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ppt课件5
合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7张PPT)
六、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这首诗也是陶诗艺 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 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3)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 )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6、人面不知何处去,( )依旧笑春风。
7、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沾衣欲湿( )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优秀作品内容上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 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对后代作家影响 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与醉,狂歌五柳前。”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三、解题
《饮酒》是诗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 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 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 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四、自由朗读本诗。
二、了解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 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 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饮酒》(其五) 课件
品读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把 “见”改为“望”好不好?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 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 头来看,山一下子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 这个“见”字用的非常好,如果改成“望”, 则一片神气都索然。
品读赏析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
山间的云气 傍晚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 结着伴儿归来。
疏通文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 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研读、品味诗情
品读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
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而是身处喧嚣的“人境”, 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
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 的心境。
朗读、感悟意境
读出节奏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 庐/在/人 境,而 无/车 马/喧。 问 君/何 能/尔?心 远/地 自/偏。 采 菊/东 篱/下,悠 然/见/南 山。 山 气/日 夕/佳,飞 鸟/相 与/还。 此 中/有/ 真 意,欲 辨/已/忘 言。
品读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赏析其意境。)
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 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
“东篱”也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隐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 以其高洁之情怀,悠然之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饮酒》ppt课件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 相与:相伴。
日夕:傍晚。 还:飞回巢。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 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 劝其他人;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 人、辞赋家。他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 向高峰,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 运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 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 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 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为什么“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 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心远地自偏只要心情闲适 ,心志高远,居所也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轶事典故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 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 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 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 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 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 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 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 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 相与:相伴。
日夕:傍晚。 还:飞回巢。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 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 劝其他人;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 人、辞赋家。他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 向高峰,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 运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 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 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 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为什么“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 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心远地自偏只要心情闲适 ,心志高远,居所也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轶事典故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 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 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 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 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 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 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 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 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情感表达
归隐之情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
厌倦和逃避。
高洁之志
通过描绘菊花等意象,诗人表达 了自己高洁品格和清高志向,以
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宇宙之思
诗人在诗中不仅对自然景物进行 描绘,还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等 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
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04
俗。
步入仕途
二十岁时开始游宦生涯,然官场黑 暗,仕途险恶,理想难以实现。
归隐生活
四十一岁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 官归隐,直至六十三岁去世。在乡 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并创作 了大量的田园诗。
文学成就
01
02
03
诗歌散文方面
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 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歌 散文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 就。
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
音韵
陶渊明在《饮酒》中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回环 往复的音乐之美。如诗中多处运用叠词、双声等音韵技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字词的短长、轻重、缓急等变化,形成起伏跌宕、疾徐有致的节奏美。这种 节奏感与诗人饮酒后微醺的状态相契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与情感的波动。
陶渊明《饮酒》ppt 课件
• 诗人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背景及内容 • 《饮酒》中的意象与意境 • 《饮酒》中的艺术手法与技巧 • 《饮酒》主题思想探讨 • 《饮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目录
01
诗人陶渊明简介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出生于没落仕宦家庭,自幼修习 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 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
《饮酒》PPT课件
“见”并非有意寻求,而是无意中看 见,它把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 对接的情状,不动声色,又极其传神 地表现了出来。
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从飞 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返璞归真 的人生真谛。
• 疑难探究
怎样理解《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隐居生活中悠然自得的情景,是诗人的心灵 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诗人在东篱下悠闲地采摘菊花,不经意间南山 映入眼帘,诗人的悠然恬适之情自然流露,诗人与自然的“物我合一” 的美好意境自然生成。真正是妙手偶得的“绝妙好辞”,创造了浑然 天成、物我合一的最高诗境。
• 内容主旨
《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 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 场生活,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结庐:建造房舍。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相与:相伴。
• 诗歌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用设问揭开谜底:因为心情闲适, 心高志远,所以居住的地方也显得 偏僻安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
•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做过祭酒、 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 柴桑。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 辞赋散文等十多篇。陶渊明的诗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 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有《陶渊明集》。
• 了解背景
本诗大概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 作。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 诗书写感慨。《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课文选的是其 中第5首。
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从飞 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返璞归真 的人生真谛。
• 疑难探究
怎样理解《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隐居生活中悠然自得的情景,是诗人的心灵 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诗人在东篱下悠闲地采摘菊花,不经意间南山 映入眼帘,诗人的悠然恬适之情自然流露,诗人与自然的“物我合一” 的美好意境自然生成。真正是妙手偶得的“绝妙好辞”,创造了浑然 天成、物我合一的最高诗境。
• 内容主旨
《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 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 场生活,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结庐:建造房舍。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相与:相伴。
• 诗歌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用设问揭开谜底:因为心情闲适, 心高志远,所以居住的地方也显得 偏僻安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
•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做过祭酒、 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 柴桑。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 辞赋散文等十多篇。陶渊明的诗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 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有《陶渊明集》。
• 了解背景
本诗大概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 作。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 诗书写感慨。《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课文选的是其 中第5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26《饮酒(其五)》(共85张PPT)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词的意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如波涛翻滚的云,指海涛。
译文: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译文: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
走近作者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根据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创作背景
认真阅读这首诗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诗歌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文: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里远离了尘世,所居之处自然(就)变得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诗歌意思。
2.疏通词的意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如波涛翻滚的云,指海涛。
译文: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译文: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
走近作者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根据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创作背景
认真阅读这首诗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诗歌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文: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里远离了尘世,所居之处自然(就)变得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诗歌意思。
《饮酒》(其五)课件(共19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陶渊明
(其五)
《饮酒(其五)》这首诗,属于《饮酒》组诗二十 首之五,陶渊明自己在前面有个小序,说: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
三十五岁
• 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四十岁 • 任刘裕参军,同年辞职
“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说说你的想法。
“望南山”,指带着目的地看,不够洒脱,不 够自然。“见南山” 则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 的景观也是悠然、怡然、随意和无目的的姿 态。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洒脱之姿。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所谓“真”,即是人的自 然本性 , 陶渊明在田园中涵养了一 种自得的精神境界。使他能够独立 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从大自 然中领悟到这一“真意”就是其人生 理想,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 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 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 的田园中一样。
。
二十九岁
• 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 日自解归。
•
三十七岁 • 母孟氏卒,渊明还浔
阳居丧。
四十一岁
• 8月任彭泽令,11月辞宫归隐,不再出仕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 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 ,用毒酒杀害晋恭帝。陶渊明创作《桃 花源记》,寄托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目录
壹 读诗歌 贰 赏意象 叁 悟真意
壹
读诗歌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其五)
《饮酒(其五)》精品PPT课件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 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淡泊宁静的志 趣,激发排除干扰,笃志向学的态度。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 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是东 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 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 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 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 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 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陶渊 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 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 第五首。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 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 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 愉快的。
合作探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怎么理
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
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专心致志、悠
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
远的南山。这两句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
导入新课
他向往宁静,却结庐人境。 他热爱读书,却不求甚解。 他乐于农事,却草盛苗稀。 他性嗜饮酒,却举世独醒。 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不戚贫贱、不慕 荣利。 他住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陋室里,却希 望天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陶渊 明,共饮一杯美酒。
学习目标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 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 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 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 用语言表达呢?
合作探究
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 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 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 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 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是东 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 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 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 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 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 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陶渊 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 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 第五首。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 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 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 愉快的。
合作探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怎么理
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
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专心致志、悠
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
远的南山。这两句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
导入新课
他向往宁静,却结庐人境。 他热爱读书,却不求甚解。 他乐于农事,却草盛苗稀。 他性嗜饮酒,却举世独醒。 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不戚贫贱、不慕 荣利。 他住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陋室里,却希 望天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陶渊 明,共饮一杯美酒。
学习目标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 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 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 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 用语言表达呢?
合作探究
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 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 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 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饮酒(其五)》ppt课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 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 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 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所作,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兴 抒怀并非单咏饮酒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 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 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 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课文选的是第五首, 是历来传送的名篇。
《饮酒(其五)》这首诗,属 于《饮酒》组诗二十首之五,陶 渊明自己在前面有个小序,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中的“人境”指什么? 这里的“车马喧”具体指什么?
人境指的是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它代表了整个为 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1.诗人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作者这样写,想 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再见
7、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什 么又说"欲辨已忘言"?
诗人归隐田园后,感受到自然风光的优美、
生活的闲适、恬淡和悠然自得,体味到生活 的真谛,而这种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 诗人归隐田园后,感受到生活的闲适、恬淡和悠然自得,体味到
生活的真谛,就不再计较能否用语言表达出来了。
可言传。就不再计较能否用语言表达出来了。
三十五岁
四十岁
二十九岁
仕荆江二 州刺史桓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 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 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 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所作,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兴 抒怀并非单咏饮酒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 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 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 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课文选的是第五首, 是历来传送的名篇。
《饮酒(其五)》这首诗,属 于《饮酒》组诗二十首之五,陶 渊明自己在前面有个小序,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中的“人境”指什么? 这里的“车马喧”具体指什么?
人境指的是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它代表了整个为 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1.诗人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作者这样写,想 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再见
7、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什 么又说"欲辨已忘言"?
诗人归隐田园后,感受到自然风光的优美、
生活的闲适、恬淡和悠然自得,体味到生活 的真谛,而这种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 诗人归隐田园后,感受到生活的闲适、恬淡和悠然自得,体味到
生活的真谛,就不再计较能否用语言表达出来了。
可言传。就不再计较能否用语言表达出来了。
三十五岁
四十岁
二十九岁
仕荆江二 州刺史桓
《饮酒(其五)》ppt课件
整体感知
4. (尾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尾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在此处点明在这 自然之景与田园生活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然而当他想要 分辨、阐释这种真意时,却发现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此联表 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感悟,以及对语言局限性的深刻认识。
整体感知
5.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闹市却能保持内心宁静的心境。诗人不受外界喧嚣 干扰,内心淡泊,远离世俗纷扰。
当堂检测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指的是( A )
A.心志高远,远离世俗。 B.远离家乡。 C.心情低落。 D.心脏有问题。
当堂检测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风。“表现了诗人( B )
A.对菊花的喜爱。 B.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C.孤独寂寞的心情。 D.想种更多菊花的愿望。
8.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语言质朴自然,平淡而又韵味无穷。全诗没有伸张正义的辞藻,却能以 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整体感知
9.这首诗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干扰。要懂得欣赏自然之美, 回归质朴的生活,从自然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颈联“采菊东篱下,悠然风南山。“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 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那秀丽的南山映入眼帘。此联展现出一种 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和诗人对自然的亲近。菊花代表着高洁,南山 则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妙景象。山间云气 在夕阳余晖下更加美好,飞鸟相伴着飞回巢中。诗人借景抒情,展 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飞鸟归巢正如诗人归隐田园,表达了他对 这种自在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也流露出内心的悠然与恬淡。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陶饮 渊酒 明 》
教学目标:
• 1、比较两首诗的不同思想感情,理解 不同气质诗人不同的思想境界; • 2、感受并欣赏两诗的艺术特色,理解 诗词写景与议论的特点; • 3、能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 1、欣赏两首作品的艺术性; • 2、体会两位诗人不同的思想情 怀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 3、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 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而 飞鸟归巢自然 勾起了诗人辞 官归隐的联想。
此中有真意, 由山中之景领 欲辨已忘言。 会到人生真
谛,但诗人 (总结全篇) 并未明辨。 世界上美好 的东西往往 是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 去感受它。
5至10句 为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 为什么生活是如此 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原来 是自己保留着一颗 远离俗世的心。这 几句语言朴实,却 道出了他自己的心 境和生活的真谛。
在自家的菊园里 采菊以佐酒,悠 然闲适的抬头来 欣赏南山美丽的 景色。显示出了 诗人超然物外的 生活方式,与那 采菊东篱下, 些官场中人孜孜 以求名利截然不 悠然见南山。 (写诗人高尚情致) 同。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 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 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 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 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 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 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选社会, 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 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 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 其消极的一面。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 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 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 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 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 隐居之情,以纯朴自 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 诗人闲适的生活,感 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 自然风光的喜爱。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 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物我合一, 心和自然亲近。 • “心远地自偏”,隐居 重在精神上的宁静、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பைடு நூலகம்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 明,一字元亮,东晋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散文 家。曾著《五柳先生 传》以自况,卒后朋 友私谥“靖节”,故 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 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 的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 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 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 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 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 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 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 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悠然”写出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 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 种恬淡、闲适、对生活 无所求的心情。改成 “望”不好,“见”表 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 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 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听读全 诗,想想 这首诗讲 了几层意 思,分别 写的是什 么?
1至4句为 第一层,讲作 者因为能够超 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 境界,所以觉 得所在的地方 也偏僻幽静了。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 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 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 在悠闲自得之中。 •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 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 却不能说出。
教学目标:
• 1、比较两首诗的不同思想感情,理解 不同气质诗人不同的思想境界; • 2、感受并欣赏两诗的艺术特色,理解 诗词写景与议论的特点; • 3、能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 1、欣赏两首作品的艺术性; • 2、体会两位诗人不同的思想情 怀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 3、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 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而 飞鸟归巢自然 勾起了诗人辞 官归隐的联想。
此中有真意, 由山中之景领 欲辨已忘言。 会到人生真
谛,但诗人 (总结全篇) 并未明辨。 世界上美好 的东西往往 是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 去感受它。
5至10句 为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 为什么生活是如此 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原来 是自己保留着一颗 远离俗世的心。这 几句语言朴实,却 道出了他自己的心 境和生活的真谛。
在自家的菊园里 采菊以佐酒,悠 然闲适的抬头来 欣赏南山美丽的 景色。显示出了 诗人超然物外的 生活方式,与那 采菊东篱下, 些官场中人孜孜 以求名利截然不 悠然见南山。 (写诗人高尚情致) 同。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 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 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 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 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 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 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选社会, 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 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 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 其消极的一面。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 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 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 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 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 隐居之情,以纯朴自 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 诗人闲适的生活,感 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 自然风光的喜爱。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 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物我合一, 心和自然亲近。 • “心远地自偏”,隐居 重在精神上的宁静、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பைடு நூலகம்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 明,一字元亮,东晋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散文 家。曾著《五柳先生 传》以自况,卒后朋 友私谥“靖节”,故 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 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 的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 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 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 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 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 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 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 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悠然”写出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 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 种恬淡、闲适、对生活 无所求的心情。改成 “望”不好,“见”表 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 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 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听读全 诗,想想 这首诗讲 了几层意 思,分别 写的是什 么?
1至4句为 第一层,讲作 者因为能够超 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 境界,所以觉 得所在的地方 也偏僻幽静了。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 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 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 在悠闲自得之中。 •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 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 却不能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