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及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及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30cm>2f,得f<15cm,
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C正确.
故选C.
【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是媛媛同学在做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通过画图记录的物、像大致关系的四幅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A不符合题意;
当物距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则像距大于物距u,B不符合题意;
当物距等于像距,即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
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乙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即丁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用照相机对如图的小猫咪拍照,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底片上所成像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与物相比,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中的镜头属于凸透镜,在底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光学元件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且像变小
D.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答案】 C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u v, 故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投影仪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
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且像变小,C符合题意;
D.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由图可知,u < v, 故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5.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问的距离,这时()
A.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与人间的距离
C. 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曰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答案】 D
【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拍照时镜头应对着景物,半透明纸相当于胶片,所成的像落在半透明纸上,
由于光可以透过透明纸,所以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半透明纸上的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观察远处物体
时,就运用移动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应缩小半透明纸与镜头的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理解照相机成像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6.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 远离透镜
B. 靠近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答案】 B
【解析】【解答】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走近视眼睛,会聚的程度会加强,像会前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所成像往后移。
7.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
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 B
【解析】【解答】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透明塑料瓶相当于这样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8.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不相符的是()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电影机
D. 望远镜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
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
B不符合题意。
C、电影机实际上和幻灯片的原理相同,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
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是用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如图是一个潜望镜,潜望镜的上下端都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
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
潜望镜是利用物体经两块平面镜反射成像工作的.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A. 试衣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是倒立放大的,
A、试衣镜利用了平面镜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规律,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利用了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规律,B不符合题意;
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C不符合题意;
D、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图中成像特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10.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如图所示导入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 二维码是光源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 摄像头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
B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的物体看起来是黑色的.
11.如图所示,为近期流行的一种“自拍神器”,这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自拍可以()
A. 增大镜头中凸透镜的焦距
B. 增大像距
C. 增大物距
D. 增大像的清晰度
【答案】 C
【解析】【解答】利用自拍杆拍照时,可以增大人到照相机的距离,使拍照效果更好,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自拍杆拍照,增大了人到相机的距离,即物距。
12.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B.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C.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走的路程,所以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故A正确;
B、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B错误;
C、由于红外线的穿透力强,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C错误;
D、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则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走的路程;(2)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红外线的穿透力强,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4)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13.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选A.
【分析】首先根据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来解答此题.
14.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A. 6cm
B. 12cm
C. 18cm
D. 24cm
【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
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
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
故答案为:C.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15.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
1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
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解答】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晶关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此项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项正确;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
17.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 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时,u>2f,则会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8.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中,与人的眼球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望远镜
B. 显微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答案】C
【解析】【解答】解: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A、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在物镜处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目镜与物镜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A错误
B、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一个幻灯机;目镜与物镜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B错误.
C、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所以照相机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故C正确;
D、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人的眼睛像像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19.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后,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
B. 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凹透镜以后得到了矫正
C. 竖直挂在小车顶部的小球与车厢壁刚好接触,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只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2个力的作用
D. 每个滑轮重3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力和摩擦,物体静止时拉力F为3牛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开始锤柄和锤头同时向下运动,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A错误;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佩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
C、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正确;
D、由图知,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 (G+G动)= ×(3N+6N)=4.5N,D错误.
故选C.
【分析】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②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造成,成像在视网膜之前;③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与竖直车厢壁刚好接触,只是接触不挤压,没有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
直向上的拉力;④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根据F= (G+G动)计算出拉力F的值.
20.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MISSING IMAGE: , ]
A.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 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B、由图知,物距大于2f,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B错误;
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提前会聚,使光屏靠近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C正确;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使光屏远离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成像的特点;(2)远视镜是凸透镜,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1.下列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规律与对应的实用技术的原理、规律不相符的是()
A. 照相机
B. 电磁起重机
C. 电动机
D. 发电机【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A、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放大镜,不是照相机.符合题意;
B、线圈中通有电流线圈周围产生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电磁起重机.不符合题意;
C、通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把直导体制成线圈,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制成电动机.不符合题意;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应用于放大镜.
(2)电磁起重机是电流的磁效应的重要应用.
(3)电动机的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制成的.
22.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3.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处在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 一定大于20cm
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所以,20cm>2f,
2f>16cm>f,
所以10cm>f>8cm.
故选B.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