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14291_基于数理分析的新疆14个地州市旅游流时空分布格局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数理分析的新疆14个地州市旅游流时空 
分布格局特征分析
谢 辉
(新疆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本文运用地理集中指数(G)、客流流向率(F)进行现状分析,分析讨论“十四五”期间新疆各地州市旅游流结构差异发现,2010—2019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旅游流流量全部呈现增长趋势。

空间上:入疆游客倾向于选择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博州、克州等地州市。

时间上: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地州市游客旅游时间分散。

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建模,预测分析“十四五”期间新疆各地州市旅游流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得出5种趋势类型:第一种是以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州、巴州、克州为代表的全年缓和发展趋势型;第二种是以吐鲁番市、伊犁州、博州、塔城地区、阿克苏地区为代表的季节性发展趋势型;第三种是以哈密市为代表的年际平稳发展趋势型;第四种是以阿勒泰地区为代表的年际旺发展趋势类型;第五种是以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平稳旺季发展趋势型。

希望研究结果可以有助于“十四五”期间新疆各地州市细化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旅游兴疆战略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旅游流;客流流向率;地理集中指数;趋势分析;新疆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现状
樊莉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入疆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1];申晨菲运用“火车头采集器”采集了携程旅行网与马蜂窝网站以“新疆”为关键词的所有游记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与ArcGIS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新疆国内客源市场结构与旅游流特征[2];唐弘久、保继刚基于1994—2015年我国20个主要客源地的每月入境游客量数据,采用数学分析、季节强度指数等方法研究入境游客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

目前,国内对于旅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爬虫技术收集数据,以收集到的网络数据为研究基础和研究对象,通过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少有学者探讨某一省的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流时空分布结构现状,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

本文以2010年至2019年新疆各地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旅游流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客流流向率、地理集中指数等数学分析方法,分析新疆2010年至2019年旅游流时空分布格局特征,并对新疆“十四五”期间的旅游流时空分布格局进行预测分析。

二、旅游流定义
旅游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不仅包括客流,还包括与旅游流相关以及衍生出来的信息流、技术流、货物流等[4]。

狭义指旅游客流,是一定时期内进入同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的数量。

本文所研究的旅游流仅限于狭义上的旅游客流。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致力于研究新疆14个地州市旅游流变化发展规律,将各地州市2010年至2019年旅游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客流量地理集中指数(G)、客流流向率(F)进行分析,并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建模,预测分析“十四五”期间新疆各地州市旅游流时空分布结构特征,讨论“十四五”期间新疆各地州市旅游流结构差异。

(二)数据收集
本文收集了2010年至2019年新疆各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的国内外游客接待数据(含一日游),数据均为政府官方公布,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能够代表新疆各地州市旅游流时
基金项目: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调研课题项目“新疆十四五期间旅游住宿业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研究成果(22WLT1001)。

作者简介:谢辉(1981—),女,新疆哈密人,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

Tourism Overview
86
Tourism Overview 87
空分布结构的主要变化规律。

(三)方法选取
1.地理集中指数(G )
地理集中指数是指某一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集中程度。

本文通过计算地理集中指数来计算和表达新疆各地州游客的时间集中程度。

地理集中指数计算公式[5]:
2
1G 100n
i i X T =
×

(1)
式(1)中,G 为地理集中指数;
X i 为第i 年游客量;
T 为10年游客总量;n 为年数10。

G 取值在0~100,G 值越大,旅游时间集中程度越大;G 值越小,旅游时间相对分散。

2.客流流向率(F )
客流流向率是2010年至2019年,每年流向各地州市的游客数量占新疆游客接待总量的比重。

客流流向率计算公式
[6]

F
1100%i
n
i
i f f =×∑
(2)
式(2)中,F 为客流流向率,f i 为第i 个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量,n 为新疆各地州市总数14。

F 值
越大,游客进入该地州市的倾向性越高;F 值越小,游客选择该地州市的概率越小。

3.灰色GM(1,1)模型
灰色系统建模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
分方程,从而建立抽象系统的发展变化动态模型,简称GM 模型。

应用最广的GM 模型是GM(1,1)模型,GM(1,1)模型也称为单序列一阶线性动态模型,即一阶单变量的微分方程模型,通常只需一个时间序列、4个以上的连续数据便可求得用于预测的GM(1,1) 模型相关公式[4]。

()
()()
()
()1101k
X K X
e
αµ
µ
αα−+=−⋅+ (
3)四、新疆14个地州市旅游流时空分布格局现状分析
本文经过计算客流流向率、地理集中指数,总结得到表1。

由表1可知,2010—2019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旅游流流量全部呈现增长趋势。

就空间上的旅游流客流流向率分析,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博州、克州等七地州市均呈现上升趋势,入疆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上述7个地州市作为旅游目的地。

就时间上的地理集中指数分析,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五地州市游客不集中,游客进入这5个地州市从事旅游活动的旅游时间较为分散,旅游企业不能在一个相对固定、集中的时间内保持平稳的发展空间,这5个地州市的年度旅游淡旺季不是特别明显,这就要求旅游相关部门、旅游企业要保持一直在线工作的状态,时刻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

五、新疆14个地州市“十四五”期间旅游流预测趋势
笔者经过灰色系统进行预测,总结得到表2。

由表2可知,在“十四五”期间,14个地州市旅游流
的时空分布预测趋势可划分为5种趋势类型。

第一
种是全年缓和发展趋势型,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
表1 2010—2019年新疆各地州旅游流时空分布格局统计表
序号地州市旅游流流量客流流向率地理集中指数(与全疆指数均值比较)
1乌鲁木齐市非线性波动上升趋势波浪式上浮低于2克拉玛依市线性增长趋势波浪式上升高于3吐鲁番市上升型抛物线趋势下降型抛物线趋势高于4哈密市上升型抛物线趋势波动缓慢上升趋势高于5昌吉回族自治州线性增长+上升型抛物线趋势
下降型抛物线趋势低于6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上升型抛物线趋势波动上升型抛物线趋势高于7塔城地区上升型抛物线趋势波动下降曲线趋势高于8阿勒泰地区上升型抛物线趋势波动上升曲线趋势高于9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上升型抛物线趋势非线性均值上升趋势高于10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上升型抛物线趋势线性均值趋势低于11阿克苏地区上升型抛物线趋势波动非线性下降趋势低于12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上升型抛物线趋势波动非线性上升趋势高于13喀什地区上升型抛物线趋势呈波动非线性下降趋势低于14
和田地区
上升型抛物线趋势
波动非线性下降趋势
高于
依市、昌吉州、巴州、克州,特点是游客人数增长低于全疆预测增长幅度,游客并未出现持续蜂拥而至的状态,游客选择进入这些地州市的旅游时间是不固定的,导致旅游淡旺季弱化,旅游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需要全年保持为游客服务的在线工作状态。

第二种是季节性发展趋势型,如吐鲁番市、伊犁州、博州、塔城地区、阿克苏地区,特点是旅游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呈现季节性蜂拥而至的现象,游客旅游时间比较集中,旅游淡旺季明显,旅游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要在淡季做好充分准备,以便为季节性旺季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三种是年际平稳发展趋势型,以哈密市为代表,特点是旅游人数呈稳定增长率增长,年度旅游发展稳定,旅游淡旺季弱化,旅游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基本保持在一种平稳缓和的工作状态。

第四种是以阿勒泰地区为代表的年际旺发展趋势类型,特点是旅游客流量全年都持续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景区景点全年都处于旺季,旅游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全年都需要处于相对紧张的工作状态。

第五种是平稳旺季发展趋势型,如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特点为旅游客流量的增长率是平稳的,游客选择进入这两个地区的旅游时间比较集中,旅游淡旺季明显,旅游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可以依据历年平均游客量进行硬件和软件等旅游服务的提升更新。

六、发展建议
(一)提高城市文明和现代化发展水平
要充分发挥首府、口岸、工业城市、高原绿洲的
优势地位,多向国内一线大城市学习经验,提高城市的饮食质量、基础建设、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干净整洁程度,完善交通站、公共卫生间等服务网点的硬件设备,提升软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要多举办提升市民文明程度的活动,将提升城市文明和现代化发展水平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基层落实。

(二)着力打造老品牌新线路新产品
旅游老城如吐鲁番市、伊宁市、喀什市等,要与时俱进,改善城市整体市容市貌,扩大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容纳量,完善景区内配套服务设备设施,如增加公共卫生间点位数、适度增加区间车数量、增加景区检票处和出口处数量等,还要增加景区从业人员的数量。

一线工作的旅游从业人员要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层次和水平。

同时,要深度挖掘老品牌旅游景区所具有的新的旅游潜力资源,挖掘新卖点;通过多渠道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如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大力宣传老城的“新”。

(三)打造全季全域旅游
重点绑定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景点,以“4A级、5A级景点和网红景点”为点,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全线发展,各地区内的旅游线路交互连接发展成面,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发展模式。

扭转网红人气景点独树一帜的旅游现状,重整组合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全季度开发高原冰山旅游、口岸边境旅游和草原湖泊旅游,创建全季旅游项目,打造全季全域旅游产品“组合拳”。

表2 各地州市旅游流趋势预测分析
序号地州市旅游流流量客流流向率地理集中指数(与全疆指数均值比较)1乌鲁木齐市增长下降低于
2克拉玛依市增长下降低于
3吐鲁番市增长上升高于
4哈密市增长稳定低于
5昌吉回族自治州增长下降低于
6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增长上升高于
7塔城地区增长上升高于
8阿勒泰地区增长上升低于
9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增长上升高于
10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增长下降低于
11阿克苏地区增长上升高于
12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
治州
增长下降低于13喀什地区增长稳定高于
14和田地区增长稳定高于
(下转第93页)
Tourism Overview
88
五、结语
边疆民族地区非遗项目作为典型性的文化形态,其历史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实践中,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是可以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通过经济价值的实现可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价值。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典型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其具备重要的开发属性。

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与市场相结合,特别是与文化旅游市场相结合,创新文化价值实现机制;另一方面,要重视传承人主体地位,将保护、传承与经济价值实现融合。

总体而言,边疆少数民族非遗传承,既要鼓励与支持市场化,又要重视原真性和与时俱进,守正与创新并行。

参考文献
[1] 彭雪芳.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百色学院学报,2021(2):19-26.
[2] 桂胜,孙仲勇,李向振.文化空间再造与少数民族“非遗
扶贫”的路径探析:基于鄂西恩施市的田野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1):29-35.
[3] 朴京花,朴今海.“生活化”:朝鲜族非遗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路径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8-94.
[4] 田艳,艾科热木·阿力普,百秋.少数民族“非遗”法律
保护机制的域外比较及启示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4-113.
[5] 李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旅游开发探究:以鞍山非
遗为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1):51-54.
[6] 李志伟.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价值与转化研究:基
于研学旅行视角[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7):41-46.
[7] 肖秋会,张博闻,陈春霞,等.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
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J].档案与建设,2020(3):9-13. [8] 刘一峰.非遗湘西苗画的意蕴解读与“活态”传承路径[J].
广西民族研究,2019(6):125-130.
[9] 韩成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与保护主体之解析[J].
民俗研究,2020(3):46-52.
(四)实现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要守住原生态优势,将现代文明融于民族文化,提高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杜绝过度商业化模式建设。

高原自然风光、原始冰川地貌、淳朴的民风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打造“丝路原生态”的旅游品牌,将现代化服务与原始生态文明相结合。

一是守住原生态文化气息,不在原生态的高原、草原、沙漠、森林等地建设商业化旅游模式,如过多的旅游纪念品商店、熙熙攘攘的旅游饭店、时尚现代的星级酒店等,但是要重视能够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现代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如现代化的公厕、现代化的快捷便利旅游综合服务站(可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汽车充电和加油加气服务、高原反应应急救援服务、简单便捷速食品销售服务等)。

二是多开发原生态民俗旅游项目,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同时要提高整体普通话交流水平,通过活动交流、语言交流,达到原生态文化与现代旅游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樊莉莎,窦燕.新疆入疆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与影响因
素分析[J].市场周刊,2022(5):70-74.
[2] 申晨菲,周春山.基于网络游记的新疆国内客源市场结
构与旅游流特征分析[J].绿色科技,2021(23):218-222. [3] 唐弘久,保继刚.我国主要入境客源地游客的时空特征
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9):222-230.
[4] 谢辉.新疆入境旅游演变模式研究与对策分析[D].乌鲁
木齐:新疆大学,2008:3-5.
[5] 尚雪英.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旅游入境流时空分布特
征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21(7):101-105.
[6] 李红梅.浅析在物资消耗管理中应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技术[J].酒钢科技,2001(3):39-43.
(上接第88页)
Tourism Overview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