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中国教育史部分)真题试卷(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中国教育史部分)真题试卷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简答题6. 名词解释
简答题
1.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正确答案:朱熹酷爱读书,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循序渐进。

朱熹主要从三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不要颠倒;其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量力而行,安排读书计划,切实遵守;最后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应了如指掌,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3)虚心涵泳。

虚心指读书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体会书中的意思,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

涵泳指读书时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

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之上,要见之于具体行动。

(5)着紧用力。

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发愤忘食,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备发,决不放松,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

读书的关键还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

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它的局限性在于所提倡读的书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读书法主要强调怎样读书,不重视书本与实际知识的结合。

朱子读书法在当今社会,对于学生读书、教师治学和指导学生学习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很重要的现代意义。

主要归纳为启发式教学的教与学,学以致道式的知与行,虚心修为好和勤奋持衡的道德观与学习观三个部分。

第一,启发式教学的教与学。

朱熹的“熟读精思”教育思想反映了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原则中“启发诱导”的方法,朱熹认为,所谓熟读,就是把书读到滚瓜烂熟的地步;所谓精思,就是要反复思考,琢磨涵义。

这样就能对书本上的知识做到从开始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更深层的理性认识。

当学习者把书本“熟读”成诵之后,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反复思考,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

当今中国社会,不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大学教师,都不应该采取“满堂灌”的教授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造成学生课堂记笔记,之后不复习的恶习。

学习知识应该当堂消化,不能拖,否则越拖越多。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然越俎代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

第二,学以致道式的知与行。

朱熹的读书法中从熟读精思到切记体察,即从熟读到精思最后再结合实际生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他指出,“学便是思,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得
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书本内容的思考与自身原有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新知识总是在不断地顺应和同化中获得。

把新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能使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捡验,也使学习者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知行结合。

现在的学者大多都搞理论研究,很少有机会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有些理论更不能指导实践。

学者在搞研究的时候,基本都是阅读和参考历史文献,对当今的社会热点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

我们首先要“有知”,有充分的理论前提,其次要“践履”,把思想知识运用到理论中。

空有理论而不谈实践,就是在纸上谈兵,空口无凭;只谈实践而没有理论,做事就横冲直撞,没有目的。

第三,虚心修为好和勤奋持衡的道德观与学习观。

朱熹从“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宗旨出发,为培养“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治人才,把德育教育放在了整个教育的首位。

现在我们学习缺少的不是教育材料、教育论著和教育实验,而是一颗真正向学的心。

有多少人是因为爱学而学习,又有多少人是真乐学而学习。

学习不是只为混一张文凭,学习的真正含义是为了自己求学若渴的心。

古人总结出这些赋予伟大意义的学习方法,是为了让后人真正认识到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因此,我们学习更应该立志于学、力戒浮躁、学有恒心、专心致至、学有所成。

总之,朱子读书法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教学模式,并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令人反思的教育价值。

2.简述颜元的“六斋”“实学”的教育内容。

正确答案:为了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在教育内容上,颜元针对理学教育的虚浮空疏,提出了“真学”“实学”的主张。

他大力提倡当时的“六府”“三事”“三物”,“六府”“三事”指的是《尚云.大禹谟》中说的“水、火、金、木、土、谷”和“正德、利用、厚生”,“三物”则是《周礼.地官》中说的“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颜元提倡“六府”“三事”和“三物”,其核心就是在于强调“六艺”教育。

颜元强调“六艺”教育,是以古代“六艺”教育的的名义来宣扬自己的主张。

在他晚年规划的漳南书院中,颜元设置了六斋,并规定各斋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是对他的“实学”内涵最明确也最有力的说明。

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教育内容为:第一,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第二,武备斋:课黄帝、太公以厦孙、吴五子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第三,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第四,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第五,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第六,帖括斋:课八股举业。

颜元的“实学”教育内容不仅和理学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而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六艺”教育。

他的这些教育内容,在当时都是别开生面的,已经蕴含了近代课程设置的萌芽,将中国古代关于教育内各的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颜元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

名词解释
3.致良知。

正确答案:“致良知”是明代教育家王守仁提出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认为“理”并不在“心”外,而在“心”中,“心即理”。

同时。

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轲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即是“心之本体”。

良知不仅是宇宙的造化者,也是伦理道德观念。

“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

王守仁将他的“致良知”学说用在道德教育上,认为只有一个人真正从良知出发来处理社会上的道德事件,他的行为总归是正确的。

在他看来,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顺应良知、扩充良知的过程。

王守仁认为“良知”有以下特点:①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

②人人所具有,不分圣愚。

③不会泯灭,也不会消失。

“良知”的致命弱点就是在与外物的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

4.以吏为师。

正确答案:“以吏为师”是秦代的教育制度,源自于法家的教育,主张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在焚书的司时,采取“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

具体是指由政府机关附设“学室”,由吏时欲学法令者进行教训,以培养刀笔小吏。

从而导致在教育上出现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这无疑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倒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