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印木刻的“韵味”营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印木刻的“韵味”营造作者:***
来源:《美与时代·中》2024年第04期
摘要:水印木刻是我国独特的印刷方法和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木板为载体,通过水墨印刷的方式,用以复制水墨画、彩墨画、绢画等手迹艺术品,也用于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具有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和艺术品味。

这种特有的“韵味”使水印木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再创造的艺术”。

在当代,水印木刻仍然受到许多艺术家的青睐,并且在“韵味”的表达上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旨在探讨中国水印木刻的“韵味”表达,从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个人艺术创作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揭示水印木刻在中國的独特“韵味”及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水印木刻;韵味;印痕
一、中国水印木刻概述
水印木刻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印刷术。

唐朝时期,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兴起,水印木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印刷方式。

宋朝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水印木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快速兴起,因此也推进了水印木刻的发展,作品以书籍、经卷、画卷等形式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印木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明清时期是传统水印木刻的繁荣期,水印木刻逐渐摆脱书籍印刷的束缚,开始向绘画、书法等领域拓展。

这一时期的水印木刻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同时也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

《十竹斋书画谱》和《芥子园画谱》标志着中国传统水印木刻达到顶峰。

黄永玉的《阿诗玛》、李焕民的《藏族女孩》等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杰出代表。

这些作品使世人目睹了我国现代水印版画的发展现状,进而带动了我国现代水印木刻与版画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传统版画和印刷技术在生产方法上具有相似之处。

在印刷时,艺术家根据自身所需会使用不同的颜料、纸张,控制水量等变量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可以说,“刀”“木”“水”“印”的“韵味”是水印木刻版画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传统水印木刻讲究水色淋漓、舒缓明亮的艺术特点,这是与西方版画制作最大的不同。

这种艺术特点使得中国水印木刻在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
重的地位,证明了中国艺术家的独创性和精湛技艺。

水印木刻的“韵味”不仅产生于艺术家对于材料的选择、不同刀法的运用,还表现在印刷的手法方面。

这些制作过程能够体现出艺术家对“韵味”的把握,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彭吉象教授在《中国艺术学》中专门论述了怎样对图像进行艺术“韵味”塑造,“这主要有两点:其一,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为一;其二,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做到虚实相生,余味无穷”。

谢赫六法中也提到“气韵生动”,意思是作品和作品中描绘的形象具有生动的气度和魅力。

其中,“气韵”可以理解为水印木刻中的“韵味”,在材质、刀法、色彩、印刷等方面创造出不同的意境。

二、中国水印木刻的独特“韵味”
(一)水印木刻的材质美
如何使水印木刻作品充满“韵味”?首先,水印木刻的材质——木板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美感。

不同种类的木板有着不同的纹理色泽和质地,为水印木刻作品增添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木板的挑选、处理和雕刻,充分展现出木板的材质美和工艺美。

例如艺术家李以泰的系列作品《湖畔》,通过对板材的把握,将原生木材的肌理与水印木刻浑然天成的形态特征相结合,使整个画面透露着质朴、悠然之感,有着中国传统水乡的独特魅力。

艺术家对于画面的“韵味”处理与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画相像,讲究气韵生动,意境优美。

(二)水印木刻的刀法美
在水印木刻中,刀法的使用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不同刀法呈现出不同线条,是水印木刻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也是表达艺术“韵味”的重要手段。

水印木刻和黑白木刻方法一致,使用圆刀、三角刀、平刀、斜口刀等刻画出或鲜明或含蓄的画面。

版画艺术家凌君武的水印木刻“园林印象”系列作品,使用婉转曲直的长线条抽象展现苏州园林清雅如流水的艺术特点,“内方外圆,圆中有方”的趣味刀法使得画面充满灵性。

艺术家纯朴地传达出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印象,以及蕴含在古典园林中的东方文化神韵。

(三)水印木刻的色彩美
水印木刻的色彩之美主要表现在对水、墨的运用上。

水墨具有流动性和渗透性,能够产生丰富多变的层次和效果。

艺术家通过掌握水分的多少和运笔的速度与力度,使水墨在纸上呈现出深浅、浓淡、晕染等不同效果,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一方面,要把握对纸张湿度的控制;另一方面,调和水性颜料的比例时,颜色调入水的比例要依靠画面产生的浓淡需要来决定。

当一个版开始印刷时,由于水分的流失,版面会变得干燥,纸张会缩小,从而影响对版,
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错版,影响画面效果。

因此一旦开始就不能中途停止,时刻保持纸的湿度,达到朦胧和淋漓之感。

陈琦的作品“上善若水”系列充分发挥套版技法的特征,墨分七色,通过晕染使每个色阶产生细致入微的浓淡变化。

这与传统水印木刻技法不同,画面多用素墨为底色,很少使用色彩,运用多层分版叠印展示造型和层次变化,突显水与色渐变的透明度和秩序感,使作品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四)水印木刻的印痕美
印痕与印迹可以说是版画艺术特有的语言标识。

水印木刻中版画的印痕是通过纸张转印形成的,艺术家不同方式的处理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并且不同层次的上色也会产生深浅、浓淡的变化。

“印痕”可以说是水印木刻最为重要的艺术语言,每位艺术家对于印痕的把握不同,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语言。

这种主观表达,十分契合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审美趣味。

版画艺术家方利民以感绘形,常利用水性材料的特质,体现东方美学的内涵。

方利民的作品大多呈现豪放、不拘泥于一格的表现方式,并不在意物体对象的写生感,而是着重于意象的表达。

以《池塘之二》为例,他以墨色的黑、白、灰为基本色调,将印痕的表现性发挥到极致,使得画面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高度统一。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技术和材料的可能性,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内在情感和创作主题思想,对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意境进行深度挖掘,使得作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在版画创作中,对于自然元素的敏锐把握、对于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探索以及对于作品精神内涵和意境的深度挖掘,共同构成版画艺术的魅力,也使得版画作品成为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的艺术佳作。

三、作品《闲暇》《忆对中秋丹桂丛》
创作见解及心得
(一)作品《闲暇》分析
从研一开始笔者就确定了创作方法,选择水印木刻这种特殊的媒介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闲暇》(图1)的创作中,学习运用日本浮世绘的艺术表现手法,使用精细的外轮廓线条和特有的构成形式,展现一个正在放松身心的中年女子的形象。

整幅画面以坐在沙发上的女子为主体物,并对现实场景进行结构重组,加入主观判断。

与一般的“照片”的绘画形式不同,画面中会更加注重背景衬布与前面主题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据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视觉效果进行创作。

并且,在创作过程中找到合适的与之相符合的表现手法与艺术语言,使得画面与内心的预期达到一致。

在木板的选择中使用7 mm厚的合成椴木板,整个画面分成4个版面。

主板为黑色精细的物体轮廓,突出以人物为中心的衬布周围场景的营造。

在背景的选择上,借鉴日本版画艺术家葛饰北斋的用色和渐变的效果。

在颜色调和的过程中,适当提升颜料的浓度,将其厚厚地平铺在版面上,再将闷制好的三层夹宣轻缓放置,使用马莲多次重复印制产生粉质肌理的效果。

印刷中水分占比较小,主要是表现出厚重、宁静的场景。

(二)作品《忆对中秋丹桂丛》分析
作品《忆对中秋丹桂丛》(图2)之名,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无月》:“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大意是回忆昔日中秋,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

因此画面中出现了圆月、桂花树、赏酒的人群、屏风、怪湖石等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标志性物件。

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首先是想做一组关于中国传统节庆的主题绘画,并且由于当时中秋将近,因此确定了自己的方向。

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辛弃疾的这首词给了笔者灵感,于是根据词中所描绘的场景进行艺术再现。

借鉴艺术家任慧慧的构图方式,整个构图展现的是一个书卷舞台。

将词中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现代舞台中,并将主体人物的造型进行高度提炼和改变,出现现代人物场景,体现传统与现代民俗节庆的延续。

人物形象只用单墨,利用颜料的浓淡分层,分区刻画人物形象,使用印痕与板材特有的木痕构成特有的“韵味”,以这种手法展现笔者的艺术语言。

在板材处理过程中,为了表现出粗木纹的肌理,特意避免了过度的打磨,以展现木板自然的纹理美。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特性,还为后续的印染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为了达到最佳的印染效果,必须精确控制闷纸时间,确保版面保持适当的湿润度而不藏水。

这样,木纹的印染效果就会非常清晰,与画面所需的质感完美契合。

在印刷过程中,笔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步骤,对颜色的深浅、渐变位置以及背景的有无都进行了多次尝试和调整。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了最终作品的质量和视觉效果。

总之,通过这种特殊的板材处理方式和精细的印刷技术,可以创作出既保留木材天然纹理美,又符合画面质感要求的作品。

这需要我们在处理板材、控制印染条件以及印刷过程中都保持高度的专注和严谨。

四、结语
当代水印版画要表达东方意蕴,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传统水印木刻中的“木味”“刀味”“水味”“印味”这四种元素。

它们不仅是水印木刻的技术特点,更是其艺术魅力的源泉。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水印木刻特有的“韵味”之美。

“木味”指的是木材本身的质感和纹理,为作品带来天然的质朴和自然之美。

“刀味”则体现在刀刻的过程中,每一刀的深浅、快慢都会留下独特的痕迹,这些痕迹不仅记录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个性和力度。

“水味”在于水印过程中水和墨的交融形成的色彩变化和层次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鲜
活。

“印味”则是指印刷过程中纸与版面的接触,每一次的印刷都是一次与纸张的对话,会留下独特的印记和质感。

在表达东方意蕴时,这些元素需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融合。

艺术家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精心的构图、巧妙的刀法和灵活的印刷技巧,使得“水”“印”“木”“刀”的特点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产生特殊的“韵味”和艺术效果。

同时,面对当今世界文化的迅速融合和多重分享,水印木刻版畫中“韵味”的体现更加值得关注。

在坚守传统水印制作优点的同时,也应该善于使用现代新兴技术与概念,如数字技术、新材料等,来拓宽水印木刻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

这不仅可以使水印木刻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NATIONAL MUSEUM OF CHINA.工艺,作品本身的生命历程:“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撷英[J].装饰,2019(4):48-59.
[2]蔡舵.探析年画与水印木刻版画之间的差异[J].美与时代(中),2018(8):137-138.
[3]肖月.印痕的表现性在水印木刻中的体现[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4]张舒言.水印木刻版画“韵味”的表现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7(10):123-124.
[5]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6]陈红.谈版画印痕的艺术魅力[D].沈阳:沈阳大学,2015.
[7]龚建光.浅议水印木刻版画“韵味”的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4(10):68-69.
[8]曹圆.论“传移摹写”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中),2015(7):76-77.
作者简介:
俞依依,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造型艺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