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新版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徽因的生平事迹,理解清新、富有情意的印象,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

2.朗诵诗歌,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深刻的句子。

3.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感受诗中表现出来的浓郁的爱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
1.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
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作者与“新月派”
1.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候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曾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

三、诗歌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五、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明确: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

整首诗究如笼罩在一轮识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2.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你”光艳多变、轻柔妩觸、娉婷鲜妍却又天真庄严、充满生机、令人期待。


3.作者是如何描绘“风’’这一抽象的意象的?
(明确:本处运用诗歌意象分析法。

“风”本是抽象的,却由爱的“笑响”将它“点亮”。

从听觉到视觉,引导读者从各个感
官、各种角度去真切体味。

所谓“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

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让人刻骨铭心。


4.诗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
(明确:诗歌用这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将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鲜、亮、美、静的色彩交汇。

加之于“轻灵的风”“柔软的烟”“闪动的星子”“绵綿的细雨”,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跳跃于文字间。


5.诗歌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明确:诗人以第二人称的手法,用美丽的春景来比心中的“你”,通过对春天的点染和描摹,表达了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

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心中的爱意,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六.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1.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第一节,“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

“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节,“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

这一节,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的美与庄严。

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2.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通过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

通过听觉描写:“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

通过触觉描写:“风的软”“暖”。

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

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七.写作特色
“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表现了“三美”原则。

(1)音韵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如“天、变、烟、软、闪、前、妍”等,韵律美十足。

(2)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
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3)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原诗采用了倒装的结构。

八、本课小结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

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

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十.板书设计
用美的意象→寄托情感→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