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钩虫病的诊治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宠物人兽共患病钩虫病的诊治要点
钩虫病又称黄胖病、懒黄病,是由钩虫(ancy1ostome)寄生于脊椎动物或人体引起的一种血吸虫病。
钩虫是一种土源性肠道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钩口线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1ostomaduodena1eDubini,1843),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钩虫(NeCatorameriCanUSStiIes,1902),简称美洲钩虫。
犬钩口线虫(AnCy1OSton1aCani-num)和巴西钩口线虫的感染期坳,可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因幼虫移行蜿蜒弯曲,引起的皮疹呈匐行线状,故称匐行疹(creepingeruption)o但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约有10亿人,导致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亡。
中国是钩虫感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1992年完成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全国钩虫感染率为17%,据此推测感染人数达19亿人。
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及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进展,在一些地区,钩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显著下降。
但不少地区(如海南、四川等省)的农村钩虫感染状况仍未改善。
钩虫病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病原
(一)分类地位
钩口线虫(Ancy1ostoma)简称钩虫,属于线形动物门(Nemathe1minth),线虫纲(Nematoda),尾感器亚纲(Phasmidea),圆形线虫目(Strongy1ata),钩口科(Ancy1ost-matidae)o
(-)形态学及基本特征
1.成虫
成虫体长约IOmnb生活时呈肉红色或淡红色,死后为灰白色。
虫体弯曲,呈钩状,头端具有口囊。
雌虫较雄虫略为粗长,尾端尖细。
雄虫较细小,尾端角度扩张,形成膨大的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属钩口线虫属,于口囊内有两对钩齿,虫体前端与尾端均向背侧弯曲,呈C形。
雄虫大小8〜I1mm o雌虫大小(10〜〜13)mmxθ.6mm o美洲钩虫,属板口线虫属,于口囊内有两对板齿,头端较细,颈弯深而明显,前端向背侧弯曲,尾端向腹侧弯曲,外形呈S形,雄虫大小5~9mm0寄生于人、犬、大猩猩、犀牛等动物。
雌虫长9~I1mmo虫体头端弯向背侧,口孔腹缘上有1对半月形切板。
犬钩口线虫外形似十二指肠钩虫,但较粗长。
口囊宽大,腹面前缘有3对腹齿,外侧1对最大,向内侧依次短小。
雄虫大小(10~12)mm×0.4mm o雌虫大小(14~16)mmx0.6mm,有尾刺,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之后。
寄生于犬、猫、狐的小肠,偶寄生于人。
2.幼虫
钩虫幼虫分杆状坳和丝状坳。
自卵内刚孵出的幼虫为第一期杆状坳,虫体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而较短,大小O.02~0.25mmo第一期杆状坳经蜕皮后发育为第二期杆状坳,其形态与第一期杆状坳相似,略微粗长,大小0.4~0.029mm,再进行一次蜕皮即发育为丝状坳;第二期杆状坳蜕下的皮层形成鞘,覆于丝状坳的体表,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虫体变细长,大小0.5〜0.7mm。
3.虫卵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虫卵形态相似,不易区别,均呈椭圆形。
壳薄而透明,约长60mπι,宽40mm,内含2〜8个卵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间隙。
(三)生活史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内。
交配后的成虫每天排1万〜2万个虫卵。
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适宜的条件下(20〜30。
C)经12~30h孵出杆状坳。
杆状坳再经1周蜕化为感染性幼虫丝状坳,感染性幼虫喜潮湿的环境,能沿湿草及犬笼壁爬行。
(1)经口感染,一方面可以直接到小肠发育为成虫,另
一方面经口黏膜上皮进入血液经体内移行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
(2)经皮肤感染,当感染坳与皮肤或黏膜接触时,受到
皮肤温度的刺激,立即表现为极其活跃的钻刺活动,经毛囊或皮
肤较薄处侵入体内,随后经血流达右心,然后沿小循环至肺,穿
破毛细血管和肺组织移行至肺泡和小支气管,沿支气管上行到气
管进入口腔,再随唾液进入消化道,寄生于小肠黏膜上,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成虫产卵需50d左右;每一成虫在体内的寿命,十二指肠钩虫为5~8a,美洲钩虫为3〜6a。
(3)经胎盘感染,感染坳侵入母体血液后经胎盘侵入胎儿。
(4)经乳汁感染,犬钩虫可经乳汁感染。
Schad等曾用十二指肠钩虫丝状坳人工感染兔、小牛、小羊、猪等动物,经26〜34d后,在其肌肉内均能查出活的同期幼虫。
提示,某些动物可作为十二指肠钩虫的转续宿主。
人若生食这种肉类,也有受到感染的可能性。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或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如感染并发病的宠物、野生动物及人类。
(-)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食用被丝状坳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丝状蝌污染的饮水;或通过皮肤接触而感染。
犬钩虫还可通过胎盘、初乳感染。
(三)易感宠物及其他动物
钩虫除了感染人之外,许多哺乳动物如犬、猪、羊、猫等都可作本虫的宿主。
(四)流行特征
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均有流行。
十二指肠钩虫属于温带型,在欧洲,分布于意大利、西西里岛、撒丁尼亚岛、西班牙、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农业区;法国、德国、波兰、瑞士等的隧道和矿区。
美洲板□线虫形成热带和亚热带型,分布于南非、印度南部、马来西亚、新几内亚、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西里伯、太平洋岛屿、东南亚、泰国、越南和我国南部。
在我国,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多,南方则以美洲钩虫为主,大多地区存在两种钩虫的混合感染。
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江西、云南、河南、江苏、广东、湖南、福建、贵州、浙江、安徽、四川、广西、海南等13个省(区)感染率为17.6%~60.9%,海南省位居首位。
1994年我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钩虫的感染率以半农半商的菜农最高,达30.96%o在钩虫病流行区,10岁以前的感染率多不高,10~30岁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保持在稳定水平。
犬钩虫是犬比较多发而且危害严重的线虫病。
钩虫寄生于小肠内,主要是十二指肠。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气候温暖地区常见,多发于夏季,特别是狭小、潮湿的犬窝更易发生。
三、致病性
(一)对人的致病性
钩虫病在临床上可分为钩蝌皮肤(黏膜)侵入期、钩蝌肺部移行期和成虫肠道寄生期。
有钩坳性皮炎、贫血、胃肠功能失调和营
养不良等主要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称为带虫者,重者可致急性便血性腹泻、重度贫血、心功能衰竭和儿童发育障碍等,婴儿钩虫病引起的并发症是造成婴儿死亡的常见病因,病死率为3.6%~6.0%,个别地区高达12%o十二指肠钩坳引起皮炎者较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同时还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因此,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钩虫病。
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
(1)钩坳性皮炎。
俗称粪毒、粪触块、粪疙瘩。
感染期幼虫一一丝状坳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至Ih内患者局部皮肤即可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d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
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蜕皮而愈。
皮炎部位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较薄处,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
(2)呼吸道症状。
又称钩坳性肺炎。
钩坳穿过肺泡壁后有点状出血与炎性渗出,重症者可引发支气管肺炎。
患者表现喉痒、咳嗽、声哑等,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干咳、痰中带血、阵发性哮喘等,并伴有胃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消化道症状。
又称早期钩虫病综合征。
如果短期内感染大量钩坳,患者除了表现皮肤及肺部症状外,还可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2周,表现明显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多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及腹泻(水样便为主,少量黏液)。
可伴有食欲不振、
呕吐或全身疲乏等。
个别病例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丝状坳移行通过淋巴管及淋巴结所致。
2.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成虫以口囊咬附肠黏膜,可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有时也可形成片状出血性瘀斑。
病变深可累及黏膜下层,甚至肌层。
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有的伴有呕血)、腹泻(以黑便、柏油样便和血水样便为主)等症状,食欲多显著增加,而体重却逐渐减轻。
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
(2)贫血。
轻度贫血者,仅有轻度头昏、乏力,运动时轻度气促、心悸等;中度贫血者,皮肤、黏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不活动亦感气急、心悸、四肢无力、耳鸣、眼花、头昏、智力减退等,心率加快、心脏轻度扩大、有收缩期杂音;重度贫血者,皮肤、黏膜极度苍白,全身水肿显著,轻度活动后感到严重气急、心悸及心前区疼痛,脉搏快而弱,全心扩大,有明显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杂音。
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可伴有肝肿大、压痛,肺部啰音,腹水等。
严重钩虫病的女性出现停经或不育;孕妇易并发妊娠高血压、贫血性心脏病、产后感染或早产或死胎等。
钩虫寄生引起患者慢性失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虫体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黏膜伤口渗出的血液,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
致相当;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
此外,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等标记红细胞或蛋白质,测得每条钩虫每天所致的失血量,美洲钩虫为0.02〜0.10m1。
十二指肠钩虫可能因虫体较大,排卵量较多等原因,其所致失血量较美洲钩虫可高达6〜7倍。
(3)婴儿钩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为柏油样黑便,有时腹泻,有时便秘,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而导致营养缺乏,加重贫血的程度。
随着病情发展,患儿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干燥,毛发疏稀、失去光泽易于脱落,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不愿活动。
有时出现烦躁不安、眩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的症状。
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闻啰音,肝、脾均有肿大等。
(-)对宠物的致病性
犬钩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内,引起严重贫血,常致幼犬死亡。
病犬好躺卧,阵咳,呼吸迫促,严重者嘴角和口腔糜烂,黏膜苍白,消瘦,食欲不振,异嗜,呕吐,消化障碍,下痢和便秘交替发作。
粪便带血或呈黑色,严重时如柏油状,并带有腐臭气味。
如丝状坳大量经皮肤侵入时,皮肤发炎,奇痒。
有的四肢或腹下水肿,溃破后流出渗出液。
经胎内或初乳感染犬钩虫的3周龄内的仔犬,可引起严重贫血,导致昏迷和死亡。
四、实验室诊断
粪便检查以检出钩虫卵或孵化出钩坳为确诊依据。
1.直接涂片法
简便易行,但轻度感染者容易漏诊,反复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2.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虫卵比重约为1.06,在饱和盐水(比重为1.20)中容易漂浮聚集。
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在大规模普查时,可用15%〜20%的盐水,其检查效果与饱和盐水相同。
3,钩蝌培养法
检出率与盐水浮聚法相似,此法可鉴定虫种,但需培养5~6d 才能得出结果。
4.查痰液中的钩坳
在钩虫流行区,若出现咳嗽、哮喘等,宜作痰及血液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