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2) “三纲五常”的思想当中有没有可以值得保 存的东西呢?
材料三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直,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动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慎重讲信誉
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
董仲舒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 史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
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历史 必修3 文化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课件
认一认
老子
庄子
Hale Waihona Puke 韩非子商鞅孔子孟子
荀子
墨子
学派 代表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主张
“仁”与“礼”、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等
“仁政”、“民贵君轻” “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
道家
法家 墨家
老子 庄子 韩非 墨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齐物论”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法术势结合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
表 政治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
太学 兴办
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研习儒家经
典。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汉代 教 育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设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 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抛弃的?
思想上: 政、经上的大一统,必定要求思想上的大一统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文化必须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服务。
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 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而思想上 的“有为”又有何表现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2、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是什么? (3)由此看来“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呢?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材料一 年龄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式可明,民知所从矣。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西汉早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
消极:
1.经济复原 2.国力日盛 3.生活改进
1、土地吞并; 2、七国之乱 3、匈奴为患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 2、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 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持。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 统治的需要呢?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 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2、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①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
了理论根据;

②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当有大臣建议在轮台(新疆轮台)屯兵时,年近 70岁的汉武帝立刻召集群臣,颁布了被历史学家称之为“仁圣之所悔”的 《轮台罪己诏》。
在诏书里,他对平生功业没有用“两分法”,也没有用三七开或四六 开,而是 “深陈既往之悔”,绝不粉饰地承认自己执政的失误,赤裸裸地 做自我批评,他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他决心改正错误,他说:“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同时,对自己迷信神仙的事也作了深入检讨,他说:“向时愚惑,为方士 所欺。天下岂有神仙?尽妖妄耳!”
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而思想上的“有 为”又有何表现呢?
汉武帝时社会形势
政治上: 中央:设内朝和外朝,实行举“贤良计策”
地方:实行刺史制,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削弱王国权势,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年龄繁露》
(1)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2)这种思想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显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 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产生的一种口谕 或文书。
1、汉初的“无为”
汉初: 战争破 形势 坏
社会凋 弊
“无为而治”
黄老之学(道家)
与民
休息
宽松
百家复 兴
儒学复 苏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 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
D)
4.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 D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示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5.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分是C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
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历史 必修3 文化史
非常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形下显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 灾害,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中国古代,早就有执政者“罪己”的传统,据《左传·庄公十一 年》记载:“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 忽焉。”这里既记载了君主“罪己” 的史实,也把“罪己”和 “罪人”的后果说得极为明白。但作为天下的主宰者,君主们 是很难做到“罪己”的。所以三代以降,这种事再也没有见诸 史传。这样,历史上第一个被正式记录在案的敢于“罪己”的 皇帝,大致只有汉武帝了。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
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⑤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

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法家思想


西汉

早期
“无为”(道家)

西汉 中期
儒家思想
1.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C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D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3.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灭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固社会

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消 极
2.抹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独裁作风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保护封建独裁和等级制度而宣扬 纲常伦理
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意志的历程
年龄
战国
“百家争鸣”
小结: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主张:
年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独裁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偏向
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
◆实质: 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独裁。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 谛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谛”的寻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 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 经”。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 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