美观 - 美丽。

- 反义词:减轻 - 加重、节省 - 浪费、坚固 - 松散。

-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介绍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年代和设计者。

- 第二部分(2 - 3):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第2自然段从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等方面说明赵州桥的雄伟;第3自然段通过描写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如“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来说明赵州桥的坚固。

- 第三部分:写赵州桥的美观。

作者详细描写了赵州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些描写体现了赵州桥的艺术价值。

- 第四部分:总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写作特点。

- 结构清晰,按照“总 - 分 - 总”的结构来写。

先总体介绍赵州桥,然后分别从雄伟、坚固、美观三个方面详细描述,最后总结赵州桥的价值。

- 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

”运用列数字准确地写出了赵州桥的规模;“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里把栏板上的龙比作活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图案的精美。

- 字词学习。

- 多音字:“都”,dū(首都)、dōu(都是)。

- 近义词:保存 - 保管、热闹 - 喧闹、名扬中外 - 闻名中外。

- 反义词:完整 - 残缺、热闹 - 冷清、普通 - 特别。

- 文章结构。

- 写作手法。

-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这幅画的名气,再分述画的内容,最后总结画的价值。

-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在介绍画上的人物时,列举了农民、船工、生意人等不同身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