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往事
案例5:广东养猪风波
何去何从,东莞猪们?——东莞“禁猪令”始末案例摘要:2007年12月4日,东莞市副市长李小梅在东莞市清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11月26日召开的东莞市第32次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市禁止养猪。
在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并由此对群众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的大环境下,东莞此番“禁猪令”立即演变为农历猪年岁尾的一场公共政策大争论。
而这个禁令也被媒体称为是“世界上最牛的禁令”。
东莞禁猪令之路:在此之前,东莞曾进行过两次养猪场大转移行动。
2002年,吹响“从工业化向城市化转变”号角的东莞,个体猪场大规模外迁。
2005年,随着东莞“五年见新城”的城市化进程向纵深推进,东莞开始整治包括养殖业在内历时一年的“四清理”。
多数国营或股份制的养猪场外迁,共清理养猪场14673个、生猪199.2万头。
到2006年,东莞养猪场外迁占到90%左右。
而本次“禁猪令”是近年来第三次,也是最坚决的一次“禁猪令”。
根据政府安排,此次禁猪令将分“四步走”,用一年多时间对全市范围内的养猪场进行全面清理:到2007年12月15日,对暂缓清理的养猪场进行核查,实行统一管理;2007年年底前对所有非暂缓清理的养猪场进行彻底清理;2008年底之前,对包括暂缓清理在内的所有养猪场进行全面清理;2009年1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停止所有生猪养殖活动,仍进行生猪养殖活动的场所“发现一个、清理一个、查处一个”。
为什么要禁猪?东莞市政府称,“禁猪令”的首要原因是东莞环境容量日趋窘迫,不堪承受养猪业的污染之重。
东莞市政府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头猪排放的污染负荷相当于7—10个人排放的污染负荷。
东莞现有75万头生猪,带来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450万人口的污染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1.8万吨/年,若要有效削减,相当于要新建一座日处理1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有效净化处理。
75万头生猪每日造成130多万吨的污水,按照现在每吨8毛的污水处理费计算,一天需要105万污水处理费,一年就是4.1亿元,平均下来,每头生猪需要547元。
牧原的三个故事
牧原的三个故事牧原集团,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
其创始人秦英林带领团队,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将牧原打造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本文将围绕牧原的三个故事,探讨其成功之道。
一、牧原简介牧原集团主要从事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和肉制品加工业务。
公司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拥有数千名员工。
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牧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
二、牧原故事一:创新发展牧原集团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离不开其创新发展的理念。
在成立之初,牧原便致力于研究新型养殖技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牧原成功研发出适合国内市场的养殖模式。
此外,牧原还在环保、营养、饲料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牧原故事二:社会责任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牧原集团始终秉持着回馈社会的理念。
在新冠疫情期间,牧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确保猪肉市场供应稳定,降低消费者负担。
同时,牧原还通过开展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地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四、牧原故事三:行业领先牧原集团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这得益于其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
从饲料生产到生猪养殖,再到肉制品加工,牧原始终坚持高品质标准。
通过自建检测中心,实行全产业链质量监控,确保每一批产品都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此外,牧原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带动我国生猪产业走向世界。
五、总结牧原集团的成功,既得益于其创新发展理念,也离不开肩负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未来,牧原将继续发挥行业领先优势,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肉类产品。
养猪发展历史
养猪发展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养猪历史的国家,养猪发展始于远古时代。
在古代,猪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和生产资产。
随着时代的变迁,养猪技术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在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了养猪的历史,当时主要使用野猪来驯养。
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商代,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猪技术体系。
商代时期考古学家从商王墓中发现了大量关于猪养殖的石刻、铜器等文物。
这些文物反映出商代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掌握了一些关于猪养殖的技术,比如繁殖、饲料、防治疾病等。
到了西汉时期,猪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之一。
西汉时期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猪的繁殖、喂养、治疗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猪技术逐渐发展完善。
到了唐代,猪数量逐渐增加,其中黑猪、白猪、小黑猪等品种已获得发展。
到了宋代,猪的品种和数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开始对养猪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农书》是在宋代撰写的一部综合性農業百科全書,其中有很多关于猪养殖的内容。
《四部丛刊》,是明朝时期收集整理的一部中华古籍选集,其中也有很多关于猪养殖的文章。
这些著作成为了后世养猪技术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到了近现代,中国的养猪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猪的管理基本上依靠个体户、农户。
之后,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中国的养猪业逐渐实现了科学化生产。
1990年代,中国的养猪业经历了腰斩式的危机和调整,但之后又逐渐恢复和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的养猪发展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和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未来的中国养猪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猪养殖发展简史
生猪养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农业活动之一,其发展历程悠久而丰富。
以下是生猪养殖发展的简史:1. 早期驯化(约公元前8000年):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猪最早是在东南亚的森林中被驯化的,后来传播到其他地区。
早期的人类利用猪的杂食性和适应能力强,将其作为食物来源和劳动力。
2. 古代文明(公元前2000年):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猪已经成为重要的家畜。
古罗马时期的农业技术书中就有关于猪的饲养和管理方法的记载。
3. 中世纪(公元500年-1500年):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猪的养殖更加普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猪不仅提供肉食,还能提供肥料,对农业有着重要的贡献。
4.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猪养殖开始规模化。
机械化生产的引入提高了养殖效率,同时也推动了猪肉加工业的发展。
5. 现代养殖(20世纪初至今):20世纪初,生猪养殖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遗传育种技术的应用、饲料工业的发展、疫病防控措施的改进以及养殖环境的控制,都极大地提高了生猪养殖的效率和产量。
6. 生物技术和环保(21世纪初至今):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猪养殖开始采用更加科学的饲养方法,如精准饲养、疫病基因检测等。
同时,环保意识提升,生猪养殖开始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粪便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7. 中国生猪养殖发展:在中国,生猪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生猪养殖经历了从传统散户养殖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和环保的重视,生猪养殖行业正在向着绿色、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生猪养殖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将继续向着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80后猪倌和他小黑猪
80后“猪倌”和他的小黑猪这位戴着眼镜,笑容憨厚的小伙子,叫王杰!80后的他一脸书生气,可是他却做着一份并不怎么书生气的事业养猪。
很多人最近问我在忙啥?我呢,在小沙街道沙蛟村租了片鱼塘,养了群鱼;盖了个猪圈,养了群猪。
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一分清闲。
打开猪倌王杰的微信朋友圈,他这样向朋友们介绍着他的新事业。
为啥说是新事业呢?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的王杰,原先在宁波从事着一份饲料销售的工作。
五年前,他回乡创业,养起猪做起了猪倌。
谈起选择养猪,王杰说这是有原因的。
一来饲料销售的工作让他对养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二来其父曾经也开过猪场,王杰小时候尝到的猪肉味道都是满口生香的,而现在的猪肉却少了这样的味道。
打定主意后,王杰就在老家双桥养起了猪,通过努力,一切开展得很顺利。
但王杰却并不满意,我严格按照传统饲养模式来养猪,但猪肉尝起来还是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
这让王杰开始不断寻找原因,最后决定从猪的品种上找原因。
经过多方打探和考察,去年,决定将原来饲养的猪改成太湖猪,并一口气引进了100多头猪仔。
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
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因此又叫小黑猪。
太湖猪又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
其肉质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自从养起了小黑猪,王杰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晒一晒:小黑猪们吃什么,玩得怎么样,生活环境怎么样他说,我想让我的小黑猪,为大家找回小时候吃到的那种猪肉味道。
除了更换猪的品种,王杰将饲养模式也进行了改变,开始生态饲养。
他把养猪场搬到了小沙,和朋友承包了50亩的鱼塘,将其中的三分之一面积用作小猪们的生活场地,在上面种上黑麦草,模拟散养状态下的自然环境。
走进王杰的养猪场,黑色的小猪们正撒欢地奔跑,一会儿拱一拱泥土,一会儿钻进草从中,不见了踪影。
待到开饭时间,饲养员一声口哨响起,所有的小黑猪又会从各个角落里现身,争先恐后地赶来觅食。
中国养猪历史和猪文化
中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驯化猪。
在古代,猪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常常用于祭祀。
在商代,养猪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选育猪的“豕人”和负责喂猪的“牧人”。
猪的文字在汉字中也开始增多,例如母猪叫豝,公猪叫豭,养猪叫豢,三个月的猪叫豯,六个月的猪叫豵。
在周代,养猪的文献也很多,《周礼》、《礼记》等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人们不仅知道如何饲养猪,还了解猪的年龄、毛色、性别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猪是十二生肖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猪是主要的家畜之一,为人们提供肉食和肥料。
同时,猪也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常被用于祭祀和祈福。
此外,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猪的形象也经常出现。
例如剪纸、泥塑、面塑等传统手工艺品中都有猪的形象。
总的来说,中国养猪历史悠久,猪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河南90后小伙养猪6年,每天待猪圈8小时把母猪当老婆养
河南90后小伙养猪6年,每天待猪圈8小时把母猪当老婆养河南90后小伙养猪6年,每天待猪圈8小时:把母猪当老婆养在河南开封兰考县,有个90后的小伙子,他叫王文君。
92年出生的他已经是养大了6年的猪。
每天和上千头打交道的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网络视频平台上的养猪红人。
说到自己走红,王文君表示起初确实很意外,他每天的工作主要和自家养猪场的上千头猪。
可以说猪都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每天他干完活后,看着自己养的猪健康生长,他会对着它们高歌。
没想到无意拍了片段发到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慢慢的,他发现在视频直播平台上,发些养猪生活的短片很受网友关注,所以开始没关系直播起自己的养猪生活。
如今,短短数月时间王文君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上有10多万的粉丝了。
王文君告诉我,他养猪可以算是个实战派,养猪的技术都是由他20多年养猪经验的父亲一手教出来的。
然后就是这些养羊年在养猪过程中,边实践边交流出来。
他家的猪圈里有很多小窍门和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至于说为何可在家里养猪,王文君告诉我,十多岁的时候自己曾外出打工,也受过很多苦。
但看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养猪是个力气活,怕父母累着,于是就决心回家接班养鸡场父亲的养猪场。
一是不想让父母在那么辛劳,二是想通过养猪让丈夫二是过上好日子。
每天王文君的主要工作是喂猪、清理猪舍。
像这样100斤一袋的饲料,王文君每天都要安放每次四五十袋。
在另外一个猪圈里,到处都是刚刚出栏的小猪。
王文君说这些都是他亲手接生的,对于养猪,这个90小伙子说养猪也要像养孩子一样用心呵护,每天看看每星期这些茁壮成长的小猪,是王文君最开心极为的丑事之一。
在这样的场景背后,其实少不了王文君的辛劳,每到有母猪临近生产,他都要整天的守在猪圈里。
累了困了就在猪圈边上的小床上卧一会儿。
而这时候,把养猪的录像分享给养猪网友们,是他在养猪生活中的另外一个乐趣。
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猪,把猪当媳妇和孩子养,这个90后小伙给我催生了很多得惊喜。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政策背景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政策背景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政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该行业政策的一些主要背景和发展阶段:
1. 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废除了集体农业生产责任制,引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使得农民有了更多的土地承包自由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在生猪养殖方面,许多农民开始自愿养猪以增加收入。
2. 宏观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这一过程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也给了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机会。
3.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频繁出现疾病和食品安全问题,如猪瘟等疫情的爆发以及使用禁用激素和药物等问题。
这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担忧,也促使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监管和规范生猪养殖行业。
4. 国家政策引导: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引导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
例如,推出了“三农”政策,加大了农业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实施了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和种养结合的农业模式。
综上所述,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政策的背景主要包括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宏观经济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和国家政策引导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和政策出台。
农业农村部养猪典型案例
农业农村部养猪典型案例养猪是农业农村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扶持和推广优质养猪模式,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了一系列养猪典型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养猪典型案例,展示了先进的养猪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养猪行业的发展。
案例一:内控养猪模式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养猪场,采用了内控养猪模式。
该模式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了全程监控养猪的环境条件和生长情况。
养猪场建有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养猪场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并通过调整设备来维持最佳的养殖环境。
此外,内控养猪模式还搭配了精准喂养技术。
养猪场利用无人机进行饲料喷洒,实现精确计量喂养,减少了养猪成本。
同时,养猪场还利用多传感器技术监测猪只的饮水量和食量,结合智能算法分析猪只的需求,给予恰到好处的饲料,使得猪只能够快速生长并达到理想体重。
案例二:生态循环养猪模式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家养猪场,采用了生态循环养猪模式。
该模式将养猪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养猪场利用农田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作为猪舍的床料,通过堆肥发酵产生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肥料补充。
同时,猪舍内还种植了一定面积的节水型作物,如紫苏、黄瓜等,能够吸收猪舍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废水中的养分。
这样一来,养猪场与农田之间实现了生态循环,减少了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此外,养猪场还引入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将自然能源转化为电能供养猪场使用,减少了对传统电力的消耗。
案例三:科技养猪模式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家养猪合作社,采用了科技养猪模式。
该养猪模式引入了先进的养猪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养猪场的猪舍内安装了智能温控系统和集中供氧系统,通过精确调节温度和供氧量,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养猪场还采用了自动化投料、清洁和消毒设备,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养猪场还利用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筛选出高产的母猪种饲料喂,以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
国家历年养猪业政策
国家历年养猪业政策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政策对养猪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就国家历年养猪业政策进行阐述。
第一步,70年代初期,国家提出农村包产到户政策,放开了养猪业的私营化。
这项政策鼓励农民自愿组建养猪合作社或个体户,实现自力更生和发展经济。
此政策拉开了养猪业发展新时期的序幕,也成为后来养猪业稳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步,80年代初期,养猪业开始面临养殖技术和兽药使用的问题。
为使猪肉更适合人食用,此时兽药限制政策出台,兽药再生问题严重影响了猪肉市场。
国家注意到养殖技术和兽药使用对猪肉供应有较大影响,因此,1982年出台了《畜牧业发展规划纲要》,政策研究集团兴建农村繁殖场,培养更多兽医和畜牧技术人员,同时鼓励像养猪合作社这样的私人合作社和个人。
第三步,90年代初期,养猪业进一步迅速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政策。
1994年,国家颁布了《家禽、家畜良种繁育、选育、推广九五计划》,旨在培育更多高品质的繁殖猪,提高市场供应。
此时,养猪行业的某些问题也在产生,例如大规模养殖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种猪品质下降等。
第四步,21世纪初期,养猪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制定了“稳增长、调结构、保安全”三条原则,全球范围内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政策。
同时,国家也对中央财政资金对养猪企业资金支持的管理规定做了进一步优化和细化。
第五步,现阶段,国家的养猪业政策依然在持续完善,旨在推动养猪业发展,提升行业质量水平,如国家发布《畜牧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了“转型升级,农牧融合,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目标。
总体来说,国家历年养猪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养猪业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扩张,养猪行业如何快速应对挑战,以及政策政策是否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将会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在自家公馆养猪的故事
上世纪在自家公馆养猪的故事在上世纪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名为李家的大公馆,它坐落在山脚下,四周绿树成荫,宛如一座静谧的世外桃源。
李家是这个小镇上最富有的家庭,他们家里看家猪的数量最多,每年都有大量的猪肉产出。
这个时代正值农业发展的高峰期,养猪成了当时人们的一项主要生计。
在李家的公馆里,猪圈是一间硕大的石屋,四周搭满了篱笆,猪圈里的猪儿们吃着优质的玉米和豆粕,每天都在充分的阳光下肥胖长大。
在李家的宅子里养着一位女主人,她名叫小莉,是李家的长女。
小莉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她经常喜欢到猪圈里去看看猪儿们,她对这群肥胖的小家伙视如己出,宠爱有加。
自从小莉和猪儿们成了好朋友之后,她每天都会到猪圈里给它们喂食、清洗猪圈等。
不过,每次她进入猪圈,总会发现一只特别的小猪儿,这只小猪颜色黑白分明,四蹄红润,全身矫健,不同于其他的猪儿。
小莉对这只小猪特别感兴趣,她每次都会把它抱出来,走到室外的草坪上陪着它,给它喂食,甚至给它取了一个名字——乐乐。
乐乐和小莉的关系非常好,它总是对小莉摇着尾巴,仿佛对小莉说:“谢谢你的爱护!”乐乐成了小莉心中的宠儿。
一天,小莉无意中听到家人在讨论一件事情——屋檐下面的米缸被偷了。
李家的家人非常生气,因为那可是他们储存粮食的地方,一下子就少了几十斤的大米。
李家的家人开始怀疑可能是有小偷闯了进来。
小莉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她悄悄地跑到猪圈里,发现了一件让她很吃惊的事情——原来是那只叫乐乐的小猪把米缸里的大米都要了,还在猪圈里的一个角落里藏了起来。
小莉并没有责怪乐乐,反而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她对乐乐说:“小家伙,你要是饿了就跟我说嘛,我给你一样!”乐乐听懂了小莉的话,也很高兴的对着小莉摇着尾巴。
事后,小莉和乐乐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每天放学回家,小莉都会第一时间到猪圈里看看乐乐,给它喂食,陪着它玩耍。
乐乐也很乖巧,从不调皮捣蛋,家里的保姆对它赞不绝口。
乐乐也是李家猪圈里的明星宠儿。
光阴似箭,转眼间李家的公馆也渐渐没落了。
生产队养猪的故事
生产队养猪的故事在以前的生产队里啊,养猪那可是件大事儿。
咱队里有个专门的养猪场,其实就是几间破瓦房围起来的一个小院儿。
那里面养着大大小小十几头猪呢。
负责养猪的是王大爷,这王大爷可是个有经验的人。
他整天围着那些猪转,那些猪啊,就跟他的宝贝似的。
先说这猪的伙食,可不像现在的猪吃专门的饲料。
那时候,都是靠大家从地里收回来的剩菜、红薯藤、野菜啥的。
王大爷每天就挑着两个大箩筐,到各家各户去收集这些猪食。
有时候哪家的小孩调皮,把自己不爱吃的东西也一股脑儿地往箩筐里扔,还冲着王大爷做鬼脸,说:“大爷,都给猪吃吧。
”王大爷就笑着骂道:“你个小崽子,可别把你自个儿也当成小猪喽。
”喂猪的时候可有趣了。
王大爷把那些猪食往槽子里一倒,那些猪就像饿了好几天似的,“哼哧哼哧”地挤过来。
有一头大花猪特别霸道,每次都把别的猪拱到一边去,自己独占着好位置大口大口地吃。
王大爷看到了,就拿根小棍子轻轻地敲敲大花猪的屁股,说:“你个贪心的家伙,也给其他兄弟姐妹们留点儿。
”可那大花猪就跟没听见似的,继续埋头猛吃。
这猪啊,还特别能睡。
吃饱了就往墙角一躺,四脚朝天地呼呼大睡。
王大爷就常常打趣说:“你们看这些猪,过得比咱还舒坦呢,吃了睡,睡了吃。
”到了要出圈的时候,这些猪可就不乐意了。
有一回,队里要把一头肥猪拉去交任务,那猪像是知道自己的命运似的,在圈里到处乱窜,就是不肯出来。
王大爷和几个年轻小伙子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抓住,用绳子捆了起来。
那猪还一个劲儿地“嗷嗷”叫,就像在喊:“我不走,我不走。
”王大爷看着它,有点无奈地说:“没办法啊,你这一身肉,也该派上用场了。
”队里的母猪下崽儿的时候,那可是全队的大事。
王大爷更是紧张得不行,守在母猪旁边好几天都没合眼。
母猪哼哼唧唧地躺着,王大爷就在旁边给它准备好干净的稻草,还时不时地摸摸母猪的肚子。
等小猪崽儿一个一个地生出来了,王大爷那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那些小猪崽儿粉嘟嘟的,眼睛还没睁开呢,就在母猪身边拱来拱去找奶吃。
上世纪在自家公馆养猪的故事
上世纪在自家公馆养猪的故事上世纪初,有一位富有的农场主,名叫李先生,在一个小镇上拥有一座漂亮的庄园。
庄园四周树木葱茏,花草葳蕤,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李先生有一百多亩的土地,还有一栋别致的公馆。
李先生是个热爱农业的人,他在庄园里种了各种粮食作物和果树。
为了让庄园更加生机勃勃,他还养了一些家禽,比如鸡、鸭、鹅等。
不过,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还养起了猪。
养猪在当时可谓是非常少见的事情,因为一般人都觉得猪脏、臭,而且会传播疾病。
可是李先生的猪却并不脏臭,它们生活在整洁的猪圈里,每天都会在泥地上打滚,然后会用干净的水洗净自己。
李先生还在猪圈周围栽上了花草,保持猪圈周围的卫生环境,让这些猪看起来更加可爱。
李先生热爱农业,这份热爱也使他找到了一种生活的乐趣。
每天清晨,他都会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长势,然后再到家禽圈和猪圈里检查动物们的情况。
他认真细致地照料着这些动物,使它们茁壮成长。
有一天,李先生发现他养的一只肥猪情况不太妙。
于是他找来了身边的养猪专家和兽医,但是他们看了看也说不出猪是怎么了。
李先生心急如焚,他决定自己来照料这只生病的猪。
他每天给猪精心准备好食物,并亲自喂食。
他还特意为这只病猪翻修了猪圈,以确保它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他还研究猪的饲料,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给猪吃,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帮助这只病猪康复的食物。
在李先生的精心照料下,这只病猪慢慢地康复了。
李先生开心地看着它一天天变得活泼起来,变得异常健康。
这种成就感让李先生感到非常满足,他明白到,只要用心,即使是养猪这样的工作也能成就斐然。
慢慢地,李先生的庄园里的猪越来越多,甚至有了一百多头猪。
这些猪被李先生分成了几个圈养,每个圈里都有专门的工人负责照料。
所有的工人都听从李先生的吩咐,严格遵循他的养猪方法。
李先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猪方法。
他发现,只要给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的饲料配比,以及定时的健康检查,猪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长得壮实,而且不容易得病。
上世纪在自家公馆养猪的故事
上世纪在自家公馆养猪的故事上世纪初,我祖父在农村建了一座宽敞明亮的公馆,周围是郁葱的果园和茂密的树林。
公馆的一楼是客厅和餐厅,二楼是祖父母的卧室和书房,三楼是我们姐妹的卧室。
公馆后面有一片空地,祖父就在这里兴建了一个猪圈,买了几头小猪开始养猪。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些猪一点都不感兴趣,只觉得它们又脏又难闻。
我总是躲着它们,连公馆后面的果园也不愿意去了。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慢慢地对这些肥肥的小家伙产生了兴趣。
每天清晨,我们姐妹会跟随爷爷到猪圈喂猪、打扫猪圈,甚至去附近的田地采草喂猪。
我看着它们一天天长肥,长得又白又胖,心里不禁暗自惊奇。
渐渐的,我开始感到养猪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喜欢看着它们在猪圈里玩耍,打打闹闹。
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跑到猪圈里,和它们一起玩耍,觉得心情舒畅多了。
它们可爱的模样和傻呵呵的样子总能给我带来无尽的欢乐。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在果园里偷吃水果,结果不小心踩断了一株桃树,桃树倒在了猪圈外,引来了不少猪到猪圈外面观望。
我看着这些猪围在桃树周围,嘻嘻哈哈的样子觉得好笑极了。
姐姐知道我心情不好,就陪我在猪圈里玩了一整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猪也渐渐地成了我心目中的好朋友。
有一天,我哭着跑到猪圈里躲起来,因为爸爸骂了我一个小时。
猪们看到我哭,纷纷围拢过来,舔我的手,搔我的脚,好像在安慰我一样。
我看到它们这样真心实意地对我,不禁感动得肆无忌惮地哭了出来。
从那以后,每次我难过的时候,都会跑到猪圈里,猪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过来安慰我。
养猪的过程也让我从中学了很多东西。
我知道了猪的生活习性,懂得了如何和动物相处。
我还知道了,只有真心对待它们,它们才会把你当做朋友,才会对你真心相待。
这是一种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也是一种对于自然的尊重。
而养猪也是一种责任,爷爷每天都按时照料它们,给它们梳理毛发,清洁猪圈,喂食水。
我也经常帮爷爷喂猪,给它们洗澡,清理猪圈。
每当看着猪们在我打扫干净的猪圈里玩耍,我总是会觉得一种满足感。
养猪名人名事300字作文
养猪名人名事300字作文
在一片肥沃的田野上,李老汉可是个养猪高手!他每天忙得不
亦乐乎,精心调配饲料,连跟猪儿们说话都成习惯了,感觉它们都
能听懂似的。
他养的猪啊,个个膘肥体壮,秘诀就在于他对生命的
尊重和呵护。
小镇的角落里,王阿姨的养猪场也挺有名气。
她特喜欢用自家
的有机蔬菜喂猪,猪儿们吃得可欢了,长得那叫一个壮实!别人问
她秘诀,她就笑呵呵地说,“没啥秘诀,就是得真诚对待它们,像
对待家人一样。
”。
深山老林里,张大伯的野猪养殖场那可是热闹得很!他让野猪
在山林里自由奔跑,吃天然的果子、虫子啥的,长得那叫一个野性
难驯。
不过啊,这野猪肉质可鲜美了,大家都抢着买。
张大伯总说,“野猪也是条命,得让它们活得自在点。
”。
城市的郊区,刘小姐的养猪场可是个环保先锋!她搞了个啥沼
气发电系统,猪粪都能变成宝贝,还能发电呢!她的养猪场干净又
环保,大家都夸她是个有远见的人。
家猪驯化历史
时间段
地点
主要事件与特点
距今约10,000至9,000年前
中东(如土耳其)、中国(如河南贾湖遗址)
人类开始独立地驯化野猪。野猪被诱捕并关在围栏里,逐渐适应人类环境和喂养,变得温顺和肥壮。
距今约9,000年
土耳其查耀努遗址、中国河南贾湖遗址
最早的饲养家猪痕迹被发现,标志着家猪驯化的早期阶段。家猪开始成为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距今约行,成为定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距今约5,300至4,300年前
长江流域(如杭州良渚遗址)
长江流域也开始出现大量养猪的痕迹,家猪饲养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区。
后期发展
全球多个地区
随着人类迁徙、交流和杂交,不同地区的家猪产生了多样化和改良。家猪成为世界各地农业社会的重要家畜,不仅用于食用,还参与祭祀和其他生产活动。
猪在什么年代被广泛养殖,常见的猪品种
猪在什么年代被广泛养殖,常见的猪品种回答猪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根据历史记载,现在大家所养殖的家猪其实都是经过野猪驯化而来的。
养殖时必须严格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工作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一定要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不能在场内养殖鸡、鸭、狗其他动物。
猪场还需要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必须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保持完整记录。
一、猪在什么年代被广泛养殖1、猪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广泛养殖。
根据历史记载,目前人们养殖的家猪都是经过野猪驯化而来。
最先养殖的时间需要追溯到4000万年前,就有效果证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因为化石中就有证明和野猪一样的动物在森林和沼泽中穿梭。
所以根据中国历史记载,我国养猪的历史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2、养猪时要注意,一定要严格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工作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必须要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严禁在场内饲养鸡、鸭、狗其他动物。
定期进行有效消毒,及时消灭老鼠、预防飞禽等。
一定不能从场外带入猪、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买猪人不能进入场内挑猪。
3、猪场还要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要进行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完整的记录。
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主要措施是少冲水或不冲水,人工检粪就是最大限度减少排污量。
二、常见的猪品种1、杜洛克猪该品种产自美国,全身都长着棕红色的毛发,生长速度非常快,饲养5个月左右体重就可以长到180斤左右。
2、苏白猪该品种是前苏联改良的品种,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一般8月龄的猪可以长到200多斤。
3、大白猪该品种产自英国,毛发为全白,适应能力非常强,一般6月龄就可以达到180斤左右。
4、长白猪该品种产自丹麦,它们的肋骨比一般的猪要多两根,6月龄左右就可以达到180斤。
5、皮特兰猪该品种产自比利时,猪肉的瘦肉率非常高。
6、宁乡猪(1)该品种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它们的适应性比较广,易熟易肥,具有非常强的畜脂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郑州新郑机场下飞机,打车半个小时就能到郊区的薛店镇。
下了高速,拐进该镇的“世纪大道”,便可看到上市公司雏鹰农牧的招牌。
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第一家养猪上市公司,每年来调研的投资者很多,他们的共同点是下车后都会先猛吸一顿鼻子,试图嗅出空气中的猪粪味儿。
不过进了厂区,他们便会被接待人员拉到一个4800平米的展厅,门口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猪公馆。
猪公馆有精致的猪文化看板,有巨大的养猪场模型,厅中央还摆着一头白胖的肥猪塑像,周围环绕着四只小猪,引得访客纷纷合影,竞相与猪同框。
雏鹰农牧的老板是薛店镇本地人侯建芳,故 事很多,比如从国学班挖了个女讲师来做总裁、资助儿子侯亭阁搞电子竞技、豪掷上亿入股沙县小吃、转型搞金融最后负债百亿等,这些故事在资本市场圈广为传诵,共通点就是:跟养猪没什么关系。
2019年是己亥猪年,但迎来本命年的雏鹰农雏鹰农牧TRUEIN AGRO-PASTORAL牧却流年不利。
去年下半年以来,雏鹰农牧陆续被曝出财报造假、现金流紧张、股票质押被平仓、信用等级被下调、用猪肉“肉偿”5亿贷款等负面消息,而侯建芳所持的12.6亿股股份也被轮候冻结。
上市公司陷入困境,产业链上的养殖户也不好过。
据媒体报道,雏鹰农牧合作养殖的三门峡市中朝村的养猪户张大飞,从去年11月开始就遭遇了饲料供给短缺,在把家里秋收存下的2000多斤玉米喂了猪之后,最后还是在15天里饿死了57头猪。
2019年1月30日,在离春节还有6天的时候,雏鹰农牧发布公告称预计亏损29-33亿,理由是“公司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
面对这种“扇贝跑了”级的解释,有网友调侃:如果按肉价来算,这至少得饿死百万头猪。
百万头猪倒在了猪年春晚之前,仿佛给这一年定了个调。
口 EPORTERS'记害规療IlNOTES 2019I 1701 ►在陆家嘴至少可以找到5000个对养猪产业分析得头头是道的金融民工,比上海养猪的农 户还多。
他们整天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叫做 “猪周期”。
在过去的16年里,中国经历了差不多4轮完整 的猪周期,每一轮周期的长度差不多在1400 ~ 1500天左右,上一轮的周期底部在2014年4月,推算下来,到雏鹰农牧饿死百万头猪的2018年 底,猪价已经在底部徘徊了小半年时间了。
每次“猪周期”,故事和情节都非常类似:猪肉价格下跌一 殖户大量淘汰母猪一生猪供 应__^价―^殖户倒过头来大量补栏 母猪存栏量大增 生猪供应剧增---猪肉价格再次下跌。
2006年以来的三轮猪周期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节奏来走的。
在每次周期底部,养殖户都会陷 入亏损,开始淘汰母猪。
有人会疑惑:既然猪周期明确存在,为什么养殖户不逆势而为,在底部 扩充产能,等到周期顶部时赚大钱呢?这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养猪业跟中国的证券市场一样,散养户太多,占比接近50%。
这些普通的农民家庭并不懂高深的周期理论,只知道在肉价暴跌时杀猪抛售,在肉价大涨时重新上马。
而在2018年这轮底部,除了亏损导寻常的黑天鹅:非洲猪瘟。
116万头。
要知道,中国生猪存栏总阳出现了首例非瘟疫情,随后扩散到全国多个省份。
截至到2019年7月底,全国31个省份均有非瘟疫情出现,累计数量多达150起,累计扑杀生猪致的去产能外,又叠加了一只非同2018年8月3日,辽宁沈数大约是7亿头,116万似乎占比不高。
但非瘟间接“消灭”的生猪数量远超116万 头,根据新牧网的调研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养猪产能去化严重,去化中位数为50%,个别地区如江苏 甚至减少超过80%,各地散养户的抛售和清场是这 种剧烈去产能的主要原因。
最终猪肉减产多少呢?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 龙曾做过估算:2019年猪肉总产可能下降15%-20%,即减少800万~ 1000万吨。
也有人认为减产可能达到40%,缺口在1500万吨以上。
供给锐减的同时,猪肉的需求仍然很坚挺。
众所周知,需求弹性小是农产品的普遍特点,这 意味着供给的小幅度波动都会引起价格的剧烈变化。
昔日的“蒜你狠” “姜你军” “豆你玩”之所 以能够炒起来,跟农产品的这种特性不无关系。
猪肉也是同样道理,微小的供给减少就会引 发价格暴涨。
比如在2007年,我国生猪供给减 少8%,而猪肉价格却上涨了65%左右;2011年,我国生猪供给减少了 6%,猪肉价格却上涨了46%左右;2016年,生猪供给减少3.3%,猪价却上涨了22%。
券商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生猪供给收缩程度 跟猪肉价格上涨程度大概是1:7的关系。
而根据农业部的统计,到2019年6月我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T25.8%O猪肉价格尚未抵达顶点,养猪上市公司们的市 值却纷纷创下新高,龙头公司牧原股份市值高达1675亿人民币,按照2019年出栏1200万头猪来算,一头猪的市值高达1.4万元。
与之相比,拥有10亿微信日活的腾讯市值2.8万亿,单用户市值只有2800块。
互联网用户的价值连猪的零头都赶不上,当初着急玩转型搞电竞的雏鹰农牧,恐怕要哭晕在猪圈里了。
18I观察之声OBSERVATION►02►侯建芳在带领雏鹰农o:迷资本运作之前,也4副专心和紺険應。
1988年,三次高考落榜的侯建芳心灰意冷,回家务农。
后来他琢磨着搞农副产业。
在去郑州上了23天的畜牧培训班后,侯建芳回家借了200块钱创业,开起了养鸡场,很快就挣到了第一桶金。
2004年,养鸡吃到甜头的艇芳挺进养猪业务,在经历了几番波折后,雏鹰农牧逐渐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方+农户”的独特模式,带动了当地不少农民致富。
2006年,雏鹰农牧的利润首次超过了1000万,后来更是连年翻番。
侯建芳身上有着明显的80年代乡镇企业家的精明。
2007他去深圳华商书院进修国学,认识了在书院里担任国学讲师、从没接触过企业管理的美女班主任李花。
有一天,侯建芳从郑州飞到深圳,找到李花,一脸真诚地表示:“李老师,我观察您很久了,您就是我一直想找的人才!”就这样,国学讲师成了这家养猪企业的副总经理,后来更是升任总裁。
侯董事长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和“万花丛中唯有你”的慧眼被各路捎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公司上市后,他们揣着各种项目和方案纷至沓来02014年,猪周期到达了底部,雏鹰农牧在这一年亏损了1.84亿,而与此同时,创业板和互联网的_片红火让侯建芳心动不已,驱使他把精力从养猪身上挪开,投向了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前后在各类项目上花了70多个亿。
猪周期下行阶段,雏鹰农牧上哪儿弄这么多钱?2018年6月“市值风云”发表了一篇质疑雏鹰农牧财务造假的万字长文,揭示了它的一项新发明:猪圈转移大法。
简单来说,就是跟股东募资建猪圈,建好后迅速卖出套现,拿到钱后去搞别的。
后来的事情众所周知:雏鹰农牧后面连续卷入评级下调、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业绩巨亏的漩涡之中,最后在猪肉价格飞涨的2019年8月份,这只昔日的“养猪明星股”被证监会勒令退市。
侯建芳着急转型,有人认为是猪周期的寒冬所致,也有人认为是资本市场诱惑太大,但就是没人提过这点:侯建芳可能是真的不喜欢养猪啊!养猪再关乎国计民生,也毕竟是个伺候猪吃喝拉撒的行业,没法像“褚橙”那样可以精心包装自己,跟金融、地产和互联网这些高大上的行业比更是自惭形秽。
在靠猪发家的富豪里,侯建芳这样想,雨润的老板祝义才也这样想。
雨润不养猪,只杀猪,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公司之一,跟河南双汇齐名。
2001年,祝义才靠卖猪肉进到了《福布斯》百富榜,很快就向地产、文化、旅游等领域拓展,最后深陷债务和亏损的泥潭。
侯建芳和祝义才想转型互联网和地产可以理解,不过讽刺地是,那些互联网和地产领域里的大佬却都想养猪。
2014年12月,王思聪跟姜文新片《一步之遥》撕得天昏地暗,他爹王健林却做了个决定:去贵州养猪。
地点选在丹寨县,目的是扶贫。
首富出手,自然不同凡响,他计划建设30万头规模的黑毛猪养殖场和屠宰厂,由万达提供猪仔和饲料,全县贫困人口无偿入股养殖场,享受分红,生产出来的猪肉直接通过万达广场卖到全国。
当然,来贵州扶贫的另外一个背景是:贵州是中国唯二两个万达没有进入的省份(另一个是西藏)。
王健林宣布去贵州扶贫的三个月后,万达就跟贵州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两年半后,贵州第一家万达广场在六盘水开业。
不过养猪却比盖万达广场难多了,在一段从内部流出的视频中,王健林压着火气对丹寨政府人员说道:“原来我以为盖个猪场……他回去跟我说要十万头猪场要几个亿,我说你盖个猪场要几个TJEPORTERS'记崙购审1Q IlNOTES20191◄04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王健林的吃惊并不令人意外。
这 些年,跨界进入养猪行业的巨头此起彼伏,比如高盛、网易、复星、碧桂园等跟猪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公司,他们进到行业里才发现,这门古老的技艺已经成为一项耗资巨大、管理精细、技术密集的生意。
建国后的养猪模式,经历过三个阶段:1950年到2000年以农村散养户为主,在宅基地的猪圈里养;2000年 之后是专业化养殖户崛起的阶段,逐渐形成“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和“一体化自育自繁自养”的牧原模式,大型养猪巨头不断涌现。
网易和万达这种养猪门外汉,不擅长跟农民打交道,只能选择自繁自养的牧原模式。
但这种模式是名副其实的重资产投资,每10万头猪投资额超过1亿元,再加上节节上涨的饲料和人工成本,难怪连中国首富都抱怨嫌贵。
除了投资大之外,养猪的难度也随着规模的变大不断增加。
一个出栏量10万头的养猪厂,不仅要操心育种、饲料、人工授精、疫苗、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还要琢磨如何提升料肉比、PSY、商品代存活率等核心商业指标,管理成本极高。
正因为如此,万达在动手养猪前犹豫了半年,甚至考察了全国5个养猪企业,发现都不怎么挣钱,于是便放弃了在丹寨县养30万头猪的宏伟大计,转而开发万达小镇,搞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回到万达熟悉的老本行上去了。
除了万达之外,那些嚷嚷着要养猪的大佬们,最后基本都是纸上谈猪,雷声大雨点小。
唯一养出猪的是丁磊,但出栏量只有2万头,规模是行业龙头公司的千分之一,而且售价高达49块一斤,不具备代表意义。
养猪难,难养猪,这不仅是地产和互联网巨头的感受,也是这两年普通养殖户们的感受。
2014年之后,散养户开始大量退出市场。
这跟农村劳动力减少有关,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环保禁养限养越来越严。
光在2016年,因环保整治而减少的生猪存栏就达到了3600万头,到了2017年,又有2000万头猪被环保淘汰。
到了2018年,非瘟的肆虐让散养户的退出速度大幅提高。
幅度有多高,一个数据可以说明:国家统计局在山西晋城调查走访,发现由于疫病的影响,这个年出栏量近180万头的山西生猪产业第一大市有三分之一的养殖户选择退出。
谈到养猪,我们总喜欢聚焦在那些行业龙头企业玩票的商业大佬、疯涨的养猪股票上,而那些黯然离去的普通养殖户们,他们还好吗?2014年,我国农村和农业环保领域第一部国家级行政法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了,对散养户的管理开始趋严,全国开始在南方水网133县、京津冀等区域划定禁止养殖区,养猪逐渐成为各地“嫌弃”的低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