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教学区景观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教学区景观设计说明
一、设计主导思想
本设计紧扣“建筑、教育”这一主题,以构建“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使人、建筑、景观真诚对话;着力营造校园的“第二自然”,追求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由表现,力求使景观与校园生活特色和公共活动空间达到完美统一。

本方案的设计特点有:
1.构建以建筑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空间格局,将绿化引入建筑组群之中,形成气韵生动、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

创造幽雅环境,充分展现高校生活特色以及现代生态型区域环境的设计思想。

2.组织蜿蜒曲折,回转通达的庭院步道网络和疏散流畅的道路系统,漫步在庭院曲径之间或穿行于景观组团之中、或晨读、或夕阳中的趣谈,时时处处都可解读建筑之精品、感受文化之灵性,步移景异、轻松自然。

3.营造婉转深邃的校园公共空间体系以及和谐景观,通过“苑-园-街-庭-院”的起承转合形成园林化的景观特色。

将建筑院落错落有致地围绕着自然景观,以开敞的形式面向四周的景观展开,交织融于园林环境之中。

由此,设计者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大学校园。

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兼具传统空间诗意和当代文化需求的教学生活环境。

二、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因景造势
尊重原规划主题,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加以景观设计上的提升,因地制宜,将场地的有利条件加以张扬,与建筑专业高校的气质相适应。

2.“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
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在高校中的活动规律和特点是影响校园空间规划的主要因素。

设计者考虑的主题对象是空间的使用者——学生,通过对使用者行为模式的分析,满足使用者的特性和需求,以达到人性化的目标。

3.“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空间营造中。

只有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利用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三、具体设计
通过对设计理念的把握,本次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整个教学区划分为
两部分,即:人文景观轴、教学楼小庭院景观。

1.人文景观轴
人文景观轴自北向南展开,贯穿整个教学区,因地形渐次递高,为学校主景区的特性空间,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的理性与秩序。

这条轴线由校前广场起始,直至建筑系馆前的杏坛,形成空间的高潮,并向南延伸,结束于图书馆前的品读广场。

在开阔的空间中,将各种设计元素以组团的形式贯跃于轴线之上,在开阔的空间中,营造出大气而不失庄严的空间氛围。

第一景观组团:曲水流觞(方案一)
由校前广场拾级而上进入教学区,是景观轴线上的空间起始部分。

广场中央地面用花岗岩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枯水槽,巧妙地再现了中国古建筑中曾作为文人墨客会心山水、人物品藻和良辰美景交相辉映的建筑经典元素——“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又称流杯渠,引自书圣王羲之在会稽(今绍兴)邀请文友所进行的禊赏诗会,清乾隆更多处经营“曲水流觞”之所,如中南海的流杯学亭、恭王
府的沁秋亭、承德避暑山庄的曲水荷香亭等。

该景观的设置,表述了校园文化的高雅志趣,同时也蕴含了厚重的建筑历史文化;在这里,流杯渠在周围的花池、绿树的映衬下,作为一个观赏点,可以将轴线上的景观尽收眼底,是为表达空间氛围的开篇妙笔。

鲁班雕像(方案二)
进入教学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鲁班雕像,四周设置花坛与广场中心的鲁班雕像形成景观上的呼应。

鲁班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之一,也是一个相传有许多创造的杰出发明家。

几千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我校地处中原,是中原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职业院校,鲁班雕像的呈现,代表着我校的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也预示着学校在承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源源不断的为建设行业输送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第二景观组团:下沉式广场
为丰富空间层次,沿步道南行,第二景观组团为圆形下沉式广场。

该广场共分四个部分,采用灵活了的空间组织手法,南北两部分以不同色彩的植被、花卉拼合而成,色彩丰富、简洁大方。

东西两侧高低起伏的地面铺装形式在变化中追求统一,为了保证人流畅通无阻,在满足大量人流疏散的同时,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在广场周围,设置六组柱式,是其强化我校作为建筑类专业的高校学术氛围。

广场中心设置青石基座,上置“昔日计时”巨型日晷。

日晷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的象征,同时也诠释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之所其自身所蕴含的浓厚文化气息,亦能给莘莘学子以“昔日如金”的启迪。

第三景观组团:跌水
在第三景观组团当中,利用自然地面的高差变化,设置自循环水池,在台阶处利用落差形成跌水;为打破僵直的水岸,两端设枯山水造园手法的“沙滩”、水面上大小不等的石块星罗棋布,既联系了水池东西两侧的交通,又丰富了景观
构成形式。

水池两侧对称布置花池、步道,通过运用铺地、材料、植物、灯具等要素,使其在对称布局下变化丰富。

第四景观组团:杏坛
行至建筑系馆轴线和主轴线交汇处,达到景观轴线的高潮部分。

为了突出空间层次,在第四景观组团中设有“周王城图”、“杏坛”等景观,杏坛分三层共九级,逐层递收,中间为圆坛,其意为孔子教书育人之所,寓为“杏坛”,庄严厚重,颇具气势;杏坛之前的“周王城图”则是《考工记》中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图,紧扣设计主题。

第五景观组团:雕塑
作为主景观轴线的结束部分的第五组团,为了与图书馆及周围建筑空间相协调,主景设计一抽象雕塑。

以“建筑”拼音字母为母体,进行设计的抽象、变化、组合并运用现代感较强的材料,以体现现代建筑技术。

2.教学楼小庭院景观
教学楼小庭院景观设计从整体构思出发,为满足教学要求,体现全校同学好学向上,努力拼博的校园氛围,设置各种园林小品,形成围合的教学空间,使整个教学楼仿似在园林之中,与活动区形成对景。

而在各个园区的植物布景中,为缓解同学们精神健康和紧张程度,提供可休息、沉思、安静、放松的窒外环境空间,满足使用功能。

教学楼之间围合的庭院主要以宁静为主,不仅使人的心境与自然相融,置身于庭院之中,也能使人心旷神怡、心静神清,适于读书,并形成了开朗、明快、自然的现代风貌。

四、结束语
校园文化直接着影响建筑与环境,而建筑环境则演绎着校园文化的内涵。

在本方案设计中,空间的景观规划,丰沛的植物栽植设计,综合运用各种景观构
成元素,因地制宜地,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工作、学习环境。

本方案运用现代材料与技术,以各种建筑符号为元素,打造职大百年经典,力求使校园环境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深度、空间上的世俗轰动。

限于设计者水平所致,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同仁指正,以利修改与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