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古城初级中学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二)(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古城初级中学中考化学学业
水平模拟试卷(二)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在皮蛋上浇醋调味
B. 灯泡照明
C. 面包发霉
D. 菜刀生锈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
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3.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

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
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
X范围的是()
A. 红磷
B. 干冰
C. 氯酸钾
D. 食盐水
4.生活中常见的柠檬汁、蕃茄汁,柑桔汁、酸奶等物质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酸性,这
是由于它们()
A. 溶于水时生成了盐酸
B. 水溶液中含有酸分子
C. 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D. 溶于水时,在水中解离产生了氢离子
5.现有5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烧碱③食盐④浓硫酸⑤铁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
气中,其中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6.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黄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 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7.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许多材料达到纳米(1纳米=10−9米)
级的大小时,会产生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性质等.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
B. 金黄色的金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C. 纳米氧化锌能吸收电磁波
D.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8.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
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不能再分
B. 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

C.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 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
9.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3%~5%的NaOH溶液
B. 实验时,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C. 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 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0.“尽量别给孩子用涂改液,涂改液中甲苯超标34倍会中毒,不但会刺激眼睛、呼
吸道,如果在密闭空间里,大量吸入,还会造成急性中毒,甚至会致癌”,这是央视3.15晚会的一则报道,甲苯的化学式为C7H8,下列关于甲苯(C7H8)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苯由碳、氢二种元素组成
B. 甲苯由碳、氢二种原子构成
C. 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g
D. 甲苯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8
11.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
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
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B. 丙可能是水
C. 生成丁的质量8g
D.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2
12.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 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
B. 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
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

1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OH)3→FeCl3
B. CO2→CaCO3
C. KNO3→KCl
D. CaO→CaCl2
14.观察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的反应中,微观上是H+和OH−生成水分子及Na+和SO42−生成Na2SO4分子的
过程
B. 图2中的反应,微观上是锌原子和铜离子生成锌离子和铜原子的过程
C. 图3中的反应,微观上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过程
D. 上述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
15.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O、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以
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均完全反应或吸收);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是()
A. 气体依次通过E→D来验证是否含有CO2和H2O
B. 气体依次通过B→A→E来验证是否含有H2
C. 气体依次通过C→A→D来验证是否含有CO
D. 气体依次通过E→D→C→B→A→D→E来验证是否含有H2O、CO2、CO、H2
16.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203040
KCl333845
溶解度/g
KNO33164110
A. 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 g KCl
B. 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KCl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
C. KNO3的溶解度始终大于KCl
×100%
D. 40℃时,某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110
110+100
17.下列物质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NO3、H2SO4、BaCl2、CaCl2
B. K2CO3、NaNO3、CaCl2、KCl
C. NaOH、BaCl2、KNO3、NaNO3
D. KOH、CuSO4、NaCl、KNO3
18.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
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
Na2CO3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然后过滤
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钙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
酞溶液
D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
比色卡对比
A. A
B. B
C. C
D. D
19.为测定未完全煅烧的贝壳(含6%的不含钙的杂质)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
100克该贝壳继续煅烧充分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0克,则该贝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45%
B. 55%
C. 65%
D. 60%
20.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的实验事实的是()
A. 充分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B. 往稀硫酸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至过量
C. 滴加稀盐酸恰好中和pH=13的氢氧化钾溶液
D. t℃向某接近饱和的硫酸钠溶液中缓慢加入硫酸钠粉末
(a%为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1.(1)请用“氢、氧、碳、硫、钠”中的某些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的化
学式:
①不可再生的气态化石燃料______;②可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的碱______;
③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单质______;④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固体
______;
⑤能用于金属除锈的重要化工原料______.
(2)请从上述①~⑤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反应类型的化学
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______
②复分解反应:______.
22.根据下列数型图象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______(填微粒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
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_。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
因为______。

(3)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______的方
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可以析出______g a物质。

③t1℃时,分别取100g a的饱和溶液和200g c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0水,析出晶
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m和n的关系是:m______n.(填“>”“<”或“=”)
23.用下列仪器和试剂验证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烧杯、试管夹、酒精灯、
药匙、量筒、天平.锌片、铁片、镁片.5%盐酸、20%盐酸.
(一)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不同
取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填元素符号)
K、Ca、Na、______、Sn、Pb、(H)、Cu、Hg、Ag、Pt、Au
(2)线B对应的金属为______.
(3)线A对应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二)金属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的快慢不同取质量相等的锌片,分别放入5%、
20%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反应时间为t.5%的盐酸与锌片反应m 与t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请在该图上补画出20%的盐酸与锌片反应m与t的关系曲线.
实验表明,盐酸质量分数越大,与金属反应的速率越快.
(三)温度对金属与盐酸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______(“同种”、“不同种”)金属,再分别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______(“相同”、“不相同”)的稀盐酸…实验表明,温度越高,盐酸与金属反应的速率越快.
24.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O和SiO2)为原料制备MgCO3⋅3H2O.
其主要实验过程如图:
已知:SiO2不溶于水,常温下不与硫酸、碳酸钠反应。

(1)“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和______。

(2)“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3)“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能否省去“过滤Ⅰ”只进行“过滤Ⅱ”。

______(
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

(4)“酸溶”时所加硫酸溶液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_。

25.“嫦娥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
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还能与盐酸、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氧气)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制取CO2的装置,应从图乙
中的图1、图2、图3中选择______.
(2)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
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____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3)设计A、B装置的目的是净化导入的纯净且干燥的CO2.其中,①A装置的具体功
能是______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②B装置的具体功能是______,其瓶内液体应是______;
(4)为了确定CO2跟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最后还要采用的验证实验操作是
______.
(5)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______.
(6)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7)某潜水艇上有4人,如果每人每小时消耗的氧气在某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体积为
50L,则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多少千克?______(已知:在上述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5g/L)
26.将4cm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HCl中,产生大量气泡后出现白色固体。

小组同学为探究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在MgCl2溶液中,常温下发生反应:Mg+2H2O=Mg(OH)2↓+H2↑。

【猜想】
Ⅰ.生成的MgCl2过多而析出
Ⅱ.反应后有镁粉剩余Ⅲ.生成了Mg(OH)2沉淀
【实验】相同3次实验,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直至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无______(填现象),分别得到干燥洁净固体m g。

(1)对比实验:将m g固体与m g______,分别加入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观
察固体有无明显减少。

结论:假设Ⅰ不成立。

(2)取m g固体,加入稀盐酸。

若观察到______现象。

结论:假设Ⅱ也不成立。

(3)取m g固体,全部溶于稀硝酸,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1.16gMg(OH)2沉淀;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生成了2.87g沉淀。

结论:假设Ⅲ也不成立,若已知白色固体化学式为[Mg x(OH)y______ z],则缺少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结论】经计算分析x:z=______,x:y=______。

请写出得到白色固体和H2的化学方程式(已知两者计量数比为1:2):______。

27.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
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1所示。

(1)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10203040506070
沉淀质量/g01n345m
则m=______。

加入10g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请在图2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在皮蛋上浇醋调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灯泡照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而言的,是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故它的组成或结构与反应物一定不同。

故选:A。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新物质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它物质,其性质组成均会与原物质不同.
此题是对化学变化实质的分析,是对生成新物质的理解与探讨,是化学变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3.【答案】A
【解析】解:由图中信息可知,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

A、红磷属于单质,故A正确;
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B错;
C、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错;
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
根据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4.【答案】D
【解析】解:
由于柠檬汁、蕃茄汁,柑桔汁、酸奶等物质在电离时都生成了氢离子所以才体现酸性。

选项中只有D概括的准确,其他均不能说明实质。

故选:D。

溶液的酸性一般是因为电离是生成了大量的氢离子导致的,所以显酸性是氢离子的性质。

该题是对溶液显酸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酸性形成的原因是氢离子的存在导致的。

5.【答案】B
【解析】解:A、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②烧碱既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潮解,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⑤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成新的物质铁锈.故选项
正确;
C、③食盐质量不变,④浓硫酸的吸水性,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③食盐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腐蚀性等;烧碱既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潮解,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食盐既没有吸水性,又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和氧化性等;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成新的物质铁锈.
本考点考查了初中阶段常见药品的保存方法,既有酸、碱和盐的保存方法,又有铁生锈的条件.比较常见的物质的性质要记牢,还要注意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具体分析,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解答】
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A说法错误;
B.硫黄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说法错误;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C说法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解:A、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提高,从题目中所举实例金属变成纳米粉后的变化分析,可推测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会变的很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信息可知,金粉变成纳米级后,颜色会变化,金粉颜色未变说明不是纳米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锌制成纳米级后会具有吸收电磁波的功效,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粉在空气中不能自燃,变成纳米材料后出现自燃现象,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信息: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提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信息: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颜色会发生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许多材料达到纳米(1纳米=10−9米)级的大小时,会产生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判断.
D、铁粉在空气中不能自燃,据此判断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是否属于纳米材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纳米材料的性质,理解题意、抓住题目提供的信息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能再分,类推结论错误,故A错误;
B、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而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类推结论错误,故B错误;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类推结论正确,故C正确;
D、CuO不能与水反应,而CaO能与水反应,类推结论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A、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B、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C、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可溶性的碱对应的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了解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
9.【答案】A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上NaOH溶液,因为NaOH溶液具有腐蚀性,故说法不正确。

B、实验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故说法正确。

C、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故说法正确。

D、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说法正确。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根据甲苯的化学式C7H8可知,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A 正确;
B.甲苯是由甲苯分子构成的,甲苯分子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B错误;
C.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1×8=92,故选项C错误;
D.甲苯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8)=21:2≠7:8,故选项D 错误。

故选:A。

甲苯化学式为C7H8,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甲苯这种物质;(2)表示组成甲苯这种物质的元素为:碳元素、氢元素组成;(3)表示甲苯的一个分子;(4)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质量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丁质量增加了8g−1g=7克,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少了4g−2g=2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甲质量减少了6g−1g=5g,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丁,是化合反应。

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g:7g=5:7;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所以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丙质量不变,可能是水,故B正确;
C、生成丁的质量7g,故C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5:2,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答案】A
【解析】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而氢氧化铝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在NaAlO2中,Na显+1价,O显−2价,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Al的化合价为+3价,故B正确;
C、盐酸是酸,氢氧化铝是碱,二者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正确;
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故D正确。

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A、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C、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分析;
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关氢氧化铝的性质问题,认真分析灵活运用即可.
13.【答案】C
【解析】解:A、Fe(OH)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C、KNO3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钾,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D、生石灰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Fe(OH)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生石灰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KNO3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钾.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制备有一下几种类型:一种是只能用题目给出的原料来制取;一种是自己选取原料来制备新物质;还有的是给你一部分药品,其它自选等.本题还要满足一步反应能实现,因此结合物质的性质,灵活应用,答案就会迎刃而解.
14.【答案】A
【解析】解:A、图1的反应中,微观上是H+和OH−生成水分子,硫酸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不正确。

B、图2中的反应,微观上是锌原子和铜离子生成锌离子和铜原子的过程,正确。

C、图3中的反应,微观上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过程,正确。

D、上述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图1是复分解反应、图2是置换反应、图3是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A。

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答案】D
【解析】解:A、由于水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依次通过E→D能验证是否含有CO2和H2O,故A说法正确;
B、气体通过B是除去气体中水分,再通过A如果有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氧化铜由黑色会变成红色,再通过E因为有水生成,所以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所以气体依次通过B→A→E能验证是否含有H2,故B说法正确;
C、气体通过C是除去气体中二氧化碳,再通过A如果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由黑色会变成红色,因为有二氧化碳生成,再通过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气体依次通过C→A→D能验证是否含有CO,故C说法正确;
D、气体依次通过E→D→C→B→A→D→E不能用来验证是否含有氢气,因为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通过D后再通过E,其中的水可能是从石灰水中带过去的,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气,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验证水要用无水硫酸铜,验证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验证氢气通过氧化铜看是否有水生成,验证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铜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氢气和一氧化碳的验证,在验证氢气时必须把气体中原来的水分除掉,再通过氧化铜看是否有水生成,验证一氧化碳时,先把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除掉,再通过氧化铜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16.【答案】A
【解析】解:A、由图表信息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5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5g氯化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正确;
B、由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可以发现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KCl溶液会变为不饱和,不会有固体析出,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KCl,错误;
×100%,错误;
D、40℃时,只有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0g
110g+100g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