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1、保证每节课,每项活动都有教师负责组织并进行2分钟安全教育或提示。

2、认真细致地巡查,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领导汇报。

3、实行课堂考勤制度。

对于缺失学生,要弄清缺课原因。

4、学生在上课期间出现身体状况不佳,及时向有关教师,领导汇报,及时通知家长。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
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
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三、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

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

,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

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

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
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第四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引导课餐桌上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
件,是维护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能力目标::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及与土地的关系。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应对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导学生:“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新授:全班探究活动。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

”请学生观察教科书插图,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画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
3、教师可以将这一话题展开,然后进行讨论:“我们这里主要出产哪些食物?”“你平常喜欢吃什么?”这一讨论主要是指向带有地域性特点的食物和菜蔬。

讨论时,教师根据自己对当地饮食、菜肴、食物构成和特点的了解来把握。

让学生阅读豆博士的话,并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护生命的基本需求。

即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3、小组讨论。

观察并阅读本页图画乐乐和小文的话,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实例说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

”然后交流汇报
XXXXX:“例如,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是在土地上种出来的,白菜、萝卜等蔬菜也是在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海洋中捕捞或养殖的,禽、肉、蛋、奶等食物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4、阅读妞妞的话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5、布置课下的调查和思考:“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板书:食物来自:土地、河湖、海洋、养殖……课题
1、萝卜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能力目标: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情感目标: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图片及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事物大多是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

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二、新授: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第一幅图画是播种。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

第五幅
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三、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四、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帐目”。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

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

板书: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课题
2、从种植到收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能力目标:
1、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四节气。

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

情感目标: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日历(应同时标注有
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

这是为什么呢?
2、新授:讨论问题: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晚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的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

3、阅读课文中虎子说的话,结合观察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


4、教师讲解。

“我们的祖先按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四节气。

”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

5、教师小结。

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四节气歌谣。

板书: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第二课时
1、导入:
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

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
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新授:全班讨论:
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小组汇报
交流情况。

3、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讨论过程中,不一定只有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汇报作业成果,教师做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
4、探究活动。

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
5、阅读与总结。

板书: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最重要。

课题
3、妞妞的困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情感目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

可是,由于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

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

二、新授:全班讨论。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三、探究讨论。

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四、教师小结。

概括讨论中的要点。

板书:危害:可持续性发展: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主题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课题
1、从传统到现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情感目标: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
者的态度。

能力目标: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变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教学准备: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教学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

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2、新授:观察活动。

探究教科书12页的插图出示的是什么农具,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体验与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4、阅读书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5、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

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

板书:劳动者的智慧伟大创造课题
2、劳动者的创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情感目标: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能力目标: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难点: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准备: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
1、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

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新授:阅读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
3、探究活动一。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4、探究活动二。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的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
5、教师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板书: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新疆的坎儿井:课题
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能力目标: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情感目标: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发展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

2、新授:阅读与介绍。

欣赏和阅读书中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谁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呀,这说明了什么?欣赏并阅读书上玻璃日光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欣赏并阅读书上有关网籍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对学生可能不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由教师结合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

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财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

板书: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产量和质量第二课时
1、导入: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新授:阅读与讨论: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按照书上第19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

“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组织学生指图讨论。

4、发表与交流:(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
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这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

(2)学生汇报
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

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进口产品,如:泰国香米、美国柑橘、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大利亚毛制品等。

5、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板书: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世界第三次绿色革命主题三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课题
1、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能力目标: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新授: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