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删除实例、改变实例的颜色、大小、形状等不会影响元件;元件发生变化时,场景中所有与该元件相关的实例都会发生变化。
2、通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类元件制作过程:
1)插入-->新建元件-->图形,元件有三类(影片剪辑,按钮,图形)2)以舞台为中心绘制元件3)用铅笔或刷子绘制梅花轮廓,用颜料桶填充颜色,并用铅笔工具画制梅花的花蕊。
教 学 流 程 示 意 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步步为营,导学达标→3、拓展练习,巩固创新→4、作品展示,交流汇报→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两个小动画,大家来看一下哪个动画效果更好呢?
大家喜欢的动画就是动作补间动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动画补间动画。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梅花元件的制作。
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工具栏中多种工具绘制梅花元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学生根据刚才总结出的经验进行梅花元件的制作。学生也会出现问题,比如绘制梅花轮廓有缺口,导致无法正常填充颜色。
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互助合作完成或者观看教师发放的元件制作微课进行学习。
自由发言。学生观察、比较并得出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出来的花瓣动画更加生动、流畅。
通过动画对比,发现更高级的动画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好学。
2、
步步为营,
导学达标
(23分钟)
◎
元
件
绘
制(13分钟)
1、以梅花补间动画为例,教师强调动作补间动画的对象必须为元件,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图形类元件的制作方法。
巩固创新。
(10分钟)
教师分层布置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一题或者二题。
1、自我发现:制作气球升空的运动补间动画;(必做)
2、提高练习:自行设计一个多对象的同时运动的运动补间动画;(选做)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一题或者二题。
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让学生大胆的创新设计。巩固本节知识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学习、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探究能力。
课 堂 小 结(3分钟)
教师和学生以做填空题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动画,思考这些动画怎么制作。
板 书 设 计
元件的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
2、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小组间互助完成。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2、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环节:起始关键帧、结束关键帧和属性面板补间选择为“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运动补间动画在时间轴上的表现是实线箭头和淡紫色的背景。
4)动作补间动画的对象必须为元件,元件在库里,实例在舞台,修改元件就会修改所有舞台上的对应的实例,而改变舞台上实例的大小、位置、形状不会影响元件。5)制作完元件,必须返回场景才能继续制作动画。
3、学生回答元件和实例的区别和联系,不会很准确甚至错误。
通过观察,总结,使学生明确本框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为下一步实际操作、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教师演示梅花元件的制作方法。
学生观看屏幕转播,认真听讲。
通过教师展示,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认识图形类元件的制作过程,为下一步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类元件制作过程。
3、教师提问,元件和实例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元件是可以重复使用,实例是元件在场景上的具体应用。
2)元件是在库里面,一旦将元件从库中拖出来就是实例了。
4、作品展示,交流汇报。
(7分钟)
教师根据时间、质量、创意来进行展示交流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注意肯定每组作品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且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分析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本组优秀的作品上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教师指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动画进行调整。
学 情 分 析
1、知识储备: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通过前两节课对关键帧动画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帧,关键帧,舞台与工作区、图层、时间轴、场景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对工具栏中各个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2、身心水平: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FLASH动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存在问题、不能解决的同学,也可以观看梅花动作补间动画微课进行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中进行指导。
1、观看动画,根据课本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同学间可以互助学习,教师指导。或者观看动作补间动画徽课。
学生制作动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导致动画制作不成功。利用学生在操作中的“生成性问题”突破本节重、难点。同时动手实践制作,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设计
课题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
作者及工作单位
冯丽娜 鹿泉区获鹿镇中学
教 材 分 析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是河大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动画的原理,Flash的窗口及基本概念,能够制作简单逐帧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也为后面FLASH动画的学习作一个知识铺垫,本节内容在整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小组间互助完成。
3)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作品展示,并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观察、总结,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操作水平。小组间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
拓展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动手操作和交流展示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类元件的制作及运动补间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元件和实例的关系,元件与场景的切换,关键帧的运用,能够熟练地制作运动补间动画。
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因此,在教法上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师示范法。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一、元件的绘制
1、制作步骤
1)插入->新建元件->图形并输入元件名称
2)元件和实例的关系。
二、制作运动补间动画
1、制作步骤
起始关键帧->结束关键帧->属性面板:补间——动画
2、时间轴上的表现
1)实线箭头
2)淡紫色背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习效果差别较大,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尽可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适当给能力强的小组和同学,制定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冯丽娜鹿泉区获鹿镇中学河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2节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课题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作者及工作单位冯丽娜鹿泉区获鹿镇中学教材分析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是河大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冯 丽 娜
鹿 泉 区 获 鹿 镇 中 学
3、预设障碍:由于能力限制,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创建动作补间动画过程中会不太顺利。
教 学 目 标
根据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类元件的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探究能、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看微课,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用多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操作水平。
◎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10分钟)
1、同学们,我们以梅花补间动画为例,学习制作基本的动作补间动画。请同学们参考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有问题同学间互助学习。
2、通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类元件制作过程:
1)插入-->新建元件-->图形,元件有三类(影片剪辑,按钮,图形)2)以舞台为中心绘制元件3)用铅笔或刷子绘制梅花轮廓,用颜料桶填充颜色,并用铅笔工具画制梅花的花蕊。
教 学 流 程 示 意 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步步为营,导学达标→3、拓展练习,巩固创新→4、作品展示,交流汇报→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两个小动画,大家来看一下哪个动画效果更好呢?
大家喜欢的动画就是动作补间动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动画补间动画。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梅花元件的制作。
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工具栏中多种工具绘制梅花元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学生根据刚才总结出的经验进行梅花元件的制作。学生也会出现问题,比如绘制梅花轮廓有缺口,导致无法正常填充颜色。
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互助合作完成或者观看教师发放的元件制作微课进行学习。
自由发言。学生观察、比较并得出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出来的花瓣动画更加生动、流畅。
通过动画对比,发现更高级的动画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好学。
2、
步步为营,
导学达标
(23分钟)
◎
元
件
绘
制(13分钟)
1、以梅花补间动画为例,教师强调动作补间动画的对象必须为元件,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图形类元件的制作方法。
巩固创新。
(10分钟)
教师分层布置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一题或者二题。
1、自我发现:制作气球升空的运动补间动画;(必做)
2、提高练习:自行设计一个多对象的同时运动的运动补间动画;(选做)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一题或者二题。
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让学生大胆的创新设计。巩固本节知识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学习、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探究能力。
课 堂 小 结(3分钟)
教师和学生以做填空题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动画,思考这些动画怎么制作。
板 书 设 计
元件的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
2、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小组间互助完成。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2、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环节:起始关键帧、结束关键帧和属性面板补间选择为“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运动补间动画在时间轴上的表现是实线箭头和淡紫色的背景。
4)动作补间动画的对象必须为元件,元件在库里,实例在舞台,修改元件就会修改所有舞台上的对应的实例,而改变舞台上实例的大小、位置、形状不会影响元件。5)制作完元件,必须返回场景才能继续制作动画。
3、学生回答元件和实例的区别和联系,不会很准确甚至错误。
通过观察,总结,使学生明确本框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为下一步实际操作、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教师演示梅花元件的制作方法。
学生观看屏幕转播,认真听讲。
通过教师展示,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认识图形类元件的制作过程,为下一步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类元件制作过程。
3、教师提问,元件和实例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元件是可以重复使用,实例是元件在场景上的具体应用。
2)元件是在库里面,一旦将元件从库中拖出来就是实例了。
4、作品展示,交流汇报。
(7分钟)
教师根据时间、质量、创意来进行展示交流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注意肯定每组作品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且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分析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本组优秀的作品上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教师指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动画进行调整。
学 情 分 析
1、知识储备: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通过前两节课对关键帧动画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帧,关键帧,舞台与工作区、图层、时间轴、场景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对工具栏中各个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2、身心水平: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FLASH动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存在问题、不能解决的同学,也可以观看梅花动作补间动画微课进行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中进行指导。
1、观看动画,根据课本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同学间可以互助学习,教师指导。或者观看动作补间动画徽课。
学生制作动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导致动画制作不成功。利用学生在操作中的“生成性问题”突破本节重、难点。同时动手实践制作,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设计
课题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
作者及工作单位
冯丽娜 鹿泉区获鹿镇中学
教 材 分 析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是河大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动画的原理,Flash的窗口及基本概念,能够制作简单逐帧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也为后面FLASH动画的学习作一个知识铺垫,本节内容在整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小组间互助完成。
3)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作品展示,并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观察、总结,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操作水平。小组间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
拓展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动手操作和交流展示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类元件的制作及运动补间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元件和实例的关系,元件与场景的切换,关键帧的运用,能够熟练地制作运动补间动画。
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因此,在教法上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师示范法。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一、元件的绘制
1、制作步骤
1)插入->新建元件->图形并输入元件名称
2)元件和实例的关系。
二、制作运动补间动画
1、制作步骤
起始关键帧->结束关键帧->属性面板:补间——动画
2、时间轴上的表现
1)实线箭头
2)淡紫色背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习效果差别较大,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尽可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适当给能力强的小组和同学,制定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冯丽娜鹿泉区获鹿镇中学河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2节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课题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作者及工作单位冯丽娜鹿泉区获鹿镇中学教材分析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是河大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冯 丽 娜
鹿 泉 区 获 鹿 镇 中 学
3、预设障碍:由于能力限制,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创建动作补间动画过程中会不太顺利。
教 学 目 标
根据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类元件的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探究能、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看微课,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用多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操作水平。
◎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10分钟)
1、同学们,我们以梅花补间动画为例,学习制作基本的动作补间动画。请同学们参考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有问题同学间互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