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改扩建工程供水管网铺设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改扩建工程供水管网铺设施工方案
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及工程质量
1、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地面管路安装:干管和入户管道按设计要求布设,各级管道根据实际控制和管理需要,配置闸阀和水表。

土建部分包括土方挖填。

2、工程质量及要求
(1)、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执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2)、管道安装无渗漏。

二、主要施工工艺
本工程开管道安装施工可划分以下几道工序:
测量定位及放线一管沟开挖一验糟一安管一管道试验一回填土。

1、测量定位放线
根据管道设计断面图,熟悉了解和掌握管线走向、坡度、地下设施、管线高程、坐标等有关资料,完成测量定位及放线工作。

(1)、交桩
由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高程控制和平面坐标点。

(2)、测量及现场踏勘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一级的控制点和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拟定闭合导线的布设方案,然后到施工现场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和建立标志。

(3)、量边测角和连测
依次测量各导线边长,往返或同向取其平均值,用测回法实测导线左角或右角,最后将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

(4)、设置管道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
开工前,根据布置好的控制网或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引至管线附近预先选好的位置,埋设中心桩,并做好标记。

(5)、放线
首先用白灰或白石膏粉放出管道中心线,再根据土质和开挖深度计算出开口宽度,然后再放出开挖边线。

2、管沟开挖
由图纸计算出槽底标高,根据地面实际标高,计算出开挖深度,采用机械结合人工开槽。

开挖时,由测量人员跟班作业,随时控制开挖深度,保证槽底土质不受扰动。

3、地表雨水排除
为防止管道积水,在管道铺设时应有一定坡度,正常坡度取3‰,泵房侧偏高。

沟槽一侧堆土时,土堆距沟槽边至少0.5米以上,高度不超过1米,并向外侧呈一定坡度,以利雨水向外流动,避免冲刷槽壁。

应该修挖排水沟,用暗
管将雨水引向地沟。

4、PE管道安装及铺设
(1)、材料的要求
PE管内壁应光滑,压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气密性能要安全可靠,对地基沉降或地震波动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必须抗酸碱腐蚀,而管材无损坏, PE管及管道附件、阀件、管线所配备的零部件齐全,必需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必要的手续,严禁使用三无产品。

阀门经耐压试验合格,直观检查无裂纹。

(2)、垫层施工
沟槽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垫层施工,PE管按设计要求和我公司的施工经验,PE管采用粗砂在槽底铺设150mm砂垫层,如基础松软时,采用混凝土整体基础。

用平板振器振平。

材料的选择和把关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选样→批准→进场→验收→使用。

粗砂中不得混有大的砾石、石块及杂物,砂垫层要做到平整密实。

三、PE管安装
1、PE管运输和储存
PE管由生产厂家供货,运至现场可暂时沿管线方向摆放在沟槽一侧, PE管的运输和贮存应注意:运输过程中必须垫稳绑牢,且宜采用加长汽车,汽车管尾摆动,损坏管节。

起吊管节时,宜采用兜身吊,轻装轻放。

管节安装前,将管、管件按施工设计的规定摆放,摆放的位置应便于下管。

管节现场贮存量应做到适中,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能太多,以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

2、PE管安装与铺设
由于PE管较轻,可采用人工下管,用麻绳系信管身多处,下管时不得与槽壁碰撞,不得在砂垫层上拖动PE管。

四、对接熔化焊接头施工工艺
1、清理管端;
2、将管子夹紧在熔焊设备上,使用双面修整机具修整两个焊接接头端面;
3、取出修整机具,通过推进器使两管端相接触,检查两表面的一致性,严格保证管端正确对中;
4、在两端面之间插入210 ℃的加热板,以指定压力推进管子,将管端压紧在加热板上,在两管端周围形成一致的熔化束(环状凸起) ;
5、一旦完成加热,迅速移出加热板,避免加热板与管子熔化端摩擦;
6、以指定的连接压力将两管端推进至结合,形成一个双翻边的熔化束(两侧翻边、内外翻边的环状凸起) ;熔焊接头冷却至少30 min。

值得注意的是,加热板的温度都由焊机自动控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

但如果控制设施失控,加热板
温度过高,会造成溶化端面的PE 材料失去活性,相互间不能熔合。

良好焊接的管子焊缝能承受十几磅大锤的数次冲击而不破裂,而加热过度的焊缝一拗即断。

五、电热熔焊接头施工工艺
1、清理管子接头内外表面及端面,清理长度要大于插入管件的长度。

管端要切削平整,最好使用专用非金属管道割刀处理。

2、管子接头外表面(熔合面) 要用专用工具刨掉薄薄的一层,保证接头外表面的老化层和污染层彻底被除去。

专用刨刀的刀刃成锯齿状,处理后的管接头表面会形成细丝螺纹状的环向刻痕。

3、如果管子接头刨削后不能立即焊接,应使用塑料薄膜将之密封包装,以防二次污染。

在焊接前应使用厂家提供的清洁纸巾对管接头外表面进行擦拭。

如果处理后的接头被长时间放置,建议在正式连接时重新制作接头。

考虑到刨削使管壁减薄,重新制作接头时最好将原刨削过的接头切除。

4、管件一般密封在塑料袋内,应在使用前再开封。

管件内表面在拆封后使用前也应使用同样的清洁纸巾擦拭。

5、将处理好的两个管接头插入管件,并用管道卡具固定焊接接头以防止对中偏心或震动破坏焊接熔合。

每个接头的插入深度为管件承口到内部突台的长度(或管箍长度的一半) 。

接头与突台之间(或两个接头之间) 要留出5 ~10 mm
间隙,以避免焊接加热时管接头膨胀伸长互相顶推,破坏熔合面的结合。

在每个接头上作出插入深度标记。

6、将焊接设备连到管件的电极上,启动焊接设备,输入焊接加热时间。

开始焊接至焊机在设定时间停止加热。

一般每个管件上都附有一张卡片,记录着该管件要求的加热电压、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等技术参数。

六、PE管材对接焊操作规程总体技术措施
1、用于对接焊的管材、管件应由相同牌号的材料制成,对于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管材,应由生产厂有出具两种材料相熔的证明。

2、用于对接焊的管材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合格产品,且管材外径、壁厚相同。

3、聚乙烯管道对接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4、焊接机具必须处于完好正常状态。

5、环境温度低于-5℃时或下雨、刮风、太阳暴晒等恶劣天气下,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七、工艺流程
管材准备-夹紧定位-铣端面-系统拖动力确定-端面-熔接-冷却定型
1、管材准备:准备需要对接焊的管材。

2、夹紧定位:根据管材的规格,配备相应的夹模,将
焊机的两夹具放在最大张开位置,将管材固定在两夹具内,使相对管端面伸出夹具拖板约50mm,移动夹具到两端面接触,校正使两端面完全重合。

3、铣端面:张开两夹具,将铣刀盘放置在夹具中间,开动铣刀盘,缓慢地移动夹具,使两端面压紧铣刀盘,将两对接焊端面铣平整。

切屑厚度不应超过0.2mm。

移动待焊管段使两个端面贴合,两平面之间的最大缝隙不应超过0.5mm,同时两管边的错位也不能超过壁厚的10%。

否则,应校正后再次重复上面的处理。

铣削后的端面不能被污染,应立即开始熔接。

4、系统拖动力确定(P0):将两夹具移动到最大张开位置,然后将压力调节开关放置最小,操纵夹具移动手柄使夹具闭合,同时调整压力调节旋钮,使压力逐渐增大,观察夹具的移动速度,确定一个适宜的值,保持压力旋钮不变,使两夹具移动几次,观察系统压力P0的变化,最终将较准确的P0值记录在工艺原始记录卡上。

1)、设备系统对接压力确定(P2):
P2=P×π×e×(D-e)/s+ P0
P: 单位对接面积应施加的力为0.18-0.22N/mm2
e: 壁厚
D: 外径
S: 焊接机具液压系统执行缸活塞总有效面积
2)、端面熔接:设定加热板的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通过秒表设定时间参数。

熔接过程压力-时间的关系曲线及各种规格管材的有关熔接参数表的示。

将达到熔接温度的加热板放在两待焊面中间,操作动夹具端面在对接压力P2的作用下,双面紧贴到加热板面上,
观察待焊面在加热的两边逐渐溢出熔融料(称为预热卷边),当卷边的高度达到参数表的值时,通过减压按键将吸热压力降至P1,吸热时间达到后,将动卡具移开,迅速撤出加热板,使两个待焊端面熔接,线性加压至P2,使两个端面完全贴合,同时溢出的熔融物料在熔缝区周围形成两道均匀的焊环
3)、为使焊接面不被污染,每次焊接前必须用洁净的绵织物将加热材擦净(或用无水酒精擦拭)。

4)、当遇到大风天气时,管材的另一端应封堵,避免管内通风冷却。

5)、冷却定型:熔接完成后,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冷却时间到后,管件焊接完成。

冷却过程中不应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

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加速冷却方式。

6)、焊接参数记录:焊接完成后,记录操作者、焊机型号、天气、环境温度、拖动压力、焊接压力、焊接温度、焊接时间、吸热时间、操作时间等参数。

八、管件熔接压力-时间关系曲线
P1:吸热压力
P2:预热及焊接压力
t1:预热时间(卷边凸起达到预定高度的时间)t2:吸热时间
t3:转换时间
t4:加压时间
t5:冷却时间
焊接参数的确定:
-焊接温度: 210±5℃
-压力P1:低
-压力P2: P2=P×π×e×(D-e)/s+ P0
P: 单位对接面积应施加的力为0.18-0.22N/mm2 e: 壁厚(mm)
D: 外径(mm)
S: 焊接机具液压系统执行缸活塞总有效面积
t1:卷边凸起达到0.5+0.1e(mm)高度的时间
t2:18e(s)
t3:最大3+0.01D(s)
t4:最大3+0.03D(s)
t5:15+0.5e(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