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民间故事(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民间故事
建议时间:30分钟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①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皇帝因事耽误了祭天的时辰。
②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以示惩戒。
当年从立夏到寒露,大半年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吃水非常困难,
人间哀鸿遍野
....。
....,民不聊生
③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到眼里。
他十分不忍,便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
但这却招来了玉帝的恼恨,他命太白金星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山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
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
④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后被压在这里受苦。
为了救出玉龙,使他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要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找不到。
⑤找哇,找哇,一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
那天恰好街上有集市,一位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
人们看见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能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全都知道了。
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家家都炒苞米粒。
⑥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
他又用尽全身力气喝足了天河水,再降甘霖。
⑦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粒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哀鸿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不聊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②④⑥段的段意。
(1)第②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推理】创造性地复述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
下列情节可以进一步充实的是(
)
①皇帝耽误祭天时辰。
②玉龙私自布雨。
③玉龙被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④玉龙被解救后再降甘霖。
⑤人们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开花的金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创造性复述】元元想以玉龙的口吻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请你帮她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延伸】状状将这个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时,想把故事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放到开头以增加故事的悬念。
请你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帮他设计一个开头。
资料袋: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有一个叫“龙抬头”的节日,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这天。
这一天预示着春天要来了,万物复苏,蛰龙要开始出来活动了。
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除了理发,这一天还有炒苞米粒、引钱龙(用灶火里的灰在地上画一条龙)等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材料一】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舒适、环保,国家提出全民动手,将垃圾分类的号召。
科学调查表明,一只普通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
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有96%为锌(xīn)锰(m ěnɡ)电池,其主要成分为锰、汞(ɡǒnɡ)、锌等重金属。
废电池无论是暴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二】如何处理废旧电池
1.【理解内容】废电池无论是暴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都会造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污染,危害__________。
2.【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生产的电池大多数为锌锰电池,其主要成分为银、锌、锰等重金属。
()(2)人们对废旧电池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当垃圾扔掉。
()
(3)大多数人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不安全、不健康。
()3.【阐明观点】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做法是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拓展。
材料一:莫高窟地处敦煌东南鸣沙山,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是自十六国起至元代,历代匠师们在山崖断壁上陆续开凿出的石窟群。
莫高窟绵延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壁画总计4.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最大的塑像高达33米。
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色雕塑和珍贵的文书等。
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材料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贸易兴盛,是一座繁华的都会。
据说,莫高窟的开凿缘于一位名叫乐尊的人。
公元366年,乐尊来到此地,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
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
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雍容华贵的公主和虔诚的供养人,一个个栩栩如生。
而今,敦煌故城早已被这里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埋葬,但莫高窟里的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历久弥新。
1.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
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基本概况,你会建议他阅读________;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开凿原因,你会建议他阅读________;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你会建议他阅读________。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出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的第一句话写了关于莫高窟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
这则材料主要写的是第________方面的内容。
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关于在敦煌开凿莫高窟原因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达。
B.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C.一位名叫乐尊的人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后人纷纷效仿,希望长命百岁。
D.在敦煌地区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下,不必担心壁画受潮湿腐蚀。
5.请仿照示例,为莫高窟设计一则广告语。
例:西北明珠,九天揽秀。
河西走廊鸣沙山,东方卢浮莫高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1)在文中指因天不下雨导致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2)在文中指老百姓因缺水而没办法生活。
2.(1)玉帝惩戒人间三年不下雨。
(2)人们知道真相并寻找解救玉龙的办法。
(3)玉龙被救,再降甘霖。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读故事,概括出段落的人物、事件,再连词成句。
如找出第②段中“玉帝”“惩戒”“民不聊生”等关键信息,连词成句即可。
3.A
4.示例:人间的皇帝耽误祭天时辰,惹恼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命令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这导致人间民不聊生。
我于心不忍,违犯天规为天下黎民百姓降雨,惹恼了玉皇大帝,被他压在大山下。
玉皇大帝说只有金豆开花,我才能重上凌霄殿。
百姓们知道后,苦苦寻找解救我的办法。
在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他们用炒苞米粒的办法让太白金星误以为金豆开花了,太白金星于是将我放了出来。
从此以后,二月二炒苞米粒便成了习俗在人间流传了下来。
【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可以参考资料袋中的内容,变换情节顺序进行复述;可以先讲结局,再设置悬念;还可以用提出疑问的方式,激发听者兴趣。
5.示例: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有一个叫“龙抬头”的节日,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这天。
这一天,人们有炒苞米粒的习俗,你们知道这个习俗的来历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1.地下水土壤空气人类健康
2.(1)×(2)√(3)√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题(1)中的“主要成分为银、锌、锰等重金属”与材料一给出的信息不符,所以错误。
3.示例:投入专门的回收箱。
这样可以防止废旧电池中的有害重金属随渗液溢出,污染大自然,危害人类健康。
二、1.A C B
2.①莫高窟历史悠久,开凿朝代多,时间长;②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
的石窟群;③洞内壁画、雕塑精美,文书珍贵。
3.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二
4.C
5.示例:①飞天的骄傲,艺术的殿堂——敦煌莫高窟。
②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
北一明珠!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知识在当今社会知识就是财富就是能量,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成为良书益友,结伴同行,共同迈向美好生活,迈向未来。