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学校本位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謂學校本位課程
總綱---(陸)實施要點---三、課程實施---(二)課程計畫:
1.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
和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並審慎規劃全校課程計畫。
2.學校課程計畫應含各領域課程計畫和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內容包涵:「學年/學期學習目標、能力指
標、對應能力指標之單元名稱、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等相關項目。
3.有關兩性、環境、資訊、家政、人權、生涯發展等六大議題如何融入各領域課程教學,應於課程計畫中
妥善規劃。
4.各校應於開學前,將學校課程計畫送所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備查。
並於開學兩週內將班級教學活動之內
容與規劃告知家長。
學校本位課程
吳清山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校長
林天祐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授
學校本位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係指由學校本身對於學生之學
習內容或活動所進行的設計、實施和評鑑。
換言之,就是以學校為主所發展出來
的課程,所以它是「由下而上」(bottom-up)的課程發展;而不是「由上而下
」(top-down)的課程發展。
因此,就其本質而言,它是一種學校教育人員所發
動的一種草根性和自主性活動。
學校本位課程的倡導,主要源自於:1.學校不滿傳統「由上而下」的課程發展,要求更多的課程自主設計;2.追求課程發展的穩定性,避免政治干預課程發展;3.學校自行設計課程,最能符合學生個別差異和學習需求;4.教師課程決定
與設計是一種專業自主的表現,應該受到更多的尊重。
因此,近十多年來,學校
本位課程儼然成為歐美國家課程改革的主流,而且也有相當的實際作為。
教育部
頒布之「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特別提到結合全體教師和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並審慎規劃全校總課程方案和班級教學方案,由此可見
學校本位課程在國內未來課程改革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學校本位課程在國內幼稚園教學已經實施多年,例如:大單元統整
教學、主題統整教學…等都屬於學校本位課程設計,教師享有高度的課程自主性。
由於國內國小和國中教師過度依賴教科書,不願花費太多時間進行課程設計或統整工作,致使學生大都偏重於課本的學習,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也較為支離破碎,而且與實際生活關連性不高,引起頗多的批評,所以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遂成為這一波國小和國中教育改革主流之一。
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係以「學校」為核心,重視學校人力的整合和社區資源的運用。
所以,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下,它是一種「參與」、「合作」和「共享」的活動和文化。
透過此種的課程發展活動,可以提供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案,也可以建立學校獨特的風格。
總之,學校本位課程具有自主性、參與性、合作性和發展性等各種特性。
它賦予學校和教師更多的彈性課程設計和教學自主的空間,有助於學校和教師因應學生個別差異、社區需求、學校本身環境和時代潮流發展合適的課程,但是學校教師本身的意願和課程設計能力,可能是左右未來實施學校本位課程成效的關鍵所在。
是故,如何營造有利於教師願意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條件,應該是當前努力的重大課題。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tw/old/p_paper2.htm
◎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效益
(一)增進學校課程的自主的權利,提昇教師的專業知能
(二)提供更適切於社區,學校與學生需要的課程
(三)提昇教師的課程參與和滿足感,提昇教師課程改革的動力
(四)培養開朗有朝氣的學校文化
◎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憂慮
(一)教師負擔過重,而時間有限
(二)教師未必有專業知能,發展出的課程品質堪慮
(三)忽略了學科專家所重視的學習主題或學科領域
◎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特色
(一)教師是學習者與研究者
(二)統整式的教學
(三)提供學生參與課程規劃的機會
(四)落實課程到活動
(五)重視『學生如何學』的觀點
◎ 學校本位課程草案
一、學校共同願景
(一)教育目標
(二)課程理念
(三)學校的氣氛
(四)教學理念1、因材施教2、啟發思考(五)教學態度
(六)教師的自我期許
二、建構理想的兒童圖像
三、相關教材
四、學校與社區的可用資源
五、全校統整學習方案1、學校年度主題與目標
2、各年級的次主題目標與重點
3、人力安排
4、時間規劃
5、空間規劃
6、資源分配
7、評鑑項目與目標
◎ 營造學習型學校
1、學校行政人員角色的轉型
2、善用成功三步曲~宣、推、行
3、教師的成長與蛻變
4、「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成立與運作
◎ 學校本位教師的專業發展
1、協同行動研究的方式
2、課程發展的先備研習或專業能力的培養
3、適時舉辦專題演講或專題研討
4、適時舉辦校外參訪活動
5、隨機邀請外校來校參訪以交流經驗
6、安排校內各年級做課程發展的經驗報告
7、成立各種教師成長團體
8、行政上所提供的支援
◎ 協同行動研究的方式
1、共同研擬課程計劃
2、分別實施課程與收集回饋資料
3、課程檢討與改進※專業的互動
*共同規劃課程與教學活動
*討論如何解決課程與教學
*實施上的問題與困擾
*釐清觀念上的疑問
*分享各自收集到的資料
*分享各自的活動設計與做法
※ 精神上的相互支持
學校本位課程.tw/nine/fair-manual/學校本
位課程.htm
學校本位課程是以學校的教學理念及學生需要為核
心,以學校的教育人員為主題,以學校的情境及資源為基
礎,並考量校外社區的特色及大眾的期望以及符應中央及
地方教育主管機關法令與政府的規範,針對學校課程所進
行的規劃、設計、實施與評鑑。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的做法
如下:
1. 評估學校發展情境。
2. 成立課程發展相關組織。
3. 建立學校願景及課程目標。
4. 設計課程方案:選擇、組織教材及活動。
5. 解釋與準備實施。
6. 實施。
7. 檢視進度與問題、評鑑與修正
8. 維持與制度化。
**學校本位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1.全面原則:全校各班均參加,以擴大參與層面及教學效果。
2.學校本位原則:配合學校現有師資及設備,並善用社會資源,作最有利的規劃。
3.兒童本位原則:以學生的需要與學生的程度為規劃原則,以達成興趣學習,卓越發展的全人教育目標。
4.分享原則:舉辦教學研討會、教學成果發表會、音樂會、和各項比賽,藉以分享各班與各年段的教學經驗和學習成果。
5.班群協同原則:班群教師共同規劃課程,有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活絡教師專長,發揮教師專業能力,創新教學,卓越成就,以達成本校願景。
6.連貫原則:召開各領域教學研討會與各學年班群教學研討會,全盤性縝密思考及規劃,掌握課程的順序性、繼續性、統整性,兼顧年級的縱向連接和橫向的連結。
7.發展原則:課程是發展出來的,課程規劃設計實施後,隨時空的轉變,加以檢核、修正,以符合教學原則與學生的學習需求。
8.中小學一貫原則:六年級的課程規劃,力求銜接本校國中部一年級課程,以貫徹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
.tw/~tea2/05.htm
學校本位課程(一)張素紋整理
.tw/~csps/2-1.htm
一.前言:
由於社會的民主開放,課程不再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的草根性發長,九十學年度全省同步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中,明定各校應設彈性時間,實施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是我國教育史上劃時代的改革。
二.學校本位課程的意涵:
學校本位課程是以學校的教學理念及學生的需要為核心,以學校的教育人員為主題,並考量社區的特色及家長的期望,以及符合教育主管機關的法令及政府的規範下,針對學校課程所進行的規劃、設計、實施與評鑑。
三.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背景:
1.學校自主性的需求:由上而下的課程部能考量學校的特殊性及需要。
2.追求課程穩定,避免政治干預。
3.發展學校特色。
4.符合學生需求。
5.展現教師專業能力。
四.學校本位課程的基本理念:
1.課程發展需配合學校及社區環境下學生的需要。
2.學校是課程發展中心而非外在機構的實驗場所。
3.教師的行動研究是課程發展的基礎。
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需有溝通的環境。
五.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5W、1H:
1.why—學生需求: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因應學生需求。
2.what—整體規劃: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考量學校願景。
3.who—全員參與:行政人員、教師代表、家長社區代表等共同參與。
4.when—持續進行:分析—計劃—執行—考核—修正—反覆—持續進行。
5.where—雙向互動:「由上而下」的課程綱要及「由下而上」的學校課
程計劃,行程雙向互動。
6.how—民主科學:以A(分析)、P(計劃)、I(實施)、E(評鑑),的方式
落實。
六.落實學校本位課程之道:
(一)分析情境: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2.分析學校課程需求
3.分析學校課程的發展與特色。
(二)擬定目標:
1.確立學校課程發展願景
2.規劃學校課程發展目標
3.評估課程發展目標之可行性
(三)設計方案:
1.成立各領域課程小組。
2.決定各領域節數、教材選用。
3.研訂各領域教學大綱與進度。
4.研發各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與教學資源。
(四)執行實施:
1.進行研習,提高教師專業知能。
2.取的家長之共識與支持。
3.案計劃實施課程。
(五)評鑑與回饋:
1.評鑑學生學習成果。
2.檢討課程方案實施之成效。
3.檢討行政支援之成效。
七.學校本位課程成功的三要素:
(一)優秀的教學領導:
1.行政需負教學領導之責。
2.形成支持的學校氣氛。
(二)完善的課程計劃
(三)學習型的教師團隊
八.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困境:
(一)教師專業能力不足。
(二)資源、設備、行政支援不足。
(三)學校本位與教師本位之衝突。
(四)缺乏課程領導者。
(五)教師協同困難。
九.學校本位課程配套措施:
(一)提昇教師專業知能。
(二)充實學校設備及教學資源。
(三)激勵教師課程研發意願。
(四)減輕行政工作負擔。
(五)培訓種子教師。
(六)建構學習型學校,成立學習型組織。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二)張素紋整理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是什麼?
學校教育的參與人員,包含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人士,為解決學校問題,達成教學目的,達成學生學習需求,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共同發展適合學校學生學習的課程之歷程與結果。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可以做些什麼?
咎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之向度來看:就正式課程而言,學校得以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教材;就非正式課程而言,各項表演、活動、競賽等校內外活動,均可由於學校加以設計規劃;而就潛在課程而言,教育人員的身教、學校的境教以及其他課程的潛在影響,都是學校可以發揮的課程發展範圍(黃政傑,民86;張嘉育,民88)。
其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也可以依學生能力、程度及經驗背景,規劃相關課程,對學生做加深加廣的學習,提供學生適性化的課程;學校亦可以掌握社區特性,參考社區特性,規劃鄉土教學,以使課程與生活相互結合,提供學生生活化的課程;各校更可強化各年級,各單元橫向、縱向的課程聯繫,也可以在教學單元間、學科間、正式課程和非正式課程等不同課程做學習經驗的整合,供學生統整性的課程。
至於目前所衍生的新興課題,如:多元文化教育、兩性教育、環境
教育、人權教育、休閒教育等,均可適時融入課程之中。
此外,學校亦可針對學校獨特的課程關係,進行學校研發課程的設計(黃政傑,民86;張嘉育,民88)。
除此之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還可以自課程目標、教學科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時間、評量方法、教學資源等項度來看:就教學目標而言,學校除貫徹國家所訂定之教育目標外,可建立自己學校辦學哲學,發展學校教育的願景與目標;就教學科目而言,學校可斟酌學校條件與需求,自行設計教學科目名稱;就教學內容而言,學校可用整合、加強、簡化、補充、調序等方法,調整國定的共同課程內容,也可透過教科書的選擇,補充教材的編寫等方式,提供學生適性化的過程;就教學方法而言,在不違背教育原理及教育法規的前題下,學校可選用適切教育方法,已達成教育目標;就教學時間而言,學校可以調整教學進度,可以做教學時間的增減或重新安排教學時間;就評量方法而與教學資源而言,學校可自行調整學習評量的方法,發展適切的評量工具,亦可選用或自製各種教學媒體。
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怎麼做?
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尚未公佈之前,沒有「課程發委員會」的設立,學校的課程發展相當有限。
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公佈之後,規定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下設「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於學期上課前完成學校總體課程之規劃、設計教學主題與教學活動,由教師依其專長進行教學。
以下就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政組織說明如下(教育部,民89):
(一)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之組成方式由學校校務會議決定之。
課程發展委
員會的成員應包括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年級及學科教師代表、家長及
社區代表等,必要時得聘請學者專家列席諮詢。
學校亦得考量地區特
性、學校規模、及國中小之連貫性,聯合成立校際之課程發展委員會。
課程發展委員會是全校性功能編組,也是學校與家長社區溝通及建構
學校課程共同願景的組織,負責審查全校各年級的課程計畫,以確保
教育品質,檢視各科是否充分考量學校特質、社區特性、家長對子女
教育的期望、學生的需要等相關因素,全體課程委員會應充分和社區
資源結合,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規劃全校總體課程方案,並在實施之
前將整年度的課程方案向教育主管機關報准備查。
(二)學習領域課程小組
「課程發展委員會」之下設「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分為語文、健康
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等小
組,學習領域內容包含學校及社會議題。
學習領域小組的成員為各學習領域任教教師,共同研究討論各該領域
的課程、教學、評量與輔導,並共同選擇教科書,共同設計各學習領域的教學主題、統整課程、教材教法、教學進度、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資源與評量方式等。
同時撰寫各學年各學習領域的課程實施計畫,交由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其內容包含:教學目標、每週教學進度、教材、教學活動設計、評量、教學資源等相關項目,並依學生需要、社區特性及學校發展特色,提供選修課程。
小型學校亦得配合學校實際需要,合併數個領域小組成為一個跨領域課程小組(教育部,民89)。
也可以與鄰近學校組織跨校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
國中也可以和鄰近國小的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相互溝通協調,以求國中和國小課程的連貫。
(三)學年課程小組
小型學校每一年級只有一~二班,就沒有成立學年課程小組的
必要,可以以年段為單位組成。
但是每一年級三班以上加上科
任教師就有成立的必要,以便決定該學年的課程計畫。
學年課
程小組由各學年所有任課教師組成,一起討論並設計各學習領
域教材、教學方法、評量方式、課程統整、教學主題活動,分
配各學習領域的教學節數,大型學校每年級超過六班者,則可
以將三~四班組成一個班群。
(四)教師自組研究小組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就參加成員可以分為:(1)個別教師(2)教
師小組(3)全體教職員(4)親師與學生等。
也就是個別教師可以獨
自研究課程,或由志同道合的教師組成課程小組,可能是本校教師,
也可能是跨校教師組成,從事行動研究。
因為教師也有能力對自己的
教學加以省思、研究、改進,也有能力針對自己的教學實務加以批判
改進。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實施過程
分析情境
準備目標
建構方案
解釋與實施
追蹤與重建
成立組織: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學習領域課程
分析情境:
訂定目標:根據國定課程綱要和需求訂定目標
設計方案:教學活動、教材、資源、時間、評量等
實施方案:將方案付諸實際行動
評鑑和修正方案:評鑑學生學習表現、課程設計與實施
(一)學校行政規劃
1.遴選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年級及領域教師代表、家長及社區代表…等,
組成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2.參考學校課程目標,配合教育局重要行事,於暑假中初步擬定年度工
作計劃,並於課程發展委員會中提出行事曆,以便與教師課程規劃相
互配合。
3.研擬教師研習方案,俾使教師了解學校本位課程實施之方式,提高教
師知能與專業能力。
4.舉辦家長座談會,對家長做相關之課程說明,以聽取家長意見並爭取
家長配合與支持。
5.擬定評鑑計畫,就課程計畫、教學方案、教材、評量方式、學生表現,
教師工作負擔…等,做系統的資料蒐集與分析,以作為修訂課程之依
據。
6.行政人員課程領導能力應提昇,過程中應發揮其課程專業能力與溝通
協調能力。
7.其他行政配合:例如—提供經費、人力、專家等支援;改善學習環境、
建立學校人力資源庫…等。
(二)課程發展委員會的運作:
1.對學校現況、資源、問題加以分析:如—學校條件分析、學生、家長、
教師、社區之特性分析,以及就人力、物力、財力及環境等各項資源
分析,亦應就家長、社區期待及學生需求研擬需加強或解決的課程方
案。
2.確立學校整體課程計畫架構:經由全體成員共同討論確立學校願景,
並據此規劃具體可行之學校整體課程目標,並進一步演化成為各領
域、各年級之教學目標。
3.確立課程實施時段及方式:確定各領域節數,並研擬場地與師資的配
合,排定固定或彈性課表,並確定各領域教學重點及方式。
4.撰寫教學計畫:將整體課程方案衍化成各領域方案、各年級課程方案,
並研訂具體可行之教學年度計畫,其中應包含評量方式及保留彈性。
5.課程實施與修正:依據總體課程計畫正式實施課程,並應依據學生反
映即時補救計劃與執行裸差,可是時加入重要教學內容。
實施評鑑後
應依據評鑑結果,修訂整體課程方案。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困境
甄曉蘭(民90)歸納出一般常遇到困難,包括:
(一)教師意願不高,缺乏課程發展知能
教師性格大都保守被動,對新賦予的課程自主權並不感興趣,反而視為
是額外的負擔;且大多數教師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並未受過課程設計或
發展的訓練,故對學校本位課程的觀念與做法缺乏信心,轉而採消極抵
抗的態度,甚至進而否定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義與價值。
(二)權責劃分不明,行政支援不足
對於學校課程規劃的重點方向,課程委員會與學校行政人員的權責仍難
以作明確的劃分,此外,缺乏共同的討論時間、資源(圖書、設備、人
力、經費),以及相關配套措施(授課鐘點、協同教學、課表調整、視
導機制等)。
(三)課程發展認知偏差,缺乏整體課程架構的規劃
教師對本位課程發展認知不足,以為需完全自編教材而心生恐懼,加以
抗拒;統整課程的實施也多屬各自獨立的方案,鮮少能做橫向及縱向的
規劃,因此無法架構出學校課程的整體結構系統。
(四)課程發展知能不足,課程方案多有缺失
學校未能採取有效方法,協助教師提升課程發展的知能,許多教師在設
計方案時常常沒有焦點、缺乏結構、內容淺化、遺漏目標的教學活動,
而未能深思課程知識內在邏輯及概念間的關聯。
(五)疏離的教學生態環境,不利合作發展課程
教師習慣孤立於自己的教室王國之中,獨自處理個人教室的教學活動,
不太容易開放自己的教學世界與他人分享個人的工作經驗,再加上缺乏
共同討論的對話時間,就更難要求教師合作發展課程了。
(六)缺乏視導機制,難以有效評鑑課程方案
對於課程評鑑的知識缺乏,不知如何建立評鑑規準;而評鑑時流於結果
的「形式」,而忽略過程的「實質」,缺乏對課程方案的內容及實施過
程的深刻批判與檢視。
(七)相關法令限制,缺乏充分授權
政策上要求學校發展本位課程,卻未在人事和經費等相關法令上鬆綁,
使學校感覺未被充分授權,未能落實學校本位經營管理的精神。
以國內各學校的實施情況印證於國內外學者的看法,可綜合得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困境在教師方面,包括教師專業能力不足、時間不足、合作不易等因素;在資源上,則有人力、經費、設備不足以及缺乏專家指導;缺乏家長支持等因素;在行政支援上,校長未能轉型為教學領導、評鑑機制未能建立、相關法令未能鬆綁等,都是學校在推行本位課程時,常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