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区2022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汉阳区2022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一、(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风雨摧不垮,苦难中开花。

厚重的家国情怀出伟大的中国精神,了传递温暖和希望的中国担当。

我们也在攻坚克难中磨砺自己、增强本领,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起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A.孕育彰显汇聚 B.凝聚彰显孕育
C.孕育凝聚彰显D.彰显孕育汇聚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携程网根据出行大数据发布了“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图”,武汉黄鹤楼排在了国内景区热度榜首位。

B.具备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5G,改变不仅普通人的移动互联生活,也将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和影响。

C.今年中秋节恰逢国庆长假,各地文娱活动融入家国主题,让广大群众在节假日中感受浓浓爱国氛围,共同为祖国庆生。

D.新结构、新技术的采用,使福厦高铁正线达到时速350公里运营目标,解决了以往沿海高铁跨海时降速的难题。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为琴、楼为幕、光为弦……国庆节期间,武汉25公里江滩“巨屏”上演全新大型灯光
秀,以此向祖国深情告白。

B.节日和文化密不可分,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

C.2020年,我们战疫情、抗洪峰、战贫困、奔小康;2020年,我们走得不易,但走得踏实、稳健、有力。

D.这次特殊背景下的进博会,将持续迸发出“强磁场”效应,继续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的作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象
①“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
②《论语·雍也》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意思是说:聪明的人性情好动,才思敏捷,就像水一样不停地流动,所以借水来比喻;仁厚的人性情好静,仁慈宽容,就像山一样稳重不动,所以借山来比喻。

这也是中国古代美学中注重自然与人格相融合的“比德说”的源头。

③《礼记·聘义》中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这算是“比德说”的正式得名。

“君子比德于玉”的“玉”就是玉石,“仁者乐山”的“山”就是山石。

用石头来比喻人,既有温润的一面,也有沉稳的一面。

除了“比德于玉”,《孔子集语》中还记载了孔子“比德于水”的说法。

卷三《荀子·宥坐》中,孔子在回答子贡“为什么君子都喜欢看水”这个问题时是这么说的:这水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
如君子的道德……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细细观察。

在孔子看来,君子看水何尝不是在观照自身呢。

④除了孔子外,老子对水同样大加赞赏,不吝溢美之词。

《老子》载:“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是至善至美的东西,圣人具有近似于水的特性。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圣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没有过失。

⑤由此可见,“山水”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化身、德的极致,它所承载的是大美大德的精神内涵。

所以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比德”于“山水”,每有闲暇,必亲近自然,寄情山水。

⑥儒家、道家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对人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都有着深刻的认识,特别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自然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最终归于人,天要为人所用,强调一整套伦理道德规范。

道家的“天人合一”观最终归于自然,强调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完全融合的理想境界。

禅宗强调人性即佛性,这与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几种“天人合一”观都对中国山水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又以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影响尤为显著。

《老子》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就是“天道”“天性”,“天人合一”就是回归“天道”,与“天性”相合,最终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纷纷投向到自然界的山水之中,通过与自然山水的接触,去真切领略蕴含在山水胜境之中“道”的真谛。

(基于命题需要,选文有改动)
4.下列有关“比德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德说”的正式得名,来自《论语•雍也》中借山、水喻人的记载。

B.“比德说”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注重自然与人格相融合的特点。

C.“比德说”多用山、水来“比德”,即以山、水的特性来比喻君子的道德修养。

D.“比德说”对中国人的影响很深,所以千百年来中国人都喜欢亲近自然,寄情山水。

5. 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最终归于人,提倡人要利用“天道”,强调的是伦理道德规范。

B.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强调人要回归“天道”,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完全融合的理想境界。

C.佛家的“天人合一”观,强调人要顺应自然,最终修炼成佛。

这一目标与道家完全一致。

D.在儒、道、佛三家中,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山水理念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6.下列有关“山水的意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具有沉稳、稳重的特性,所以有“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之说。

B.水具有滋润万物而无偏私的特性,所以古人常用水来比喻品德高尚的君子。

C.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以可以用来比喻至善至美的圣人。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的意象是美的化身,即大美;水的意象是德的极致,即大德。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问边”交待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的地点,表明此诗缘何而作。

B.颔联“征蓬出汉塞”一句,诗人借蓬草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

C.颈联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了刻画,描绘出边陲壮阔雄奇的景象。

D.尾联写诗人到了边塞,见到了侦察兵和都护,圆满完成了此次出使的使命。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

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

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至是,鳄弭①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

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

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

徙庐州,以父疾请归。

后为两浙转运副使。

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

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

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

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

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论曰:尧佐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注释:①弭:顺服。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奇其志奇:对……感到惊奇
B.鳄鱼尾而食之尾:尾巴
C.知寿州知:担任……知州
D.后卒如尧佐议卒:最终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A.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B.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C.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D.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尧佐写文章列举鳄鱼的罪状并在各个市镇公示,然后烹杀了它,人们都感到惊异。

B.尽管丁谓听了陈尧佐的建议用“下薪实土”法来筑固江堤,第二年堤还是损坏了。

C.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河东百姓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几十万的课税。

D.陈尧佐做宰相时的业绩虽不多见,世人却称赞他是宽厚有德的长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4分)
11.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正午,我们在山顶仰卧
①中秋已过,天有些凉了。

今天是星期日,我把今天交给南山。

八点登山,九点半到达,觉得有些饿,又没带吃的,故意没带,学一学这里的野兔小鸟,我暂时离开人类社会的供应系统,看能不能找到吃的、喝的。

我采到一些核桃野枣,在一个好不容易找到的小小山泉旁边坐下,饮一捧清水,吃一点野果,了却了一顿午餐。

虽然简单,却很爽口,打了一个小嗝,也有一股山野味。

就想到食草动物们的善良和清洁了,它们口腔干净,肠胃干净,没有隔夜食物,内脏里也就不存多余的秽物,灵魂——或者说它们的性情也自然是干净的,干净了,也就善良了。

②我就想,养活这个世界,无害于这个世界的,是食草动物;而统治、掠夺、伤害这个世界的,是食肉动物。

比如兔子、羊、牛、马、鹿等,它们向这个世界索取的,只是一把草一些绿叶,除此之外,它们再没有什么奢望和恶意;而那些凶恶的肉食动物如狼、老虎、豹子等,它们的工作就是捕杀和残害弱小善良、嚼草而生的单纯生命。

当一群白羊、几头忠厚的牛,漫步、点缀于山野草场时,你会感到大自然是美丽、安详、诗意的,而当一旦出现几只或一群凶恶的虎狼追杀吞食无辜的牛羊时,你顿觉天地昏暗世界狰狞,这场面让你看见这世界弱肉强食的悲惨真相,但你是多么不愿看见这真相,你希望世界最好还是……是什么呢?
③想不下去了,你想修改上帝的构思。

他老人家设计的这物物相克的圈套,固然十分严密,但却是恶的布局,而非善的秩序。

有没有一种更崇高完美的智慧,既能让植物、动物、人类和谐共生和平相守,又不借助于某些物种凶恶的牙齿阴险的智力作为平衡的手段而能自动达成生命的平等和平衡?如果真能这样,这世界就达到了至善境界。

一颗负载着蓝天白云青草柔情美德在太空旋转的地球,该是一颗多么温柔美好的星球。

然而,生物学家跑过来纠正我,说,果真
如此,就没有了人类,也就没有这个星球的智慧了。

人类综合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全部特性,人把善与恶都推向了巅峰。

人,有着青草白云般的善良和美德,有着大海高天般的智慧和哲学,同时,人也发动战争制造核弹,劫掠万类,彼此伤害……
④此时已是正午。

我仰卧于山顶草地,天空碧蓝清澈,像没有一丝杂念阴影的辽阔心胸。

我感觉人的姿势一变,一切都变了,物象、心境、体验全变了。

如果站在地上仰望,仍然是带着文化的眼光在打量,那感觉还是狭隘有限,你清楚地知道你是在具体的角落眺望一种不可企及的巨大领域;当你仰躺下来,你无条件地躺下来,不再以文化的、具象的视觉去打量什么,而是用一种纯粹的目光去望,或者干脆你就变成了空间中的一只眼球去望,去深深地不带什么理念地、像婴儿一样地去望,此时,文化、文明、历史全部退去,缠绕你的一切符号、网络、记忆、野心全都退去,你只作为一只透明的眼球在望,在望,在深深地久久地望。

你望见了什么?你发现天空也在深深地久久地望你,正像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此刻正俯下身子凝视你,叮咛你……他会开口说句什么呢?
⑤我坐起来,天空也似乎“哗”的一下远离了我,上升到了蔚蓝的、没有阴影的高处。

而我心里的这点被天空打量、凝视过的想法,在走下南山返回人群的好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保持着蓝莹莹的颜色,这个正午的颜色。

⑦是的,我一直无法放弃我那让上帝为难的想法:我想不通,我不满意他造的这个世界,不满意生命的境况和人的境况。

为什么要以普遍的恶为背景,才提炼出一点点有限的善?而那被人津津乐道的所谓美,也禁不起认真推敲,在幻象的后面和深处,藏着多少不公、残酷、血泪、杀戮、掠夺、剥削、压迫和死亡?假若上帝还想拯救和改良世界,假若他愿意征求我的意见,我会把这想法告诉他,我已等待了这么多年。

⑧那吃核桃野枣的正午,那素食的正午,那正午的天空,就这么一直悬在我的记忆里。

12.在第①段中,作者登南山“没带吃的,故意没带”,他这么做的原因有哪些?(6分)
13.结合第②③两段内容,说说第③段划线句中的“上帝的构思”是怎样的?想“修改”成怎样的?
14.第⑤段划线句“我心里的这点被天空打量、凝视过的想法”中的“想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5.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句“一直悬在我的记忆里”的是哪些经历?“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六、(9分)
根据要求完成16-18题。

近期,学校开展“班班读名著,书香满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班决定向全校同学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6.作为一部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
【选文1】
他继续说:“我正好走过他家,便停下来看示威。

我看到很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

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的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

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


【选文2】
我必须承认他给我的印象很深。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
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

17.为了让更多的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们班决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推荐这部书,请你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18.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很多同学被红军身上的精神深深感染,认为值得学习和发扬;也有一些同学觉得时代在变化,所谓“红军精神”已经落伍了。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七、(55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庚子跨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笼罩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

这个春天,还未来到,就已是惊心动魄。

这个春天,不能聚会和狂欢,没有热闹与团圆,我们的武汉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这个春天,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无数人用坚如磐石的双肩,捍卫着生命的尊严;这个春天,不能外出,无法返校,我们只能在网络的一端和老师、同学们相见……
虽然这个春天已经过去,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记住些什么呢?
请以《记住这个春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材料来写;(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BAC 6~10:DDBCB
二、非选择题
11.当年大饥荒,陈尧佐拿出珑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

12.(1)体验食草动物如何觅食(2)体会(感知)食草动物的性情。

13.上帝的构思:是严密的物物相克食物链。

作者的构思:让植物、动物、人类和谐共生和平相守。

14.对上帝造的这个世界不满意,想不通。

15.“我”(像食草动物一样)吃素食和在山顶仰卧的经历。

15.“悬”表现出“我”的思考没法停下来且始终找不到答案的困惑/迷惑心理。

16.彭德怀。

17.列举在校园可以开展的活动即可,设计宣传长廊、举办演讲比赛、邀请专家讲座、进行有奖问答等等,要求表述清晰、完整。

示例:①设计以介绍《红星照耀中国》为主题的宣传长廊;②举办以“红星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③邀请党史研究专家讲讲《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名人铁事。

18. 红军精神:①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的牺牲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19.略。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