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科书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将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教科书加强了数概念教学,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数概念进行认识。
在1~5的认识中,教科书完整地呈现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数数——抽象出数——摆相应数量的实物——根据对应的数量将圆圈进行涂色。
在分别认识了1~5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器感知相邻两个数的关系,通过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为后面认识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同时,适当地渗透了集合、一一对应、统计等思想。
教科书通过多种方式将数与形、式与图适当联系起来。
在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中,教科书借助情境图、过程图等直观演示,强调加、减法的含义。
在计算时,教科书借助对话框,突出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学生已经会认、读0~5各数,对于0~5的加、减法,大多数学生也会计算。
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写数字,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比如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写得不整齐、大小不匀称。
二是对加、减法的含义的理解,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很快说出0~5的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但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对于加、减法的含义并不清楚,算理也并不明白,教学中要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教学写数字时,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书写范例,弄懂写数字的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分与合既是数概念的重要方面,也是计算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时,不能仅仅让学生会背、会唱读,而是要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建立表象,便于学生深入记忆。
3.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要注意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怎样做同样多”等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4.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把解题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要给学生留出读题和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并带领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认真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仔细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倾听交流,学会和他人分享;静心解答,将自己的思维外化;耐心检查,培养反思能力。
◎教学笔记
1. 1~5的认识
第1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15,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
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读、写这5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卡片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
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
▶教学难点
1~5各数的写法,初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计数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12~13情境图。
师:你们看,这个院子里热闹极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
桌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房子、树、人、小狗、椅子、玉米、南瓜、
鹅、鸭子、向日葵、萝卜、大雁等。
有的学生可能说出物体的具体数量,有的学生可
能汇报的信息是凌乱且不全面的。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都记不住了。
想一想,怎样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画下来、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直接写数等方法。
师:这么多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呢?(直接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5
各数。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教学笔记【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用数
字来表达的迫切需求,自然引入新课。
二、认、读1~5各数
1.认识“1”。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房子和小狗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房子只有1座,小狗只有1只。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点子图卡片上涂一个○,并出示数字卡片“1”,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一读。
师:大家找数量只有“1”的事物找得都很快,当我们找到对应的1个事物,就在点
子图卡片中涂上一个○,表示1。
同学们在图中还能找到数量是“1”的事物吗?我们继续
找一找吧。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可以发现还有1口水缸,1张石桌,1棵苹果树……
【设计意图】从情境图中数量是“1”的物体出发,由实物图抽象出数字“1”,并在此
基础上回归生活,对“1”的意义及时进行拓展提升,使学生理解“1”不仅可以表示1座房
子、1只小狗,还可以表示1口水缸等。
事物的属性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1”,所
以都可以用“1”来表示,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字“1”的意义的有效理解。
2.认识“2”。
师:数一数,图中有几只鹅?
【学情预设】2只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2”,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
师:2只鹅要涂几个○表示呢?请大家在点子图卡片上涂一涂。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涂。
师:2只鹅可以用2个○表示,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2个○表示?
学生回答椅子、秋千的数量都是2,都可以用2个○表示。
师:椅子、秋千的数量都是2,它们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请同学们在
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部位藏着“2”呢?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找到身体中的“2”,比如2只眼睛、2只胳膊、2条腿等。
【设计意图】认识“2”的方法与“1”基本相同,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引导学生在自
己的身体上找到能用“2”表示的物体,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加深学生对数字
“2”的意义的理解。
3.认识“3”“4”“5”。
师:图中还剩下什么物体我们没有数过?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选择一种物体数
一数,看它有几个,并在点子图卡片中涂一涂,再想一想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3只大雁,可以用3个○来表示,或用数字“3”来表示。
(教师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3”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3个萝卜可以用数字“3”来
表示。
)
预设2:4棵向日葵,可以用4个○来表示,或用数字“4”来表示。
(教师追问:还有
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4个南瓜、4个苹果也可以用数字“4”
来表示。
)
预设3:5只鸭子,可以用5个○来表示,或用数字“5”来表示。
(教师追问:还有哪
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5个玉米、5只鸭子也可以用数字“5”来
◎教学笔记表示。
)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在黑板上贴数字卡片“3”“4”“5”。
【设计意图】前面的环节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的。
从实物中抽象出“3”“4”“5”的
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
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体会1~5的基数意义
1.找找生活中的1。
师:我还能用“1”表示我们生活中事物的数量,例如,1块黑板、1个讲桌等等。
同
学们尝试一下用“1”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吧,根据你们的发现在点子图卡片上涂一
涂。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课桌面上的物品来描述,例如,数学书的数量是
1、笔盒的数量是1等等。
2.找找生活中的2、3、4、5。
师:让我们加大难度,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2、3、4、5来表示?
可以边找边涂圆点,这样不容易遗漏。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了可以用2、3、4、5表示的事
物。
例如,黑板擦的数量用2表示,练习册的数量用3表示,吊灯的数量用4表示,
铅笔的数量用5表示等。
(教师提醒:不仅可以找教室里的事物,还可以找操场或者家
等场所中的事物。
)
【设计意图】通过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对应事物的数量,体会数的基本含义,在找数
的过程中巩固数数的能力,提高数感。
四、感知数的顺序
1.逐步感知1~5的顺序。
课件出示计数器,计数器上有1颗珠子。
师:计数器上拨了几颗珠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课件继续演示,依次增加一颗珠子,让学生说出现在有几颗珠子,用几表示。
【学情预设】学生会依次说出有1、2、3、4、5颗珠子,分别用1、2、3、4、5来表示。
2.给点子图卡片排序。
课件出示点子图。
师:这儿有一些点子图卡片,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请两名同学上讲台摆。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按照之前学习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排,也可能有学生会从大到小排,两种排法都要予以肯定。
【教学提示】
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感受先拨1颗珠子是1,在1的基础上再拨1颗珠子是2……认识到后一个数是由前一个数添上1得到。
◎教学笔记3.给数字卡片排序。
课件出示卡片,同桌间交流后排序。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顺利地给这5个数排序。
(教师追问:1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拨珠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5的数序,认识到后
一个数是由前一个数添上1得到的;通过给点子图卡片排序,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
直观化,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最后通过给数字卡片排序,进一步
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教学1~5的写法
师:现在我们对1~5这几个数都比较熟悉了,首先观察一下这5个数分别像什
么。
(课件出示)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怎么写这些数。
(播放1~5的书写视频)下面和老师一起来
书写这几个数字。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强调写满格。
学生在教科书上的写字格中描写,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
【设计意图】直接呈现写数字范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从哪儿起笔、怎么拐弯、何处收笔。
实体数字、虚线数字、空格等练习方式并存,便于学生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布局,既规范学生写字,又能使学生感受怎样书写才美观,养成认真仔细的书写习惯。
六、应用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1题。
【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数字,一一数出对应的数量,再圈一圈。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要强调一一对应地数,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2题。
师:请你拿出尺子画线连一连。
【学情预设】学生完成这道题比较轻松,只要将物体的实际个数数清楚就能准确连线。
3.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3题。
【学情预设】这道题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写数,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先让学生说出每种动物的数量是几,再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4.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4题。
【学情预设】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
学生的表示方法有很多,交流时【教学提示】
写字时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
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注意只要表达的数量是正确的就可以。
◎教学笔记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1~5来表示?请你下课后找一找,再与同学说一
说。
【设计意图】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
在身边。
七、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将数的意义
的理解蕴含在多个活动中。
例如涂圆圈的个数,将现实生活中的数进行初步抽象,使
学生认识到,不管什么物体,只要数量是1的,都可以涂1个圆圈来表示。
这样直
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基数的含义。
根据涂色圆圈的数量找
数字卡片等活动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数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数感。
虽然学生对1~5各数
在学前就有所了解,但上课时发现,他们很难做到有序、整体全面地观察以及完整地
表达,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另外课后还要让学生加强数字的书写练习。
▶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笔记
第2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7,完成教科书P17~18“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来描述1~5中两个数
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用具体事物比较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
过程,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发展初步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培养符号意识。
3.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规范书写、积极表达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1~5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符号“=”“>”“<”的含义,会区分“>”“<”。
▶教学准备
课件,9张猴子、3张桃、2张香蕉和4张梨的图片。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P17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到野外聚餐,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猴子、桃、香蕉、梨,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猴子
及各种水果的数量。
师:图中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请大家数一数、写一写。
图中有3只猴子,3个桃,2根香蕉,4个梨。
【学情预设】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通过数一数、写一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师:想一想,每只猴子吃1个桃、1根香蕉、1个梨,这些水果够分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每只猴子吃1个桃、1根香蕉、1个梨,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大小。
(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设疑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
【教学提示】
数数的时候,要注意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写数的时候,注意书写的姿势及数字的规范。
◎教学笔记师:1只猴子吃1个桃,桃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数数的方法来比较。
猴子有3只,桃有3个,猴
子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所以桃够分。
师:请你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猴子与桃的图片。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数数的经验,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
摆,并且说出1只猴子对应1个桃,没有多余的,就说明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看,左边的3只猴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
的桃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左边写“3”,右边也写“3”)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
系?(同样多)对,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3=3。
(板书“=”)
师:“=”是等号,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带领学生读一读:3等于3。
(板书:等号读作:3等于3)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写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强调写的时
候要把两条线画得笔直且一样长。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出,可以用“=”表示相等。
将“3与3
同样多”写成“3=3”,并讲解“=”的读、写法,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的合理性和简洁
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学习“>”。
师: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自己动手摆一
摆。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猴子与香蕉的图片。
【学情预设】预设1:不够,因为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所以2根香蕉比3只猴
子少。
预设2:因为猴子比香蕉多,所以不够分,3比2大,可以用3>2来表示。
预设3:因为香蕉比猴子少,所以不够分,2比3小。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表达不清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为猴子比香蕉多,3比2大,所以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是不够分的,我们可以用“3大于2”来表示。
(板书:3>2)
师:“>”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一读:3大于2。
(板书:大于号3大于2)
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教学提示】
注意可以用不同形式表示比较的结果。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猴子与水果数量比较的情况,再引入符号表示。
是较大的数,右边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尖对着较小的数。
◎教学笔记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于号的大大嘴巴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你会写“>”了
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写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
3.学习“<”。
师:每只猴子分1个梨,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先让学生摆一摆,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4”。
【学情预设】预设1: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
来了1个;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
分。
预设2:3比4小,4比3大,所以梨够分。
如果学生可以说出“4>3”的式子,让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意义,教师补充;如果
学生说不出,教师说明4比3大,反过来说明3比4小,我们还可以用“3小于4”来表
示3比4小。
(板书:3<4)
师:“<”是小于号,读作“小于”,跟着我读一读:3小于4。
(板书:小于号3小
于4)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
是较小的数,右边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尖对着较小的数。
师:你会写“<”了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写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习从具体物品中的比
较,抽象到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体会“>”和“<”的含义,感知符号的数学功能。
4.区分“>”和“<”。
(1)区分两种符号。
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不同的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或者教师说名
称,学生用小棒摆出“>”和“<”。
师:“>”和“<”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
们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相同点是“>”和“<”的开口都是朝着较大的数。
不同
点是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
(2)利用儿歌记忆符号。
师:请你观察前面学过的三个式子,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表示左边的数与右边的数同样多,“>”表示左边
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教学笔记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从意义上理解并进行区
分。
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符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容易理解,从而加深记
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17~18“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明白“哪一堆正合适”的意思是松鼠的数量要和松果一样多,指
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学生回答怎么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正合
适。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解决本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一一对应是指上下
物体中的每一个分别对应,而不只是指上下物体的首尾对应。
2.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第3题。
让学生观察前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说下面两个大小比较关系的意
义。
最后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第三幅图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怎么得到的,分别代表
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物体交换位置后,符号开口和尖
角朝向的数不变。
【设计意图】前两组通过交换物体的左右位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的实
际运用,最后一组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物体个数中灵活抽象出不同数字的大小比较。
3.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后填空,最后与同桌进行交流完成。
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展
示完成较好的同学的答案,交流解题方法。
【学情预设】图中每只小兔都搬了一块砖,小兔和砖同样多,然后数一数,填一
填。
比较其他事物并说一说时,有的同学先将各个事物的数量数出来后,再根据数的
顺序比较大小,可能会说小熊和木头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能会说小兔与小熊之间的
数量关系······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进行反馈,给出正面的评价。
4.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自我订正。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让他们能正确使用符号进行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认识了哪些新的符号?你们能说说这些符号
的意思吗?怎样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和“=”。
相同数比大小用等号;不同数比大
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
大于号开口向左,小于号开口向右。
◎教学笔记▶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注重挖掘蕴含在知识深处的思想方
法。
让学生对简单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对学生的后续学习
产生积极影响。
这节课渗透了许多数学思想:一是符号化思想,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
言说出比大小的结果,教师再引入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合理性和简洁
性;二是化归思想,当有多种水果摆在面前时,一种一种地考虑,是化复杂为简单的
化归思想的运用;三是一一对应思想,在比较的过程中,这种思想充分展露。
教学中
发现有的学生在说的时候知道谁大谁小,但写“>”和“<”的时候却写错了,这需要有一
个慢慢熟练的过程。
▶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