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北亚建立集体安全模式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东北亚建立集体安全模式的可能性
东北亚地区选择何种安全模式,是事关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安全理论与集体安全理论
1.安全理论什么叫“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处于什么情况下才算作安全,历来颇有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只有一国在客观上不存在危险的威胁,主观上不存在对危险的恐惧,该国才是安全的。
当然,国际关系中所说的危险,通常指对国际关系主体生存与发展会造成一定伤害的力量或情势。
事实上,只要国际社会本质上依然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危险就会一直存在,安全问题也将一直存在。
在缺乏一个绝对权威的情况下,国家为了保证安全,除加强自身实力外,很自然地倾向相互组成国家集团,希望藉群体的力量增加维护自身安全的系数。
这种安全集团组成的安全模式最常见的是“联盟安全”。
联盟容易造成所谓的“安全两难”的问题,即联盟集团之间往往互不信任,一个联盟集团为了增加对抗其他敌对联盟威胁的能力,会不断增加自身军备实力,但这种行为又为敌对的联盟视作对自身的威胁,于是相应地扩充军备,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各方的安全系数都下降。
2.集体安全理论所谓集体安全,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体系,在其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承认其他国家的安全就是所有国家的安全,他们同意并且愿意对侵略者作出集体反应。
集体安全模式的基点在于安全不是个别国家而是所有国家的共同的事情,每一个国家都像一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一样关注和捍卫其他所有国家成员的安危。
简而言之,在集体安全模式下,对一个国家的战争或战争威胁将被视为对所有国家的战争或威胁,它将受到其他所有成员集体地反对和惩罚。
集体安全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就是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盟约》第11 条明确宣告:“任何战争或战争威胁,不论立即影响任何联盟会员国与否,兹
特宣告其为与联盟全体有关之事,联盟应采取其认为明智有效之然后行动,借以确保国际和平。
” 第16 条更具体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即应视为对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然而国际联盟失败了,它既没有能保护其会员国的安全,也没有能维护世界的和平。
二战后,在国际联盟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联合国,继承和发展了集体安全的思想。
联合国在组织形式、行动方式、权力配置上都将集体安全模式进一步完善起来,但不幸的是,实践证明,集体安全模式在联合国的实践又是一次败多成少的实践。
3.集体安全理论的困境集体安全模式是与理想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正如著名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所言,集体安全作为一种理想是毫无瑕疵的,它确实为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共同体中执行法律提供了理想的解决办法。
然而,集体安全作为一种安全模式没有获得成功,这不仅是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使然,也是集体安全模式本身的缺陷使然。
这一点,汉斯•摩根索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认为集体安全是建立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之上: 1 有压倒优势的力量来威慑或反对任何潜在或现实的侵略者; 2 所有成员国有共同的安全观念;
3 成员国必须将它们冲突的政治利益从属于所有的成员国集体防务所界定的共同利益。
然而,以往的经验和国际政治的一般性质,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可能出现这种形势。
因此要实现集体安全,实在为时过早,太有“乌托邦”色彩了。
二、东北亚建立集体安全模式的可能性
在东北亚地区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倡议也由来以久。
然而要在东北亚地区选择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集体安全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集体安全模式在东北亚地区所面临的困境较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大。
首先,集体安全模式需要成员国之间少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东北亚地区存在众多的结构性矛盾和立场根本对立的问题。
东北亚地
区的矛盾呈现综合性、复杂性、对立性等特点,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要达成强机制的集体安全模式无疑是不现实的。
如日俄北方四岛问题无论如何解决,对于未获所有权的一方都是明显的损失,哪怕各分其二,也是双方都不满意的。
还有近年来热点的朝鲜核问题,也成为影响这一地区各国之间关系的棘手问题。
其次,共同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软力量”对形成集体安全具有很大的催化作用,但东北亚地区则缺乏这种基础。
东北亚地区虽然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如儒家文化在中、韩、朝、日、蒙都占有很大的影响,历史上也曾形成过“中国中心主义”的朝贡体系,但是步入近代后,随着俄罗斯从欧洲扩张到东北亚、日本的“脱亚入欧”式崛起、美国的介入与中国的式微,使得东北亚地区集佛教、儒教、道教、东正教、基督教等于一身,犹如一盘大杂烩,我们虽然不能妄加断言将形成“文明的冲突”,但是要实现文明的融合也实属不易。
而从意识形态上看,东北亚地区更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缩影,既有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坚力量,还有处于转轨之中需要重新定位的国家。
这多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东北亚在实现集体安全模式上必将面对更多的曲折与困难。
最后,政治军事方面的集体安全的实现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来推进,东北亚地区目前缺乏这种动力。
东北亚的现实是连一个国家的经济共同体都没有形成,遑论建成全区域的经济组织。
中、日、韩三国尚未形成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的集体安全体系的形成只能是更遥远的事情。
三、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北亚地区还不能形成组织严密的安全机制,只能先建立松散的安全安排。
这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实现东北亚长久和平的必经之路。
具体地讲,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积极创立覆盖全区域的多边安全对话场合; 2 不拘形式地开展各个层次的非强制性安全对话和合作;3 从形成“对话的习惯”入手,逐步地
加强多边机制建设,包括信任机制、合作机制、预防性外交机制等;
4 努力挖掘和倡导东亚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5 加快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共同体,采用“以经促政”的方式推动东北亚的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