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 知识讲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声现象
【考纲要求】
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
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
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要点诠释: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

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

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诠释: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考点四、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

2、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典型例题】
类型一、知识的综合应用
1、(2017 自贡模拟)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D.不同人说话的响度一定不同
【思路点拨】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不能。

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色能辨别发声体;音调受频率的影响;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所决定的。

【答案】B
【解析】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越快,其音调越高,其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越慢,其音调越低,故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即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C不合题意;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但响度也可能相同,D不合题意。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防治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和电磁波的异同,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频率不同
【答案】ABC
2、(宜昌)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形容声音的大;在狭窄的空间燃烧鞭炮比在野外燃烧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思路点拨】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根据声音的传播规律及回声的知识就可解答此题,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

【答案】响度;反射
【解析】“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在狭窄的空间放鞭炮,声音碰到两侧的障碍物就像皮球似的弹来弹去形成了回声,回声不断反射,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响度增大。

而在野外燃放鞭炮就没有这种效果。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响度和回声的知识,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如果回声和原声叠加可使声音加强,如果回声返回的时间大于0.1秒,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举一反三:
【变式】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优美的琴声,用夸张的语言表达物理学上的道理,在物理学上,“余音”指,“三日不绝”指。

【答案】回声声音的不断反射
类型二、声音的特性
3、小宇在同学生日宴会上,敲击注入不同高度水的几个相同玻璃杯,为同学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生日快乐》歌,如图所示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思路点拨】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首先找到振动物体,然后根据振动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答案】B
【解析】玻璃杯中盛有水,敲击时玻璃杯和水一起振动发出声音。

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所以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总结升华】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并且要知道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举一反三:
【变式】“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 B.音色响度 C.音调响度 D.音色音调响度
【答案】C
类型三、回声测距
4、某位战士对着一个高大的山崖射击,在射击3s 后,听到了射击的回声,则山崖到战士的距离大约是(设声速为340m/s )( )
A .1020m
B .510m
C .340m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思路点拨】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再返回来,题目中的3s 是声音传到障碍物再返回来的时间,所以声音传到障碍物的时间为总时间的1/2,声速已知,根据公式s=vt 得出答案。

【答案】B
【解析】枪声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13 1.52t s s =⨯= 山崖到战士的距离:340/ 1.5510s vt m s s m ==⨯= 【总结升华】枪声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听到的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枪声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山崖到战士的距离。

举一反三:
【变式】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差在 秒以上。

人站在大楼前拍手0.3秒听到回声,人和大楼的水平距离是 米。

【答案】0.1 51
类型四、实验探究 5、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 ,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 (选填“是”或“不是”)获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 。

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 中向外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左边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 (选填“能够”或“不能够”)传递能量。

【思路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声音经过空气传递到耳朵里的。

【答案】弹开 是 振动 空气 能够
【解析】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乒乓球会弹开,这是因为乒乓球获得了能量;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判断左边音叉在振动;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是能传递声音的。

敲响音叉引起乒乓球的振动充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等物理知识,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6、如图是探究正在发声的音叉实验装置。

(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响度也越大。

【思路点拨】(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音叉的振动微小,观察起来现象不够明显,借助轻质小球可将振动的效果放大,便于观察,这属于转换法。

(3)响度大小和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答案】(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解析】(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用轻质的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使现象更易于观察,这是转换法的应用,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3)加大力度敲音叉,会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振幅大小,以及转换法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